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7941发布日期:2020-05-22 17:0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机组装过程中,把定子组件装配到电机机壳中通常采用手工操作,由于定子组件的外径与电机机壳内径之间是紧配合,操作人员把已经加工完成的定子组件套到电机壳体的开口处后,需采用榔头敲击的方式把定子组件嵌入电机壳体内,采用这种方式工作效率极低,同时,在榔头敲击定子组件的过程中,极容易使定子组件端面的定子铆钉头被砸坏,造成报废。

使用模具套装在定子上部,可以避免定子铆钉头被砸坏,但由于在铆接拉片增多或减少时,定子铆钉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且由于定子接线头的位置并不固定,使得定子接线头与定子铆钉头的相对位置也不固定,需要准备多个模具以避让不同位置的定子铆钉头,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及资金呆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该机能够根据定子铆钉头的位置对模具自动进行调整,以避让不同位置的定子铆钉头,降低报废,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金呆滞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包括液压机床和模具,所述液压机床的机头上固定有一块顶板,所述模具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所述液压机床的工作台具有一个l形的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具有一个承压板和一个底座靠板,所述承压板的一个边和底座靠板的一个边呈直角相连接,所述承压板和底座靠板的连接处与工作台的一个边可转动连接,所述承压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个顶升气缸;

所述模具包括主体、调整柱;

所述主体的外径与定子组件的外径相等,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沿所述下端面中心呈环形均布的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平行于所述主体轴向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垂直于所述外壁向所述主体中心延伸至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轴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心线垂直且相交;

所述调整柱可滑动地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调整柱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心线平行,所述调整柱上部设置有沿所述调整柱径向方向贯穿所述调整柱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槽左右滑动的滚珠,所述滚珠的直径大于所述配合孔的孔径,在所述滑槽与所述配合孔对准时,所述滚珠能够向所述配合孔滚动并嵌入所述配合孔内,使所述滚珠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主体的外圆周面;所述调整柱下端面中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调整柱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避让柱,所述调整柱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盖住所述避让孔的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调整柱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压盖的下端面与所述避让柱的上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进行连接,所述避让柱上部的外圆周面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滚珠的凹槽;

所述避让柱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避让柱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避让柱的下端面与所述调整柱的下端面齐平,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滚珠中心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被拉伸,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避让柱产生的拉力与所述避让柱的重力相等;在所述避让柱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避让柱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避让柱的下端面与所述调整柱的下端面之间形成容纳定子铆钉头的空间,所述凹槽对准所述滑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盲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调整柱的上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具有驱使所述调整柱向下移动的趋势。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mm。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为5-12mm。

优选地,所述主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主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内径,所述主体的材质为45#钢。

优选地,所述调整柱的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模具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升气缸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承压板的下表面,所述顶升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地面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升气缸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承压板的下表面,所述顶升气缸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地面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通过设置液压机床,提供将定子组件压入电机机壳的动力,效率高,通过在液压机床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模具,通过模具避让定子组件上的定子铆钉头,防止在将定子压入电机机壳时出现将定子铆钉头损坏的现象,同时,通过在模具主体的安装孔内设置可伸缩的调整柱,并通过在调整柱内设置可上下移动的避让柱实现了根据定子铆钉头位置对调整柱的位置进行自动调整以避让定子铆钉头的技术效果,使得同一模具能够适应同一外径下的所有定子组件的压入,降低了报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了资金呆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此时顶升气缸处于缩回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此时顶升气缸处于伸出状态。

图3是图1中模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此时,避让柱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此时,避让柱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其中:100.液压机床;101.机头;1011.顶板;102.工作台;1021.翻转架;1022.承压板;1023.底座靠板;103.顶升气缸;200.模具;201.主体;2011.安装孔;2012.配合孔;202.调整柱;2021.滑槽;2022.滚珠;2023.避让孔;2024.避让柱;2025.压盖;2026.第一弹簧;2027.凹槽;203.第二弹簧;300.电机机壳;400.定子组件;401.定子铆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中所述的上、下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本发明中所述的左、右方向是指图4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压入机,包括液压机床100和模具200,其中,液压机床包括机头101、工作台102、顶升气缸103,机头101用于提供将定子组件400压入电机机壳300的压力,机头101为液压缸;机头101的下端固定有一块顶板1011,模具200可拆卸地连接在顶板1011的下表面,模具200与顶板101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工作台102具有一个l形的翻转架1021,翻转架1021具有一个承压板1022和一个底座靠板1023,承压板1022的一个边和底座靠板1023的一个边呈直角连接,承压板1022和底座靠板1023的连接处与工作台102的一个边可转动连接,承压板102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顶升气缸103,顶升气缸103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承压板1022的下表面,顶升气缸103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地面上;在将电机壳体300吊装至翻转架1021上时,先将翻转架1021翻转使底座靠板1023平行于水平面,此时,承压板1022垂直于水平面,吊机能够顺利地将电机机壳300吊装至底座靠板1023上,吊装后,通过螺栓将电机机壳300固定在底座靠板1023,再将翻转架1021翻转,使承压板1022平行于水平面,并承载在工作台102上,使底座靠板1023垂直于水平面,使电机机壳300的开口位于模具200的正下方。

如图1-4所示,模具200包括主体201、调整柱202、第二弹簧203,其中,主体201为空心圆柱体,主体201的材质为45#钢,主体201的外径与定子组件400的外径相等,主体201的内径小于定子组件400的内径,主体201的下端面设置有沿所述下端面中心呈环形均布的多个安装孔2011,安装孔2011为盲孔,相邻的安装孔201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mm,安装孔2011的孔径为5-12mm,安装孔2011沿平行于主体201轴向的方向向上延伸,主体201的外壁上开设有垂直于所述外壁向主体201中心延伸至安装孔2011的配合孔2012,配合孔2012轴心线的延长线与安装孔2011的轴心线垂直且相交;调整柱202可滑动地插设在安装孔2011内,调整柱202的材质为不锈钢,调整柱202的滑动方向与安装孔2011的轴心线平行,调整柱202上部设置有沿调整柱202径向方向贯穿调整柱202的滑槽2021,滑槽2021内设置有能够沿滑槽2021左右滑动的滚珠2022,滚珠2022的直径大于配合孔2012的孔径,调整柱202下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调整柱202的避让孔2023,避让孔2023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避让柱2024,避让柱2024上部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滚珠2022的凹槽2027,调整柱202的上端面设置压盖2025,压盖2025与调整柱202的上端螺纹连接,压盖2025用于盖住避让孔2023,压盖2025的下端面与避让柱2024的上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026进行连接;第二弹簧203设置在调整柱202的上端面与安装孔2011的底壁之间,第二弹簧203具有驱使调整柱203向下移动的趋势。

避让柱2024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避让柱202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如图5所示,避让柱2024的下端面与调整柱202的下端面齐平,凹槽2027位于滚珠2022中心的下方,滑槽2021与配合孔2012对准,滚珠2022在避让柱2024上c处所示部分的作用下向配合孔2012的方向滚动并嵌入配合孔2012中,滚珠2022的一部分凸出于主体201的外圆周面,避让柱2024上c处所示的部位将滚珠2022顶紧,使滚珠2022能够起到锁定调整柱202与主体201相对位置的作用,第一弹簧2026处于被拉伸的状态,第一弹簧2026对避让柱2024产生的拉力与避让柱2024所受的重力相等;在避让柱202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如图6所示,避让柱2024向上移动,避让柱2024的下端面高于调整柱202的下端面,避让柱2024下端面与调整柱202下端面之间形成容纳凸出于定子组件400端面的定子铆钉头401的空间,凹槽2027对准滑槽2021,此时,机头101继续驱动模具200下行,带动主体201向下移动,使调整柱202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调整柱202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有如下原因:

1.调整柱202的下端面被定子组件400上端面顶住,使调整柱202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

2.避让柱2024的下端面被定子铆钉头401顶住,避让柱2024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至使第一弹簧2026被压缩至极限位置,通过第一弹簧2026、压盖2025带动调整柱202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在调整柱202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时,主体201上d处所示部分推动滚珠2022通过滑槽2021挤入凹槽2027内,使调整柱202能够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一弹簧2026具有驱使避让柱2024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簧2026和第二弹簧203压缩时产生的向下的合力远小于对定子铆钉头401产生损坏时的极限压力,第一弹簧2026被压缩时仅用于驱使避让柱202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203被压缩时仅用于驱使调整柱202向下移动;避让柱2024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定子铆钉头401上端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定子铆钉头401上端面未被所述投影覆盖部分的上方为主体201的下端面。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的作用,下面对定子组件400压入电机机壳300的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将定子组件400压入电机机壳300分以下步骤:

1.将翻转架1021翻转使底座靠板1023平行于水平面,使承压板1022垂直于水平面;

2.通过吊机将电机机壳300吊装至底座靠板1023上,再通过螺栓将电机机壳300固定在底座靠板1023;

3.将翻转架1021翻转,使承压板1022平行于水平面,并承载在工作台102上,使底座靠板1023垂直于水平面,使电机机壳300的开口位于模具200的正下方;

4.将定子组件400套到电机机壳300的开口处,通过机头101带动模具200下压,当定子铆钉头401上表面顶住避让柱2024下表面时,模具200继续下行,避让柱2024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使得凹槽2027对准滑槽2021,在模具200继续向下移动时,使调整柱202相对于主体201向上移动,完成对定子铆钉头401的避让;

5.通过机头101下行带动模具200将定子组件400压入电机机壳300内,完成定子组件的压入;

6.将翻转板1021翻转使底座靠板1023平行于水平面,使承压板1022垂直于水平面,拆下底座靠板1023上用于固定电机机壳300的螺栓,使用吊机将组装定子组件400后的电机机壳300移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组装的电机均为体型较大的电机,人工难以进行搬运。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