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14027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6]或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短路部件6和第二短路部件7也可以采用在顶盖片3上直接设置导电的可伸缩部件如波纹管,并且在各极柱上设置有导电横杆,导电的可伸缩部件与导电横杆不接触。当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导电的可伸缩部件能够向上动作,与导电横杆电连接,从而使第一极柱I和第二极柱2电连接。
[005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短路部件6和第二短路部件7所采用的活塞结构,仅作为示例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进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活塞结构做限定。
[005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所述的实施例,都是以第一短路部件6和第二短路部件7采用相同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说明的,实际应用中第一短路部件6和第二短路部件7的结构可以不同,如第一短路部件6采用可变形片,而第二短路部件7采用活塞结构等,或者第一短路部件6采用活塞结构,而第二短路部件7采用可变形片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第一短路部件6和第二短路部件7动作的压力阈值需要一样,以保证动力电池在滥用情况下第一短路部件6和第二短路部件7同时动作。
[005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中包括动力电池顶盖结构21、电池壳体22和绝缘片23等等,其中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动力电池顶盖结构21可以采用如上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006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还包括第一极极耳,以及电连接第一极极耳与第一极柱I的连接部件24,并在连接部件24上设置有开孔25。其中连接部件24即为熔断器,熔断器在大电流流过时能够瞬间熔断从而断开回路,在连接部件24上设置开孔25,目的是为了减少连接部件24与第一极柱的电流过流面积,当电流很大时,使连接部件24更加容易恪断。
[0061]安装动力电池顶盖结构21是为了在动力电池在穿钉或者过充情况下,能够使第一极柱I和第二极柱2短路,产生外电流,形成保护回路,减弱穿钉或过充的风险,但是该保护回路的电流不能无限的扩大,因为电流很大时会烧掉动力电池顶盖结构21,所以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可以在电连接第一极柱I与第一极极耳的连接部件24上设置开孔25。当过充时,较大的外电流会使连接部件24熔断,通过设置的该开孔25可以保证外电流要烧掉动力电池顶盖结构21之前,使连接部件24熔断,从而切断充电回路,输入电源停止对动力电池充电,从而保护了动力电池顶盖结构21不被烧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详细可以参考现有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62]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通过采用上述动力电池顶盖结构,使动力电池能够在过充和穿钉滥用下分别形成独立的保护回路,对动力电池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动力电池起火或者爆炸,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00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包括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顶盖组件;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均设置在所述顶盖组件上,且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顶盖组件电绝缘,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附接到所述第一极柱上,且将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顶盖组件电连接,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第一短路部件和第二短路部件; 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被附接到所述顶盖片上,并被设置为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且在形成所述保护回路时所述第一短路部件与所述电阻呈并联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采用可变形片或者活塞结构来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路部件和所述第二短路部件相同,或者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片包括:焊接部、凸台以及位于所述焊接部和所述凸台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可变形片的中央位置,所述焊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外边缘;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可变形片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在从凸台向焊接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片设置为被弯曲成向远离所述顶盖组件方向突出;所述可变形片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可变形片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结构包括:导电片、活塞和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两边,所述导电片一端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电连接;当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所述活塞向上动作,以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活塞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的间隙。9.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中的顶盖结构采用如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第一极极耳,以及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柱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开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包括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顶盖组件;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均设置在顶盖组件上,且第二极柱与顶盖组件电绝缘,该动力电池顶盖结构还包括电阻,电阻附接到第一极柱上,且将第一极柱与顶盖组件电连接,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第一短路部件和第二短路部件;第一短路部件和第二短路部件被附接到顶盖片上,并被设置为当动力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时,第一短路部件和第二短路部件向上动作,以使第一、第二极柱电连接形成保护回路;且形成保护回路时第一短路部件与电阻呈并联关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动力电池在过充和穿钉滥用下分别形成独立的保护回路,对动力电池进行有效地保护。
【IPC分类】H01M2/04, H01M10/42
【公开号】CN204809275
【申请号】CN201520540213
【发明人】李全坤, 吴凯, 邓平华, 陈小波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