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18939阅读:来源:国知局
C的其另一端的内部底表面中形成有容纳凹口 31F。容纳凹口 31E在深度上大于容纳凹口 31F。此外,第一壳体31在沿触头设置方向DC的其相对端部的对应底表面中形成有压配孔31G(参见图6)。压块33被压配到各个压配孔31G中。
[0045]第一壳体31在其底表面上相互对角的位置处形成有突起31H和和311。突起31H和311成形为用于将第一壳体31定位在印刷电路板上。
[0046]第二壳体32包括插入部分32A和装配部分32B。插入部分32A是由侧壁部分32C、侧壁部分32D、隔板部分32E、突出部分32F和突出部分32G形成的。侧壁部分32C具有矩形的空心棱柱形状,并且具有空腔32H。侧壁部分32D具有矩形的空心棱柱形状,并且具有空腔321。侧壁部分32C和侧壁部分32D沿触头设置方向DC彼此相对。隔板部分32E是板状的,并且将侧壁部分32C与侧壁部分32D之间的空间隔开成两个空间。突出部分32F沿触头设置部分DC从侧壁部分32C的下部突出。突出部分32F具有基本上等于容纳凹口 31E的深度的厚度。突出部分32G沿触头设置部分DC从侧壁部分32D的下部处突出。突出部分32G具有基本上等于容纳凹口 311的深度的厚度。突出部分32F按可沿移动方向DR移动的方式容纳在容纳凹口 31E中,并且突出部分32G按可沿移动方向DR移动的方式容纳在容纳凹口 31F中。因此,虽然突出部分32F和突出部分32G在连接器I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之后能够沿移动方向DR移动,但是即便向上(沿与接收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第二壳体32,也阻止从第一壳体31上移除第二壳体32。此外,甚至当试图围绕平行于触头设置方向DC的轴线转动第二壳体32时,几乎转不动第二壳体32。
[0047]装配部分32B具有带有底部的矩形的空心棱柱形状。装配部分32B的底部与插入部分32A的上部相连。装配部分32B具有用于将配合连接器接收于其中的接收空间32J。装配部分32B的内壁表面中两个对置表面各自沿触头设置方向DC按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凹槽32K。凹槽32K各自沿接收方向DI延伸。装配部分32B具有形成有多个压配孔32L的底部。所述多个压配孔32L各自沿接收方向DI延伸并且分别与凹槽32K连通。
[0048]如图1到4等中所示,所述多个触头50沿触头设置方向DC按预定间隔(在本实施例中按等距的间隔)设置。触头50各自是通过将金属板下料成预定形状并且弯曲板坯而形成的。
[0049]如图8到10中所示,每个触头50包括接触部分51、连接部分52和连结部分53。接触部分51包括接触部分主体51A和压配部分51B。接触部分主体51A设置在装配部分32B的凹槽32K中对应的一个中,并且与插设在第二壳体32的接收空间32J中的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中对应的一个接触。压配部分51B与接触部分主体51A相连。压配部分51B包括突起51C。压配部分51B被压配到第二壳体32的装配部分32B的压配孔32L中对应的一个中,凭此触头50由第二壳体32保持(参见图5)。
[0050]连接部分52包括连接部分主体52A和压配部分52B。连接部分主体52A是基本上曲柄形的,连接部分主体52A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凹槽31D中对应的一个中,并且连接部分主体52A的另一部分从第一壳体31上伸出到外部并且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压配部分52B与连接部分主体52A相连。压配部分52B的一部分被压配到第一壳体31的压配凹槽31C中对应的一个中,凭此触头50由第一壳体31保持(参见图5)。
[0051]具有基本上S形的连结部分53是可弹性地变形的,并且连结接触部分51与连接部分52。连结部分53包括直线部分53A、第一弯曲部分53B和第二弯曲部分53C。直线部分53A相对于接收方向DI稍微倾斜(参见图5和9)。第一弯曲部分53B按拱形方式从直线部分53A的一端伸出,并且与接触部分51的压配部分5IB相连。第二弯曲部分53C沿与其中第一弯曲部分53B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按拱形方式从直线部分53A的另一端伸出,并且与连接部分52的压配部分52B相连。连结部分53的形状不限于基本上S形,而是可以成形为不同形状,例如基本上Z形。
[0052]在其中各个触头50在装配连接器I和配合连接器之前未处于可弹性变形状态的形态下(参见图9),当连结部分53在接收方向DI上的尺寸由A表示,并且连接部分53在与接收方向DI和触头设置方向DC两者正交的前后方向(正交方向)DF上的尺寸由B表示时,尺寸A大于尺寸B。优选是,尺寸A是尺寸B的大约两倍以上,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尺寸A设置成尺寸B的大约七倍。
[0053]连结部分53的直线部分53A具有宽度D小于连结部分53A的其他部分的中间部分。
[0054]连结部分53的直线部分53A具有宽度C大于接触部分51的接触部分主体51A的宽度E的相对端部。
[0055]其次,将参照图5和6给出如何组装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I的说明。
[0056]首先,将处于连接至托架(未显示)状态的压块33分别压配到第一壳体31的压配孔31G中。
[0057]其次,将托架与压块33分开。
[0058]然后,将第二壳体32插入第一壳体31的接收空间31A中。在这时候,将第二壳体32的突出部分32F和突出部分32G分别插入第一壳体31的容纳凹口 31E和容纳凹口 31F中。
[0059]其次,将多个触头50的压配部分51B和52B分配压配到第二壳体32的压配孔32L和第一壳体31的压配凹槽31C中。在这时候,所述多个触头50处于连接至托架(未显示)的状态。
[0060]最后,将托架与多个触头50分开。
[0061]通过执行上述过程,完成连接器I的组装。
[0062]当连接器I和配合连接器被相互装配到一起时,如果连接器I和配合连接器的位置在触头设置方向DC和前后方向DF两者上相互不同,如图11到15中所示,则连接器I的第二壳体32可沿触头设置方向DC和前后方向DF两者相对于第一壳体31相对地移动,凭此补偿连接器I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错位。
[0063]将描述在该情况下的一排触头50的移动(当在图13中观察时右边那排触头50)。
[0064]在装配连接器I和配合连接器之前,如图9中所示,各个触头50的连结部分53的第一弯曲部分53B和第二弯曲部分53C沿接收方向DI彼此相对。此外,如图6中所示,多个触头50沿触头设置方向DC以等距的间隔设置,并且当从前后方向DF观察触头50时,每个触头50的连结部分53的直线部分53A平行于接收方向DI。
[0065]当连接器I和配合连接器被相互装配到一起时,假定第二壳体32沿触头设置方向DC移动触头50的一个节距,如图14和15中所示,则触头50的连结部分53的直线部分53A相对于接收方向DI倾斜,并且一个触头50的第一弯曲部分53B和在触头设置方向DC上邻近所述一个触头50的另一触头50的第二弯曲部分53C在接收方向DI上彼此相对。
[0066]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尺寸B设置成尺寸A的大约七分之一,即,尺寸A和B之间的差别设置成尽可能大。在接收方向DI上彼此相对的第一弯曲部分53B和第二弯曲部分53C两者在前后方向DF上的长度较短,而尤其是,一个触头50的第一弯曲部分53B与邻近该一个触头50的另一触头50的第二弯曲部分53C之间在接收方向DI上的距离较大,并且因此所述一个触头50很难受到另一触头50电力地影响。
[0067]注意到,在另一排触头50(当在图13中观察时左边那排触头50)中,当移动第二壳体32时,一个触头50的第一弯曲部分53B与在触头设置方向DC上邻近的另一触头50的第二弯曲部分53C在接收方向DI上彼此不相对,而尤其是,在接收方向DI上其之间的距离较大,并且因此所述一个触头50很难受到邻近该一个触头50的另一触头50电力地影响。
[0068]根据本实施例,当沿触头设置方向DC或者前后方向DF移动第二壳体32时,触头50很难受到在触头设置方向DC上邻近的另一触头50电力地影响,并且因此有可能实现高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