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器的负压结构、组件、液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37729发布日期:2020-10-02 10:3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液冷散热器的负压结构、组件、液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为包括电脑计算机主机、电源、充电桩等在内的电子电路设备散热的液冷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液冷散热器的负压结构、组件、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以及充电桩等带电设备功耗逐渐增大,其散热需求也日渐迫切,目前市场上有三大类散热器但效果不佳,分别是1被动散热器,其只有散热片,散热能力不足;2风冷散热器,在散热片基础上加装风扇,增强散热能力但是风噪也大;3液冷散热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液冷散热器都是正压散热器,即因水泵向液冷头泵水,同时冷液受热膨胀导致包含液冷头在内的关键液路段液路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一旦破损即会向外漏液,又由于目前液冷头接口在机箱内部,所以一旦漏液就容易造成严重电气损害。现有专利cn201810622807.7的方案则过于复杂,不利于环保,且其负压过低易造成冷液沸腾引起冷液泄漏。专利cn201910733274.4与cn201910244160.3的方案则均是内部液压大于阈值后泄压的方式,其液冷散热器内部液压大于外界,一旦破损无法避免泄漏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憾提出液冷散热器的负压结构、组件、液冷散热器,以解决含电子电路设备采用液冷散热时产生的漏液及衍生电气故障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冷头,包括液冷保险器,所述液冷保险器为一容器,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容积可变,包括可变形部分,所述液冷保险器至少包括与所述可变形部分同时形变的弹性机构或所述可变形部分具有回弹力,所述壳体可变形部分形变后密封联通液冷散热器其他部件内液体,所述液冷保险器引出一个管口并联于所述液冷散热器其他部件间或通过分别引出一个进出液口串联于任意所述液冷散热器其他部件之间并使所述液冷保险器出液管于所述液冷保险器内端浸没于冷液。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冷头,包括液冷保险器,所述液冷保险器为一容器,内部压力等于外界,包括壳体,所述至少壳体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部分自适应壳体内液体体积变化或所述液冷保险器内部连通外界大气压,所述液冷保险器引出一个管口并联于液冷散热器内水泵出水口至关键部位进水口间或所述液冷保险器通过分别引出一个进出液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内水泵出水口至关键部位进水口间并使所述液冷保险器出液管于所述液冷保险器内端浸没于冷液,所述关键部位为需重点防漏液部位。

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置于液冷散热器中海拔最低处。

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为一根管路,一端与水泵出液口至关键部位进液口间管路并联,一端联通外界大气压。

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至少集成包括液冷头、水泵、管路、散热装置、储液装置、接头在内的一项。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冷头,包括负压散热排,所述负压散热排包括散热排,所述散热排包括弹性腔室,所述弹性腔室联通散热排内液路,所述负压散热排压缩所述弹性腔室后密封联通液冷散热器其他部件。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包括一体负压液冷头,所述一体负压液冷头包括外壳、水泵、冷块,所述外壳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部分,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冷块密封连接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外壳开有一个进液口与所述水泵进液口密封连接,还开有一个出液口,所述负压液冷头形变后通过进出液口与外部液路串联,所述可变形部分具有回弹力或所述一体负压液冷头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与所述可变形部分同时形变的弹性机构。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包括接口延伸于机箱外的液冷头,所述接口延伸于机箱外的液冷头包括导热管材和压块,所述导热管材中间整体卷绕成一圈或数圈螺旋状或m形或u形压埋于冷块内形成散热面,两端接口延伸于机箱外。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冷头,包括水泵隔音装置,所述水泵隔音装置由大小数个容器密封嵌套而成,水泵放入最内端容器中并依次从各容器开孔密封引出进出液管路和水泵电线于所述水泵隔音装置外,将容器间抽真空并密封。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水泵、管路、冷头,包括存液装置,所述存液装置采用防水薄膜制成散热水毯平铺放置在散热器海拔最低处,加入冷液通过进出液管路连接液冷散热器其他部件,所述进出液管路于散热水毯内端互相远离布置,所述出管路进液口浸没于冷液中。

通过将液冷头管路外置于机箱外避免液冷头接口漏水导致电气故障,通过液冷保险器壳体形变产生回弹力引入负压或联通外界大气压并置于液冷散热器海拔最低处利用冷液重力保证关键液路段(一旦漏水液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液冷段)常态负压运行,且不需要额外设备保持负压,使破损出现时冷液不易泄漏,通过液冷保险器及时发现液冷散热器液路破损并延长一旦液冷散热器液路轻度破损后散热器抢救时间。从原理上降低了可能的漏液对电路硬件的损害。通过无风扇散热设计和加装水泵隔音罐降低液冷散热器全力散热时带来的噪音水平。通过增加存液装置容量和散热面积如采用散热水毯提供高效的吸热和散热效率。

公开一种负压结构,包括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部分或全部为柔性材料如硅胶、橡胶、塑料薄膜、波纹管制成的可变形部分,所述壳体密封并通过所述可变形部分形变以改变容积形成密封的变容积腔,所述变容积腔缩小容积后通过一个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并联点密封并联进或分别通过进出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串联点密封串联进液冷散热器中密封液路使变容积腔密封连通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冷液,至少满足a1或a2或a3或a4中的一个使至少包括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由流体泵进液口至所述并联点或串联点间液路内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a1所述可变形部分由弹性材料如硅胶、橡胶制成具有弹力,所述弹力大于所述变容积腔在所述液冷散热器破损后恢复至少部分容积所需的力,

a2所述变容积腔内或外设有因所述变容积腔容积缩小而增加势能的装置,所述装置产生的力大于所述变容积腔在所述液冷散热器破损后恢复至少部分容积所需的力,

a3所述变容积腔内或外设有动力装置如电机或压力泵或电磁铁直接或通过传动装置如推杆、拉索或传压装置如管路、活塞间接将动力作用于所述变容积腔中随容积改变而产生位移的腔体,所述作用在产生位移的腔体上的力大于所述变容积腔在所述液冷散热器破损后恢复至少部分容积所需的力,

a4至少部分所述变容积腔待恢复的容积位于需通过所述负压结构使其内部之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液路段内所有冷液海拔以下,所述变容积腔内含有冷液,仅凭所述变容积腔内冷液的重力即可在需通过所述负压结构使其内部之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液路段内产生破损口后使所述变容积腔恢复至少部分容积。

公开一种负压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部分或全部为活塞与活塞室结构,所述活塞与活塞室结构密封滑动连接,其一为固定件固定或集成于所述壳体,另一为运动件,所述壳体密封并通过所述运动件运动形成密封的变容积腔,所述变容积腔缩小容积后通过一个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并联点密封并联进或分别通过进出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串联点密封串联进液冷散热器中密封液路使变容积腔密封连通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冷液,至少满足b1或b2或b3中的一个使至少包括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由流体泵进液口至所述并联点或串联点间液路内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1所述变容积腔内或外设有因所述变容积腔容积缩小而增加势能的装置,所述装置产生的力大于所述变容积腔在所述液冷散热器破损后恢复至少部分容积所需的力,

b2所述变容积腔内或外设有动力装置如电机或压力泵或电磁铁直接或通过传动装置如推杆、拉索或传压装置如管路、活塞间接将动力作用于所述变容积腔中随容积改变而产生位移的腔体,所述作用在产生位移的腔体上的力大于所述变容积腔在所述液冷散热器破损后恢复至少部分容积所需的力,

b3至少部分所述变容积腔待恢复的容积位于需通过所述负压结构使其内部之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液路段内所有冷液海拔以下,所述变容积腔内含有冷液,仅凭所述变容积腔内冷液和所述运动件的重力即可在需通过所述负压结构使其内部之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液路段内产生破损口后使所述变容积腔恢复至少部分容积。

优选地,所述增加势能的装置包括弹性势能的装置如弹簧、弹片,所述装置中相互位置改变的两端其一端安装于壳体另一端安装于可变形部分或通过可变形部分密封连接的另一壳体,所述装置一端安装于壳体或固定件另一端安装于运动件,所述增加势能的装置包括压力势能的装置如囊体、活塞结构,所述装置中相互位置改变的两端其一端安装于壳体另一端安装于可变形部分或通过可变形部分密封连接的另一壳体,所述装置一端安装于壳体或固定件另一端安装于运动件,所述增加势能的装置包括磁力势能的装置如磁铁对或磁铁与受磁体如铁钴镍,所述装置中相互位置改变的两端其一端安装于壳体另一端安装于可变形部分或通过可变形部分密封连接的另一壳体,所述装置一端安装于壳体或固定件另一端安装于运动件,所述增加势能的装置包括重力势能的装置如配重块、秤砣,所述装置直接或通过传力机构如杠杆、定滑轮、绳索间接连接所述可变形部分或所述运动件。

公开一种负压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密封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设有至少一个气孔密封连通外界大气压,所述密封腔内液面低于所述气孔,所述密封腔至少满足e1、e2、e3中的一个,e1所述密封腔通过一个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并联点密封并联进液冷散热器,所述液口或密封连接所述液口的管路于所述密封腔内端浸没于冷液,所述密封腔内液面海拔低于所述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由流体泵进液口至所述并联点段液路内所有冷液,连接所述负压结构与液冷散热器的液路内含有足够的冷液使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由流体泵进液口至所述并联点段液路产生破损口时因连通器原理致液冷散热器内冷液不从破损口流向外界而从并联点流入负压结构内,e2所述密封腔通过进出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串联点密封串联进液冷散热器时所述出液口或密封连接所述出液口的管路于密封腔内端浸没于冷液,所述液面海拔低于流体泵通过泵吸使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沿流体泵进液口至负压结构出液口段出现破损口后其内冷液液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所能维持的最高海拔,e3所述密封腔通过进出液口于液冷散热器内串联点密封串联进液冷散热器时所述出液口或密封连接所述出液口的管路于密封腔内端浸没于冷液,所述密封腔内液面海拔低于所述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由流体泵进液口至所述并联点段液路内所有冷液,连接所述负压结构与液冷散热器的液路内含有足够的冷液使液冷散热器内逆冷液流动方向由流体泵进液口至所述并联点段液路产生破损口时因连通器原理致液冷散热器内冷液不从破损口流向外界而从并联点流入负压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负压结构于流体泵出液口与需通过所述负压结构使其内部之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的液路段间并联或串联进所述液冷散热器内。

优选地,所述液冷散热器内与负压结构并联的并连口朝向水平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负压结构通过一个液口并联于外部液路时,所述负压结构通过导向多通并联于外部液路,所述导向多通至少包括第一端口密封连通内部第一液路与外部液路进液口、第二端口密封连通内部第二液路与外部液路出液口、第三端口密封连通内部第三液路与负压结构内变容积腔或密封腔,所述内部第一液路、内部第二液路、内部第三液路位于导向多通内部且相互贯通,冷液经所述内部第二液路至内部第一液路或经内部第一液路至内部第二液路时转弯角度大于90度,冷液经所述内部第三液路至内部第二液路或经内部第二液路至内部第三液路时转弯角度小于90度即冷液由内部第一液路或内部第二液路流进时优先从内部第三液路流出,所述第三端口朝向水平面以下。

公开一种液冷保险器,至少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负压结构。

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包括传感装置以检测液冷保险器内冷液体积变化,并通过导线根据不同情况输出不同电压,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体外底部检测其重量变化,包括液位探测器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体壁检测其液位高度变化,包括电容探测器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内检测其液位高度变化,包括磁感应器检测所述势能装置或动力装置中受磁体如铁钴镍或磁体因变容积腔容积改变而产生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包括报警装置,当所述传感装置输出满足特定条件的电压时触发报警,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光报警如led灯、闪灯,包括声报警如蜂鸣器、喇叭。

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包括作动装置,当液冷保险器内传感装置输出满足特定条件的电压时所述作动装置作动如切断受液冷散热器散热的外部装置电源,所述作动装置包括继电器、空气开关。

优选地,所述壳体外至少设有骨架或外壳,以预留空间容纳容积增大后的所述壳体。

公开一种负压储液散热毯,由防液柔软薄膜如橡胶、硅胶、聚乙烯、聚丙烯、铝膜等材料制成袋状,袋口密封形成密封袋,引出进出液管于液冷散热器中需负压防漏保护段与流体泵出液口间串联进液冷散热器,所述密封袋平摊于海拔低于液冷散热器中需负压防漏保护段的传热面如地面、台面、墙面,内部存放冷液。

公开一种负压一体冷头,至少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负压结构、流体泵,冷块,顶盖,所述负压结构与流体泵安装于所述顶盖与冷块连接形成的外壳内,所述外壳设有进出液口密封连通液冷散热器其他组件,所述冷块构成所述负压结构的变容积腔或密封腔的一部分,满足c1或c2,c1所述流体泵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内,所述流体泵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进液口,所述流体泵出液口通向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内,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另设有出液口,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进出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外壳进出液口,c2所述流体泵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外,所述流体泵进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外壳进液口,所述流体泵出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外壳出液口,所述负压结构密封串联或并联于所述流体泵出液口与所述外壳出液口间。

公开一种负压一体冷头,至少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负压结构、流体泵,冷块,顶盖,所述负压结构与流体泵安装于所述顶盖与冷块连接形成的外壳内,所述外壳设有进出液口密封连通液冷散热器其他组件,所述冷块不构成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所述冷块与顶盖密封形成小腔体,所述小腔体设有进出液口密封连通小腔体內外冷液,满足d1或d2或d3,d1所述流体泵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内,所述流体泵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进液口,所述流体泵出液口通向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内,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另设有出液口,所述外壳出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出液口,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进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小腔体出液口,所述小腔体进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外壳进液口,或所述外壳出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小腔体出液口,所述小腔体进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出液口,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进液口密封连通所述外壳进液口,d2所述流体泵安装于所述变容积腔或密封腔与所述小腔体外,所述外壳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小腔体出液口,所述小腔体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流体泵出液口,所述流体泵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外壳进液口,所述负压结构密封串联或并联于所述流体泵出液口与所述小腔体进液口间,或所述外壳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流体泵出液口,所述流体泵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小腔体出液口,所述小腔体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外壳进液口,所述负压结构密封串联或并联于所述流体泵出液口与所述外壳出液口间,d3所述流体泵安装于所述小腔体内,所述流体泵进液口中的一个密封连接所述小腔体出液口中对应的一个,另一个通向所述小腔体内,所述外壳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小腔体进液口,所述外壳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小腔体出液口,所述负压结构串联或并联于所述小腔体出液口与所述外壳出液口间。

公开一种负压散热排,包括散热排、至少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负压结构,所述负压结构密封并联或串联于散热排液路中任意处密封连通散热排内液路。

公开一种负压流体泵,至少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负压结构,所述负压流体泵内设有流体泵,所述流体泵进出液口密封连接对应的所述负压流体泵进出液口,满足e1或e2,e1所述负压结构密封并联或串联于所述负压流体泵出液口与所述流体泵出液口间,e2所述流体泵安装于所述负压结构内,所述流体泵进液口密封连接负压结构进液口,所述负压结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负压流体泵进液口,流体泵出液口密封连通负压结构内冷液,所述负压结构另设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负压流体泵出液口。

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至少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负压结构、液冷保险器或负压储液散热毯或负压一体冷头或负压散热排或负压流体泵。

优选地,密封连接液冷散热器内各组件包括负压结构的管路内径小于其中冷液通过表面张力所能维持液面最大面积之内径,又大于其中冷液产生毛细现象所需最大内径即当管路破损产生气泡时,所述气泡跟随冷液运动或停留而不会与冷液运动方向相反,也不会产生虹吸、毛细现象。

提供一种液冷散热器,至少包括一种内部压力小于外界的液冷保险器、一种内部压力等于外界的液冷保险器、一种负压散热排、一种一体负压液冷头、一种接口延伸于机箱外的液冷头、一种水泵隔音装置、一种散热水毯,以解决含电子电路设备采用液冷散热时产生的噪音、漏液及衍生电气故障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冷保险器变容积腔压缩后产生负压源引入液冷散热器使液冷散热器内水泵进液口至负压源引入点常态负压运行,使其出现破损后其中冷液因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而防止泄漏,通过检测变容积腔内冷液体积或重量变化及时发现液冷散热器破损并延长抢救时间,通过作动装置切断外部电源从原理上降低了可能的漏液对电路硬件的损害。通过增加液冷保险器与散热面如空气或地面或墙面的面积达到省略风扇强制散热的目的降低噪音水平。通过增加存液装置容量和散热面积如采用散热水毯提供高效的吸热和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负压液冷散热器整体示意图及所述关键液路段负压液路2示意图。

图2为一体负压液冷头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3为接口外置液冷头导热管材及压块优选实施例。

图4为水泵隔音罐结构。

图5为优选的液冷保险器接入液冷散热器的两种方式。

图6为优选的负压结构壳体100的数种结构。

图7为优选的弹簧或配重块作为变容积腔改变容积时的数种结构。

图8为优选的液冷保险器联通外界大气压同时串联进液冷散热器时的结构与仅满足a4或b3时的结构。

图9为优选的具有外壳140的液冷保险器的一种结构。

图10为优选的导向三通的结构图。

图11为优选的传感器800安装结构图。

图12为优选的液冷保险器两种结构。

图13为优选的负压一体冷头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液冷头,2-关键液路段负压液路,3-液冷保险器,4-水泵,5-水泵隔音罐,6-存液装置,7-管路,8-冷液,11-进液口,12-出液口,13-水泵电源,14-抽真空口,15-隔音棉,16-大玻璃罐,17-小玻璃罐,21-冷块,22-外壳,23-可变形材料压缩时,24-可变形材料舒张时,25-弹簧,26-进液口,27-出液口。

100-壳体,110-可变形部分,120-活塞,130-活塞室,140-外壳,20,-管路,200-冷液,210-弹簧,220-配重块,230-拉绳,240-定滑轮,250-气囊,30-水泵,310-水泵出水口,320-水泵进水口,40-散热器,50-冷头,510-冷块,520-负压一体冷头出水口,530-负压一体冷头进水口,60-负压液路段,70-导向三通,710-端口1,720-端口2,730-端口3,8-传感器,80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或实施例获得其他的附图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优选地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负压液冷散热器实施例,包括液冷头1、关键液路段负压液路2、液冷保险器3、水泵静音装置4、水泵5、存液装置6、管路7、冷液8。所述管路7密封串联液冷头1、液冷保险器3、水泵静音罐4、水泵5、存液装置6回到液冷头1形成回路,并加注冷液8,水泵5连接外部电源。除当液冷保险器3内部压力等于外界时需串联或并联在水泵5出水口与关键液路段负压夜路2进水口间并放置于液冷散热器海拔最低处使关键液路段负压夜路2保持常态负压外,其他各部分位置顺序可自由安置。

优选地,所述关键液路段负压液路2如图1所示,包括需重点防漏部分,具体为:在水泵5出液口与需重点防漏液路段进液口间引入小于等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源,如加入液冷保险器3,密封连接水泵5进液口至需重点防漏液路段进液口段液路2。

优选地,所述水泵隔音装置4由大小数个容器密封嵌套而成,水泵5放入最内端容器中并依次从各容器开孔密封引出进出液管路和供能管线于所述水泵隔音装置4外,将大小容器间抽真空并密封。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水泵隔音装置4包括两只带盖玻璃罐,小玻璃罐17盖打孔接接头引出进出液管路7及水泵5电线并密封盖紧罐盖形成只有进出液管路7才通入小玻璃罐17的状态,小玻璃罐17内可装满冷液8同时放进防水水泵5,水泵5至少连接进出液管路7中的一根,或不装冷液放入水泵5,水泵5进出液口分别连接所述进出液管路7。大玻璃瓶罐16内放置隔音防震材料如海绵15后将小玻璃罐也放入,大玻璃罐16盖打孔接接头并密封引出上述进出液管路7及水泵5电线盖紧大玻璃罐16。优选地,可以在大玻璃罐16盖增加抽真空接头14,对大玻璃罐抽真空并密封抽真空管14,在两玻璃瓶间形成真空环境加强对水泵5的隔音。在大玻璃罐外贴上隔音止震材料如海绵减弱共振引起的噪音。

优选地,所述接口延伸于机箱外的液冷头具体实例如图3,所述液冷头1由导热管材如铜管或铝管卷绕成一圈或数圈螺旋状或u形或m形,所述导热管材两端接头延伸到机箱外压埋于压块内形成吸热面。所述冷液从延伸于机箱外的导热管材两端进出液形成液冷头段液路。

优选地,可以将液冷头1与液冷保险器3、水泵5、存液装置6设计为一体负压液冷头,具体为:如图4所示,所述一体负压液冷头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外壳22、水泵5、冷块21、弹性机构25,所述外壳22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变形部分23,与安装于外壳内部的弹性机构25同时形变,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外壳22与所述冷块21密封连接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外壳开有一个进液口26与所述水泵进液口密封连接,还开有一个出液口27,所述一体负压液冷头形变后通过进出液口与外部液路密封串联。

所述液冷保险器3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弹性材料如橡胶制弹性部分壳体,预压缩弹性部分壳体使初始容积缩小后接入液冷散热器并密封,通过壳体回弹产生负压,优选地,可以采用波纹管或风琴罩或硅胶等制成可变容积腔体,引出进出液管路;或联通外界大气压的有形容器,优选地,可以采用塑料或玻璃保鲜盒等,在盒体上部适当位置打孔引入管路不需要密封;或柔软可自由变换外形能自适应内容物体积变化的容器,优选地,可以采用硅胶或pvc或pp等塑料薄膜制成袋状容器,接入管路并排出空气后密封,所述液冷保险器3出液管路于液冷保险器内端延伸至液冷保险器底部浸没于冷液中,外端连接关键液路段进水口。

所述液冷保险器3放置于整个液冷散热器海拔最低处,从水泵5出水端和关键液路段2进水端之间串联进液冷散热器内,同时可直接添加至市面上现有液冷散热器中,使水泵5进水口至液冷保险器3出水口段液路形成常态负压液路2,具体为:水泵5出水端连接管路连接外部水路连接液冷保险器3进水端,液冷保险器3出水端连接管路连接关键液路段2进水端。或并入液冷散热器内,具体为: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头一端连接水泵5出水端,一端连接关键液路段2进水端,密封所述液冷保险器3内其中一根进出液管路,并将另一根进出液管路连接三通接头剩下一个接头。通过在水泵5出水端和关键液路段2之间引入负压或外界大气压使关键液路段2形成低于外界大气压的负压液路段。所述管路可直接充当液冷保险器3。液冷保险器3容量应大于整个液冷散热器冷液使用量。

所述水泵5四周贴上隔音止震材料如海绵装入水泵静音罐4中,至少连接进出液管路中的一个以循环液冷散热器中的冷液。

所述存液装置6,柔软可自由变换外形能自适应内容物体积改变,优选地,可以采用硅胶或pvc或pp等塑料薄膜制成袋状,引入进出液管路,并保持进出液管路于存液装置6内端距离较远且浸没于冷液下,密封后像毯一样平铺于地面并大面积接触从而高效被动散热,或采用加厚材料制成牢固耐磨水囊储存更多冷液提供长久散热储备,若液冷散热器内无液冷保险器3时可置于液冷散热器海拔最低处充当液冷保险器3的作用,放于床底利用闲置空间。

采用上述方案后,包括所述关键部位在内的液路常态保持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在该段液路中,若产生破裂口,则因为负压的关系,破裂口处内部压力小于外部,空气由破裂口处进入液冷散热器,冷液不会外流,若破裂口较小,则气泡随冷液流动,最终使液冷保险器中冷液增多,即可报警并采取补救措施。若破裂口较大,则液冷散热器中破裂处靠近水泵出水端的水因重力回流到液冷保险器,破裂口另一侧的水被水泵继续吸向水泵进水端,继而被水泵泵入液冷保险器内,使液冷散热器内冷液集中于液冷保险器中不会有冷液由破裂口泄露,期间若不能主动采取措施,则电脑在液冷散热器瘫痪后因高温自动关机。只有当如管路突然整体完全断裂等极端剧烈情况发生而使水流来不及退离破裂处才会因水流惯性而泄漏少量冷液。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极轻微易忽略的液冷散热器音量,长久保持处理器低温运行,极大程度的安全,不用担心液冷管路泄露导致的电气损坏。较专利公开号:cn108777925a而言,本发明内外压力差适宜,既能防止破损后漏液又不易造成冷液沸腾,同时简化散热器结构增加稳定性便于后期维护还降低成本一举多得。

图5为优选的液冷保险器3接入液冷散热器的两种方式包括串联于并联,优选地,所述液冷保险器应紧靠水泵30出水口处接入,以便使液冷散热器3内最多组件内冷液液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图6为优选的负压结构壳体100的数种结构,包括壳体100部分或全部为可变形部分110的情况,包括壳体100部分或全部为活塞120与活塞室130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是可变形部分110与活塞12与活塞室130同时存在的情况。图中成对展示了所述变容积腔增大或缩小容积后的情况。

图7为优选的弹簧210或配重块220作为变容积腔改变容积时增加势能的数种结构,此时弹簧可以等同替换为其他随变容积腔容积变化具有相互位置改变的两端的增加势能的装置,如磁性对、弹片、气囊、活塞结构等,其相互位置改变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壳体100上随变容积腔容积变化而改变位置上两端,配重块可以等同替换为其他只有一个安装端的位置随变容积腔容积变化而变化的装置,如所述运动件本体、秤砣、或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其安装于壳体100上随变容积腔容积变化而改变位置的安装点,通过传动装置如拉绳230定滑轮240使安装点不需要与动力装置或重力势能装置等保持相同运动方向。

图8为优选的液冷保险器3联通外界大气压同时串联进液冷散热器时与仅满足a4或b3时的结构,此时连通负压液路段60进水口与液冷保险器3出水口的管路20于液冷保险器内端必须浸没于水面,此时负压液路段60内液体完全受水泵30进水口的吸力而没有水泵30出水口的压力,同时负压液路段60海拔高于液冷保险器3,所以负压液路段内液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当水泵必须引水才能使用时,可以将连接水泵出水口与液冷保险器3进水口的管路20于液冷保险器3内端伸入液面以下,此时水泵停止后液体依旧保持在整个液路内。当所述液冷保险器3仅满足条件a4或b3时,所述负压液路段60海拔高于所述变容积腔增加的容积位置,所述液冷保险器3内的进出液管路20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浸没于冷液,同时浸没或一根浸没或都不浸没分别能达到液路破损时保持冷液循环维持散热或收集外部冷液保证安全的作用。

图9为优选的具有外壳140的液冷保险器3的一种结构,所述外壳140预留并撑起所述变容积腔增大容积所需空间,保证所述液冷保险器3正常使用,同时达到美观简洁的效果。

图10为优选的导向三通的结构图,内部液路呈y形,端口30连接液冷保险器3,使冷液优先流向液冷保险器3,从而保证了负压液路段60的常态负压。

图11为优选的传感器800安装结构图,所述传感器800为压力传感器时可安装于液冷保险器3底部检测重量变化,为液位传感器时安装于侧壁,为电容传感器时悬挂于内部,还可以是其他传感器根据其类型选择合适位置。

图12为优选的液冷保险器两种结构,当液冷散热器内冷液在外部有安全的冷液存放位置时,所述液冷保险器3可以简化为一根管路20,一端朝上通过并联进液冷散热器,另一端联通外界大气压,所述管路20内径小于管路内冷液与气体相反方向运动所需最小直径,所述液面低于负压液路段内所有液体。所述液冷散热器可以扩大同时兼具储液装置功能与散热,一种优选的液冷保险器如图,由较大的薄膜制成平口袋状,袋口密封,引出进出水管串联进液冷散热器,所述薄膜平摊与床底与地面较好贴合,内部存放冷液。通过大面积接触地面达到良好的散热,通过薄膜自适应袋内冷液增减,通过存放于地面使液冷散热器内部分冷液低于外界大气压。所述负压储液散热毯可放置于床底或沙发底,以利用闲置空间增加空间利用率。

图13为优选的负压一体冷头结构图。图中壳体100与冷块510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壳体100设有活塞使密封腔成为变容积腔,所述变容积腔内设有气囊250和水泵30,所述负压一体冷头进液口530与水泵进液口320密封连接,所述水泵出液口310通向变容积腔,在壳体100开有负压一体冷头出液口520,其内部联通变容积腔,所述活塞120伸进使气囊250压缩后,通过进液口530出液口520串联进液冷散热器,产生负压。

采用上述方案后,包括水泵进液口至液冷保险器出液口段在内的液路常态保持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在该段液路中,若产生破裂口,则因为负压的关系,破裂口处内部压力小于外部,空气由破裂口处进入液冷散热器,冷液不会外流,若破裂口较小,则气泡随冷液流动,最终使液冷保险器变容积腔增大,即可被传感器探测并报警采取补救措施。若破裂口较大,则液冷散热器中破裂处靠近水泵出水端的水因重力回流到液冷保险器,破裂口另一侧的水被水泵继续吸向水泵进水端,继而被水泵泵入液冷保险器内,使液冷散热器内冷液集中于液冷保险器中不会有冷液由破裂口泄露,期间若不能主动采取措施,则电脑在液冷散热器瘫痪后因高温自动关机。只有当如管路突然整体完全断裂等极端剧烈情况发生而使水流因惯性来不及退离破裂处才会泄漏少量冷液。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减弱液冷散热器噪音,持久高效散热,非常安全不用担心部分液冷段泄露导致的电气损坏。较专利公开号:cn108777925a而言,本发明内外压力差适宜,既能防止破损后漏液又不易造成冷液沸腾,同时简化散热器结构增加稳定性便于后期维护还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优选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其他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或者对其中部分进行拆分或合并处理,凡未脱离本发明性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因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