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6264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具有筒状的小护罩部的外壳体、嵌合于小护罩部内的具有塔架部的内壳体、以覆盖塔架部的前表面的方式装配于塔架部的前壁部件。在前壁部件的外周面,在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抑制晃动肋。在小护罩部的内周面设置有供抑制晃动肋嵌合的嵌合槽。抑制晃动肋形成为截面三角形,嵌合槽形成为截面梯形。若在小护罩部内以正确深度嵌合塔架部,则抑制晃动肋的两末端部和嵌合槽对应的开口缘部相互破坏,从而可抑制内外的两壳体间的晃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166046号公报
[000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上述的情况,由于从塔架部嵌合于小护罩部内的中途的阶段一直到嵌合完成时抑制晃动肋和嵌合槽的槽面相互破坏,因此,担心滑动阻力大、操作性恶化。另外,上述的情况在输送时等,抑制晃动肋的前端尖部分有可能被削掉,难以严格管理抑制晃动肋的破坏量,可能不能发挥如目标那样的晃动抑制功能。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嵌合时作业性良好且可适当发挥晃动抑制功能的连接器。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具备:第一外壳,其具有筒状的护罩部;第二外壳,其具有嵌合于所述护罩部内的外壳主体;及前部件,其以覆盖所述外壳主体的前表面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外壳主体一起嵌合于所述护罩部内,在所述前部件的外周面,在沿周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设置有肋,该肋沿着所述外壳主体向所述护罩部的嵌合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第二外壳正确嵌合时,所述肋与所述护罩部的内周面抵接,可抑制所述第一、第二外壳间的晃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罩部的内周面设置有锥面部,该锥面部从该护罩部的进深方向中途朝向里端以逐渐减小所述护罩部的内尺寸的朝向倾斜,所述肋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截面为曲面状,形成从所述嵌合方向的前端部朝向后方逐渐增加高度的形态,具有随着所述第一、第二外壳正确嵌合而沿着所述护罩部的所述锥面部抵接的倾斜部。
[0010]发明效果
[0011]根据上述构成,随着第一、第二外壳正确嵌合,肋的倾斜部沿着护罩部的锥面部抵接,因此,在第一、第二外壳的嵌合过程(外壳主体嵌合于护罩部内的过程)中,肋在护罩部的内周面滑动引起的滑动阻力几乎不产生,嵌合时的作业性得以改善。另外,肋形成为截面曲面状,因此,难以产生在输送时等肋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被削掉的情况,能够发挥大致如目标那样的晃动抑制功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第一、第二外壳正确嵌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0013]图2是表示在外壳主体装配有前部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0014]图3是第二外壳的正面图;
[0015]图4是第二外壳的平面图;
[0016]图5是前部件的正面图;
[0017]图6是前部件的平面图;
[0018]图7是前部件的侧视图;
[0019]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0]图9是第一外壳的剖面图。
[0021]标号说明
[0022]10…第一外壳
[0023]11…立壁部(里端)
[0024]12…护罩部
[0025]18…锥面部
[0026]19…基准线
[0027]30…第二外壳
[0028]31…外壳主体
[0029]60…前部件
[0030]61...前壁部
[0031]62…周壁部
[0032]71 …肋
[0033]74…倾斜部
[0034]X…倾斜线
[0035]α…(锥面部的)倾斜角
[0036]β…(肋的)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0038]上述肋的上述倾斜部和上述护罩部的上述锥面部相对于沿着上述嵌合方向的基准线具有大致相同的倾斜角。据此,在第一、第二外壳正确嵌合时,确保肋的倾斜部和护罩部的锥面部在与倾斜角对应的倾斜上抵接的状态,更好地抑制第一、第二外壳间的晃动。
[0039]上述肋的上述倾斜部在上述第一、第二外壳正确嵌合时,与上述护罩部的上述锥面部实质上不压坏地抵接。据此,不需要用于压坏肋的倾斜部的操作力,嵌合时的作业性更良好。
[0040](实施例)
[0041]根据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相互可嵌合的第一、第二外壳10、30、装配于第二外壳30的前部件6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前后方向而言,将第一、第二外壳10、30开始嵌合时与对方侧面对的面侧设为前方。另外,对于上下方向而言,以除了图4及图6之外的各图为基准,宽度方向和图3及图5的左右方向同义。
[0042]第一外壳10是合成树脂制,如图9所示,由沿着上下方向的立壁部11、从立壁部11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护罩部12、从立壁部11的外周缘向后方突出的筒状的后方筒部13构成。在立壁部11上前后贯通设置有销状的阳端子配件15。阳端子配件15的前部向护罩部12内突出配置。另外,阳端子配件15的后部向后方筒部13内突出配置,并且后端部向比后方筒部13更靠后方露出配置。
[0043]如图9所示,在护罩部12的外周面的上端部突出设置有锁定部16。另外,在护罩部12的外周面,在夹着锁定部16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保护壁17。两保护壁17为向前后方向(嵌合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形态,以覆盖锁定部1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方式配置。
[0044]如图9所示,在护罩部12的内周面,从前后方向的中途,详细地说从比前后方向中央稍靠前方的位置(基线20)到与立壁部11连接的护罩部12的里端位置,设置有以使护罩部12的内尺寸逐渐减小的方式变窄的锥状的锥面部18。锥面部18遍及护罩部12的内周面的整周设置,在前后方向的全长上,相对于沿着前后方向的基准线19,从基线20朝向护罩部12的里端具有一定的缓的倾斜角α (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而且,锥面部18的前端位于比锁定部16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
[0045]第二外壳30是合成树脂制,如图2及图3所示,由块状的外壳主体31、包围外壳主体31的外周的筒状的嵌合筒部32、连接嵌合筒部32和外壳主体31各自的后端部间的沿着径向的连接部33构成。如图3所示,在外壳主体3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腔室34。各腔室34在外壳主体31内,沿宽度方向并列成一列配置。在各腔室34的内壁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凸部35。而且,从后方将阴端子配件40插入至各腔室34内,正确插入的阴端子配件40通过凸部35弹性防脱。如图1所示,阴端子配件40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连接的电线W从外壳主体31的后表面向后方引出。另外,阴端子配件40在第一、第二外壳10、30正确嵌合时,与阳端子配件15导通连接。
[0046]如图3所示,在外壳主体31上设置有因用于成形凸部35的未图示的模具的拉拔而使凸部35的前方开放的脱模孔36。另外,在外壳主体31上,在脱模孔36的下方设置多个腔室塔架37。各腔室塔架37在与各腔室34对应的位置沿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在腔室塔架37的前表面,向前方扩开设置有用于将对方侧的阳端子配件15导入腔室34内的导入面部38。导入面部38形成为正面观察大体U字形,由下边部39和从该下边部39的两端立起的一对侧边部41构成。
[0047]如图2所示,在外壳主体31的外周面,在连接部33的前方设置有台阶42,进而嵌装有与台阶42抵接的密封圈43。如图1所示,密封圈43在第一、第二外壳10、30正确嵌合时,被弹性夹持于外壳主体31和护罩部12之间,以液密的方式将第一、第二外壳10、30间密封。另外,在外壳主体31的上表面凹陷设置有卡定部44。卡定部44能够卡定于前部件60的后述的被卡定部70。
[0048]如图2所示,在外壳主体31的上方可挠曲地配置有锁定臂45。如图4所示,在嵌合筒部32的上部开口设置有开口部46,通过开口部46,锁定臂45可见地露出。另外,在嵌合筒部32的上部立起设置有分割开口部46的一对侧壁47。锁定臂45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带板状的臂主体48、从臂主体48的两侧缘伸出并与两侧壁47连接的一对翼部49。在臂主体48的前端部贯通设置有锁定孔50。如图4所示,已述的卡定部44通过锁定孔50而从上方可见。
[0049]在第一、第二外壳10、30嵌合过程中,锁定部16与臂主体48的前端干涉,臂主体48以两翼部49为支点挠曲变形。而且,如图1所示,若第一、第二外壳10、30正确嵌合,则臂主体48弹性复原,锁定部16嵌入锁定孔50,第一、第二外壳10、30保持为嵌合状态。
[0050]接着,对前部件60进行说明,前部件60是合成树脂制,如图2、图5?图7所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平板状的前壁部61、从前壁部61的外周缘向后方突出的筒状的周壁部62。如图2所示,前部件60从前方装配于外壳主体31,装配时,前壁部61以覆盖外壳主体31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周壁部62以覆盖外壳主体31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
[0051]如图5所示,在前壁部61,在与各腔室塔架37对应的位置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透孔63。透孔63与腔室塔架37的截面形状对应而成为以大体四边形开口的形态。若前部件60装配于外壳主体31,则在各透孔63内,使对应的腔室塔架37的前表面露出配置。
[0052]另外,如图5所示,在前壁部61,沿着各透孔63的上缘设置有上边部64。上边部64成为朝向前方以锥状扩开的形态,通过使腔室塔架37的前表面与透孔63内面对,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