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9900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32的一端还对称设有自本体部31两侧向上撕破形成的两个弹片35。
[0031]所述卡扣部33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32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所述连接部32的水平宽度略小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持台132的间的水平距离。如此设置,利用所述卡扣部33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321的配合,在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上达成所述扣持件3的限位。所述本体部31的水平宽度大于所述按压部34的水平宽度,并且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按压部34连接的一端两侧被限位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331内,因第二限位槽133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321的高度,同时所述卡扣部33位于所述本体部31的下方,所述按压部34位于所述本体部31的上方,在所述顶壁13与所述本体部31之间因为第一限位槽1321与第二限位槽1331的高度差而形成一弹性变形的空间,当按压所述按压部34的时候,所述本体部31向下运动带动所述弹片35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本电连接器100脱离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卡扣配合而与对接连接器分开。
[0032]请参图1至图2以及图7所示,所述线缆400设有与所述导电端子2对应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4。若干所述导线4包括与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5 —一对应连接的4根第一导线41,与第二接地端子26及第三接地端子27 —一对应连接的2根第二导线42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4同时连接的两根第三导线43。所述第二导线42与第三导线43结构材质完全相同,在此分开标号仅为了描述方便。在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5的中间位置处藉由两根第三导线43共同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4电性连接,降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5在传输高频信号时的串扰,从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0033]所述第一导线41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第一导体411、包覆在第一导体411外围的第一包覆层51、包覆在第一包覆层51外围的第二包覆层52。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包覆层51的介电系数低于第二包覆层52的介电系数。其中,第一包覆层51可设置为介电系数接近空气,如此使得第一包覆层51的阻抗较小,从而可提供第一导体411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减少信号的传播延迟,降低相邻两第一导线41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进而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保证信号的高速有效传输,减小信号衰减。另,所述第二包覆层52设置为介电系数相对较高,具体系采用由可吸收电磁波的吸波材料制成吸波层,藉此,可以利用该吸波层52吸收外界辐射的电磁波,有效抑制外界电磁干扰,对第一导体411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绝,保证高频、超高频信号传输;另,所述吸波层52还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进而可有效保护位于内侧的第一导体411,延长本发明线缆400的使用寿命;又,所述吸波层52还可由具有吸波性能的高密度塑料材料制成,如此可有效利用该种材料的抗拉性,增强线缆400的机械强度。
[0034]所述第二导线42及第三导线43可进一步消除第一导线41外侧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导线41、第二导线42和第三导线42均并排相邻设置,即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使线缆400整体的形状呈扁平状。
[0035]所述第二、第三导线42、43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接地导体421以及包覆接地导体421外围的第三包覆层53。所述接地导体421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导体411的直径相同,也可异于第一导体411的直径,即所述接地导体421的直径可根据差分信号对的阻抗匹配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为大于或小于第一导体411的直径。
[0036]所述线缆400还包括对所述导线4的第一导线41、第二导线42及所述第三导线43进行相对定位和保护的外被层6。所述外被层6可为同时包覆在若干导线4外侧的外包覆层,或者同时遮盖导若干导线4的上侧和下侧以进行定位的覆盖膜。所述第一包覆层51、第二包覆层52和外被层6的材料均不同。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900在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5之间的第一接地端子24同时连接两条接地导体421,从而降低了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5之间的串扰,提高了传输质量,同时第一包覆层51的介电系数设置为低于位于外侧的第二包覆层52的介电系数,如此可通过介电系数较小的第一包覆层51提供接地导体421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而第二包覆层52的介电系数较高时可有效抑制外界电磁干扰,对导体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绝,保证高频、超高频信号传输。
[00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呈L型的对接腔,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至少包括设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位于第一接地端子两侧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暴露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部、自接触部向后延伸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安装部以及自安装部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以及包覆在每个导体外侧的包覆层,其中两根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在与差分信号端子连接的导体外围的第一包覆层,和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外围的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的介电系数低于第二包覆层的介电系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覆层为吸波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还包括设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外侧的第二及第三接地端子,所述包覆层还包括分别包覆在与第一、第二、第三接地端子连接的导体外围的第三包覆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与对接面平行的安装面,以及前后连接对接面与安装面的底壁及顶壁,所述对接腔自对接面向后凹陷形成,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所述安装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对接腔之间形成隔板,所述隔板前后贯穿有若干固定槽,所述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凹陷设有若干安装槽,若干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并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安装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对接腔的一侧设有向上突出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有若干凹陷的端子收容槽,所述接触部为向对接腔内弧形突出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收容在端子收容槽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与所述安装腔通过所述固定槽前后连通,所述固定槽与所述端子收容槽一一对应连通。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设有安装在所述顶壁上的扣持件,所述扣持件设有固定在顶壁上的本体部、自本体部向前向下延伸的卡扣部以及自本体部向后延伸再向上延伸的按压部,所述顶壁两侧对称设有向上延伸的两限位墙,所述本体部被限定在所述两限位墙之间。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片的本体部上还设有向上撕破形成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位于所述本体部上侧,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本体部下侧。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呈L型的对接腔。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至少包括设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位于第一接地端子两侧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每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突伸入对接腔内的接触部、自接触部向后延伸并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安装部以及自安装部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线缆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以及包覆在每个导体外侧的包覆层,其中两根导体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电性连接。如此设置,降低了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相互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IPC分类】H01R13/6461
【公开号】CN105449459
【申请号】CN201510460032
【发明人】陈亿昌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