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91923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的导电性的连接构造体,构成确保了良好的导电性的线束。
[0051]发明的效果
[005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使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变形为不希望的压接形状,而能够使其变形为期望的压接形状并压接连接于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
【附图说明】
[0053]图1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体的说明图。
[0054]图2是在宽度方向中央进行了剖切的连接构造体的纵剖侧视图。
[0055]图3是有关压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部的说明图。
[0056]图4是有关第I压接装置的说明图。
[0057]图5是有关第I压接装置对压接部的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0058]图6是有关第2压接装置对压接部的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0059]图7是有关第3压接装置对压接部的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0060]图8是有关第4压接装置对压接部的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0061]图9是有关连接器的说明立体图。
[0062]图10是有关第3压接装置所执行的其他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0063]图11是形成为其他压接形状的大致M字状压接部的放大剖视图。
[0064]图12是形成为另一其他压接形状的大致M字状压接部的放大剖视图。
[0065]图13是形成为又一压接形状的大致M字状压接部的放大剖视图。
[0066]图14是以往的压接装置对压接部的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068](实施例1)
[0069]图1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构造体I的说明图,详细地说,图1的(a)是在压接前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处进行了剖切的凹型压接端子10的纵剖立体图,图1的(b)是示出压接前的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的立体图,图1的(C)是压接后的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即压接连接构造体I的立体图。
[0070]图2是在宽度方向Y中央部处进行了剖切的压接连接构造体I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有关压接连接构造体I的压接部30的说明图,详细地说,图3的(a)是透过了盒部20和密封部34后的状态的压接连接构造体I的压接部立体图,图3的(b)是从图2所示的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观察到的大致U字状压接部44A的沿A — A线箭头的剖视图。
[007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构造体是将包覆电线200和凹型压接端子10连接而构成的。
[0072]S卩,是将导体前端部201a压接连接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而构成的,其中,导体前端部201a是将包覆电线200中的电线前端部200a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部202剥离,使铝芯线201露出而得到的。
[0073]压接连接于上述凹型压接端子10的包覆电线200是利用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部202包覆铝芯线201的外周全长而构成的,其中,铝芯线201是捻合多个铝合金制的铝线材并将其捆束成I束而成的。
[0074]电线前端部200a是在包覆电线200的前端部分处,朝向前端侧依次串联配置了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绝缘包覆部202的包覆前端部202a而成的部分。
[0075]如图1所示,在凹型压接端子10上一体地构成有盒部20和压接部30,该盒部20允许省略了图示的凸型连接器中的插入片从该凹型压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的前端侧即前方朝向后方插入,该压接部30隔着规定长度的过渡部20a配置在盒部20的后方。
[0076]这里,上述长度方向X是与对压接部30进行压接而连接在一起的包覆电线200的长度方向X—致的方向,宽度方向Y是在平面方向上与长度方向X交叉的方向。
[0077]相对于该压接部30,将靠盒部20的一侧作为前方,相反,相对于盒部20,将靠压接部30的一侧作为后方(参照图1)。
[0078]详细地讲,凹型压接端子10由表面镀锡(镀Sn)的黄铜等铜合金(未图示)构成,其是由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观察时呈中空四棱柱体的盒部20、和从后方侧X2观察时呈截面中空的压接部30构成的闭合桶型的端子。
[0079]具有插入到盒部20的插入片的凸型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部30也以同样的结构而构成(参照图1)。
[0080]另外,不限于铜合金,也可以用铝合金、或具有导电性的恰当的金属等构成凹型压接端子10。
[0081]盒部20在中空四棱柱体的前方侧Xl内部具有弹性接触片21,该弹性接触片21朝向长度方向X的后方弯折,且与插入的凸型连接器的插入片(省略图示)接触。
[0082]该盒部20以使侧面部23a、23b重合的方式弯折,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观察时构成为大致矩形,其中,该侧面部23a、23b与底面部22的垂直于长度方向X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相连。
[0083]压接前的压接部30由以下部分构成:与盒部20的底面部22的后端连续的压接底面31 ;以及大致中空形状(筒状)的电线压接部32,其以从长度方向X的后方侧X2观察可插入电线前端部200a的方式仅在后方侧X2开口,并且前端侧和整个周面部不开口(参照图1 的(a) (b))。
[0084]该压接部30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允许绝缘包覆部202的包覆前端部202a以及从包覆前端部202a露出的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插入。
[0085]另外,压接部30的长度方向长度Xb(参照图1的(b))形成得比导体前端部201a的、从绝缘包覆部202的长度方向X前方侧的前端即包覆前端部202aa起在长度方向X的前方露出的长度方向X上的露出长度Xw长。
[0086]另外,压接部30从前方侧Xl朝向后方侧X2,以依次连续地串联配设的方式一体地构成有压接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压接部30a、和压接绝缘包覆部202的包覆压接部30b,压接部30的内周形成为与绝缘包覆部202的外径相对应的周长和形状。
[0087]导体压接部30a是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的状态下,与铝芯线201的长度方向X上的前方侧Xl的导体前端部201a对应的部分,且形成为能够围绕导体前端部201a的中空形状。
[0088]包覆压接部31b是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的状态下,与绝缘包覆部202的长度方向X上的前方侧Xl的包覆前端部202a对应的部分,且形成为能够围绕包覆前端部202a的中空形状。
[0089]并且,导体压接部30a和包覆压接部31b是在压接前的状态下彼此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的筒状。
[0090]而且,在导体压接部30a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X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3个沿着导体压接部30a的内周的齿33,齿33在压接着铝芯线201的状态下供铝芯线201嵌入。
[0091]另外,齿33形成为从压接部30的压接底面31沿宽度方向Y连续至电线压接部32的两侧内周的槽形(参照图1的(a))。
[0092]此外,在压接部30的前端部分处形成了密封部34,该密封部34使压接部30的内表面彼此紧贴,从而阻止水分从前方浸入到压接部30的内部空间。
[0093]密封部34是以沿上下方向将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前端201aa朝前方突出的压接部30的前端侧压扁的方式,使压接部30所面对的压接底面31和电线压接部32的内表面变形为彼此紧贴的扁平状后,在宽度方向上进行了激光焊接(例如光纤激光焊接)而成的。
[0094]而且,使用卷边工具等模具部件(未图示),使变形为扁平状且进行了激光焊接的密封部分变形为截面大致U字状,形成了在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观察时呈宽度方向Y上较宽的截面大致U字状的凹状密封部34a(参照图1的(b)、图2)。
[0095]另外,可以在形成凹状密封部34a后进行激光焊接,或者不形成凹状密封部34a而直接变形为扁平状。
[0096]对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和包覆电线200压接连接而构成的压接连接构造体I进行说明。
[0097]如上所述,压接连接构造体I是对上述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和包覆电线200的铝芯线201进行压接连接而构成的(参照图1?图3)。
[0098]详细地说,针对从包覆电线200的绝缘包覆部202朝前端侧露出的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以导体前端部201a的前端201aa在长度方向X上的位置比压接部30的密封部34靠后方的方式,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到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
[0099]此时,将压接部30的长度方向长度Xb(参照图1的(b) (C))形成得比导体前端部201a的、从绝缘包覆部202的长度方向X前方侧的前端即包覆前端部202aa起在长度方向X的前方露出的长度方向X上的露出长度Xw(参照图1的(a))长。
[0100]因此,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的、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前端201aa到绝缘包覆部202的包覆前端部202aa的后方侧X2的范围,被插入到压接部30内。
[0101]在如上述那样将电线前端部200a的包覆前端部202aa插入到压接部30内的规定位置后,利用图4所示的第I压接装置60A,对压接部30整体进行加压而使其在直径缩小方向上变形,并且以覆盖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方式使压接部30整体变形,对压接部30和铝芯线201进行压接连接。
[0102]此时,压接部30在上述密封部34的后方侧X2,形成有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观察时呈截面大致U字状的大致U字状压接部44A(参照图1的(C)、图2)。
[0103]如图3的(a) (b)所示,大致U字状压接部44A的由压接部30的压接底面31构成的下表面侧为凸状的截面圆弧状,大致U字状压接部44A由上表面侧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凹陷成截面凹状的凹部45、和在凹部45的宽度方向Y两侧部处朝向上表面侧突出的突起部46构成。
[0104]如图4、图5所示,以成为上述那样的大致U字状压接部44A的方式对压接部30进行压接的第I压接装置60A由对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的下侧外周进行加压的下模61、和对压接部30的上侧外周进行加压的上模62构成。
[0105]图4是有关第I压接装置60A的说明图,详细地说,图4的(a)是压接装置60A的立体图,图4的(b)是压接装置60A的侧视图。
[0106]图5是有关压接装置60A对压接部30的压接方法的说明图,详细地说,图5的(a)是利用压接装置60A使压接部30变形的压接动作初期时的概略图,图5的(b)是利用压接装置60A使压接部30变形并进行了压接连接后的状态的概略图。
[0107]下模61是在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和后方侧X2配置有以下部分而构成的:截面大致U字状的前侧支承部61a,其使压接部30中的导体压接部30a的下侧外周发生变形;以及截面大致U字状的后侧支承部61b,其使包覆压接部30b的下侧外周发生变形(参照图4的(a)⑻)。
[0108]在前侧支承部61a中,朝向下方形成了截面大致U字状的支承槽611,该支承槽611用于使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0a在插入有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状态下直接缩小直径而变形。
[0109]支承槽611的槽宽度形成为从沿着径向对压接部30进行压接的压接方向Z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逐渐扩大,并且,支承槽611形成为以由凹型压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和压接方向Z形成的基准平面为基准,左右对称的槽形状(参照图4的(a)、图5的(a))。
[0110]另外,支承槽611中的宽度方向Y两侧部的上端部间被设定为如下间隔,该间隔比加压前的具有大致中空形状的导体压接部30a的最大外径小。
[0111]在支承槽611中的宽度方向Y两侧部的上端部,分别形成了外周接触部613,所述外周接触部613以所述基准平面为基准,左右对称地点接触于与凹型压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以及压接方向Z垂直的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0a的下侧外周(参照图4中的双点划线、图5的(a))。
[0112]外周接触部613具有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Xl观察时平滑的曲面,因此在对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0a进行加压的压接动作初期时,左右对称地点接触于导体压接部30a的下侧外周。
[0113]此外,将外周接触部613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该间隔是左右对称地点接触于所述垂直截面中的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0a的下侧外周的间隔,并且将外周接触部613配置成,导体压接部30a的下侧外周与宽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