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43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永磁铁41和第 二永磁铁42、第二永磁铁42和第三永磁铁43)的相邻的端面的磁极相同(同为N极或者S极); 并且,两个导磁辄13的倾斜角度与其分别对应的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就是说,位于第一 永磁铁41和第二永磁铁42之间的导磁辄,其倾斜角度与斜面412和斜面421的倾斜角度相 同,而位于第二永磁铁42和第三永磁铁43之间的导磁辄的倾斜角度则与斜面422和斜面431 的倾斜角度相同。很容易理解的是,导磁辄13与线圈51内的导磁芯52呈错位排布,而导磁辄 13的倾斜方向应当指向与其相对应的导磁芯52。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事实上,本 技术方案可以同时适用于只有两块永磁铁或者其他两块以上永磁铁的结构;另外,本实施 方式示出的永磁铁的形状包括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结构,具体实施时,永磁铁可以为其他 异形结构,具体不受上述示意形状的限制。
[0030] 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马达,其具体的驱动原理如下:
[0031] 参照图3-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第一磁体部4中相邻的两块永磁 铁的相邻端的极性相同(水平充磁的对磁体),即呈S-N、N-S、S-N顺序排列,当然,也可以是 N-S、S-N、N-S顺序排列,导磁辄13设置在相邻接的永磁铁之间。如图所示,当线圈51未通电 时,第一磁体部4产生静磁场,因两个相邻的永磁铁极性相同的两端之间会产生相斥的力 量,因而产生非常集中的磁力线分布。参照图3-2所示,当线圈51通电后,线圈51与导磁芯52 作为电磁铁产生变化的磁场,能够改变磁场中磁力线的走向,使磁力线更为集中的通过导 磁芯52向外发散,加之斜面朝向与其对应的导磁芯52的方向延伸,因而使得相邻永磁铁间 的狭缝与导磁芯52之间的有效磁场强度增大,磁力线分布更为集中。导磁芯52与导磁辄13 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这样当线圈51通电时电磁铁会对永磁铁产生吸引或者 排斥的力,磁力线可更为集中的通过导磁芯52向外部传递。
[0032] 根据判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左手定则(安培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 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 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某一时刻,线圈 51内的电流方向,假定"?"表示为垂直图面向里,标示为" 电流方向为垂直图面向外, 由于本实施方式示出的线圈包括有两个,假设第一个线圈是"?和?",第二个线圈必须也 是"0和此时,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线圈51受到向右的作用力F,由于线圈51固定于 FPCB上,基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则第一磁体部4受到反向的作用力F'(水平向左)。 如此,受到向左推动力的第一磁体部4就带动配重块3-起做向左的运动。同理,当电流方向 改变时,按照左手定则,线圈51受到的磁场力F的方向为向左,而第一磁体部4受到与F方向 相反且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带动配重块一起做向右运动,上述运动交替进行,使第一磁体 部4和导磁辄13组成的振动块与配重块3形成平行于定子的线性往复运动。
[003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作用不同的两部分电磁铁结构,为了便 于区分,将上述用于驱动的电磁铁(即定子中的线圈51及导磁芯52)命名为第一电磁铁,而 位于电机两个端部区域的电磁铁命名为第二电磁铁。
[0034]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电机还包括振动支撑结构,该振动支撑结构为振动导向轴10, 配重块3的端部区域开设有容置振动导向轴的容置孔32,振动导向轴10的一端插入该容置 孔32中;振动导向轴10上套设有限位弹簧11,如果振子向左运动,那么便挤压配重块3左侧 的限位弹簧,而拉伸右侧的限位弹簧,若相反,则挤压右侧的限位弹簧,而拉伸左侧的限位 弹簧,限位弹簧11则为振子的振动提供弹性回复力。
[0035]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马达还设置有磁平衡结构,具体说明如下:
[0036] 配重块3的四个角部区域分别设置有长形槽31,四个长形槽31内分别容置有长形 永磁铁6,四个长形永磁铁6共同组成第二磁体部,将长形永磁铁6设置于角部,主要是为了 尽量保持平衡,同时必须保证长形永磁铁6具有较大的磁能积,以保证平衡力的大小;而副 磁体7则在振动块的两侧安装,其与长形永磁铁6之间的间距应尽量小,以保证足够的平衡 力,但同时必须考虑到对振动空间作出避让。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马达,其长轴的两端侧 还分别设置有第二电磁铁8结构,包括副线圈81以及容置于副线圈81内的铁芯82,第二电磁 铁8靠近振子的一端结合有挡板9,挡板9将振子的振动区域与副线圈81分隔开来,以免振子 振幅过大碰撞到副线圈81,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挡板9优选为可导磁的材 质。
[0037] 参照图4所示,利用长形永磁铁6与副磁体7之间的吸附力,对振动块产生一个水平 的抓力,当振动块发生偏转时,该抓力会转变成与偏转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从而达到振动块 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满足副磁体7与相邻的长形永磁铁6的相邻端的极性相反,如图 中所示,位于左侧的长形永磁铁6的极性呈N-S排列,那么,副磁体7的极性顺序只能为N-S, 这样副磁体的S极与长形永磁铁6的N极之间相互吸引,产生向左的抓力,同样,对于右侧的 磁平衡结构及原理以上述左侧的说明为参照,不再赘述。
[0038]优选的,导磁芯52以及副导磁芯82优选为铁芯。
[0039] 优选的,副磁体7靠近振子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该缓冲垫优选为弹性材料,可以 避免振子振动时与副磁体7发生机械碰撞。
[0040] 优选的,振动导向轴10的一端插入配重块3的容置孔32内,另一端穿过挡板9固定 于上壳1上,也就是说,配重块3实际上是通过两端的振动导向轴10固定于外部壳体上。
[0041] 优选的,FPCB12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凹槽,而后盖2上对应上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相 匹配的卡扣结构,FPCB12通过凹槽与卡扣结构与后盖2牢固固定。
[00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但凡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 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振子和与所述振子平行设置的定子;所述振子包括配重块 和嵌设固定在所述配重块中的振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块包括至少两块永磁铁;所述 定子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内容置有导磁芯;至少所述相邻永磁铁的相邻端面形成相互平行 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导磁芯的轴线形成一个锐角;所述斜面向靠近相对应的所述导磁 芯的方向倾斜延伸。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沿垂直于所述斜面的 方向充磁。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永磁铁的相邻端的磁极 相同;相邻的所述永磁铁之间设置有导磁辄,并且,所述导磁辄的倾斜角度与对应的所述斜 面的倾斜角度相同。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永磁铁之间的导磁辄与所 述线圈内的导磁芯错位排布;所述导磁辄的倾斜方向指向相对应的所述导磁芯。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所述配重块的所述永磁铁 为三块,共同形成第一磁体部,分别为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和第三永磁铁;所述第一永 磁铁和所述第三永磁铁为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永磁铁为梯形结构。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 铁和所述第三永磁铁分别包括有斜面;相邻的所述斜面共同对应一个所述导磁芯,并且,每 个所述斜面均向相对应的所述导磁芯的方向倾斜。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与容置于所述线圈内的 导磁芯形成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电后产生变化的磁场,通过改变磁场磁力线的走向来驱 动所述振子沿与所述定子平行的方向做往复运动。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端部区域结合有振 动支撑结构;所述振动支撑结构为振动导向轴;所述振动导向轴的一端插入位于所述配重 块端部的容置孔中,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线性振动马达的外部壳体上;所述振动导向轴上套 设有用以提供弹性回复力的限位弹簧。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角部设置有第二磁 体部,包括分别嵌入所述配重块的四个角部的四个长形永磁铁;在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上 与所述振子间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副磁体;所述副磁体与所述长形永磁铁相互靠近的端部 的极性相反。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中央位置设置有 凹孔;所述永磁铁及位于所述永磁铁之间的导磁辄均容纳于所述凹孔中;所述永磁铁与所 述导磁辄粘结为一体,与所述配重块涂胶固定;所述配重块对应所述定子的位置设置有避 让所述定子的避让结构;所述线圈与柔性线路板连接固定;所述柔性线路板连通所述线性 振动马达的外部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振子和与振子平行设置的定子,振子包括配重块和嵌设固定在配重块中的振动块,振动块包括至少两块永磁铁,定子包括线圈,线圈内容置有导磁芯,至少相邻永磁铁的相邻端面形成相互平行的斜面,斜面与导磁芯的轴线形成一个锐角,斜面向靠近相对应的导磁芯的方向倾斜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马达,既可以保证永磁铁体积的最大化,又可以保证磁场朝向电磁铁中导磁芯的方向延伸,最大限度的增大相邻永磁铁间的狭缝与导磁芯之间的有效磁场强度,提高驱动振子振动的驱动力。
【IPC分类】H02K33/00
【公开号】CN205356110
【申请号】CN201520742893
【发明人】祖峰磊, 刘春发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