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374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尤指一种利用轻金属材料的可挠曲性与简化的组装组件所形成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且可在壳体表面贴合外观饰件或镂刻纹饰,使之更兼具有美化外观的效果。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品大行其道,而此类物品常需要有可移植性(Portable),因此对于轻量化的材料有极殷切的需求,除了工程塑料以外,使用比重小、重量轻的金属薄板(例如铝合金板、镁合金板、钛合金板...)也将是未来的选择。然就广大的可携式产品而言,其结构材料仍以工程塑料为主,至目前为止其性能通常可以满足可携式产品结构的需求(例如强度够、重量轻、成本低、制造容易、外围厂商配合容易等)。但是,工程塑料仍具有如下所述的缺点现今市场上的笔记本计算机机壳除了重量要轻外,亦必须能使机体有足够的刚性以保护内部的机件,但在可携式产品日益追求轻薄短小的潮流下,各种塑料材料在结构刚性、散热性及中央处理器(以下简称CPU)于运转时所产生的高热导致附近的材质脆化与变形等问题已开始逐渐不敷需求,而新的产品材料特性要求亦不断出现,如电磁波干扰(以下简称EMI)的屏蔽、可回收性等,皆使塑料材料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可携式产品更必须能耐携行时可能遭受的撞击、掉落的冲击,故需要有一个够坚固的外壳为产品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工程塑料其颜色大多均相当的单调,对讲究外观的使用者而言,实在是缺乏一项诱人的条件,吸引使用者花钱购买。因此,在市场的考量下,外观的条件亦是消费者消费时某种程度上的考虑条件。请参阅图1,为现有笔记本计算机的组件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现有笔记本计算机的组装结构上,需四个以上的构件才能完成,其中包括有一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框9’、可相互结合的上盖10’与下盖12’,和配设于上盖10’及下盖12’间的定位框架11’,该定位框架11’用于增加刚性及提供电子组件配设位置,而上盖10’及下盖12’则用以保护、隔离定位框架11’及其上的电子组件;另一方面,LCD框9’、上盖10’及下盖12’亦均为基本外观造型的要件。但在产业进入微利时代的今天,要保有产业的竞争力,便要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简化组件数量便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简化组件数量的前题下,如何使笔记本计算机更轻盈、防EMI效果更佳、外观的设计变化性更多等等均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以简化现有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复杂的组成部件,并进而减少在生产时所需的工时。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成部件,如外壳的上下盖、LCD框与定位框架合一化的概念上进行,在一次的生产程序中,即同时制造出两种甚至或更多的组成部件,再配合新式的组装手法,即利用金属的可挠曲性进行折叠,而成型为该结构的立体态样,如此便可达到组成部件数简化与生产工时减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以利用金属的重量轻、良好的防EMI效果与散热效果佳的特性,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量重、无防EMI效果与散热性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以利用金属的可多元加工的特性,增加其外观的美化。例如,金属的表面可以利用刨床、车床等工作母机加工,或以粘贴饰件等种种手段令其外观不再单调化。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可挠曲性而可成型出一预设壳体的结构,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可供容置及定位电子组件,且于该壳体结构的一表面具有一定位部,以提供外部组件设置使用,更可于非属定位部的任一表面设置一开口,以使电子组件可由该开口进入而配置于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现有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组成部件,即本实用新型简化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构件,以笔记本计算机座体为例,本实用新型以单一构件便可达成以下的优点1.具有座体所需的刚性;2.用以容设电子组件的容置空间;3.及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且再配合上加工简便、成本较低的外观饰件,做为外观造型的修饰,如此便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要求,更进一步并可使计算机的重量及厚度更加轻薄,符合时代潮流。图1为现有笔记本计算机的组件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平面展开态样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壳体与封盖板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平面展开态样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成型步骤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加入外观饰件状态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壳体11第一折边111第一下折边112第一上折边1121定位孔12第二折边121第二下折边122第二上折边1221定位孔13第三折边131第三下折边132第三上折边1321定位孔14第四折边141第四下折边142第四上折边15读取机的上板面151读取机第一下折边152读取机第一上折边153读取机第二下折边154读取机第二下折边16折边线17上板面171定位孔2封盖板体21定位销3容置空间4定位部41输入组件部42扬声组件部5外观饰件2’封盖折边21’定位销9’LCD框10’上盖11’定位框架12’下盖步骤210备制一以铝合金制成的金属薄板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壳体结构的平面展开图;步骤220依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壳体结构的平面展开图裁切该金属薄板;步骤230将裁切后的金属薄板进行组合,即依据裁切后的金属薄板上的折边线为基准进行折叠,则可形成壳体的立体态样;步骤240配设主机板模块于预设的开口处进入壳体内的容置空间;步骤250封盖其预设的开口处后即完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平面展开态样示意图。利用一铝合金制成的金属薄片,在该金属薄片上裁制一笔记本计算机壳体1的平面展开态样(于此实施例中的壳体1为笔记本计算机主体部分,但不限定于此,如LCD框架、平板型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的主体部分等,均为本实用新型所包含),再利用金属的可挠曲性,及依据前述金属薄片上所规划壳体1平面展开态样中的数条折边线16进行折叠,而使金属薄片呈现立体的态样。其中该壳体1包括了一第一折边11、一第二折边12、一第三折边13、一第四折边14、一读取机的上板面15与一上板面17。而该第一折边11更包括了一第一下折边111与一第一上折边112,该第二折边12更包括了一第二下折边121与一第二上折边122,该第三折边13更包括了一第三下折边131与一第三上折边132,该第四折边14更包括了一第四下折边141与一第四上折边142。折叠时利用数条折边线16为基准,以折叠各下折边(111、121、131、141)与上板面17接近直角的角度后,便形成了该壳体1的立体雏形中最接近该上板面17的边。如前所述,在进行上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后,此时必须先针对一读取机的上板面15进行折叠的动作,以该读取机的上板面15与下折边121间的折边线16为基准,将该读取机的上板面15折叠与上板面17至平行的态样。而后,再利用读取机第一下折边151与读取机的上板面15、读取机第二下折边153与读取机的上板面15间的折边线16为基准,经反向折叠后,使读取机第一下折边151与读取机的上板面15、读取机第二下折边153与读取机的上板面15间均呈现近90度的状态,至此,已有初步的读取机容置槽的外型轮廓显现。再利用读取机第一上折边152与读取机第一下折边151、读取机第二上折边154与读取机第二下折边153间的折边线16为基准,进行折叠,将读取机第一上折边152与读取机第一下折边151、读取机第二上折边154与读取机第二下折边153以向外翻的态样向外折叠,使其形成近90度的状态。最后,利用第一下折边111与第一上折边112、第二下折边121与第二上折边122、第三下折边131与第三上折边132、第四下折边141与第四上折边142间的数条折边线16为边界进行折叠,经此第二次的整体折边后,将第一下折边111与第一上折边112、第二下折边121与第二上折边122、第三下折边131与第三上折边132、第四下折边141与第四上折边142间分别弯曲近90度,而令第一上折边112、第二上折边122、第三上折边132、第四上折边142分别与上板面17平行,到此阶段,该壳体1部份已完成,且一容置空间3(如图3所示)相对的也顺此具体显现出来。其中,第一上折边112上的数个定位孔1121、第二上折边122上的数个定位孔1221、第三上折边132上的数个定位孔1321、第四上折边142上的数个定位孔1421及上板面17上数个定位孔171皆准备与其它组成组件相互固定的用。其余组件如图所示,如第二下折边121上的数个长方形孔穴、椭圆形孔穴及第三下折边131上的数个大小矩形孔穴与圆形孔穴等用以作为连接PS/2(个人计算机第二代系统)、USB(万用串行总线)、COMport(串行端口)等转接头容设,而上板面17的一定位部4,更包括有一输入组件部41及扬声组件部42。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壳体与封盖板体配合图标。本图中,可明确地显示图2的金属薄片在经过折叠的程序后所显示的立体态样,且可当一主机板模块(图中未示)定位于一封盖板体2上的数个定位销21(如图4所示)时,则可将封盖板体2覆盖于壳体1的开口处,并加以固定,此时该主机板模块则配设于容置空间3内。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平面展开态样示意图。其中,将原本第一上折边112(如图2所示)更加延伸出去至恰可覆盖该壳体1’的开口处的一封盖折边2’,进而可取代原本封盖板体2(如图3所示),且该封盖折边2’必须于主机板模块(图中未示)定位于封盖折边2’上的数个定位销21’后,才可将封盖折边2’折叠并固定(如图6所示),此时该主机板模块则配设于容置空间3’内,如此则完成壳体1’整体。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成型步骤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可挠曲性成形的步骤包括(1)备制一以铝合金制成的金属薄板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壳体结构的平面展开图;(步骤210)(2)依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壳体结构的平面展开图裁切该金属薄板;(步骤220)(3)将裁切后的金属薄板进行组合,即依据裁切后的金属薄板上的折边线为基准进行折叠,则可形成壳体的立体态样;(步骤230)(4)配设主机板模块于预设的开口处进入壳体内的容置空间;(步骤240)(5)封盖其预设的开口处后即完成。(步骤250)由上述的步骤可以简便地制作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1,而达到减低工时、降低成本、增加精度等多项优点。另一方面,尚可于金属薄板上镂刻纹饰(图中未示)或贴合具有图案的外观饰件5(如图8所示),以增加其外观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简化现有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装结构,其中所使用的轻金属薄板只有0.8毫米(mm;millimeter)的厚度,甚至可以更薄,但仍具有良好的刚性,所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相当容易将全机厚度降至25.4毫米以下,而达到超薄化的境界,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结构简单,而且所使用的轻金属薄板是一种轻量化的材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也具备有重量极轻的特性,此已经完全符合可携式电子装置追求轻薄化的世界潮流。2、就回收性而言,轻金属远比塑料容易,且轻金属回收后通常可以回复到可用的原材料状态,而塑料通常只能废弃,无法予以再利用,因而造成许多的公害问题,因此各厂商在法规的推动下,对于采用轻金属薄板为机壳的意愿大增,而世界各国的潮流是立法限制或禁止塑料的使用,因此采用轻金属薄板为机壳对可携式电子装置系统大厂而言,亦有社会面的环保意义。3、散热一直是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大问题,目前其电子装置系统的耗用功率已愈来愈接近现在散热方式的技术极限,若要增加其散热功能,必须另寻求一突破性的做法,把电子装置系统所产生的热能导引至壳体1整体,通过轻金属材料较现有技术的工程塑料材料散热的优点,由壳体1的表面向外部的广大面积来散热,且此方式另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是,不必额外增加另一个电力驱动的装置(如增加散热风扇),因此不会因此产生该组件所发生的相关问题(电力消耗、内部空间有限等)。4、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为求轻量化,自始即为工程塑料,但是任何塑料基本材料皆不具备EMI吸收功能(换言之,即塑料机壳不具备防EMI的功能),必须在材料内加入可吸收EMI的物质或镀上一层可吸收EMI的物质,才能使塑料机壳具备防EMI功能;然轻金属薄板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工作频率之下所发生的EMI的吸收程度可完全吸收,对于EMI屏蔽效果可说是具有遮断性的作用,不需要再做防EMI的处理。5、轻金属薄板(例如铝合金板)的单价比塑料原材料单价还便宜也远比铝镁合金铸件材料还便宜,但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以工程塑料制造时,除了必须加厚(厚度约2毫米)以维持最基本的刚性以外,注塑成型后还须经过电镀金属以使其具备电磁波屏障的功能。若以镁合金浇铸制造成品既昂贵又不稳定,因此采用铝合金薄板制造同样产品,由于可以制作较薄(厚度约8毫米),且不必做防EMI的电镀处理,因此总体而言,采用轻金属薄板的壳体对可携式电子装置所产生的附加价值而言,在成本上仍为极有价值的选择。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薄板表面可镂刻纹饰或贴合具有图案的外观饰件5;镂刻纹饰可在本实用新型裁切金属薄板前,利用刨床、车床等工作母机加工将图案刻印在其表面;而外观饰件可先利用印刷方式将图案印刷于上,因此可依照客户的需求印刷不同的图案或名称,达到客制化的需求。所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能有效解决可携式电子装置散热问题,也更加强其吸振性、电磁波遮蔽的效果,且因可回收,所以更具环保意义,此外,于金属薄板表面更可镂刻纹饰或贴合具有图案的外观饰件,而可达客制化的需求,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降低成本,且完全符合可携式电子装置追求轻薄化的世界潮流。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可挠曲性而可成型出一预设壳体的结构,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可供容置及定位电子组件,且于该壳体结构的一表面具有一定位部,以提供外部组件设置使用,更可于非属定位部的任一表面设置一开口,以使电子组件可由该开口进入而配置于容置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开口处可配设一封盖板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定位部为一输入组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定位部为一扬声组件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壳体的表面可配设有一外观饰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壳体的表面可镂刻纹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壳体以铝合金制成。8.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可挠曲性而可成型出一预设壳体的结构,该壳体结构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可供容置及定位电子组件,且于该壳体结构的一表面具有一定位部,以提供外部组件设置使用,更可于非属定位部的任一表面设置一开口,以使电子组件可由该开口进入而配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于该开口处的一侧可延伸一恰可将开口处封闭的封盖折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壳体的表面可配设有一外观饰件。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壳体的表面可镂刻纹饰。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主要利用金属的可挠曲性而成型出一预设壳体的结构,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可供容置及定位电子组件,且于该壳体结构的一表面具有一定位部,以提供外部组件设置使用,更可于非属定位部的任一表面设置一开口,以使电子组件可由该开口进入而配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于该开口处配设一封盖板体,或于开口处的一侧可延伸一恰可将开口处封闭的封盖折边;又,本实用新型的壳体表面可配设有一外观饰件或镂刻纹饰,以满足美化壳体的需求,并可达到客制化的需求。文档编号H05K5/00GK2643604SQ0327589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申请日期2003年7月30日优先权日2003年7月30日发明者陈俞,周正旺申请人:志合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