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折叠式副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142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重机折叠式副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尤其涉及起重机的折叠副臂。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臂架系统的组装时间,减小起重机转场高度,提高行驶稳定性能,具有折叠式副臂的臂架系统就往往要被用到,特别是在风力发电机吊装起重机上,臂架系统使用折叠式副臂就显得尤为重要。图1为折叠式臂架10,的工作状态,其前、后臂11’、12’的上下两侧弦杆13’、14, 处的耳铰15’、16’采用统一的安装形式,即焊接在上下两侧弦杆(圆柱)的表面,使得折叠式臂架能够实现折叠动作,折叠状态在图2中示出。在折叠式臂架从折叠状态到工作状态转变时,要对副臂的前、后臂进行插销,以对其固定。为保证插销准确,即前臂11’的耳铰上的销孔与后臂12’的耳铰上的销孔要对齐, 现有方案利用弦杆端部的加工表面之间的接触使销孔对齐。在上述折叠式臂架中,耳铰焊接在弦杆(圆柱)的表面,这种安装方式在偏载或者轴向力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焊缝开裂,危险性高。另外,弦杆上的用于销孔对齐的加工表面无法随着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存在销孔对不齐而插销轴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折叠式副臂,以改善耳铰的受力形式。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其中,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之间设置有位于上侧弦杆一侧的上耳铰及位于下侧弦杆一侧的下耳铰,其中,上耳铰的铰孔位于上侧弦杆的外侧,下耳铰的铰孔位于下侧弦杆的轴向的端部。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节臂上设有定位柱,第二节臂上设有与定位柱相抵接定位的长度调节柱。进一步地,上述长度调节柱包括长度固定的柱和螺接在柱的端部的调节螺栓。进一步地,上述定位柱固定连接在第一节臂的腹杆上,长度调节柱固定连接在第二节臂的腹杆上。进一步地,上述下耳铰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单耳铰和双耳铰,单耳铰和双耳铰均为整体式锻件。进一步地,上述上耳铰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单耳铰和双耳铰,第一节臂的上侧弦杆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二节臂的上侧弦杆开设有第二插槽,上耳铰的单耳铰插接至第一插槽中并且与所在的上侧弦杆焊接固定,双耳铰插接至第二插槽中并且与所在的上侧弦杆焊接固定。进一步地,上述上耳铰的单耳铰和双耳铰分别与所在的上侧弦杆之间焊接有至少一加强经办。[0014]进一步地,上述上耳铰的单耳铰与第一节臂的腹杆焊接固定,上耳铰的双耳铰与第二节臂的腹杆焊接固定。进一步地,上述上耳铰的单耳铰的耳孔的两端侧设有加强圈并且单耳铰的耳孔中嵌设有铜套。进一步地,上述上耳铰的双耳铰的耳孔的两端侧设有加强圈并且双耳铰的耳孔中嵌设有铜套。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副臂在满足折叠需要的情况下,加强了结构,改善了耳铰的受力形式,提高了副臂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并且便于耳铰的铰孔的对齐调整。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在展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在折叠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在展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起重机折叠式副臂的局部I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起重机折叠式副臂的第一节臂(前臂)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第一节臂的单耳铰与所在的上侧弦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起重机折叠式副臂的第二节臂(后臂)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图8是图3所示第二节臂的双耳铰与所在的上侧弦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折叠式副臂 11第一节臂12第二节臂13上侧弦杆14上耳铰 15下耳铰16下侧弦杆 17定位柱18长度调节柱19腹杆21圆弧板22、25加强圈23、洸铜套 M圆弧板131 槽132 槽141上耳铰的单耳铰 142上耳铰的双耳铰151下耳铰的单耳铰 152下耳铰的双耳铰181长度固定的柱 182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起重机折叠式副臂10包括可折叠的第一节臂11和第二节臂12,其中,位于第一节臂11上侧弦杆13和第二节臂12的上侧弦杆13 —侧的上耳铰14的铰孔位于上侧弦杆 13的外侧,位于第一节臂11的下侧弦杆16和第二节臂12的下侧弦杆16 —侧的下耳铰15 的铰孔位于下侧弦杆16的轴向端部。第一节臂11上设有定位柱17,第二节臂12上设有与定位柱相抵接定位的长度调节柱18,其中,定位柱17和长度调节柱18位于第一节臂11和第二节臂12的横截面内并且靠近下侧弦杆16,其中,该横截面为垂直于臂长方向的截面。上耳铰14由铰接在一起的单耳铰141和双耳铰142构成,其中,单耳铰141焊接于第一节臂11的上侧弦杆13上,双耳铰142焊接于第二节臂12的上侧弦杆13上,并且由单耳铰141和双耳铰142共同形成的铰孔的中心布置在上侧弦杆13的外侧,即与上侧弦杆中心轴线偏离一定距离的位置,如此可满足第一节臂11的折叠需要。下耳铰15由焊接于第一节臂11的下侧弦杆轴向端部的单耳铰151和焊接于第二节臂12的下侧弦杆轴向端部的双耳铰152构成。下耳铰15的铰孔的中心位于该处下侧弦杆的中心轴线上,有利于力的传递。单耳铰151和双耳铰152均优选采用整体式锻件,与下侧弦杆焊缝呈圆形,主要承受压应力,受力形式比现有技术的受剪切和弯曲力要合理、安全可靠。第一节臂11上设有定位柱17,第二节臂12上设有与定位柱相抵接定位的长度调节柱18,该定位柱17和长度调节柱18用于插销时副臂的前臂和后臂之间的定位,以保证其销孔位置正好对齐。再如图4所示,长度调节柱18包括长度固定的柱181和螺接在柱181的端部的调节螺栓182。初次安装时,使构成下耳铰15的单耳铰(在第一节臂的弦杆上)的铰孔和双耳铰(在第二节臂的弦杆上)的铰孔对齐,穿上销轴,再调整螺栓的长度,使调节螺栓182 的头部与定位柱17恰好接触。采用螺栓定位,方便调整,成本低廉,准确度铰高,避免了因为加工误差而导致定位不准、铰孔对不齐的情况发生。图5和图6示出了第一节臂的单耳铰与上侧弦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5和图6 所示,第一节臂11的上侧弦杆13开设有供单耳铰141插入的插槽131,单耳铰141插入插槽131中并且具有贯穿上侧弦杆13而延伸至上侧弦杆13另一侧之外的部分141a,该部分 141a直接与上侧弦杆13和腹杆19焊接在一起。此外,还通过在垂直于上侧弦杆方向延伸的多个加强筋板21将单耳铰141与上侧弦杆13间接焊接在一起,以增加单耳铰141的连接强度与刚度。此外,单耳铰141的耳孔的两端侧设有加强圈22并且耳孔中嵌设有铜套23,以改善铰孔的局部受力;在耳铰的耳孔增加铜套,以改善销轴与铰孔的转动摩擦,磨损后方便更换。图7和图8示出了第二节臂的双耳铰与上侧弦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7和图8 所示,第一节臂12的上侧弦杆13开设有供单耳铰142插入的插槽132,双耳铰142插入插槽132中并且具有贯穿上侧弦杆13延伸至上侧弦杆13另一侧的部分142a,该部分14 直接与上侧弦杆13和腹杆19焊接在一起。此外,还通过在垂直于上侧弦杆方向延伸的多个加强筋板M将双耳铰142与上侧弦杆13间接焊接在一起,以增加双耳铰142的连接强度与刚度。[0050]此外,双耳铰141的耳孔的两端侧设有加强圈25并且耳孔中嵌设有铜套26,以改善铰孔的局部受力;在双耳铰142的耳孔增加铜套26,以改善销轴与铰孔的转动摩擦,磨损后方便更换。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为桁架式臂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改为箱形或者其他类型的臂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臂为单耳铰,第二节臂为双耳铰,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改为第一节臂为双耳铰,第二节臂为单耳铰。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它形状或位置的加强筋板。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耳铰采用板式插入弦杆的形式,下耳铰采用整体式锻件,在满足副臂折叠需要的情况下,加强了结构,改善了耳铰的受力形式,提高了副臂的强度和稳定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包括第一节臂(11)和第二节臂(12),其中,第一节臂(11) 和第二节臂(12)之间设置有位于上侧弦杆(13) —侧的上耳铰(14)及位于下侧弦杆(16) 一侧的下耳铰(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铰(14)的铰孔位于所述上侧弦杆(13)的外侧, 所述下耳铰(15)的铰孔位于所述下侧弦杆(16)的轴向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臂(11)上设有定位柱(17),所述第二节臂(1 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7) 相抵接定位的长度调节柱(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柱(18)包括长度固定的柱(181)和螺接在所述柱(181)的端部的调节螺栓(18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节臂(11)的腹杆上,所述长度调节柱(1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节臂(1 的腹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耳铰(1 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单耳铰(151)和双耳铰(152),所述单耳铰(151)和双耳铰(15 均为整体式锻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铰(14)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单耳铰(141)和双耳铰(142),所述第一节臂(11)的上侧弦杆开设有第一插槽 (131),所述第二节臂(12)的上侧弦杆开设有第二插槽(132),所述上耳铰(14)的单耳铰 (141)插接至所述第一插槽(131)中并且与所在的上侧弦杆焊接固定,所述双耳铰(142)插接至所述第二插槽(132)中并且与所在的上侧弦杆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铰(14)的单耳铰 (141)和双耳铰(142)分别与所在的上侧弦杆(13)之间焊接有至少一加强筋板01、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铰(14)的单耳铰 (141)与所述第一节臂(11)的腹杆焊接固定,所述上耳铰(14)的双耳铰(14 与所述第二节臂(12)的腹杆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铰(14)的单耳铰(141)的耳孔的两端侧设有加强圈0 并且所述单耳铰(141)的耳孔中嵌设有铜套0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耳铰(14)的双耳铰(142)的耳孔的两端侧设有加强圈0 并且所述双耳铰(142)的耳孔中嵌设有铜套0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折叠式副臂,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其中,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之间设置有位于上侧弦杆一侧的上耳铰及位于下侧弦杆一侧的下耳铰,其中,上耳铰的铰孔位于上侧弦杆的外侧,下耳铰的铰孔位于下侧弦杆的轴向的端部。其中,第一节臂上设有定位柱,第二节臂上设有与定位柱相抵接定位的长度调节柱,其中,定位柱和长度调节柱位于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的横截面内并且其位置靠近下侧弦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副臂在满足折叠需要的情况下,加强了结构,改善了耳铰的受力形式,提高了副臂的强度和稳定性能。
文档编号B66C23/68GK202226578SQ2011203788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涂凌志, 王洪海, 王金华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