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9400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己成为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交通工具正在得到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优点,使其成为备受瞩目的动力电源之一。但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滥用条件下,如高温、内短路、挤压、振动等情况下,电池也会冒烟、着火甚至爆炸,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动力电池研究的主要方向。
[0003]电池装配工序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的重要环节,极组入壳环节又是装配过程的重中之重,极组在入壳过程容易被电池壳口挫伤,导致电池短路,一旦流入后序会造成电池自放电率高甚至爆炸等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可保证极组入壳时不被电池壳口挫伤,提高电池合格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电池定位槽,所述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入口处设有电池壳夹紧机构,所述电池壳夹紧机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支架;所述两个支架分别连接一夹紧驱动机构,在所述夹紧驱动机构驱动下沿导向机构移动实现将置入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夹紧;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惰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架上端面;所述两个惰轮之间形成电池壳及极组放入所述电池定位槽的入口 ;两个所述惰轮间于极组入口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两个弧形的极组入口定位块,且两个极组入口定位块的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的内壁宽度;所述两个支架之间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板,用于所述两个支架将电池壳夹紧时,使两个所述惰轮的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厚度。
[0007]所述电池定位槽为矩形状,包括上定位板、下定位板、两个侧定位板以及一个底端定位板;其中,两个侧定位板的下部开槽,所述下定位板插于该槽内。
[0008]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平行的导柱以及与两个所述导柱连接的四个直线轴承,所述导柱穿过所述两个支架后两端与夹紧驱动机构支架固定,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架上。
[0009]所述夹紧驱动机构为气缸。
[0010]所述电池定位槽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支架臂以及所述支架臂相连接的支持底板,所述支架臂连接所述电池定位槽的下定位板。
[0011]所述支持底板上有螺孔,用于通过螺栓将所述支持底板固定在工作台上。
[001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两个平行惰轮将极组送入电池壳,极组在通过惰轮时不会挫伤,同时两惰轮间距不大于电池壳内壁厚度,保证极组入壳时不被壳口撞伤;极组宽度方向有为弧形的入口定位块,两个定位块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宽度,通过定位块极组能够轻松入到电池壳中,不会撞到电池壳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沿B-B线剖面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的C向视图;
[0017]图中:1、惰轮;2、气缸;3、支架;4、底板;5、夹紧驱动机构支架;6、定位板;7、上定位板2 ;8、定位块;9、直线轴承;10、导柱;11、底端定位板;12、下定位板;13、侧定位板;14、支持底板;15、支架臂;16、油压缓冲器;1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0019]参见图1?4所示,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电池定位槽,所述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入口处设有电池壳夹紧机构,所述电池壳夹紧机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在底板4上的两个支架5 ;所述两个支架分别连接一个夹紧驱动机构2,在所述夹紧驱动机构2驱动下,沿导向机构移动实现将置入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夹紧;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惰轮1通过转轴17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架3上端面;从而所述两个惰轮之间形成电池壳及极组放入所述电池定位槽的入口 ;两个所述惰轮间于极组入口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两个弧形的极组入口定位块8,且两个极组入口定位块的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的内壁宽度;所述两个支架之间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板6,用于所述两个支架将电池壳夹紧时,使两个所述惰轮的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厚度。
[002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惰轮为平皮带用惰轮。
[0021]具体实现上,所述电池定位槽为矩形状,包括上定位板7、下定位板12、两个侧定位板13以及一个底端定位板11 ;其中,两个侧定位板11的下部开槽,所述下定位板7插于该槽内,因而可制作不同厚度的下定位板已适应不同型号电池高度差异。
[002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平行的导柱10以及与两个所述导柱连接的四个直线轴承9,所述导柱10穿过所述两个支架5后两端与夹紧驱动机构支架3固定,所述直线轴承9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架5上。在夹紧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两个支架沿所述导柱移动,从而实现将置入电位壳定位槽的电池壳执行夹紧或松开两个动作,并在定位块的限位作用下,保证了夹紧电池壳时上下两个惰轮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厚度,从而使极组入壳时不被壳口挫伤。
[0023]电池壳夹紧后,通过两个平行惰轮将极组送入电池壳,由于极组入口的极组宽度方向有弧形的入口定位块,且两个定位块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宽度,通过入口定位块极组能够轻松入到电池壳中,且不会撞到电池壳口极组在通过惰轮时不会挫伤。
[0024]具体实现上,所述夹紧驱动机构2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气缸,并连接油压缓冲器16。
[0025]其中,所述电池定位槽的下方设有设有底座,所述的底座包括两个支架臂15和一个支持底板14,所述支持底板与支撑臂相连接,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电池壳定位槽,具体的与所述电池定位槽的下定位板12相连接固定。
[0026]进一步的,所述支持底板14上有螺孔,可用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使整个入壳装置保持稳固。
[0027]使用时,操作人员踩下脚踏换向阀,使两个夹紧驱动机构一气缸打开,先将电池壳体放入电池壳定位槽内,松开脚踏换向阀,两个夹紧驱动机构一气缸夹紧电池壳体,然后从两个惰轮的中间的极组入口放入电池极组,将极组入到电池壳中。
[0028]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平行惰轮将极组送入电池壳,极组在通过惰轮时不会挫伤,同时两惰轮间距不大于电池壳内壁厚度,保证极组入壳时不被壳口撞伤;极组宽度方向有入口定位块,定位块为弧形,两个定位块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宽度,通过定位块极组能够轻松入到电池壳中,不会撞到电池壳口。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的电池定位槽,所述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入口处设有电池壳夹紧机构,所述电池壳夹紧机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支架;所述两个支架分别连接一夹紧驱动机构,在所述夹紧驱动机构驱动下沿导向机构移动实现将置入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夹紧;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惰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架上端面;所述两个惰轮之间形成电池壳及极组放入所述电池定位槽的入口 ;两个所述惰轮间于极组入口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两个弧形的极组入口定位块,且两个极组入口定位块的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的内壁宽度;所述两个支架之间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板,用于所述两个支架将电池壳夹紧时,使两个所述惰轮的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定位槽为矩形状,包括上定位板、下定位板、两个侧定位板以及一个底端定位板;其中,两个侧定位板的下部开槽,所述下定位板插于该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平行的导柱以及与两个所述导柱连接的四个直线轴承,所述导柱穿过所述两个支架后两端与夹紧驱动机构支架固定,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所述两个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驱动机构为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定位槽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支架臂以及所述支架臂相连接的支持底板,所述支架臂连接所述电池定位槽的下定位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底板上有螺孔,用于通过螺栓将所述支持底板固定在工作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包括电池定位槽,电池定位槽的电池壳入口处设电池壳夹紧机构,电池壳夹紧机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支架;所述两支架分别连接一夹紧驱动机构并在夹紧驱动机构驱动下沿导向机构移动将电池定位槽中电池壳夹紧;两个相对平行的惰轮经转轴安装于所述两支架上端;两个惰轮间形成电池壳及极组的电池定位槽入口;两个惰轮间极组入口宽度方向两侧设最小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壁宽度的两极组入口定位块;所述两支架间设保证两个惰轮间距小于电池壳内厚的定位板。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极组入壳时不被壳口撞伤。
【IPC分类】H01M10/0525, H01M10/058
【公开号】CN205104577
【申请号】CN201520905836
【发明人】田乐, 邓适, 石宝强
【申请人】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