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17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300,操作构件40的另一整体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
[0069]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滑块500可被耦合至辅助连接器600而不连接到控制杆400。例如,各滑动突出部570可形成为插入到相应的滑动通道480内,以使导致操作构件40的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仪操作构件40的部分,或仪控制杆400相对于壳体300运动。除了上述修改,操作构件40可包括代替且不同于控制杆400和滑块500的任一个或多个操作构件。此外,操作构件40可仪由一个或至少三个构件形成。
[0070]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部分或整体的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而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另一部分或整体的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换句话说,通过两个操作,连接器20可与匹配连接器70连接。然而,可通过三个或更多个操作来将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70连接。此外,操作构件40的操作可以不同于上述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0071]下面将更详细地对本实施例的壳体300和操作构件40进行说明。
[0072]如图8,壳体300具有上表面302和台阶表面304。各上表面302和台阶表面304为平行于XY平面的水平面。壳体300设有形成在上表面302与台阶表面304之间的台阶。详细地说,台阶表面304位于上表面302的下方。参考图7和图8,因为如此形成的台阶,所以连接器20设有接收空间22。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空间22在XY平面内开口且向上开口。然而,接收空间22在XY平面内可通过壁被封闭,只要接收空间22向上开口。
[0073]壳体300的台阶表面304设有突出部310。突出部310在Z方向上从台阶表面304向上突出。突出部310形成有上表面312和斜面314。上表面312是位于突出部310上端的水平面。斜面314形成在突出部310的前侧,或正Y侧。换句话说,突出部310具有形成有斜面314的前侧。斜面314从上表面312向前下方延伸。换句话说,斜面314与Y方向和Z方向相交。
[0074]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支撑件410。支撑件410具有矩形平板形状。如图5所示,当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件410从前壁402向后或在负Y方向上延伸。下面在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将使用方向和位置关系来说明支撑件410的各个部分。
[0075]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支撑件410形成有接收部412。接收部412是在Z方向上穿透支撑件410的长方形孔。接收部412具有形成有斜面414的后端。斜面414相交于Y方向和Z方向。
[0076]如图9和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倾斜部420、被接合部422和斜面424。倾斜部420形成在支撑件410的后端并位于斜面414的后面。被接合部422形成在倾斜部420的后侧或负Y侧,并且斜面424形成在倾斜部420的前侧。换句话说,倾斜部420形成有被接合部422和斜面424。被接合部422是垂直于Y方向的垂直平面,并且斜面424相交于Y方向和Z方向。
[0077]如图10和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被接合部430。本实施例的被接合部430是支撑件410的后边缘且为垂直于Y方向的垂直平面。
[0078]如图13-图17,滑块500具有推回机构(弹簧片)510。换句话说,连接器20包括推回机构510。本实施方式的推回机构510是弹簧片510并由树脂制成,其中,弹簧片510与滑块500 —体形成。弹簧片510可与滑块500分别形成,而后固定在滑块500上。由此形成的弹簧片510可由金属制成。然而,从减少部件数量的角度考虑,弹簧片510优选是滑块500的一部分。下面在滑块500位于第二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将使用方向和位置关系来说明弹簧片510的各个部分。
[0079]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弹簧片510具有两个弹簧部530和运动部540。参照图18,每个弹簧部530在YZ平面内具有U型形状。详细地,每个弹簧部530从固定于耦合部502的固定端520向前延伸,并随后向下延伸,随后向后延伸。换句话说,由親合部502支撑的弹簧部530易于形变。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运动部540在X方向上耦合弹簧部530的自由端。因为弹簧部530的弹性变形,运动部540可在Z方向上运动。运动部540具有当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时为水平表面的下表面或负Z侧表面。
[0080]如图14和图17所示,弹簧片510具有接合部542。接合部542形成在运动部540的前端。接合部542在X方向上位于两个弹簧部530之间。当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时,接合部542为垂直平面。
[0081]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弹簧片510具有两个接合部552。详细地,运动部540的下表面形成有两个突出部550。两个突出部550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运动部540的相对侦k突出部550从运动部540向下突出。接合部552形成在突出部550上。当弹簧部530没有弹性变形时,每一接合部552为垂直平面。
[0082]运动部540的下表面还形成有突出部560。突出部560在X方向上位于运动部540的中间部分。突出部560从运动部540向下突出。突出部560形成有前表面562和斜面566。前表面562位于突出部560的前侧,斜面566位于突出部560的后侧。当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时,前表面562为垂直平面,而斜面566相交于Y方向和Z方向。
[0083]参考图3和图20,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的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处于此状态下的弹簧片510的形状被称为“初始形状”。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具有初始形状。
[0084]如图20,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的接合部542位于控制杆400的被接合部422下方。如果滑块500被迫向上移向第二相对位置,则接合部542与被接合部422邻接。这种邻接防止了滑块500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此外,从图12和图20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的接合部552被置于控制杆400的被接合部430下方。此位置关系也防止了滑块500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上。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接合部542、接合部552分别与被接合部422、被接合部430接合,以防止滑块500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
[0085]从图5和图21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弹簧片510的突出部560与壳体300的突出部310的上表面312邻接。因此,突出部560被向上挤压而移动。因此,如图21和图22所示,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弹簧片510从初始形状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弹簧片510向下按压突出部310。
[0086]从图5和图21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弹簧片510向操作构件40施加推回力,其中,推回力推回操作构件40,以将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返回初始状态(图3所示状态)。然而,在由操作者操作操作构件40的过程中,此操作向操作构件40施加了操作力,其中,操作力(保持力)可抵抗推回力。此保持力使得操作构件40呈现图5所示的被控姿势,或沿Y方向延伸的姿势,而同时使弹簧片510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在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且操作构件40接收到抵抗推回力的保持力的条件下,操作构件40呈现被控姿势。根据本实施例,当操作构件40呈现被控姿势时,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
[0087]从图24和图28可以看出,例如,如果操作者暂时中止操作构件40的操作并从他/她的手中释放操作构件40,那么操作构件40不接收保持力。此外,参考图25,当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每个匹配壳体700的第一凸轮突出部760位于壳体300的相应支撑轴370附近,以允许相对应的第一凸轮凹槽470在某种程度上旋转运动。相应地,推回力实际上推回操作构件40,并且操作构件40的状态被改变为初始状态(如图3)。
[0088]参见图23-图26,当没有接收保持力时,处于第一状态的操作构件40从壳体300倾斜地向上延伸。在此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0的姿势被称为“被释放姿势”。换句话说,在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且操作构件40没有接收保持力的条件下,操作构件40呈现不同于被控姿势的被释放姿势。参照图25,当呈现被释放姿势时,操作构件40与Y方向以设定交角(θ p)相交。基于弹簧片510的弹簧力水平的改变(如图22)以及控制杆400的第一凸轮凹槽470的形状与大小的改变,此设定交角(ΘΡ)可进行多种设计。
[0089]参考图4和图23,在操作被暂时中止的状态下,操作构件40的被释放姿势或姿势显然不同于被控姿势,或者在操作中的操作构件40的姿势。因此,操作构件40可容易地在视觉上检查出其操作是否完成。
[0090]参考图5和图24,本实施例的推回机构510设置在操作构件40上。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推回机构510是提供给滑块500的弹簧片510。根据本实施例,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510按压壳体300,以引起上述推回力。
[0091]参考图5和图24,根据本实施例,推回机构510通过滑块500间接地向控制杆400施加推回力。然而,例如,当操作构件40仪形成有控制杆400时,推回机构510直接向控制杆400施加推回力。因此,根据本发明,推回机构510直接或间接地将推回力施加到控制杆
400上。
[0092]从图28可以看出,如果操作构件40的操作暂时暂停在第一状态,则滑块500的接合部542和接合部55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