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15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无刷电机是一种正在快速普及的电机类型,可分为内转子电机和外转子电机。无刷电机采用电子换向来代替传统的机械换向,即去掉了有刷电机用来交替变换电磁场的换向电刷。

无刷电机具有更好的转速-转矩特性,能够快速动态响应同时运载无噪音,工作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因此通常被使用在航模,精密仪器仪表等对电机转速控制严格,转速达到很高的设备上,此外还在家用电器、汽车、消费品、医疗以及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仪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机在长时间的运转工作下,会不断地产生热量,为防止热量对电机内部机构的影响,往往在电机的尾部设置散热结构。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的散热结构是设置成叶片的形式,并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排列。然而这样的结构设置对电机散热的效果不够明显,电机工作时温度仍然较高。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的改良的外转子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的改良的外转子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包括:

电机轴,在电机轴上套设有线圈;

外壳,套设在线圈外部,环绕外壳内壁分布有若干磁钢;

端盖,固设在电机轴末端,所述端盖与外壳固定连接且在端盖上开设有若干散热槽,当电机轴带动端盖转动时在散热槽处形成气流并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向外发散。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环绕端盖分布有若干散热板,每个散热板均由端盖周侧面弯折延伸至端盖外端面,相邻两个散热板合围形成上述的散热槽。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每个散热板均呈“L”形设置,且散热板与外壳端面相互垂直,各散热板位于端盖外端面上的部分均沿着端盖外端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并呈发散状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在端盖外端面开设有环绕端盖轴心线均匀分布的若干凹槽,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还开设有贯穿端盖的通孔。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外壳一端抵靠在端盖上,外壳内壁上还设有台阶面,且台阶面靠近端盖设置,每个磁钢均部分抵靠在台阶面上,各磁钢均沿着外壳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端盖卡固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端盖内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凸块,相邻两个凸块之间卡固一个磁钢,各凸块、磁钢位于同一圆周面。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所述线圈包括叠合设置的若干铁芯,每个铁芯均包括圆环部以及环绕圆环部均匀分布的若干“T”形部,各铁芯上位于同一列的“T”形部构成芯组,环绕芯组包覆有线包。

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中,在线圈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保护套,在保护套上设置有与各芯组一一对应的若干“T”形套,位于同一芯组上的两个“T”形套均处于对应的线包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端盖上设置散热板形成散热槽的形式,布局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端盖转动时能够在散热槽处形成气流,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电机轴;20、线圈;21、铁芯;211、圆环部;212、“T”形部;22、线包;30、外壳;31、翻沿;32、台阶面;50、端盖;51、凸块;52、散热板;53、散热槽;54、凹槽;55、通孔;60、磁钢;70、保护套;71、“T”形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7所示,本改良的外转子电机包括:

电机轴10,在电机轴10上套设有线圈20;

外壳30,套设在线圈20外部,环绕外壳30内壁分布有多个磁钢60;

端盖50,固设在电机轴10末端,端盖50与外壳30固定连接且在端盖5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53,当电机轴10带动端盖50转动时在散热槽53处形成气流并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向外发散。

电机在长时间的运转工作下,会不断地产生热量,为防止热量对电机内部机构的影响,往往在电机的尾部设置散热结构。现有的外转子电机的散热结构是设置成叶片的形式,并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排列。然而这样的结构设置对电机散热的效果不够明显,电机工作时温度仍然较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外转子电机,通过在端盖50上开设散热槽53的形式,在端盖50转动时能够在散热槽53处形成气流,从而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散热效果好。

本外转子电机适用于园林园艺领域,例如割草机等电动类工具上,其中外壳30、端盖50以及电机轴10固定连接在一起,工作时,电机轴10带动端盖50转动,进一步带动外壳30以及各磁钢60绕着电机轴10作周向转动,结构紧凑、稳定,工作效果好。

优选地,环绕端盖50分布有多个散热板52,每个散热板52均由端盖50周侧面弯折延伸至端盖50外端面,相邻两个散热板52合围形成上述的散热槽53。

具体的,在端盖50上设置多个散热板52,每相邻的两个散热板52合围形成一个上述的散热槽53。

散热板52均由端盖50周侧面弯折延伸至端盖50外端面,即每个散热槽53同样由端盖50周侧面延伸至端盖50外端面,散热空间大。

工作时,端盖50随电机轴10转动,此时在每个散热槽53处形成螺旋状气流,热量散发迅速,相比设置风叶结构的散热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端盖50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散热板52均呈“L”形设置,且散热板52与外壳30端面相互垂直,各散热板52位于端盖50外端面上的部分均沿着端盖50外端面的径向方向延伸并呈发散状设置。

由于散热板52均呈“L”形设置,也可以认为散热槽53呈“L”形设置,同样的,散热槽53位于端盖50外端面上的部分在端盖50的外端面上也呈发散状沿径向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工作时在散热槽53处形成螺旋状气流,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此外,散热板52除了构成散热槽53之外,同时也可以作为类似加强筋的结构,对端盖50起支撑作用。散热板52与散热槽53的数量需根据实际的散热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优选地,在端盖50外端面开设有环绕端盖50轴心线均匀分布的多个凹槽54,相邻两个凹槽54之间还开设有贯穿端盖50的通孔55。

通孔55的设置进一步有助于热量散发,而凹槽54的设置则是方便操作人员手持电机,便于拆装、更换电机。此处优选凹槽54与通孔55的数量均为四个,但实际生产时可以开设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凹槽54与通孔55。

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外壳30一端抵靠在端盖50上,外壳30内壁上还设有台阶面32,且台阶面32靠近端盖50设置,每个磁钢60均部分抵靠在台阶面32上,各磁钢60均沿着外壳3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端盖50卡固连接。

具体的,外壳30抵靠在端盖50上,磁钢60环绕外壳30内壁均匀分布且每个磁钢60均沿着外壳30的轴向方向延伸。具体的,各磁钢60均部分抵靠在外壳30内壁的台阶面32上,且各磁钢60与端盖50卡固连接,如此一来,外壳30、端盖50以及各个磁钢60稳固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优选地,端盖50内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凸块51,相邻两个凸块51之间卡固一个磁钢60,各凸块51、磁钢60位于同一圆周面。

凸块51的设置用于卡固磁钢60,且凸块51与磁钢60间隔设置。各凸块51、磁钢60均呈弧状设置,且位于同一圆周面,其中外壳30呈圆筒状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磁钢60与外壳30内壁贴合紧密,进一步保证各磁钢60与外壳30、以及端盖50之间连接稳固,同时也更好地环绕线圈20。

此处,磁钢60与凸块51的数量一致,具体的数量需根据电机的型号以及规格进行设置。

如图3和图8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外壳30远离端盖50一端还设置有用于限位各磁钢60的翻沿31,翻沿31由外壳30端面沿径向方向延伸而成,制造方便。翻沿31的设置则可以避免磁钢60从外壳30内滑脱出去。

如图2至图6所示,优选地,线圈20包括叠合设置的多个铁芯21,每个铁芯21均包括圆环部211以及环绕圆环部211均匀分布的多个“T”形部212,各铁芯21上位于同一列的“T”形部212构成芯组,环绕芯组包覆有线包22。

线圈20由叠合设置的多个铁芯21以及包覆在铁芯21上的多个线包22构成,铁芯21上圆环部211的设置一方面便于铁芯21(线圈20)安装,另一方面用以支撑环绕圆环部211的多个“T”形部212。

各铁芯21相同结构部分叠合在一起,每个线包22均包覆在叠合呈一列的“T”形部212(芯组)上,本实施例中优选铁芯21上“T”形部212的数量为九个,因此,芯组、线包22的数量也为九个。

进一步地,在线圈20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保护套70,在保护套70上设置有与各芯组一一对应的多个“T”形套71,位于同一芯组上的两个“T”形套71均处于对应的线包22内。

为了使叠合在一起的铁芯21更加稳定,在线圈20两端分别套设了保护套70,保护套70的形状总体与铁芯21相适配,保护套70上的“T”形套71的数量与“T”形部212一致,也为九个。

每列“T”形部212(芯组)的两端分别对应两“T”形套71,每个线包22均把对应芯组两端的两“T”形套71包覆在内,从而确保整个线圈20的稳定性。

本改良的外转子电机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端盖50上设置散热板52形成散热槽53的形式,布局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端盖50转动时能够在散热槽53处形成气流,将电机内部的热量发散出去,散热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