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055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端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端子连接结构装配时大多是采用平面对接,在装配时仅仅通过连接器接口形状来实现装配防呆,由于这种端子连接器大多是在机身内部装配,在配合时肉眼无法识别端子接口形状来防呆,使得端子在盲装时不好定位;而且装配面是平面没有导向,在拔插端子时由于定位不良容易对端子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严重影响端子连接器使用寿命O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方便装配。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母插端子、公插端子、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母插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内,所述公插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内,通过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连接实现所述母插端子和公插端子之间的耦合。
[0005]优选地,还包括定位套,所述公插端子位于所述定位套中,所述定位套与所述第二接头分体或者一体形成。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为筒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端子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端子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母插端子,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头进行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端子固定部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为长条状,沿所述第一接头的纵向方向延伸,在所述卡扣结构的自由端部形成有向端子固定部径向内侧突起的卡勾。
[0008]优选地,所述端子固定部还包括固定部侧壁,在所述卡扣结构和固定部侧壁之间形成有纵向长槽。
[0009]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侧壁上形成有限位槽。
[0010]优选地,在所述母插端子的上端设置有限位部。
[0011]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由所述母插端子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
[0012]优选地,在所述母插端子的外壁上沿所述母插端子的纵向设置有限位筋条或限位槽;所述公插端子在与所述母插端子配合的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筋条或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槽或限位筋条。
[0013]优选地,在所述公插端子的外壁上设置有筋条或者凹槽,在所述定位套的相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筋条或者凹槽形状、尺寸相对应的凹槽或者筋条。
[0014]优选地,所述筋条或者凹槽为Π形结构。
[0015]优选地,在所述公插端子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在所述定位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形状、尺寸相配的卡合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卡板,所述卡板的上端与所述定位套的侧壁相连接,其他的边缘与所述定位套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通槽,所述卡板的下部向所述定位套的腔内延伸。
[0017]优选地,在所述定位套的下端还设置有接头连接部,所述接头连接部为卡勾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为筒形结构,包括端子插入部,所述端子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
[0019]优选地,在所述端子插入部的侧壁上形成有通孔。
[0020]优选地,所述定位套和第二接头的端子插入部的侧壁的一部分分别形成为适配结构;和/或,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上的适配结构相对应的侧壁部分亦形成为相应的适配结构。
[0021]优选地,所述适配结构为弧形结构。
[0022]优选地,在所述公插端子供所述母插端子插入的端部形成有倒角部。
[00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公插端子和母插端子装入接头中来实现端子耦合,能够方便地通过端子和接头之间以及接头和接头之间的结构实现装配防呆,可大大简化端子耦合过程;可以通过接头之间的装配来改善端子耦合,消除端子盲装时产生的冲击力,可实现端子之间的准确、牢固耦合,改善端子工作状态,提高端子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连接结构装配后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母插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9]图5-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公插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套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套部分剖视图
[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34]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母插端子1、公插端子2、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所述母插端子I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3内,所述公插端子2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4内,通过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的连接实现所述母插端子I和公插端子2之间的耦合。为了方便在所述第二接头4中固定所述公插端子2,还可另外设置定位套5,所述定位套5和第二接头4可以一体成型,亦可分体形成。下面以分体形成所述定位套5为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介绍。
[0035]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接头3大体为筒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端子固定部31和连接部32,所述端子固定部31用于固定所述母插端子I,所述连接部32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头4进行连接。所述端子固定部31的内腔与所述母插端子I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结构311,所述卡扣结构311为长条状,沿所述第一接头3的纵向方向延伸,在所述卡扣结构311的自由端部形成有向端子固定部31内侧突起的卡勾3111。在所述两个卡扣结构311之间形成有固定部侧壁312,为了增加所述卡扣结构311的弹性,在所述卡扣结构311和固定部侧壁312之间形成有纵向长槽313,优选地,在每个卡扣结构311的两侧都形成有纵向长槽313。所述母插端子I具有第一宽度LI和第二宽度L2,在所述固定部侧壁312上形成有限位槽3121,该限位槽3121的宽度与所述母插端子I的第一宽度LI相对应,这样,可限定所述母插端子I仅能够以一个方向,即将所述母插端子I以其第一宽度LI插入所述限位槽3121的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接头3内。所述限位槽3121可形成在一侧的固定部侧壁312上,也可形成在位于所述卡扣结构311两侧的固定部侧壁312上。
[0036]如图3所示,在所述母插端子I的上端设置有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由所述母插端子I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其延伸的宽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头3的上端部形成有效搭接即可。使用时,将所述母插端子I插入所述第一接头3的端子固定部31中,使得所述母插端子I的插针部分朝向所述连接部32,插入过程中,所述卡扣结构311在所述母插端子I的作用下向外侧稍微弯曲,当所述母插端子I插入后,所述卡扣结构311在自身弹力下复位,位于卡扣结构311端部的卡勾3111卡住所述母插端子I的端部,同时,所述母插端子I上的限位部11搭接在所述固定部侧壁312的端部上,这样,可以在纵向的上下两个方向上对所述母插端子I进行固定,使得母插端子I不会在第一接头3内上下串动。
[0037]在所述母插端子I的外壁上沿所述母插端子的纵向设置有限位筋条12,所述限位筋条12可以为凸条(也可以为凹槽),用于与公插端子5上的限位槽23 (或者筋条)进行配合(后面有详细说明)。
[0038]如图5-8所示,所述定位套5大体为筒状结构,其内腔与所述公插端子2的外形尺寸相配。在所述公插端子2的外壁上设置有筋条21 (参见图6),所述筋条21的形状及结构可以为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为Π形结构,在所述定位套5的相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筋条21形状、尺寸相对应的凹槽51,通过所述筋条21和凹槽51的配合实现所述公插端子2和定位套5之间的装配防呆,实现公插端子2的准确安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公插端子2的外壁上设置的是凹槽,在所述定位套5的相应内壁上设置的是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筋条,也能实现相同的功能。在所述公插端子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卡槽22,在所述定位套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22形状、尺寸相配的卡合结构52,参见图8,所述卡合结构52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套5侧壁上的卡板521,所述卡板521的上端(相对于图8中所示的方位)与所述定位套5的侧壁相连接,其他的边缘与所述定位套5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通槽,这样,可使得所述卡板521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所述公插端子2能够顺利插入所述定位套5内;所述卡板521的下部向所述定位套5的腔内延伸,方便所述卡板521卡入所述卡槽22内。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2大体为U形。将所述公插端子2插入所述定位套5后,所述卡合结构52的卡板521卡入所述卡槽22内,可防止所述公插端子2在所述定位套5内松动。
[0039]在所述定位套5的下端还设置有接头连接部53,所述接头连接部53为卡勾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