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PC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6821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一种FPC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治具,尤其涉及一种FPC装配治具。



背景技术:

FPC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的简称,又称软性线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挠性线路板,广泛使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LCM等众多电子产品中,实现了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从而达到元件装置和导线连接一体化。其中有些FPC是需要粘贴在支架上的,对从业人员来说,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粘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如图1a所示,专利号为200720122023.5的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粘贴FPC板的定位装置,包括基座3、产品定位座4、产品垫板5;在该产品座4的顶面上凸设有用于定位产品垫板5和FPC板的产品定位销9,在该产品垫板5开设有与该产品定位销9相应的定位孔19,该定位孔19卡套在该产品定位销9上将产品垫块5定位在产品定位座4上,并且该产品定位销9伸出该产品垫板5的支撑面,在将FPC板放置在该产品垫板5的支撑面上后,产品定位销9与FPC板上的定位孔配合将FPC板定位。该专利虽然解决了粘贴位置准确的问题,但其只适应与平面FPC粘贴,不适用于需要贯穿支架的FPC的粘贴。

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如图1b至图1d所示,FPC可能包括需要弯折的金手指1结构,成品FPC的平面部2在支架正面,金手指1在支架背面,其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方式采用前述专利中的简易治具,治具上有定位针3,该治具只能保证FPC平面部2和支架对齐,之后还是需要人工将FPC金手指1插入支架孔4内,此工序非常难操作,因为FPC金手指1面积小,支架孔4小,人的手指却比支架孔4大得多,将此金手指1单独插入支架孔4非常困难,甚至会将FPC撕裂或者弯折部出现严重褶皱。第二种方式是人工将FPC离型纸拿掉后,先将金手指1插入支架孔4,然后粘贴FPC平面部2,但是无法保证FPC和支架对齐,品质存在很大隐患,无法保证稳定性。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粘贴FPC的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粘贴FPC的治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FPC装配治具,包括基座和挡块,所述基座上设有定位针,所述挡块垂直设置于基座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针的数量为至少2个。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螺接,所述上板设有一个或多个上下贯穿的吸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侧面设有一连通各个所述吸气孔的盲孔,所述盲孔连接一接气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有一个或多个竖直的吸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侧面设有一连通各个所述吸气孔的盲孔,所述盲孔连接一接气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吸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厚度为0.25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厚度为0.35MM。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材料为SKD11或45号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定位针和挡块同时解决FPC贴偏和FPC金手指难装配的问题,在同一个治具同一工序内实现FPC与支架对齐和金手指插入支架贯穿孔的功能,避免了孔和孔之间有错位而导致客户打不进螺丝的情况;治具造价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操作轻巧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批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1b为带弯折结构的FPC示意图;

图1c为使用现有治具粘贴FPC的示意图;

图1d为使用治具粘贴完FPC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治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FPC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架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架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FPC装入治具后的示意图;

图7为带有台阶形的支架使用的治具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架与FPC及治具装配前对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架与FPC及治具装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FPC与支架装配后支架正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FPC与支架装配后支架背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基座;2、挡块;3、定位针;11、上板;12、下板;111、吸气孔;112、盲孔;21、挡块吸气孔;5、FPC;51、FPC金手指;52、垫圈;4、支架;41、贯穿孔;42、螺丝孔;43、馈电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定位针和挡块使得FPC金手指能够更快更好的插入支架孔内,在同一个治具同一工序内实现FPC与支架对齐和金手指插入支架贯穿孔的功能,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批量的稳定性,避免人工粘贴导致的偏位情况。

请参照图2至图11,一种FPC装配治具,包括基座和挡块,所述基座上设有定位针,所述挡块垂直设置于基座顶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定位针和挡块使得FPC金手指能够更快更好的插入支架孔内,在同一个治具同一工序内实现 FPC与支架对齐和金手指插入支架贯穿孔的功能,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批量的稳定性,避免人工粘贴导致的偏位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针的数量为至少2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根据FPC的形状大小的不同,设置至少2个定位针与FPC上的通孔进行配合,有利于保证FPC与支架粘贴的精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螺接,所述上板设有一个或多个上下贯穿的吸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侧面设有一连通各个所述吸气孔的盲孔,所述盲孔连接一接气接头。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吸气孔,再外接吸气泵,能够使FPC贴紧治具,粘贴后的FPC不会有气泡、褶皱。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有一个或多个竖直的吸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侧面设有一连通各个所述吸气孔的盲孔,所述盲孔连接一接气接头。

由上述描述可知,治具的基座为一整体,有利于节约原料,进一步降低治具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吸气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挡块上设置吸气孔能让FPC金手指贴紧挡块,后续插入支架贯穿孔会更加顺利。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厚度为0.25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厚度为0.35MM。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材料为SKD11或45号钢。

由上述描述可知,挡块厚度的选择与支架贯穿孔的大小有关,支架贯穿孔小则挡块薄,支架贯穿孔大则挡块可以选择稍厚的尺寸,如果挡块薄则需要比较硬的材料,比如SKD11或者45号钢等。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FPC装配治具,如图 2所示,包括基座1和挡块2,所述基座上设有定位针3,所述挡块2垂直设置于基座1顶面。本实施例中,FPC5设有两个用来打螺钉的垫圈52,即基座1上只设置两个与所述垫圈52内径匹配的定位针3,可以理解的,FPC5上也可以设置更多垫片52,设有多少个垫圈52就应该设置多少与所述垫圈52内径匹配的定位针3。

所述基座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下板12与所述上板11螺接,所述上板11设有一个或多个上下贯穿的吸气孔111,上板11侧面设有一连通各个所述吸气孔的盲孔112,所述盲孔112连接一接气接头,外接吸气泵,能够使FPC贴紧治具,粘贴后的FPC不会有气泡、褶皱。在必要的时候下板12顶面或上板11底面开设凹槽并放入密封圈,防止吸气孔漏气,保证治具的气密性。可以理解的,所述基座1可以只是一个整体不必分为上下两层,将竖直方向上的吸气孔设为盲孔就行,可以进一步节约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述挡块上也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挡块吸气孔21,使FPC5的金手指51紧贴挡块。

支架4的贯穿孔41宽度为0.55MM-15.3MM,FPC金手指51厚度为0.10-0.20MM,所述挡块2厚度为0.25MM-15MM。金手指51的厚度与挡块2厚度之和要小于贯穿孔41的宽度,留有一定的余量,有利于FPC金手指51顺利的穿过贯穿孔41。可以理解的,极个别支架4的贯穿孔41的宽度会大于15.3MM,此时,挡块2的厚度也可以进行适度的增加,超过15MM。本实施例中,贯穿孔41的宽度为0.55MM,金手指51厚度约为0.12MM,作为优选,所述挡块2厚度为0.25MM。作为拓展,对于一些呈台阶形的支架粘贴FPC,挡块可以设置成如图7所示的结构,在挡块上加设横向或竖直的挡块吸气孔21,使FPC紧贴治具,必要时可以在挡块2顶部设置定位针3。

在装配FPC时,先将FPC5的离型纸全部拿掉或者仅保留金手指51区域的离型纸,然后将FPC5双面胶朝上,再将两个垫圈52内孔分别对准装配治具两颗定位针3后放入该装配治具内,打开吸气泵(吸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避免打开和关闭动作,提高生产效率),使FPC贴紧治具,再将支架的贯穿孔41、螺丝孔42分别对准FPC金手指51和定位针3后往下压(虽然吸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但是由于双面胶粘贴到支架后,粘性大于吸气,因此拿出产品后FPC 是随支架带出,当然也可以关气后再拿出产品),最后人工按压金手指51到支架4背面的馈电区43即可完成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FPC装配治具,通过设置定位针和挡块同时解决FPC贴偏和FPC金手指难装配的问题,使得FPC金手指能够更快更好的插入支架孔内,在同一个治具同一工序内实现PFC与支架对齐和金手指插入支架贯穿孔的功能,避免了孔和孔之间有错位而导致客户打不进螺丝的情况;治具造价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操作轻巧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批量的稳定性,是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粘贴FPC的治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