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112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独立的公端插头单元与母端插座单元,所连接的印刷电 路板系统中的一个印刷电路板具有母端插座,而所连接的印刷电路板系统中的另一个印刷 电路板具有公端插头,公端插头与母端插座通过板对板连接器互配连接,形成了两个印刷 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然而,多个零件的接触会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使得 能够增强电路板间连接的可靠性。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叠置的上电路 板板材体和下绝缘板体,所述上电路板板材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过孔,每个所述过孔中插入 能够与所述过孔紧密接触与第一电路板导通接触的上弹性臂端子,所述下绝缘板体上具有 与所述至少一个过孔相应位置的槽孔,在每个所述槽孔中安装能够与第二电路板导通接触 的下弹性臂端子,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和所述下弹性臂端子导通接触。
[0005] 作为优选,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和所述下弹性臂端子弹性滑动接触。
[0006] 作为优选,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大致呈倒置U形,所述下弹性臂端子大致呈U形,所 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与所述上弹性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叠搭。
[0007]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上弹性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在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 自由端部的外侧或内侧。
[0008]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上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具有端弯折部,所述下弹 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具有对应的端弯折部。
[0009]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上弹性臂端子的中部设有中弯折部。
[0010] 作为优选,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伸入所述过孔,和/或所述上弹性 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伸入所述槽孔。
[0011] 作为优选,所述槽孔中具有用于固定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固位块。
[001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固位块的下端超出所述下绝缘板体的板体基面。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电路板W及位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前述板对板连接器。
[0014] 本发明至少具有W下有益效果;通过上、下弹性臂端子与上电路板板材体的过孔 导通连接,实现了电路板间的高可靠性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提升了整个电路板组件的可 靠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的装配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的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剖面图;
[0017] 图3为图2所示的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0019] 1-第一电路板 2-第二电路板 3- 上电路板板材体 3 ^过孔 4- 下绝缘板体 41-槽孔 42-固位块 5- 上弹性臂端子 51-端弯折部 52-中弯折部 6- 下弹性臂端子 61-端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 定。
[0021]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的装配图。如图1所 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包括对置的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 W及位于第一电 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板对板连接器。
[0022]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剖面图。图3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2和图3 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用于对置的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包括 叠置的上电路板板材体3和下绝缘板体4,上电路板板材体(PCB板材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 过孔31,每个过孔31中插入能够与过孔31紧密接触且与第一电路板1导通接触的上弹性 臂端子5,下绝缘板体4上具有与至少一个过孔31相应位置的槽孔41,在每个槽孔41中安 装能够与第二电路板2导通接触的下弹性臂端子6,上弹性臂端子5和下弹性臂端子6导通 接触。在安装时,可W从上方将上弹性臂端子5插入过孔31中,从下方将下弹性臂端子6 装入槽孔41中。槽孔41的尺寸根据需要设置,只要保证可W容纳下弹性臂端子6 W及上 弹性臂端子5下端超出过孔31的部分巧日果有的话)即可。该样,通过上、下弹性臂端子5、 6与上电路板板材体3的过孔31导通的连接,实现了电路板间的高可靠性的电连接和机械 连接,提升了整个电路板组件的可靠性,而且该种结构使得板对板连接器的组装非常简便, 由此电路板组件的组装也非常简便。
[0023] 其中,上弹性臂端子5和下弹性臂端子6可W弹性滑动接触。该样可增强整个电 路板组件的适应性,增大容差。
[0024]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上弹性臂端子5可W大致呈倒置U形,下弹性臂端子6 可W大致呈U形,下弹性臂端子6的两个自由端部与上弹性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可W叠搭。 该样可简单的结构实现上、下弹性臂端子的接触、尤其弹性滑动接触。当然,还可W想 到上、下弹性臂端子的其他构造,只要能够实现二者的接触(尤其滑动接触)即可。
[0025]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上弹性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可W在下弹性臂端子6的两 个自由端部的外侧。当然,上弹性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也可W在下弹性臂端子6的两个自 由端部的内侧。该样可w保证上、下弹性臂端子良好的滑动接触性能。
[0026] 例如,如图3所示,上弹性臂端子5的两个自由端部可W具有端弯折部51,下弹性 臂端子6的两个自由端部可W具有对应的端弯折部61。该样,上弹性臂端子5与下弹性臂端 子6可W在端弯折部51、61位置处接触,一方面,该4个位置的作用力将使得上弹性臂端子 5朝左右两侧扩展,该种方式可W保证上弹性臂端子5左右两侧弹臂与过孔31可靠接触,另 一方面,该种设置更有利于实现上、下弹性臂端子的滑动接触,从而可实现电路板间的更可 罪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0027] 例如,如图3所示,上弹性臂端子5的中部可W设有中弯折部52。该样可W保证上 弹性臂端子5左右两侧弹臂与过孔31在中弯折部52处可靠接触。该种方式可W保证上弹 性臂端子5左右两侧弹臂与过孔31可靠接触,从而实现电路板间的更可靠的电连接和机械 连接。
[002引例如,下弹性臂端子6的两个自由端部可W伸入过孔31,当然,上弹性臂端子5的 两个自由端部也可W伸入槽孔41。该样便于实现上、下弹性臂端子良好的滑动接触性能,也 有利于二者的定位。
[002引例如,如图3所示,槽孔41中可W具有用于固定下弹性臂端子6的固位块42。该 样更有利于下弹性臂端子6的固定。如图1和图3最佳显示的,固位块42的下端可W超出 下绝缘板体4的板体基面。该样,可W确保下弹性臂端子6与第二电路板2的导通接触。
[0030] 当然,W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该些改进和润饰也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用于对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叠 置的上电路板板材体和下绝缘板体,所述上电路板板材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过孔,每个所述 过孔中插入能够与所述过孔紧密接触且与第一电路板导通接触的上弹性臂端子,所述下绝 缘板体上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过孔相应位置的槽孔,在每个所述槽孔中安装能够与第二电 路板导通接触的下弹性臂端子,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和所述下弹性臂端子导通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和所述下弹性 臂端子弹性滑动接触。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大致呈倒置 U形,所述下弹性臂端子大致呈U形,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与所述上弹性端子 的两个自由端部叠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 在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的外侧或内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 部具有端弯折部,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具有对应的端弯折部。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臂端子的中部设有 中弯折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 部伸入所述过孔,和/或所述上弹性臂端子的两个自由端部伸入所述槽孔。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中具有用于固定所述下 弹性臂端子的固位块。
9.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块的下端超出所述下绝 缘板体的板体基面。
10. -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电路板W及位于所述第一和 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板对板连接器,用于对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包括叠置的上电路板板材体和下绝缘板体,所述上电路板板材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过孔,每个过孔中插入能够与过孔紧密接触且与第一电路板导通接触的上弹性臂端子,所述下绝缘板体上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过孔相应位置的槽孔,在每个所述槽孔中安装能够与第二电路板导通接触的下弹性臂端子,所述上弹性臂端子和所述下弹性臂端子导通接触。还公开电路板组件,包括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前述板对板连接器。本发明通过上、下弹性臂端子与上电路板板材体的过孔导通连接,实现了电路板间的高可靠性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提升了整个电路板组件的可靠性。
【IPC分类】H01R13-24, H01R12-71
【公开号】CN104638399
【申请号】CN201310545825
【发明人】王健, 赵兵, 倪成, 曹小华
【申请人】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