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7870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母线间进行大电流连接的电连接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以竖立设置 于配电板的板面上的状态对板状导电体进行保持、使配电板与板状导电体电连接的电连接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图7表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连接装置的一例。该电连接装置130具有相向配 置的同形状的接触片152、154,固定于基板109上的板状的连接器(导电体)128从形成于 该两接触片间的开口 134插入。
[0003] 电连接装置130用通常的固定螺丝162安装于背面板112上。电连接装置130利 用固定螺丝162完全固定于背面板112上。
[0004] 该现有的电连接装置130中,当板状导电体(连接器)128通过形成于接触片152 与接触片154之间的开口 134而插入内部时,由于板状导电体128相对于开口 134的插入 方向或插入位置的不同,会引起板状导电体128与电连接装置130的开口 134之间发生错 位。该错位例如使电连接装置130与背面板112的固定部附近受到不希望产生的力,使接 触片152、154与背面板112或板状导电体128间的大电流连接不稳定。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431576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1中,利用接触条180的回复力,或者通过在电连接装置130的开口 134 的内部以从任何方向都与板状导电体128可靠接触的方式设置具有弯曲部174的压板主体 160,而允许板状导电体128与电连接装置130的开口 134之间的错位。
[0009] 然而,当错位较大或对板状导电体128与压板主体160之间的接触有高精度要求 时,这样的允许手段就变得不充分了。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问题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 能够允许板状导电体通过形成于接触片与接触片之间的开口而插入内部时的、板状导电体 与电连接装置的开口之间的错位,并能够使接触片与背面板或板状导电体可靠地电连接。 [0011]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以将板状导电体竖立设置于配电板的板面上的状态 对板状导电体进行保持,使所述配电板与所述板状导电体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 片;以及以位于该接触片的臂部与腿部之间的基部对该接触片进行支承的基座部件,所述 电连接装置以能够在所述配电板的板面上浮动(floating)的状态进行设置,所述接触片 的臂部与所述板状导电体的一方的板面接触时,通过该接触,所述臂部受到朝向所述配电 板的板面侧的施力,与之响应地,所述接触片的腿部以所述基部为支点而受到朝向所述配 电板侧的施力。
[0012] 依据此结构,利用电连接装置对板状导电体进行保持时,接触片的腿部受到朝向 配电板侧的施力,因而能够将接触片的腿部向配电板按压,藉此,能够强化腿部与配电板之 间的接触,能够可靠地使接触片与配电板或板状导电体之间形成电连接。另外,当利用电连 接装置对板状导电体进行保持时,具有弹簧特性的接触片的臂部以规定的力接触板状导电 体,接触片的腿部也以规定的力接触配电板,因而板状导电体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于电 连接装置。另一方面,在利用电连接装置对板状导电体进行保持之前的状态下,由于接触片 以基部为中心以能够活动的状态装配,因此,由此能够产生规定的松动,当板状导电体纳入 电连接装置时,能够允许板状导电体相对于电连接装置的错位。进而,通过在电连接装置与 配电板之间添加浮动功能,当板状导电体纳入电连接装置时,能够容易地允许板状导电体 相对于电连接装置的错位。
[0013] 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优选以下结构,所述接触片的臂部沿所述板状导电体的一 方的板面延伸,所述接触片的腿部沿所述配电板的板面延伸,所述接触片的臂部设置有向 所述板状导电体侧突出的接点,利用该接点形成供所述板状导电体插入的插入口,所述插 入口的大小小于所述板状导电体的板厚。
[0014] 通过将插入口的大小设定成小于板状导电体的板厚,当板状导电体插入于插入口 时,接触片的臂部与板状导电体的一方的板面必定发生接触,由此,利用杠杆原理使板状导 电体与接触片之间产生的接触力可靠地传递至腿部的接点。
[0015] 另外,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接触片由相向配置的第一接 触片与第二接触片的组合构成,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臂部上所设的接点与第二接触片的 第二臂部上所设的接点之间形成供所述板状导电体插入的插入口,对所述第一接触片而 言,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臂部与所述板状导电体的一方的板面接触时,通过该接触,所述 第一臂部受到朝向所述配电板的板面侧的力,与之响应地,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腿部以 所述第一基部为支点而受到朝向所述配电板侧的施力,对所述第二接触片而言,所述第二 接触片的第二臂部与所述板状导电体的另一方的板面接触时,通过该接触,所述第二臂部 受到朝向所述配电板的板面侧的力,与之响应地,所述第二接触片的第二腿部以所述第二 基部为支点而受到朝向所述配电板侧的施力。
[0016] 依据此结构,当板状导电体通过形成于第一接触片的臂部与第二接触片的臂部之 间的插入口而插入电连接装置的内部时,能够使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这两者同时与板 状导电体的两侧的板面接触,在能够可靠地使接触片与配电板或板状导电体之间形成电连 接的同时,能够使板状导电体上的受力均衡。
[0017] 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优选以下结构,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 二接触片的所述第二基部之间设置有按压部件。
[0018] 通过设置按压部件,能够防止第一接触片或第二接触片从支承部件脱落。
[0019] 另外,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基座部件上设置有卡定凸部 或卡定凹部,在所述按压部件上的与所述基座部件的卡定凸部或卡定凹部相向的位置上设 置有卡定凹部或卡定凸部,将所述基座部件的卡定凸部或所述按压部件的卡定凸部以分别 贯穿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卡定孔及所述第二接触片的第二卡定孔的状态装配于所述基 座部件的卡定凹部或所述按压部件的卡定凹部。
[0020] 依据此结构,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使第一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以能够在板状导电 体的一方的板面或另一方的板面与配电板之间发生转动的状态受到支承。
[0021] 进而,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第二接触 片分别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第一接触片的第一卡定孔及所述第二接触片上所设的第二卡 定孔沿所述宽度的方向扩展。
[0022] 通过使卡定孔具有规定的宽度,能够利用支承部件以更为稳定的状态对第一接触 片及第二接触片进行支承。
[0023] 另外,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优选以下结构,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第 二接触片的外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树脂制的罩壳。
[0024] 通过设置罩壳,能够对接触片进行保护,并能够防止使用者触电。
[0025] 进而,在上述电连接装置中,优选以下结构,所述支承部件由金属制成。
[0026] 通过使支承部件以金属制成,例如,能够增强对接触片的耐久性,并且,能够通过 支承部件而导通接触片与配电板,能够进一步强化接触片与配电板之间的接触。
[0027] 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连接装置,能够允许板状导电体纳入背面板上的电连接装 置时的错位,并且,能够使电连接装置的接触片与背面板或板状导电体的连接稳定。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0029] 图2是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3是图1的横截面处的立体图。
[0031] 图4是图1的横截面处的立体图。
[0032] 图5是图1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是表示母线与接触片连接前的状态的图。
[0033] 图6是图1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是表示母线与接触片连接后的状态的图。
[0034] 图7是表示现有的电连接装置的一例的图。
[0035] (符号说明)
[0036] 1电连接装置
[0037] 3配电板
[0038] 4 板面
[0039] 5 母线
[0040] 20接触片
[0041] 27卡定孔
[0042] 31 基部
[0043] 32 臂部
[0044] 33 腿部
[0045] 34 插入口
[0046] 40 罩壳
[0047] 42 插入口
[0048] 50按压部件
[0049] 60基座部件
[0050] 63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进行说明。
[0052] 图1表示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电连 接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