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石墨细粉掺杂处理用作负极材料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445976阅读:来源:国知局
,再进行漉压或压制,进一步提 高其密度。树脂作为造孔剂,在热处理过程中,树脂内的小分子过多,在溢出过程中在材料 内部形成微孔,再经过粉碎和整形处理后可得到可用于负极材料合适粒径、各向同性的粉 体。微孔便于电解液的吸收和保持,各向同性具有抗PC电解液共嵌的优势,保证高低温性 能的发挥。
[0020] 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安全、可控,实现了低价值上石墨"尾料"的循环利用,且制得 的负极材料性能良好,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倍率充放和低温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W 50Kg天然石墨"尾料"(粒径D50=3. 89 y m,振实密度0. 42 g/cm3,比表面积19.6nf /g)为原料,按重量比石墨;渐青;造孔剂;纳米娃=100:0. 2: 0. 05 ;0. 04的比例,称取lOKg的改质煤渐青(软化点120°C),2. 5Kg的环氧树脂(软化点80°C),2Kg的纳米娃粉(粒径为 35nm)-起投入到带有加热装置的捏合机中,在混合的同时,将捏合机升温至140°C。一起 混合120min,然后用混捏好的物料通过压片机进行压制,提高其体积密度。将压制后的物料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Wl〇°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C,并保温1. 5小时,然后降温至室 、)曰Tim〇
[0022] 高温碳化后的物料通过粉碎、整形球化,控制材料的粒径Dmax,得到粒径D50为 18. 15ym,Dmax为62. 39ym,振实密度为0. 81g/cm3'比表面积3. 8mVg的粉体;粉碎/球 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尾料粒径D50为6. 43ym,振实密度为0. 51g/cm3',比表面积13. 28nf/ g。
[0023] 高温碳化后粉碎/球化后所得到的粉体与"尾料",两者各自占原材料比重的比例 为64 ;36。将两者W1:0. 11 (原材料利用率为71. 04%)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粒径D50 为15. 21ym,振实密度为0. 96g/cm3'比表面积4. 78mVg的粉体,即为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负 极材料粉体。
[0024] 实施例2 W50Kg天然石墨"尾料"(粒径D50=2. 31ym,振实密度0. 37g/cm3,比表面积18.6nf/g)为原料,按重量比石墨;渐青;造孔剂;纳米娃=100:0. 1: 0. 15 ;0. 1的比例,称取lOKg 的改质煤渐青(软化点150°C),7. 5Kg的酪醒树脂(软化点110°C),5Kg的纳米娃粉(粒径为 30nm)-起投入到带有加热装置的捏合机中,在混合的同时,将捏合机升温至170°C。一起 混合140min,然后用混捏好的物料通过压片机进行压制,提高其体积密度。将压制后的物料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W5°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50°C,并保温1. 5小时,然后降温至室温。
[0025] 高温碳化后的物料通过粉碎、整形球化,控制材料的粒径Dmax,得到粒径D50为 14. 63ym,Dmax为58. 94ym,振实密度为0. 92g/cm3'比表面积3.6mVg的粉体,粉碎/球 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尾料粒径D50为4. 31ym,振实密度为0. 53g/cm3'比表面积18. 11nf/g。
[0026] 高温碳化后粉碎/球化后所得到的粉体与"尾料",两者各自占原材料比重的比例 为61 ;39。将两者W1:0. 1 (原材料利用率为67. 1%)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粒径D50 为12. 29ym,振实密度为1. 02g/cm3'比表面积4. 37mVg的粉体,即为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负 极材料粉体。
[0027] 实施例3 W50Kg天然石墨"尾料"(粒径D50=6. 16ym,振实密度0. 59g/cm3,比表面积14. 54nf/g)为原料,按重量比石墨;渐青;造孔剂;纳米娃=100:0.4: 0.01 ;0. 1的比例,称取20Kg 的改质煤渐青(软化点l〇〇°C),5Kg的聚酷胺树脂(软化点80°C),5Kg的纳米娃粉(粒径为 30nm)-起投入到带有加热装置的捏合机中,在混合的同时,将捏合机升温至130°C。一起 混合150min,然后用混捏好的物料通过压片机进行压制,提高其体积密度。将压制后的物料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Wl〇°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C,并保温半小时,然后降温至室温。 [002引高温碳化后的物料通过粉碎、整形球化,控制材料的粒径Dmax,得到粒径D50为 15. 92ym,Dmax为64. 13ym,振实密度为0. 93g/cm3'比表面积3. 2nf/g的粉体;粉碎/球 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尾料粒径D50为5. 27ym,振实密度为0. 56g/cm3'比表面积16. 35nf/g。[0029] 高温碳化后粉碎/球化后所得到的粉体与"尾料",两者各自占原材料比重的比例 为66 ;34。将两者W1:0. 15 (原材料利用率为75. 9%)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粒径D50 为13. 94ym,振实密度为1. 07g/cm3'比表面积3. 14mVg的粉体,即为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负 极材料粉体。
[0030] 比较例 直接W实施例1中的天然石墨"尾料"(粒径D50=3. 89ym,振实密度0. 42g/cm3,比表 面积19.6nf/g)为原料,制备电池进行检测。
[0031] 性能测定 为检验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负极材料的性能,用半电池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其中,比较例 的负极材料采用市面上购买的石墨,用W上实施例1-3和比较例的负极材料:己诀黑;PVDF (聚偏氣己締)=93:3:4 (重量比),加适量NMP(N-甲基化咯烧酬)调成浆状,涂布于铜巧 上,经真空ll〇°C干燥8小时制成负极片;W金属裡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Imol/LLiPF6/ EC+DEC+DMC=1 ;1 ;1,聚丙締微孔膜为隔膜,组装成电池。充放电电压为0~2.OV,充放电速 率为0. 2C,对电池性能进行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00对表1
【主权项】
1. 天然石墨细粉掺杂处理用作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将锂电池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料"为原料,加入粘结剂、 造孔剂和掺杂剂,高于沥青软化点温度20~50°C,进行捏合造粒,再进行辊压或压制,在高 温800~1000 °C下进行碳化; 步骤B:将碳化后的材料进过粉碎、整形球化,得到平均粒径D50为8~25ym,Dmax< 65ym的石墨粉体; 步骤C:对碳化处理后的粉体进行粒度调配,通过添加所述步骤B中粉碎和整形球化过 程中所收集的"尾料",进行再利用,与之混合处理,填充到颗粒之间的缝隙,提高其体积密 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粒径D50为1~7ym;振实密度 < 0? 6g/cm3,比表面积 ^ 10m2 /g。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粘结剂采用改质沥青,所述改 质沥青采用煤沥青、石油沥青、中间相沥青、改质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造孔剂采用酚醛树脂、环氧树 月旨、聚乙烯醇、聚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的一种或几种。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掺杂剂采用纳米硅、所述纳米 娃的粒径< 50nm〇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石墨:粘结剂:造孔剂:掺杂剂 的质量比为 100:0. 1 ~〇? 4:0. 01 ~0? 15 :0? 01 ~0? 1。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粒度调配过程包括:在得到 的碳化后的石墨中,添加按重量比1:0. 05~0. 15粉碎和球化过程中所收集的细粉"尾料" 进行混合处理。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石墨细粉掺杂处理用作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将锂电池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料”作为原料,加入粘结剂、造孔剂和掺杂剂,进行捏合造粒,再进行辊压或压制,在高温下进行碳化;步骤B:将碳化后的材料进过粉碎、整形球化,得到符合粒径范围要求的球形或椭圆形石墨粉体;步骤C:对球化处理后的粉体进行粒度调配,填充到颗粒之间的缝隙。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安全、可控,实现了低价值石墨“尾料”的循环利用,且制得的负极材料性能良好,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倍率充放和低温性能。
【IPC分类】H01M4-62, H01M4-587, H01M4-36
【公开号】CN104766964
【申请号】CN201510200505
【发明人】田东
【申请人】田东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