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24358阅读:来源:国知局
2压接于通过除去电线200的前端部的包覆220而露出的芯线210并进行电连接,并且压接于向电线200的前端部的包覆220外嵌的橡胶栓300而机械性地连接。当端子配件90向腔室14内正确插入时,橡胶栓300弹性地紧贴于腔室14的内周面而能够将壳体主体11内液密地密封。
[0053]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时,从前方向主体部91插入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的阳薄片,通过使阳薄片与设置在主体部91内的未图示的弹性接触片接触,由此将两端子配件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主体11从前方装配未图示的前保持器,利用前保持器的前壁部分将凸部15的前方覆盖,并且利用前保持器的周壁部分来限制凸部15的挠曲动作。而且,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嵌接有未图示的密封环。密封环在连结部13与前保持器之间保持为沿前后方向被定位的状态。而且,在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时,在对方壳体100的护罩部110与壳体主体11之间弹性地夹有密封环,将两壳体10、100间液密地密封。
[0054]如图8所示,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两侧,沿上下方向立起设有一对保护壁16。如图10所示,两保护壁16由宽度方向的分离距离小的一对前部17、宽度方向的分离距离大的一对后部19、及从前部17朝向后部19逐渐扩宽的一对中间部18构成。两前部17的前端彼此经由沿着宽度方向的架设部20而相互连结。如图9所示,架设部20在壳体10的前端上方在高出一段的位置配置。而且,如图8所示,在两后部19的后端部内表面设有向斜上方突出而上端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对支撑片21。两支撑片21能够支撑检测构件60的后述的包围部64。
[0055]如图8及图10所示,在两保护壁16之间且在架设部20的后方及壳体主体11的上方设有锁定臂22。如图10所示,锁定臂2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主体23和从臂主体23的两侧缘朝向两保护壁16的内表面延伸的一对翼部24。翼部24与臂主体23的侧缘后部一体连结,并与从中间部18到后部19的前端侧的部分一体连结。
[0056]臂主体23以两翼部24为支点呈跷跷板状地能够摆动位移(能够弹性位移),如图8及图9所示,在臂主体23的后部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能确保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而且,在臂主体23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向后方敞开的卡定孔26。如图10所示,臂主体23中的将卡定孔26的前方关闭的前端部分设为沿宽度方向的卡定部27。如图9所示,卡定部27的后表面(卡定孔26的前表面)形成为朝向前方而成为上升斜面的倒锥状。
[0057]如图8及图10所示,大致方筒状的滑动装配部28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在臂主体23的后端部。如图9所示,在滑动装配部28上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有沿宽度方向的狭缝状的装配孔29。如图8所示,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下壁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有连通槽30。装配孔29经由连通槽30而与卡定孔26连通。而且,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上壁的后端设有切口状的凹槽31。如图7所示,在滑动装配部28的前表面,在装配孔29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前端开口缘设有能够防止检测构件60脱落的一对第二防脱部32。第二防脱部32构成作为与滑动装配部的前表面的周边部分大致没有台阶地连接的端面。
[0058]另外,如图8所示,能够限制锁定臂22的过度挠曲的一对过度挠曲限制部33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臂主体23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过度挠曲限制部33的下端部设为沿宽度方向延伸而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具有沿宽度方向的过度挠曲限制面34。过度挠曲限制面34在与相对的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而与该上表面大致平行地相对配置。
[0059]如图8所示,两过度挠曲限制部33经由桥接部35而相互连结。桥接部35作为整体而呈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带板状,设为延伸方向两端部与过度挠曲限制部33—体相连的双臂支撑的形态。在桥接部35的延伸方向中间部,在比延伸方向两端部高出一段的位置设有沿宽度方向的桥接主体36。桥接主体36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下方配置在与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面侧,关于宽度方向而配置在臂主体23的整个宽度内。
[0060]如图9所示,在桥接主体36的上表面设有向前方敞开的凹部37,在凹部37的后端设有能够防止检测构件60脱落的防脱部38。防脱部38设为沿着上下方向的台阶状的形态,朝向前方配置。而且,如图8所示,在桥接主体36的后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能够抵碰检测构件60的一对被干涉部39。两被干涉部39构成作为与桥接主体36的后表面的周边部分大致没有台阶地连接的端面。
[0061]接着,说明检测构件60。检测构件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1及图12所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第一检测部61 ;配置在第一检测部61的下方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第二检测部62 ;与第一检测部61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第二检测部62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一体相连的第三检测部63 ;与第一检测部61、第二检测部62及第三检测部63的各自的后端一体相连并向宽度方向及上方突出的大致方箱状的包围部64。上述检测构件60组装于锁定臂22,相对于壳体10能够沿前后方向在待机位置(参照图1?图4、图6及图7)和检测位置(参照图5)之间移动。
[0062]如图12所示,在第一检测部61的两侧缘突出设有爪状的一对第二止动部65。如图7所示,第二止动部65在待机位置处能够与第二防脱部32卡定,与第二防脱部32 —起构成第二防脱机构。而且,在第一检测部61,在两第二止动部65的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减轻重量孔66。第二止动部65经由减轻重量孔66能够进行向内侧的弹性位移。
[0063]如图12所示,第二检测部62比第一检测部61的前后尺寸短,前端位于比第一检测部61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在第二检测部62的下表面设有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肋状的止动部67。如图3及图4所示,止动部67在待机位置处能够与防脱部38卡定。止动部67的后表面以能够与防脱部38的前表面面对的方式设为沿上下方向切起的形态。而且,如图12所示,在第二检测部62的下表面,在比止动部67靠后方且在第二检测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在宽度方向上较短地延伸的肋状的一对干涉部68。如图3及图4所示,两干涉部68在待机位置处能够与两被干涉部39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在第二检测部62的下部设有向后方敞开的凹处69,干涉部68横切凹处69地设置,两干涉部68分开设置在隔着凹处69的两侧。
[0064]如图4所示,第三检测部63能够与第一检测部61—起挠曲。如图3、图4及图12所示,爪状的移动限制部70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第三检测部63的前端部。如图3所示,在两壳体10、100正确嵌合之前的期间,移动限制部70在待机位置处能够卡定于卡定部27的后表面地配置,如图5所示,在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后,在检测位置能够卡定于卡定部27的前表面地配置。并且,移动限制部70在止动部67的前方与止动部67同轴地相对配置(参照图11)。
[0065]如图1所示,包围部64设为比锁定臂22的滑动装配部28大一圈的形态,外嵌组装于滑动装配部28。在包围部64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与第一检测部61之间架设有大致棱柱状的限动件71 (参照图11)。限动件71在检测位置能够嵌合于凹槽31。
[0066]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作用。
[0067]从后方将检测构件60组装于锁定臂22的滑动装配部28。在组装时,向滑动装配部28的装配孔29插入第一检测部61,向滑动装配部28的连通槽30插入第三检测部63,向臂主体23的卡定孔26插入第二检测部62,向滑动装配部28的外侧嵌入包围部64 (参照图1),在此状态下,将包围部64的后表面按压而使检测构件60向前方(待机位置侧)滑动。如图2所示,在检测构件60朝向待机位置的过程中,止动部67在桥接主体36的上表面滑动,使桥接部35向下方挠曲变形。而且,包围部64的两侧壁72夹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两侧壁41与两保护壁16之间(参照图7),包围部64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支撑片21的上端部滑动(参照图1)。
[0068]当检测构件60到达待机位置时,桥接部35弹性地复位,伴随于此而止动部67能够卡定于防脱部38的前表面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