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955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创作有关一种汇流带,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
【背景技术】
[0002]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所包含的汇流带,其作用是连接各个太阳能电池,并透过接线盒与外部连接,从而实现汇流的目的。现有汇流带具有下列技术问题:
[0003]1.传统汇流带采用的是两排铜带才能正常运作,在组装上需要比较大的面积。
[0004]2.现有汇流带所搭配的接线盒,其内部还必须安装其他电子零件如二极管,PCB板或其他线材,因此接线盒的内部组成相当复杂。由于内部有安装各种电子零件,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安规检测才能使用,制造复杂且成本很高。
[0005]3.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属于大电流的应用,功率极大,所设置的电子零件尺寸也大,发热功率也很大,所以经常因为过热而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效能导致无法正常运作,或缩短工作年限。
[0006]4.现有汇流带的生产制造与组装上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创作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简化接线盒结构,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创作所揭露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包括一第一铜带、一第二铜带、一第三铜带、与一第四铜带,依序呈一长条状连接。一第一二极管电性跨接于该第一铜带与该第二铜带。一第二二极管电性跨接于该第二铜带与该第三铜带,以及一第三二极管电性跨接于该第三铜带与该第四铜带。其中,该第一铜带相对于该第二铜带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一电能输出端,该第四铜带相对于该第三铜带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二电能输出端。
[0009]进一步地,该第一电能输出端的相对两侧,以及该第二电能输出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斜角部。
[0010]进一步地,该第一电能输出端以及该第二电能输出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透孔以及一第二透孔。
[0011]进一步地,该第一铜带的长度小于第二铜带。
[0012]进一步地,该第四铜带的长度小于第三铜带。
[0013]进一步地,该第一铜带、该第二铜带、该第三铜带,以及该第四铜带呈长条状。
[0014]本创作还提供另一种汇流带,根据本创作所揭露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其中包括三个以上依序呈一长条状连接的铜带,以及两个以上的二极管。其中,每一该二极管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该铜带之间,并电性跨接于相邻的两个该铜带,位于末端的该铜带远离该二极管的一端形成有一电能输出端。
[0015]进一步地,该电能输出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斜角部。
[0016]进一步地,该电能输出端开设有一透孔。
[0017]进一步地,该铜带呈长条状。
[0018]本创作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创作的汇流带为单一设置,组装上所需的面积大为缩小。
[0019]此外,本创作的汇流带所搭配的接线盒,实际上只作为一个保护壳体,接线盒的内部不需传统接线盒内安装二极管等电子组件。相比之下,本创作的汇流带能大幅简化接线盒的设计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接线盒的体积也大为缩小,也无需通过繁复的安规检测作业。
[0020]再者,本创作的汇流带,能紧贴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玻璃表层上,其散热效率非常好,并且能与太阳能电池同时压合一起,成为一个功能完整的压合单元,具有制造流程简单,成本大幅降低的技术效果。
[0021]本创作的汇流带能与连接外部的电线直接串接,具有组装单纯,替换维修方便的技术效果。
[0022]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创作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创作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定对本创作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俯视角度,对应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侧视角度,对应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第一电能输出端,对应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第二电能输出端,对应图1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第一电能输出端,对应图3中E区域的侧视角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8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0031]图9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带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有第一铜带10、第二铜带20、第三铜带30与第四铜带40,前述的铜带依序呈一长条状连接。第一二极管100电性跨接于第一铜带10与第二铜带20,第二二极管200电性跨接于第二铜带20与第三铜带30。第三二极管300电性跨接于第三铜带30与第四铜带40。第一铜带10相对于第二铜带2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电能输出端11,第四铜带40相对于第三铜带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电能输出端41。第一电能输出端11与第二电能输出端41根据客户需求,可以是正极或是负极。第一铜带10、第二铜带20、第三铜带30与第四铜带40,是使用导电性良好的铜制成。
[0033]在本创作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铜带10、第二铜带20、第三铜带30与第四铜带40,呈长条状,也就是长方形的形状。第一铜带10的长度,小于第二铜带20。第四铜带的长度,小于第三铜带。具体来说,第二铜带20与第三铜带30的长度相等,第一铜带10与第四铜带40的长度相等;其中,第一铜带10的长度约为第二铜带20的一半,第四铜带40的长度约为第三铜带30的一半。
[0034]如图5所示,在本创作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铜带10相对于第二铜带20的一端,也就是第一电能输出端11,其末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斜角部12,第一电能输出端11的中间适当处开设有一第一透孔13。因此,第一电能输出端11形成了一个类似插头的结构,以便于跟外部的电线连接。
[0035]如图6所示,在本创作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四铜带40相对于第三铜带30的一端,也就是第二电能输出端41,其末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斜角部42,第二电能输出端41的中间适当处开设有一第二透孔43。因此,第二电能输出端41形成了一个类似插头的结构,以便于跟外部的电线连接。
[0036]广义来说,本创作的应用于太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