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usb3.0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8277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多层usb3.0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稳定,且组装效率高、质量好的多层USB3.0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
[0002]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由于USB接口具有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都设置有USB接口,使用十分之广泛。USB连接器也随之成为很多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目前的USB 3.0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USB 3.0端子和USB 2.0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该金属壳与绝缘本体之间形成一接口,且USB 3.0端子和USB 2.0端子的接触部均显露于接口中。
[0003]目前的USB3.0连接器大部分都是一层结构,也就是说,其只具有一个接口,然而,目前多数外部设备一般都安装有至少两个USB 3.0连接器,该USB 3.0连接器呈层叠装配,其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不利于产品朝微型化、轻薄化发展。故此,市面上出现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USB 3.0连接器,该两层或两层以上的USB 3.0连接器中USB 3.0端子和USB2.0端子的引脚部并列发布于USB 3.0连接器下端面,此时,位于上层的USB 3.0端子或USB 2.0端子中的引脚部太长,且细,其组装起来十分不方便,及其容易出现偏摆的现象,导致无法完成组装工作或组装效率极为低下,或组装形成的USB 3.0连接器质量较差,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组装效率高、质量好的多层USB3.0插座连接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多层USB3.0插座连接器包括:一上层塑胶基座;一第一层端子组件,其包括:镶嵌于上层塑胶基座中的第一舌板、若干与第一舌板一体固定的第一端子及若干插嵌固定于第一舌板中的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中的第一引脚部一体固定有一第一支撑座,第二端子中的第二引脚部与第一支撑座抵靠定位;一第二层端子组件,其包括:镶嵌于上层塑胶基座中并位于第一舌板下方的第二舌板、若干与第二舌板一体固定的第三端子及若干插嵌固定于第二舌板中的第四端子,该第三端子中的第三引脚部一体固定有一第二支撑座,第四端子中的第四引脚部与第二支撑座抵靠定位;一第一塑胶下盖,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引脚部并列插嵌于该第一塑胶下盖中;一下层塑胶基座,其安装于上层塑胶基座下方;一第三层端子组件,其包括:镶嵌于下层塑胶基座中的第三舌板、若干与第三舌板一体固定的第五端子及若干插嵌固定于第三舌板中的第六端子;一第四层端子组件,其包括:镶嵌于下层塑胶基座中并位于第三舌板下方的第四舌板、若干与第四舌板一体固定的第七端子及若干插嵌固定于第四舌板中的第八端子;一第二塑胶下盖,所述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端子的引脚部并列插嵌于该第二塑胶下盖中;金属外壳,其包括一金属壳体及铆接固定于金属壳体后端的金属后盖,该金属壳体包覆于上、下层塑胶基座外围,并配合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舌板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接口。
[000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支撑座后端设置有若干第一容槽,第二端子中的第二引脚部容置于该第一容槽中,且所述的第一支撑座前端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卡嵌于该第一容槽中,并与第二端子中的第二引脚部抵靠。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塑胶基座包括第一主体座、成型于第一主体座前端的第一、第二凸出座及成型于第一主体座后端第一、第二后座,其中,第一、第二后座分别向前开设有一次贯通第一主体座及第一、第二凸出座的第一、第二插嵌位,所述第一、第二层端子组件分别插嵌安装于该第一、第二插嵌位中,且第一层端子组件中的第一舌板位于第一凸出座上方,第二层端子组件中的第二舌板位于第一、第二凸出座之间。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凸出座上分别嵌套有一第一、第二金属套,其中,该第一金属套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一、第二弹片及用于定位的金属倒钩,且该第一金属套两侧还设置有卡片,该第一金属套通过该金属倒钩与卡片定位。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后座后端设置有若干第二容槽,第四端子中的第四引脚部容置于该第二容槽中;所述的第二支撑座前端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卡嵌于该第二容槽中,并与第四端子中的第四引脚部抵触。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塑胶基座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外滑轨及位于两个外滑轨之间的第一倒扣;所述下层塑胶基座上端设置有与外滑轨匹配的内滑轨及与第一倒扣配合的第一卡槽,该内滑轨与外滑轨相互嵌套定位,且第一卡槽与第一倒扣扣合定位。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舌板沿其后端向前开设有第一端子槽及位于第一端子槽前端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二端子中的第二接触部插嵌于该第一端子槽中,且该第二接触部端部伸入第一台阶中,并与第一台阶接触,第二接触部隆起部分显露于第一舌板下端面。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层端子组件插嵌于所述上层塑胶基座,并形成卡扣定位,且第一塑胶下盖与第一、第二层端子组件插嵌定位,以形成一上双层插座组件;所述第三、第四层端子组件插嵌于所述下层塑胶基座,并形成卡扣定位,且第二塑胶下盖与第三、第四层端子组件插嵌定位,以形成一下双层插座组件;该上双层插座组件与下双层插座组件嵌套定位。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支撑座及第一塑胶下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凸肋;所述金属壳体后端设置有第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一、第二定位槽分别与第一、第二凸肋卡合定位;所述金属壳体外围设置有若干第一、第二卡扣及第一、第二凸筋,并通过该第一、第二卡扣及第一、第二凸筋与所述上双层插座组件及下双层插座组件卡合定位。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壳体外围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力臂,该第一弹性力臂中还冲压形成有向内凸起的第三凸筋;所述金属后盖前端设置有铆接片及倒扣片,并通过该倒扣片与所述金属壳体卡合定位,且通过铆接片与所述金属壳体铆接固定。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十分简便,且端子不会出现偏摆的现象,以致可快速完成组装工作,组装效率极高,且组装形成的产品结构稳定,且质量好,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双层插座组件的立体图;
[0021]图6是图5中拆除第一塑胶下盖后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双层插座组件的立体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第一步骤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第二步骤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第三步骤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第四步骤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第五步骤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第六步骤的装配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上双层插座组件I上层塑胶基座11第一主体座
[0031]111外滑轨112第一倒扣12第一凸出座
[0032]13第二凸出座14第一后座Hl第二容槽
[0033]15第二后座16第一金属套161第一弹片
[0034]162第二弹片163金属倒钩164卡片
[0035]17第二金属套200下双层插座组件 2第一层端子组件
[0036]20第一插接口21第一舌板211第一端子槽
[0037]212第一台阶22第一端子221第一引脚部
[0038]23第二端子231第二引脚部232第二接触部
[0039]24第一支撑座241第一凸台242第一凸肋、
[0040]3第二层端子组件30第二插接口31第二舌板
[0041]32第三端子321第三引脚部33第四端子
[0042]331第四引脚部34第二支撑座341第二凸台
[0043]342第一容槽4第一塑胶下盖41第二凸肋
[0044]5下层塑胶基座511内滑轨512第一卡槽
[0045]6第三层端子组件60第三插接口61第三舌板
[0046]62第五端子63第六端子7第四层端子组件
[0047]70第四插接口71第四舌板72第七端子
[0048]73第八端子8第二塑胶下盖9金属外壳
[0049]91金属壳体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