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605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W裡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那样的非水系二次电池,作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 码相机、便携式摄录像机(camcorder)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被广泛利用。进而,近年 来,该些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该样的特征,也研究了其在汽车等中的应用。
[0003] 伴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质化,已经实现了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外部封 装的简单化。外部封装起初使用不诱钢制的电池外壳,但开发了侣外壳制的外部封装,进 而,现在还开发了侣层压体包装(aluminum laminate pack)制的软包装外部封装。在侣层 压体(aluminum laminate)制的软包装外部封装的情况下,外部封装柔软,因此,有时伴随 着充放电而在电极与隔膜之间形成间隙,存在循环寿命变差该样的课题。从解决该课题该 样的观点考虑,将电极与隔膜粘接的技术是重要的,已提出了很多技术提案。
[0004] 作为其中一种提案,已知有使用在W往的隔膜聚締姪微多孔膜上成型了由聚偏二 氣己締系树脂形成的多孔层(W下,也称为粘接性多孔层)而得到的隔膜的技术(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4)。粘接性多孔层在包含电解液的状态下叠合于电极并进行热压时,能使 电极与隔膜良好地接合,可作为粘接剂发挥功能。因此,能改善软包装电池的循环寿命。
[0005] 另外,使用W往的金属外壳外部封装制作电池时,在将电极与隔膜叠合的状态下 进行卷绕,来制作电池元件,将该元件与电解液一起封入到金属外壳外部封装内,来制作电 池。另一方面,使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4该样的隔膜制作软包装电池时,W与上述金属外 壳外部封装的电池同样地操作来制作电池元件,将电池元件与电解液一起封入到软包装外 部封装内,最后进行热压工序,来制作电池。因此,使用上述那样的具有粘接性多孔层的隔 膜时,可W与上述的金属外壳外部封装的电池同样地操作来制作电池元件,因此具有不需 要对W往的金属外壳外部封装电池的制造工序进行大幅改变该样的优点。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引[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88972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129895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988973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句日本特开2012-617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3]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3着眼于隔膜与电极的粘接性,对于粘接性多孔层与聚 締姪微多孔膜的剥离力并未加W考虑。例如,若粘接性多孔层容易从聚締姪微多孔膜脱落, 则也会导致制造成品率的降低等问题。另外,有时将隔膜分切成所期望的尺寸,此时,若粘 接性多孔层容易脱落,则有可能导致分切性的问题、即分切后的隔膜端面起毛,导致制造不 良。
[0014]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粘接性多孔层与聚締姪微多孔膜的粘接力,例如对隔膜进行 了热压之类的情况下,粘接性多孔层中的孔隙被破坏,或者,粘接性多孔层与聚締姪微多孔 膜的界面处的孔隙闭塞,结果,还可能存在离子透过性降低该样的问题。
[0015]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隔膜,其虽然不是粘接性隔膜,但同时实 现了聚丙締多孔膜与氣树脂膜的剥离强度、和透气度。然而,该专利文献4关于隔膜的分切 性并未进行充分的研究。
[0016] 在该样的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对于该非 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而言,微多孔膜与粘接性多孔层之间的剥离力提高,可确保充分的离 子透过性,并且,分切性也良好。
[0017]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引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W下的构成。
[0019] 1.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所述隔膜具有;包含原纤维的brU)状的树脂的微 多孔膜、和被设置在所述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上的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包 含原纤维状的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其中,由所述微多孔膜的比表面积求出的平均孔径为 50nm W上 90nm W下。
[0020] 2.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所述隔膜具有;包含原纤维状的树脂的微多孔膜、和 被设置在所述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上的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包含原纤维状 的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其中,由上述微多孔膜的比表面积求出的原纤维径为150nm W上 350nm W下。
[0021] 3.上述1或2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中,由所述粘接性多孔层的比表面 积求出的原纤维径为50nm W上7〇nm W下。
[002引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中,由所述粘接性多孔层 的比表面积求出的平均孔径为37nm W上74nm W下。
[0023]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中,所述微多孔膜与所述 粘接性多孔层之间的剥离力为0. lON/cm W上。
[0024] 6.非水系二次电池,所述电池中使用了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
[002引[发明的效果]
[0026]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其微多孔膜与粘接性多孔层之 间的剥离力提高,可确保充分的离子透过性,并且,分切性也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W下,依次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该些说明和实施例用于对本发 明进行举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 将"?"前后所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含在内的范围。
[002引 <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
[0029]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具有包含原纤维状的树脂的微多孔 膜、和被设置在上述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上的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包含原 纤维状的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其中,由上述微多孔膜的比表面积求出的平均孔径为50nm W上 90nm W下。
[0030]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具有包含原纤维状的树脂的微多孔 膜、和被设置在上述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上的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包含 原纤维状的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其中,由上述微多孔膜的比表面积求出的原纤维径为 150nm W上 350nm W下。
[0031] 目P,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着眼于微多孔膜的平均孔径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第 二发明是着眼于微多孔膜的原纤维径而完成的发明。两者虽然是出于不同的观点得到的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能解决相同的技术课题。
[0032] 通过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可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 其微多孔膜与粘接性多孔层之间的剥离力提高,可确保充分的离子透过性,并且,分 切性也良好。而且,通过使用该样的本发明的隔膜,可提供循环特性、倍率特性(rate characteristics)等电池特性优异的电池。另外,在制造电池、隔膜时,可防止粘接性多孔 层从隔膜剥离,或者在分切隔膜时产生不合格品,还能有助于制造成品率的提高。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除了明示"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或"本发明的第二发明" 的情况之外,对本发明的第一发明和本发明的第二发明该两方共有的技术事项将统一说 明。
[0034] 〔粘接性多孔层)
[0035] 本发明中粘接性多孔层是被设置于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上的、包含原纤维状的 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的多孔层。对于该样的粘接性多孔层而言,原纤维状的聚偏二氣己締 系树脂相互连接而构成=维网眼状结构,形成为在内部具有大量的微细孔、并且该些微细 孔连结而成的结构。因此,对粘接性多孔层而言,气体或液体可从其一面向另一面通过。另 夕F,粘接性多孔层被设置于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而作为隔膜的最外层,可与电极粘接。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粘接性多孔层中也可包含由无 机物或有机物形成的填料、其他成分。通过含有填料,可提高隔膜的滑动性或耐热性。作为 无机填料,例如可举出氧化侣等金属氧化物、氨氧化儀等金属氨氧化物等。作为有机填料, 例如可举出丙締酸树脂等。
[0037] (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
[003引本发明中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W下适时称为PVDF系树脂)可优选使用偏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