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02241阅读:来源:国知局
04]设置在缸头上的连接器I的、安装臂部61与缸头的凹部的周边的部位接触,安装臂部61 (连接器外装体7)利用安装螺栓等紧固部件(未图示)固定在缸头上。
[0105]即使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和连接器外装体7被设置到设置于缸头的第I连接器构成体3之前的状态下,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与连接器外装体7也经由电线(未图示)互相相连。
[0106]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第2圆筒状部53位于上侧,第I圆筒状部35位于下侧。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I圆筒状部23和第2圆筒状部25向下侧开口,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第2圆筒状部53的上侧的部位、和各弹性臂37、39的上侧的部位进入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I圆筒状部23内。
[0107]电线(未图示)在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3圆筒状部41的内部、和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第2圆筒状部53的内部通过,并将第2端子17与第3端子33互相连接。
[0108]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与连接器外装体7上也设有专利文献2所示的第2已有例的连接器那样的旋转限制部(未图示)。由此,围绕中心轴Cl,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的旋转量例如被限制在180°以内,防止电线(未图示)被过量地扭转。
[0109]在连接器I中,如图2所示,设有圆筒状的旋转器材65和作为弹性体的例子的压缩螺旋弹簧(未图示)。
[0110]旋转器材65配置在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3圆筒状部41的内侧。旋转器材65的中心轴与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3圆筒状部41的中心轴Cl 一致。旋转器材6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能够以第3圆筒状部41的中心轴Cl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在上下方向也自由移动。
[0111]第2连接器构成体5卡合在旋转器材65。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旋转器材65能够以中心轴Cl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在上下方向也自由移动。
[0112]在旋转器材65与连接器外装体7上设有旋转限制部(未图示),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与旋转器材65上都设有旋转限制部(未图示)。
[0113]由此,旋转器材6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围绕中心轴Cl在预定角度内(仅±90° )旋转,第2连接器构成体5也相对于旋转器材65围绕中心轴Cl在预定角度内(仅±90° )旋转。其结果是,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能围绕中心轴Cl在预定角度内(仅±180° )旋转。
[0114]在旋转器材65与连接器外装体7上设有上下方向移动限制部(未图示),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与旋转器材65上也设有上下方向移动限制部(未图示)。
[0115]由此,旋转器材6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在上下方向仅移动预定的距离,第2连接器构成体5也相对于旋转器材65在上下方向仅移动预定的距离。
[0116]在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3圆筒状部41内,在底壁部59与第2连接器构成体5之间设有压缩螺旋弹簧(未图示)。压缩螺旋弹簧对第2连接器构成体5向下方作用力。
[0117]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被设置到设置于缸头的第I连接器构成体3之前的状态下,旋转器材6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位于最下侧,并且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旋转器材65位于最下侧。
[0118]另外,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旋转器材6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位于默认的旋转位置(能够在正反两个方向旋转90°的旋转位置),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旋转器材65位于默认的旋转位置。
[0119]因此,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位于默认的旋转位置,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能在正反两个方向旋转180° (±180° )。
[0120]接下来,说明将第2连接器构成体5和连接器外装体7设置到设置于缸头的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组装作业。
[0121 ] 作为初始状态,如图4等所示,第2连接器构成体5 (连接器外装体7)从第I连接器构成体3分离,位于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上方。另外,在初始状态下,第I连接器构成体和3第2连接器构成体5和连接器外装体7的中心轴Cl互相一致。另外,在初始状态下,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第I弹性臂37和第2弹性臂39的末端部用小的力(从中心轴Cl远离的方向)按压连接器外装体7,从而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与连接器外装体7用小的保持力一体化。
[0122]在这样的初始状态下,使连接器外装体7(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下降。除了将第2连接器构成体5插入在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正式的嵌合旋转位置的情况外,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诱导肋抵接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诱导轨道面57的任意部位。而且,诱导肋在诱导轨道面57滑动,从而第2连接器构成体5、旋转器材65以中心轴Cl为中心,相对于第I连接器构成体3适当旋转。这样,第2连接器构成体5到达诱导肋位于诱导轨道面57的最上方位置的旋转位置。由此,第2连接器构成体5和第I连接器构成体3到达正式的嵌合旋转位置。
[0123]使连接器外装体7(第2连接器构成体5)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诱导肋开始进入设于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直线的引导槽67 (参照图3)。之后,开始进行第I端子9与第2端子17的接合、第I卡止部13与第I被卡止部19的卡合、第2卡止部15与第2被卡止部21的卡合。另外,诱导肋进入引导槽67,从而第2连接器构成体5不会相对于连接器外装体7以中心轴Cl为中心进行转动。
[0124]此外,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开始以正式的嵌合旋转位置的状态嵌合到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情况下,诱导肋不在诱导轨道面57上滑动而直接进入引导槽67。
[0125]使连接器外装体7 (第2连接器构成体5)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如图5所示,各弹性臂37、39的下侧的部位(基端的部位)抵接在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圆筒状部11上端的开口部。
[0126]使连接器外装体7 (第2连接器构成体5)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如图6所示,在从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筒状部11受到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仅第I弹性臂37向内侧(中心轴Cl侧)弯曲而从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I抵接部27(台阶部43)脱离。该脱离的第I弹性臂37成为能抵接在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2抵接部29 (第2圆筒状部25的下端)的状态。
[0127]使连接器外装体7 (第2连接器构成体5)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如图7所示,在从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筒状部11受到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第2弹性臂39弯曲并从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I抵接部27 (台阶部43)脱离。此时,在图7、8中,第2弹性臂39没有弯曲到达到能抵接在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2抵接部29(第2圆筒状部25的下端)的形态,但第2弹性臂39也可以达到能抵接在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2抵接部29 (第2圆筒状部25的下端)的状态。
[0128]使连接器外装体7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如图8所示,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第I连接器构成体3不移动,连接器外装体7下降。然后,第I弹性臂37的上端抵接在第2抵接部29 (第2圆筒状部25的下端)。此外,在图8中,仅第I弹性臂37抵接在第2抵接部29,但也可以构成为第I弹性臂37和第2弹性臂39这两者抵接在第2抵接部29。
[0129]使连接器外装体7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第2连接器构成体5也与连接器外装体7 —起下降,如图9所示,各弹性臂37、39进入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圆筒状部11内。
[0130]使连接器外装体7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如图10所示,第I弹性臂37与第2弹性臂39向外侧复原并从第2抵接部29脱离,第I弹性臂37卡止在第I卡止部13,第2弹性臂39卡止在第2卡止部15,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下端抵接在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底壁部51,第2端子17接合于第I端子9。
[0131]使连接器外装体7进一步下降并推进嵌合时,第2连接器构成体5相对于第I连接器构成体3不移动,连接器外装体7下降。然后,如图11所示,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2圆筒状部25进入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筒状部11、和卡止在第I卡止部13的第I弹性臂37、和卡止在第2卡止部15的第2弹性臂39的内侧,从而被卡止部保持部31保持第I被卡止部19卡止在第I卡止部13且第2被卡止部21卡止在第2卡止部15的状态。
[0132]接下来,为了调整第3端子33的朝向,将连接器外装体7相对于第2连接器构成体5适当旋转定位,使用螺栓(未图示)将连接器外装体7固定于缸头。由此,缸头和第I连接器构成体3和第2连接器构成体5和连接器外装体7以强的力一体化。然后,结束第2连接器构成体5和连接器外装体7向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设置。
[0133]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连接器外装体7的第2圆筒状部25进入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圆筒状部11、和卡止在第I卡止部13的第I被卡止部19、和卡止在第2卡止部15的第2被卡止部21的内侧。其结果是,构成为被卡止部保持部31保持第I被卡止部19卡止在第I卡止部13且第2被卡止部21卡止在第2卡止部15的状态。因此,即使在第2连接器构成体5设置于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状态下施加振动,第I连接器构成体3与第2连接器构成体5的接合状态也不容易被解除,能够保证第I端子9与第2端子17的嵌合。而且,能够抑制第I端子9与第2端子17之间的触点彼此产生滑动,耐振动性、电气接触性提尚。
[0134]另外,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I,使其与专利文献2所示的第2已有例的连接器同样,与专利文献I所示的第I已有例的连接器相比,能够简化构成。
[0135]另外,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为了从第I被卡止部19和第2被卡止部21抵接在第I抵接部27而第2连接器构成体5设置于连接器外装体7的状态起将第2端子17接合到第I端子9,在将连接器外装体7接近第I连接器构成体3时,首先,第I被卡止部19在从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圆筒状部11受到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变形,成为从第I抵接部27脱离并能抵接在第2抵接部29的状态。接下来,第2被卡止部21在从第I连接器构成体3的圆筒状部11受到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变形,从第I抵接部27脱离。接下来,第I被卡止部19抵接在第2抵接部29。接下来,第I被卡止部19和第2被卡止部21复原,第I被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