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装配机构及转子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8048发布日期:2018-09-08 00:4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子装配机构及转子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研发试制阶段,电机的装配是手工操作的。由于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磁拉力比较大、重量比较重而且在装配中必须要保证转子和定子的同轴度。因此这样的要求给手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现阶段还没有比较合理的装配方

目前常用如下的装配方法:将一根绳索绑在转子上,用手拉住绳索,顺着工装放入电机机壳内。但是此装配方法的缺陷是:绳索绑在转子轴承位置处,当拉绳索时轴承会受到很大一部分的力,这样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绳索是软物体,由于转子重且磁拉力大,当转子逐渐接近定子时转子会不定向的被吸住,导致转子无法正常放入。这样的装配方法不仅影响了装配效率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手工装配存在很多问题:

1.由于转子带有强磁,所以在手工装配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磁的影响,使转子撞击到定子上,从而造成转子、定子的损伤;

2.另外由于强磁的影响,容易造成转子和定子装配不同心,引起轴承的损坏、引起扫堂等故障;

3.手工装配的装配速度不可控,容易冲击轴承,引起轴承的损伤;

4.手上装配由于强磁产生的力很大,不注意的时候会夹伤手。

综上所述,现有的手工装配方式在生产安全和效率上都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装配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工装配方式在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

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支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左右移动;

所述第二支架上还安装有压紧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抓手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抓手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第三夹板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与第四夹板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第三夹板和所述第四夹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所述压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板和所述第四夹板中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和竖板,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横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相互连接的缸体和活塞杆;

所述缸体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三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第四气缸;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为第五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将转子顶起的第六气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六气缸上安装有转子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装配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工装配方式在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设备,包括所述的转子装配机构。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支架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支架左右移动,第二支架上还安装有压紧气缸。工作时,第一驱动单元带动第二支架左右移动,第一抓手用于抓取装有定子的机壳,第二抓手用于抓取转子。具体的,第二抓手抓取转子,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二支架向左移动,第二抓手打开放下转子,第一抓手抓取装有定子的机壳,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二支架向右移动,放下装有定子的机壳,压紧气缸向下移动将转子压入装有定子的机壳。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不但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子装配设备,包括所述的转子装配机构。其中,转子装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已在转子装配机构的有益效果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转子装配设备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第一抓手;24-第二抓手;25-第一驱动单元;26-压紧气缸;211-横板;212-竖板;231-第一夹板;232-第二夹板;241-第三夹板;242-第四夹板;27-机壳;28-第六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装配机构及转子装配设备,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及转子装配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以及连接在第二支架22上的第一抓手23和第二抓手24;第一支架21上设有第一驱动单元25,第一驱动单元25与第二支架2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支架22左右移动;第二支架22上还安装有压紧气缸2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以及连接在第二支架22上的第一抓手23和第二抓手24;第一支架21上设有第一驱动单元25,第一驱动单元25与第二支架2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支架22左右移动,第二支架22上还安装有压紧气缸26。工作时,第一驱动单元25带动第二支架22左右移动,第一抓手23用于抓取装有定子的机壳27,第二抓手24用于抓取转子。具体的,第二抓手24抓取转子,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左移动,第二抓手24打开放下转子,第一抓手23抓取装有定子的机壳27,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右移动,放下装有定子的机壳27,压紧气缸26向下移动将转子压入装有定子的机壳27。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不但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是面对图2时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不仅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的移动,控制装置还控制第一抓手23和第二抓手24的抓取和打开,控制装置还控制压紧气缸26的上下移动。

具体的,第二抓手24向下取转子,然后向上移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左移动,第二抓手24向下移动,打开放下转子,同时,第一抓手23抓取装有定子的机壳27,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右移动,第一抓手23打开,放下装有定子的机壳27,压紧气缸26向下移动将转子压入装有定子的机壳27。之后第一抓手23向下抓取装配好定子和转子的机壳27,同时第二抓手24向下抓取转子,第一抓手23和第二抓手24同时向上移,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左移动,如此重复。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不但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控制装置压紧气缸26把转子压入装有定子的电机壳27体,使电机壳27体内受力较均匀,并且没有对定子组件有冲击,使定子组件装配的质量稳定性较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抓手2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夹板231连接,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夹板232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抓手24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第三驱动机构与第三夹板241连接,第四驱动机构与第四夹板242连接;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压紧气缸26设置在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中间。

具体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相互远离,向下取转子,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相互靠近。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夹住转子向上移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左移动,第二抓手24向下移动,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相互远离放下转子,同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相互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相互远离,抓取装有定子的机壳27,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相互靠近,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右移动,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相互远离,放下装有定子的机壳27,压紧气缸26向下移动将转子压入装有定子的机壳27。之后第一抓手23向下抓取装配好定子和转子的机壳27,同时第二抓手24向下抓取转子,第一抓手23和第二抓手24同时向上移,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5驱动第二支架22向左移动,如此重复。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不但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控制装置压紧气缸26把转子压入装有定子的电机壳27体,使电机壳27体内受力较均匀,并且没有对定子组件有冲击,使定子组件装配的质量稳定性较好。

具体的,当第一抓手23抓取机壳27时,需将第一夹板231和第二夹板232之间距离调整至足够大于待抓取的机壳27的长度,使第一抓手23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碰到待抓取的机壳27。

当第二抓手24抓取转子时,需将第三夹板241和第四夹板242之间距离调整至足够大于待抓取的转子的长度,使第二抓手24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碰到待抓取的物体。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支架21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211和竖板212,第一驱动单元25固定在横板211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驱动单元25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包括相互连接的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支架2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三气缸。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三驱动机构为第四气缸;第四驱动机构为第五气缸。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将转子顶起的第六气缸28。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六气缸28上安装有转子定位板。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控制装置还分别控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28的往复移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转子装配设备,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其中,转子装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已在转子装配机构的有益效果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转子装配设备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装配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