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浮法成型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6783发布日期:2018-10-16 21:0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浮法成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手机的美感和手感,越来越多的手机采用与中框一体成型的玻璃后壳来组装手机。目前的通过平板玻璃热弯直接得到的手机壳体立体感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立体效果好、外观极具吸引力的壳体,以及该壳体的浮法成型方法和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一种壳体的浮法成型设备,包括成型槽和支撑台,所述成型槽包括槽底和槽壁,所述支撑台与槽底间隔设置,以在支撑台和槽底之间形成储液流道,所述支撑台远离槽底的一侧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且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补给流道,所述补给流道与所述储液流道连通,以在所述支撑台远离槽底的一侧形成高低不平的液面。

上述壳体的浮法成型设备,可以制作一面为平面、一面凹凸不平的玻璃。该浮法成型方法的生产线的规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单位产品的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学化管理和实现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可长达几年,有利于稳定地生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上也设有补给流道,所述凹陷部上的补给流道与所述储液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给流道上设有增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增压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增压装置,使液面到支撑台远离槽底的一侧的厚度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槽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玻璃液从入口端进入,从出口端流出,所述支撑台与出口端的槽壁之间设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面包括与凸起部对应的凸面、与凹陷部对应的凹面和连接于凸面和凹面之间的过渡面,所述凹面的宽度为7mm~20mm,所述凸面的宽度为40mm~8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的高度差为8.5mm~20mm。

一种壳体的浮法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设置成型槽和支撑台,所述成型槽包括槽底和槽壁,所述支撑台与槽底间隔设置,以在支撑台和槽底之间形成储液流道,所述支撑台远离槽底的一侧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且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补给流道,所述补给流道与所述储液流道连通;

步骤b,在成型槽内引入成型液,并使所述成型液在所述支撑台远离槽底的一侧形成高低不平的液面,所述液面包括与凸起部对应的凸面、与凹陷部对应的凹面和连接于凸面和凹面之间的过渡面;

步骤c,使熔融的玻璃液进入成型槽,并在液面上流动,以形成具有薄部和厚部的玻璃,其中,薄部对应形成在凸面处,厚部对应形成在凹面处;

步骤d,将步骤c中制得的玻璃加工得到包括主体部和侧壁部的壳体,所述薄部加工成为主体部,所述厚部加工成为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的厚度大于主体部的厚度。

上述壳体的浮法成型方法,采用浮法成型方式成型截面为u形玻璃,且侧壁厚度大,成型后再结合少量cnc辅助加工成型侧壁部的厚度大于主体部的厚度的壳体。壳体为一体结构,无接缝,外观晶莹剔透,视觉效果好。侧壁部的厚度大于主体部,即侧壁部与主体部之间存在厚度差,使得壳体的立体感强,提升壳体的美感和手感。该浮法成型方法的生产线的规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单位产品的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学化管理和实现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可长达几年,有利于稳定地生产。

一种壳体,所述壳体根据壳体的浮法成型方法制得,所述侧壁部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而成,对称地设置在主体部的两侧。

上述壳体,侧壁部和主体部组成敞口盒状,电子装置如手机中的显示屏、主板、电池灯部件均放置于壳体中,无需再单独设置中框。壳体为一体结构,无接缝,外观晶莹剔透,视觉效果好。侧壁部的厚度大于主体部,即侧壁部与主体部之间存在厚度差,使得壳体的立体感强,提升壳体的美感和手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案:

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0.6mm~1.0mm;

所述侧壁部的厚度为1.5mm~3.5mm;

所述主体部和侧壁部之间垂直或呈钝角;

所述主体部和侧壁部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主体部呈平板状或弧形曲面状。

所述主体部和侧壁部的内表面设有装饰层。

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组件和壳体,所述显示屏组件和壳体配合盖设所述主体部和侧壁部围设的空间。

上述电子装置的后壳为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组件与壳体连接并盖设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取代后盖板和中框,使得电子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易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背部的壳体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a-a向剖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屏组件被去除;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对应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屏组件被去除;

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对应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屏组件被去除;

图7为再一实施例中对应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屏组件被去除;

图8为浮法成型的成型槽的横向截面,其中,斜剖面的部分为玻璃;

图9为浮法成型的成型槽的俯视图,其中,箭头的方向为成型槽中玻璃液的移动方向;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浮法成型的成型槽的横向截面,其中,斜剖面的部分为玻璃;

图11为再一实施例中的浮法成型的成型槽的横向截面,其中,斜剖面的部分为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电子装置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电子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参考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为手机,电子装置10包括壳体100和显示屏组件200,壳体100作为电子装置10的后壳。在其它的替代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为电子装置10中的显示屏组件200的盖板。在以下叙述中,以壳体100为手机的后壳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由玻璃或光学陶瓷形成,包括主体部110和侧壁部120。侧壁部120由主体部110边缘延伸而成,对称地设置在主体部110的两侧或两端,使得壳体100呈敞口盒状。侧壁部120的厚度大于主体部110的厚度。

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主体部110包括外板面111、内板面112。侧壁部120包括外壁面121、内壁面122。外壁面121与外板面111连接,内壁面122与内板面112连接。外板面111和外壁面121形成壳体100的外表面,内板面112和内壁面122形成壳体100的内表面。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和侧壁部120之间平滑过渡。可以理解为,内板面112和内壁面122之间平滑过渡,和/或外壁面121和外板面111之间平滑过渡。这样可避免主体部110的边缘出现棱角,保证侧壁部120和主体部110拐角处的光顺性,使从壳体100的外部向内部观看时,侧壁部120和主体部110视觉效果更好,且提升用户的手感。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和侧壁部120之间垂直。可以理解为,外壁面121垂直于外板面111,而对内板面112和内壁面122之间不做限制,即内板面112和内壁面122之间可以垂直或呈钝角。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和侧壁部120之间呈钝角。可以理解为,外壁面121与外板面111之间呈钝角,而对内板面112和内壁面122之间不做限制,即内板面112和内壁面122之间可以垂直或呈钝角。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呈平板状。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体部110呈弧形曲面状,即外板面111为弧形曲面,内板面112的形状与外板面111相同,且外板面111与内板面112平行。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呈弧形曲面状,也可以理解为,外板面111为弧形面,内板面112为平面,主体部110在纵向中心轴处的厚度最大,在两侧处厚度最小。主体部110的弧形的外板面111与壳体100两侧的平滑过渡的拐角处一起,使得壳体100的上表面整个呈曲面形状,整体顺滑,使壳体100的外形更加美观且具有较佳的手感。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侧壁部120的外壁面121为平面,且侧壁部120的厚度均匀。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外壁面121为曲面,使外壁面121和外板面111之间整体滑顺,使壳体100的外形更加美观且具有较佳的手感。侧壁部120的厚度由主体部110向侧壁部120的端部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增加,增大了主体部110和侧壁部120的厚度差异,增加了壳体100的立体感,提升壳体100的美感。

以下叙述以主体部110是一整块长方形的直板玻璃为例进行说明。侧壁部120可位于主体部110相对的两长边处,也可以位于主体部110相对的两短边处,都可实现壳体100的敞口盒状结构。显示屏组件200为与壳体100对合的结构,若侧壁部120位于主体部110相对的两长边处,则显示屏组件200的两短边处设有弯折结构,使得显示屏组件200与壳体100一起形成封口的盒状结构;若侧壁部120位于主体部110相对的两短边处,则显示屏组件200的两长边处设有弯折结构,使得显示屏组件200与壳体100一起形成封口的盒状结构。

通过设置侧壁部120使壳体100呈敞口盒状,在使用壳体100组装手机时,手机的电池(图中未示出)、主板(图中未示出)和显示屏组件200等部件就可放入壳体100的敞口盒状结构中,无需再单独设置中框。其中,在垂直于主体部110的方向上,侧壁部120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与主体部110之间的距离h为3.5mm~8.5mm。上述的h表示敞口盒状结构的壳体100深度,通过使壳体100具有适宜的深度,进而保证能够容置手机的电池、主板和显示屏组件200等部件。其中,显示屏组件200与壳体100的侧壁部120平滑对接。

如图4至图7所示,侧壁部120的厚度大于主体部110的厚度。相对于等厚的壳体100,即壳体100中侧壁部120的厚度与主体部110的厚度相等,本申请中壳体100的造型可相对更丰富,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其中,主体部110的厚度l2范围可为0.6mm~1.0mm,侧壁部120的厚度l1范围可为1.5mm~3.5mm。可以理解的是,侧壁部120的厚度是指侧壁部120的整体厚度,如可以是侧壁部120的平均厚度。侧壁部120各处的厚度可以不一致,也可以是相同的。如图4所示,侧壁部120的厚度均匀;如图7所示,侧壁部120的厚度可在远离主体部11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本申请中,对侧壁部120厚度的变化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侧壁部120的厚度相对较厚,可以在侧壁部120内侧设置与主板、显示屏组件200相配合的结构,使主板和显示屏组件200直接安装于侧壁部120上,使手机结构更加简洁。并且,较厚的侧壁部120便于设置各式造型,如图4、图7中的侧壁部120的形状各不相同。主体部110的厚度非常薄,并且壳体100上的主要区域是主体部110,这样可以使壳体100的重量相对较轻,且散热较快。

壳体100的内表面覆盖有装饰层。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蒸镀的方式在壳体100的内表面形成一层膜,以作为装饰层,在其它的替代实施例中,可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上喷涂油墨,或在壳体100的内表面粘贴薄膜以形成装饰层。如可将装饰层设置成黑色,避免透过壳体100看到手机内部结构,同时使侧壁部120和主体部110更具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当然,装饰层上也可设置图案,增强手机后壳的美观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所述电子装置10的后壳为所述壳体100,所述显示屏组件200与壳体100的侧壁部120以及主体部110的不设置侧壁部120的边缘连接,显示屏组件200盖设侧壁部120和主体部110围设的空间。所述壳体100取代后盖板和中框,使得电子装置10的结构简单且易组装。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壳体的浮法成型设备,是在传统的浮法平板玻璃成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以制造出存在薄部610和厚部620的玻璃,玻璃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凹凸不平。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浮法玻璃成型之前首先要对传统的成型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成型设备包括成型槽和支撑台400。所述成型槽为方形结构,包括槽底300和槽壁310,成型槽内设有成型液,一般情况下,成型液为锡液,实际生产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液体。成型槽的两端设有玻璃液的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之间为成型槽的纵向,垂直于入口和出口之间连线的方向为成型槽的横向。

槽底300上方设有支撑台400,支撑台400的四周与成型槽四周的槽壁310连接。支撑台400与槽底300之间形成储液流道320,成型液可储存在储液流道320内。所述支撑台400上设有补给流道500,所述补给流道500与储液流道320连通,以使得成型液可以上升至支撑台400上。所述支撑台400远离槽底300的一侧包括纵向延伸设置的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在成型槽的横向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的一端与成型槽的入口端的槽壁310连接,另一端与成型槽的出口端的槽壁310连接。所述凸起部420与凹陷部430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可以理解为,凸起部420的两侧为凹陷部430,凹陷部430的两侧为凸起部420,且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之间平行。

所述补给流道500为圆柱或者方形的连通管,或者补给流道500为在成型槽的纵向方向上设置的从成型槽入口端的槽壁310至成型槽出口端的槽壁310的连通器。所述补给流道500上设有增压装置510,增压装置510给补给流道500内的成型液增压,使得储液流道320内的成型液通过补给流道500被运送到支撑台400上,形成高低不平的液面410。可以理解为,储液流道320内的成型液通过补给流道500上升至支撑台400上时,不会形成液面410的凸起,即成型液通过补给流道500上升至支撑台400上时,液面410不受影响。用户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增压装置510,所述控制系统可以开启、关闭以及调节增压装置510,通过调节增压装置510来调节补给流道500内成型液的压力。补给流道500内的成型液压力不同,补给流道500在支撑台400的对应位置处的成型液的液面高度不同。图8所示补给流道500的排布较为稀疏,仅为示意一下补给流道500的存在,实际上补给流道500可以排布较密集,理想状态下将支撑台400微分。可以理解为,补给流道500的排列足够密集以至于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液面410任何一个位置处的高度。所以,可以理解为,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液面410,使得所述液面410到与支撑台400远离槽底300的一侧的厚度均匀,但因为流体的性质,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交接处可能存在流体的厚度差异,无法做到厚度完全一致。允许存在液面410的某一位置与支撑台400之间的液体厚度与其它位置处的液体厚度之间存在合理的差异,这种情形也应被理解为本申请中所称的在支撑台400远离槽底300的一侧的液面410的厚度均匀。通过补给流道500的持续供液,使液面410形成动态平衡的非平面状的成型液面。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成型液在成型槽的槽底300和支撑台400之间形成循环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槽底300上的成型液通过补给流道500上升至支撑台400上,所述支撑台400与成型槽出口端的槽壁310之间设有间隙440,成型液通过该间隙440从支撑台400上落下至储液流道320内。通过设置间隙440的宽度控制间隙440漏液的速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增压装置510来控制补给流道500的供液速率,使得间隙440中漏液的速率与补给流道500供液的速率相同。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部120位于主体部110的两长边位置处。所述主体部110由薄部610制得,所述侧壁部120由厚部620制得。所述支撑台400与液面410基本平行,所述液面410包括与凸起部420对应的凸面411、与凹陷部430对应的凹面412和连接于凸面411和凹面412之间的过渡面413。所述薄部610由凸面411成型,所述主体部110的宽度一般为50mm~100mm,所以限定凸面411的宽度为40mm~80mm,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与凸面411接触的玻璃面进行加工,增大该玻璃面的宽度。所述厚部620由凹面412成型,所述侧壁部120的厚度为1.5mm~3.5mm,所以限定凹面412的宽度为7mm~20mm。因壳体100的深度为3.5mm~8.5mm,所以限定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之间的高度差为8.5mm~20mm。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部120位于主体部110的两短边位置处,则限定凸面411的宽度为60mm~160mm。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400的凸起部420与凹陷部430的交汇处平滑过渡。在平滑过渡处需均匀设置补给流道500,且控制系统控制该处的增压装置510提供的压力大于凹陷部430处增压装置提供的压力,且小于凸起部420处的增压装置提供的压力。

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400的凸起部420与凹陷部430的交汇处为直角。所述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交汇处的正下方设有补给流道500,为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的高度差处提供成型液。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补给流道500为从成型槽的入口的一端至成型槽的出口的一端的纵向设置的连通器。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的高度差处设有补给流道500,该补给流道500的位于凸起部420的一侧设有第一阻挡片521,补给流道500的位于凹陷部430的一侧设有第二阻挡片522。所述第一阻挡片521的顶部稍微低于与液面410或与液面410相交,第一阻挡片521阻挡位于凸起部420处的成型液向下流动。所述第二阻挡片522的顶部稍微低于与液面410或与液面410相交,第二阻挡片522阻挡高度差处的补给流道500内的成型液流向凹陷部430。且该补给流道500上的增压装置510使得该补给流道500内的成型液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凸起部420。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400的四周与槽壁310紧密贴合。所述凸起部420处的补给流道500上的增压装置510正向安装,使得成型液从补给流道500流向凸起部420。所述凹陷部430处的补给流道500上的增压装置510反向安装或者不工作,使得凸起部420上的成型液流向凹陷部430,凹陷部430上的成型液再通过该处的补给流道500流向槽底300,形成稳定的成型液循环装置。

一种浮法成型的壳体的浮法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设置成型槽和支撑台400,所述成型槽包括槽底300和槽壁310,所述支撑台400与槽底300间隔设置,以在支撑台400和槽底300之间形成储液流道320,所述支撑台400远离槽底300的一侧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部420和凹陷部430,且所述凸起部420上设有补给流道500,所述补给流道500与所述储液流道320连通;

步骤b,在成型槽内引入成型液,并使所述成型液在所述支撑台400远离槽底300的一侧形成高低不平的液面410,所述液面410包括与凸起部420对应的凸面411、与凹陷部430对应的凹面412和连接于凸面411和凹面412之间的过渡面413;

步骤c,使熔融的玻璃液进入成型槽,并在液面410上流动,以形成具有薄部610和厚部620的玻璃,其中,薄部610对应形成在凸面411处,厚部620对应形成在凹面412处;

步骤d,将步骤c中制得的玻璃加工得到包括主体部110和侧壁部120的壳体100,所述薄部610加工成为主体部110,所述厚部620加工成为侧壁部120,所述侧壁部120的厚度大于主体部110的厚度。

常规的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n2及h2)的成型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成型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成型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成型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得到平板玻璃产品。

本申请中的浮法玻璃成型是采用上述的改造后的浮法成型设备上进行玻璃成型,以制造出存在薄部610和厚部620的玻璃,玻璃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凹凸不平。

在一实施例中,制造玻璃液。钠钙玻璃的主要原料成份有约73%矽砂,约9%氧化钙,13%的碳酸钠及4%的镁。这些原料依照比例混合,再加入回收的玻璃小颗粒。调好的原料在经过一个混合仓后再进入一个5个仓室的窑炉中加热,在约1550摄氏度时成为玻璃液。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制造其它种类的玻璃液,则原料相应改变。

玻璃液流入成型槽且浮在液面410之上,此时温度约1000℃。在液面410上的玻璃液形成厚度介于3mm至19mm的玻璃带子。因为玻璃与成型槽内的成型液有极不相同的粘稠性,所以浮在上方的玻璃液与下方的成型液不会混合在一起,且玻璃液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与液面410贴合。玻璃带子在离开成型槽时温度约600℃,之后进入退火室或连续式缓冷窑,将玻璃的温度渐渐降低至50℃。

徐冷之后的玻璃再经过数阶段的品质检查,之后再裁切成规定的尺寸的玻璃坯,之后根据壳体100的外形尺寸加工这些玻璃坯并进行抛光,得到光滑透亮的壳体100。之后可通过蒸镀的方式在壳体100的内表面形成一层膜,以作为装饰层,在其它的替代实施例中,可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上喷涂油墨,或在壳体100的内表面粘贴薄膜以形成装饰层。如可将装饰层设置成黑色,避免透过壳体100看到手机内部结构,同时使侧壁部120和主体部110更具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当然,装饰层上也可设置图案,增强手机后壳的美观性。

通过热弯法得到的玻璃壳体各处厚度相同,即弯曲的侧壁部分的玻璃厚度与直板部分的玻璃厚度相等。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浮法成型方式成型截面为u形玻璃,且侧壁厚度大,成型后再结合少量cnc辅助加工成型侧壁部120的厚度大于主体部110的厚度的壳体100。该方法得到的壳体100的主体部110的厚度小于侧壁部120,使得壳体的曲线优美、立体感强,提升壳体的美感和手感,且壳体100的外表面比较光顺,用户体验较佳。该方法的生产线的规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单位产品的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学化管理和实现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可长达几年,有利于稳定地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