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指环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19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指环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指环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也习惯于通过手机来来娱乐,比如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等,长时间用握着手机会非常劳累,平时出行,边走边用手机时,如果产生碰撞,手机容易从手中滑落,对手机造成意外的损坏,因而本申请人设计了手机指环支撑装置,这种装置,既可支撑手机,也可以通过指环套在人手指上防止手机意外滑落造成损坏,而且还可在行驶的汽车上使用时,从而在汽车上人们也能方便使用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指环支撑装置以满足人们更高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机指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环座及指环连接组件,所述指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指环及固定于连接板上的连接柱,该连接柱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指环穿过连接孔而与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手机粘接的粘接层,所述指环座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顶面上能够套入指环的支柱,且底座顶面上具有支撑指环的支持面,所述底座的底面能够通过可拆式粘接结构固定于车内面板上。

所述支柱的顶端设有逃生锥头。

所述底座为底面大、顶面小的锥台体。

所述锥台体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所述可拆式粘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底座的底面及面板间的双面背胶子母魔术贴。

所述双面背胶子母魔术贴包括毛面及与毛面粘贴的钩面,所述毛面的另一面通过胶水与底座的底面粘接;而钩面的另一面通过不干胶粘贴于面板上。

所述支柱的侧面上及支持面上均设有若干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包括指环座及指环连接组件,所述指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指环及固定于连接板上的连接柱,该连接柱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指环穿过连接孔而与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手机粘接的粘接层,因而指环连接组件通过粘接层牢固的粘在手机背面与手机连为一体,人们拿着手机时可通过指环套在人手指上防止手机意外滑落造成损坏,而且放在桌面时指环还可支撑手机;配合指环座本产品就可以在车内使用,指环座通过可拆式粘接结构固定于车内面板上,人们可以方便将指环套在支柱上,且通过支持面支撑指环而使指环位于预定的高度,从而将手机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固定,便于人们观看及操作,并且支柱可以作为手机的支撑,方便人们在行车途中观看及操作手机上的导航或是其他信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指环支撑装置,包括指环座及指环连接组件,所述指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7、指环8及固定于连接板7上的连接柱9,该连接柱9上设有连接孔(图中未显示出),所述指环8穿过连接孔而与连接柱9连接,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与手机粘接的粘接层,本实例中粘接层为不干胶,所述指环座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1顶面上能够套入指环8的支柱2,且底座1顶面上具有支撑指环8的支持面3,该支持面3为底座1顶面的外侧环绕支柱2的部分构成,所述底座1的底面能够通过可拆式粘接结构固定于车内面板上,且支柱2的顶端设有逃生锥头4,上述结构不仅可以用于固定支撑手机,而且当人们在车内遇到水淹或是火灾打不开车门需要逃生时就可以从面板上立即拆下指环座,并利用指环座上的逃生锥头4敲碎车窗玻璃而逃生。

如图1所示,本实例中,底座1为底面大、顶面小的锥台体,且锥台体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实际为十二边形,因而锥台体的外表面并不是圆锥面,而是多棱的棱形锥面,使用时人的手掌与底面抵紧,手指又可以扣住支持面3,因而能够让人手握得更紧更容易使上力,在用力敲击玻璃不易打滑,而且敲击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该结构与前一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结构的底座1为底面大、顶面小的圆锥台体。

可拆式粘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底座1及面板间的双面背胶子母魔术贴。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背胶子母魔术贴包括毛面及与毛面粘贴的钩面,所述毛面5的另一面通过胶水与底座1的底面粘接;而钩面的另一面通过不干胶粘贴于面板上,这样指环座比较容易与车内面板分离,从而在不使用时收起,当然上述结构也可采用钩面与底座1的底面粘接;而毛面5通过不干胶粘贴于面板上,上述结构及方便将底座1固定于面板上,而且便于拆下当救生锤用。

如图所示,支柱2的侧面上及支持面3上均设有若干凹槽6,因为指环8是穿在金属连接柱9中的,因而当指环8套在支柱2上而且两者间没有较大间隙时,必须要在支柱2及支持面3上设置凹槽6,用以卡入部分金属连接柱9,而且这样也可给指环8定位,避免指环8在支柱2上受震动或是触碰就旋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指环8支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