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6264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详细地说,涉及将壳体收纳于箱体的结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上述连接器为使EMI (电磁干扰)特性提高,用形成为筒状的壳体覆盖具有触头的触头保持器。在这种连接器中,壳体的内部预先具备有触头保持器等,通过将该壳体插入至箱体的孔部等的工序被组装。
[0003]日本特开2001-155822号中公开有下述连接器:使一体地形成于树脂制的箱体(文献中是外壳(八々P >夕'))的矛状的卡止突起卡合于壳体(文献中是护罩端子O—少卜''夕一彡-TfU))的卡合孔,由此限制箱体与壳体的相对移动。该连接器通过将壳体插入至箱体的内部,达到矛状的卡止突起借助弹性突出力卡合于卡合孔部的状态,完成组装。
[0004]在像日本特开2001-155822号那样组装的连接器中,即使在朝向相对于箱体插入壳体的方向在箱体与壳体之间作用相对移动力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卡合突起抵接于卡合孔部,所以箱体与壳体的分尚被阻止。
[0005]但是,即使是日本特开2001-155822号中所示的结构的连接器,在由于常年劣化而使得矛状的卡合突起的突出力下降的情况下,或在操作者反复进行拿着箱体进行插拔的操作的情况下,矛状的卡合突起也会变得易于从卡合突起脱离,考虑有壳体从箱体分离的情况,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6]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公开将壳体和箱体牢固地连结的连接器。
[0007]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连接器具备触头、触头保持器、壳体、箱体和止动件,所述触头通过与连接对象接触来与前述连接对象电气连接,树脂制的所述触头保持器将前述触头收纳于内部来加以保持,金属制的所述壳体内安装前述触头保持器,树脂制的所述箱体内安装前述壳体,所述止动件插通于第I孔部和第2孔部,所述第I孔部形成于前述箱体,所述第2孔部以与该第I孔部形状相同且重叠的方式形成在前述壳体上。
[0008]根据本技术方案,在将壳体内嵌于箱体的状态下,将止动件插通于箱体的第I孔部和壳体的第2孔部,由此,在作用使壳体和箱体相对移动的力的情况下,止动件阻止壳体和箱体的相对移动。即,与像以往那样使一体地形成在箱体上的矛状的卡止突起卡合于壳体的卡合孔的结构相比,由于止动件插通于箱体及壳体的孔部,所以能够更牢固地连结两者。此外,即使在发生壳体和箱体的连结松动的情况下,也只要更换止动件即可,所以较为合理。
[0009]进而,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将止动件从箱体的外表面插入,所以能够通过从箱体的外表面目测来确认止动件是否存在。因此,合理地构成了牢固连结壳体和箱体的连接器。
[0010]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前述第I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的开口形状形成为矩形,并且,接触于前述触头保持器的外壁的前述止动件的内端形状形成为与前述开口形状相同的矩形,在前述止动件插通于前述第I孔部和前述第2孔部的状态下,前述止动件的内端接触于前述触头保持器的外壁。
[0011]由此,止动件的内端形状形成为矩形,所以通过将板材压力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制造止动件。此外,该止动件的内端插通至接触于触头保持器的外壁的位置。即,止动件被配置为贯通第2孔部的状态,所以能可靠地防止止动件相对于壳体的脱落。进而,借助被形成为矩形的止动件的内端和触头保持器的外壁进行面接触时的摩擦力,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触头保持器的位置限制。
[0012]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前述箱体被插入至内装前述连接对象的插座的嵌合孔部的状态下,前述止动件被配置于由前述嵌合孔部的内壁覆盖的位置。
[0013]由此,在将连接器插入插座的嵌合孔部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在止动件由于振动向外侧脱出的情况下,由于止动件的外端抵接于插座的嵌合孔部的内表面,所以止动件的脱落也会被阻止。
[0014]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前述止动件由金属材料构成,在前述触头保持器的外壁上,沿前述插座的插拔方向形成有前述止动件的内端接触的槽部,在前述槽部的与前述插座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形成有能够与前述止动件的侧边抵接的壁状端面。
[0015]根据本技术方案,止动件的内端接触于被形成在触头保持器的外壁上的槽部,所以止动件的定位变得可靠。进而,金属制的止动件以能够抵接于槽部的壁状端面的方式构成。因此,即使在由于拿着箱体反复插拔而使得触头保持器和箱体及壳体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离的情况下,高耐久性的金属制止动件也会抵接于壁状端面,可靠地防止触头保持器向插座侧脱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连接器的从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0017]图2是表示连接器被插入至插座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3是从上方侧观察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4是从下方侧观察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5是表示将触头等组装于触头保持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1]图6是表不将壳体罩及套筒嵌合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7是从图2的VI1-VII方向观察的连接器及插座的侧剖视图。
[0023]图8是从图1的VII1-VIII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4]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从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变形。
[0026]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C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连接器C被插入至插座S的状态的图,图3、图4是从上方观察连接器C的分解立体图及从下方观察连接器C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5是触头1、缆线2、间隔件3、位置限制部件4、触头保持器5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壳体10、壳体罩16、套筒18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图2的VI1-VII方向观察的侧剖视图,图8是从图1的VII1-VIII方向观察的连接器C的剖视图。另外,虽然连接器C能够与上下关系无关地进行使用,但以下按照将图1所示的箱体20的上部壁20T设为上方的上下关系进行说明,将被插入至图2所示的插座S的一侧设为前方,将其相反侧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0027]连接器C如图1、图7所示具备触头1、触头保持器5、壳体10和箱体20,一对金属制的所述触头I通过与被安装于插座S的导通体34 (连接对象的一例)接触来与导通体34电气连接,树脂制的所述触头保持器5将该触头I收纳于内部来保持,金属制的所述壳体10内安装该触头保持器5,树脂制的所述箱体20内安装该壳体10。另外,导通体3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描述。
[0028]如图2所示,该连接器C作为连接至插座S的插头起作用。
[0029]触头保持器
如图3、图4所示,一对触头I使用弹性优良的铜合金等良导体,被配置于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的触头保持器5的引导孔部5C的内部。如图5所示,缆线2的导线2a通过软钎焊等技术导通连接于各个触头I。缆线2的一对导线2a被绝缘性的树脂制的间隔件3定位。此外,一对触头I被绝缘性的树脂制的位置限制部件4确定相对于触头保持器5的位置。
[0030]触头保持器5构成为保持器主体5A与引导部5B —体地形成的块状,所述引导部5B位于保持器主体5A的前端部位置,宽度和厚度都比该保持器主体5A小。如图7所示,在连接器C插入至插座S时,插座S的引导筒部33沿该引导部5B的外周被嵌合于该引导部5B。
[0031]此外,在触头保持器5上,从保持器主体5A到引导部5B形成有一对引导孔部5C,在所述一对引导孔部5C中配置触头I。如图7所示,在与该引导孔部5C连通的后方侧的内部,配置有前述位置限制部件4。进而,在该保持器主体5A的与引导部5B侧相反的一侧,配置间隔件3。在引导部5B的前方端部的下方开设一对插入孔部插座S的导通体34被插入至该插入孔部触头I和导通体34在连接器C的内部电气连接。
[0032]如图3所示,在保持器主体5A的上表面形成有其底面与引导部5B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一对卡合凹部6。在保持器主体5A的两侧面,沿插座S的插拔方向(相对于插座S插拔连接器C的方向)形成有槽部7。槽部7形成为下述形状:在后方侧(与插座S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壁状端面7a,前方侧(插座S侧)敞开。此外,如图4所示,在保持器主体5A的底面上形成有底面槽8。
[0033]壳体
如图6所示,壳体10具有一体地形成壳体主体11、中间壁部13和缆线保持部14的结构,所示壳体主体11通过压力加工金属板形成为方筒状,所述中间壁部13与该壳体主体11的侧壁部IlS相连,呈上表面开口的U字形,所述缆线保持部14与该中间壁部13的底壁相连,压接保持缆线2。从中间壁部13的开口侧安装金属制的壳体罩16。另外,缆线保持部14在缆线2被安装之前,如虚线所示呈敞开的状态。
[0034]壳体罩16具有一体地形成有连结部16A和成形为筒状的缆线罩部16B的结构。此夕卜,在连结部16A上形成有上壁体16T和一对侧壁体16S,在该侧壁体16S上形成有连结孔部17。进而,在上壁体16T上形成有将前方切口的前方凹部19。另外,缆线罩部16B在缆线2被安装之前,如虚线所示呈敞开的状态。
[0035]中间壁部13形成于与壳体主体11的侧壁部11S相连的位置,在该中间壁部13上,以将中间壁部13向外侧弯折的形态形成有嵌合于壳体罩16的连结孔部17的嵌合片13a。此外,在该中间壁部13的上端部,以向上方突出的形态,形成有嵌入至壳体罩16的连结孔部17的突出片13b。
[0036]在壳体主体11的上壁部IlT上,以将上壁部IlT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的形态,形成有嵌入至触头保持器5的一对卡合凹部6的一对上部卡合片Ilf。
[0037]在壳体主体11的两侧的侧壁部IlS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侧壁凸部11a。此外,在侧壁部Iis上,开设有第2孔部H2。
[0038]如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底壁部IlB上,以将一部分向外侧弯折的形态形成有下部卡合片Hg。此外,在底壁部IlB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底壁凸部lib。
[0039]箱体
如图3、图4所示,箱体20形成为具有上部壁20T、下部壁20B和一对侧部壁20S的方筒状。此外,作为用于防止相对于插座S的误插入的部件来发挥功能的多个突出引导件21,沿插拔方向(相对于插座S插拔连接器C的方向)形成于箱体20的外表面。
[0040]在该箱体20的前端侧,具有方孔状的前部孔部22,以便以紧密嵌合的状态内装壳体10,在与其连续的位置上,形成有上下的内部尺寸及左右的内部尺寸比前部孔部22大的后部孔部23。
[0041]在下部壁20B上,为卡合壳体10的下部卡合片llg,在内表面形成有将底面切口的缺口部26。当从后部孔部23插入壳体10等时,下部卡合片Ilg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