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9067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第一、二提升件,第一、二提升件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用于抬撑工装板,第一、二提升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二安装座构成第一铰接连接,构成第一铰接连接的铰接轴沿水平布置且垂直于第一、二提升件之间的间距方向,第一、二安装座固设在调节其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上,第一、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对第一、二提升件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件。上述方案其可有效实现工装板在上、下层之间的快速输送。
【专利说明】工装板的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机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装板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电机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进行作业,其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开始开发一系列的电机连续工装系统,用以提高工装效率和质量。连续工装系统中,对工装件的有效输送显得极为重要。在定子一端和该端的端盖压装后,需要将其和另外一半端盖固定到工装板上安装红岗垫圈和进行耐压等性能检测。工装板在连续输送带上进行输送,为了使得工装板能够有效的循环利用,因此通常将输送带设置成上、下两层,在上、下两层的端部设置提升装置,但是由于工装板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提升机构存在工装板在上、下层输送带与提升机构之间转送困难和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可有效实现工装板在上、下层之间的快速输送。
[0004]一种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工装板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左、右两侧等高相对布置的第一、二提升件,第一、二提升件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用于抬撑工装板,第一、二提升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二安装座构成第一铰接连接,构成第一铰接连接的铰接轴沿水平布置且垂直于第一、二提升件之间的间距方向,第一、二安装座固设在调节其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上,第一、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对第一、二提升件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件,第一、二提升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二提升件水平布置对工装板进行抬升的抬撑位,其二为第一、二提升件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对待装载至提升机构上的工装板进行避让的避让位。
[0005]上述方案中,通过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一、二提升件,这样在下层输送组件上的工装板向提升机构上进行装载时,第一、二提升件由工装板的上方运行至工装板的下方,第一、二提升件首先与工装板边部触碰,第一、二提升件进行避让,然后回复至抬撑位,当第一、二提升件再次上行时就可抬撑起下层输送组件上的工装板上升,提升至高位时再将工装板推送至上层输送组件上,从而实现工装板在上、下层输送组件之间的快速输送,保证电机的连续快速的工装。
[0006]说明书附图
[0007]图1为提升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0008]图2为卸载机构的局部不意图;
[0009]图3、4为提升机构提升下层输送组件上安装板进行提升的前、后结构示图;
[0010]图5、6为提升机构提升的工装板卸载至卸载机构上的前、后结构示图;
[0011]图7为工装板与卸料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提供的提升机构如图1、4、6所示,包括对工装板30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10,提升机构10包括左、右两侧等高相对布置的第一、二提升件11,第一、二提升件1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用于抬撑工装板30,第一、二提升件1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二安装座12构成第一铰接连接,构成第一铰接连接的铰接轴沿水平布置且垂直于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间距方向,第一、二安装座12固设在调节其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上,第一、二安装座12上分别设置对第一、二提升件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件,第一、二提升件1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二提升件11水平布置对工装板30进行抬升的抬撑位,其二为第一、二提升件11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对待装载至提升机构10上的工装板30进行避让的避让位。本发明中是通过第一、二提升件11由工装板30的上方运行至工装板30的下方时,第一、二提升件11在抬撑位与避让位之间进行转换,从而避免对工装板30的影响,这样在第一、二提升件11再次上行时,第一、二提升件就可抬撑工装板30上升,然后推送至上层输送组件上,从而实现工装板在上、下层输送组件之间的快速输送,保证电机的连续快速的工装。本发明中第一、二提升件11是由于与工装板30的边部抵撑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当第一、二提升件11与工装板30脱离时,第一、二提升件11受重力作用复位至抬撑位。在使用本发明时,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间距应小于该方向上工装板30的宽度。
[0013]具体的为:第一、二安装座12上分别设置有槽型安装部121,槽型安装部121的槽口方向向上、槽长方向与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间距方向相一致,第一、二提升件11的一端设置在槽型安装部121内且与槽型安装部121的槽壁铰接连接,第一、二提升件11的另一端延伸至槽型安装部121的外侧对工装板30进行抬撑,槽型安装部121的槽底对第一、二提升件11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下翻转进行限位。第一、二提升件11为一短条杆构成,短条杆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短条杆用于抬撑工装板3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滚轮13,第一滚轮13的局部轮缘延伸至短条杆的端部外侧。第一滚轮1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便于第一、二提升件11与工装板30触碰时,能够使得第一、二提升件11绕铰接轴被有效抬起,避免两者之间卡死。使用时,下层输送组件延伸至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区域范围,下层输送组件的外端设置有用于防止输送至端部的工装板30从下层输送组件上脱离的挡板31,挡板31立状布置且挡板31靠近下层输送组件的板面上设置对挡板与工装板30的碰撞进行缓冲的缓冲件32。下层输送组件可为链输送带、皮带输送带、对辊输送组件,第一、二提升件11位于下层输送带的两侧,当第一、二提升件11从下层输送组件下方上行时,即可将下层输送带上的工装板30快速提起,下层输送组件的宽度应小于工装板30的宽度。
[0014]上述方案还是只能将工装板30从下层输送组件上快速的装载至提升机构10上,对于工装板30的从提升机构卸载至上层输送组件上的效率还是较低,因此,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如图2、3、6所示,该提升装置还包括对提升机构10提升后的工装板30进行卸载的卸料机构20,所述的卸料机构20包括与第一、二提升件11同侧相对应布置的第一、二支撑件21,第一、二支撑件2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机架A上设置的第三、四安装座构成第二铰接连接,构成第一、二铰接连接的铰接轴平行布置,第三、四安装座上分别设置对第一、二支撑件2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件,第一、二支撑件2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二支撑件21水平布置对从第一、二提升件11上卸载的工装板30进行支撑的支撑位,其二为第一、二提升件11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对提升机构10向上提升的工装板30进行避让的避让位,第一、二支撑件21的高度小于提升机构10提升工装板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通过设置卸载机构20,在第一、二提升件11提升工装板30从第一、二支撑件21下方上行时,首先第一、二支撑件21处于支撑位,当工装板30抵撑第一、二支撑件21时,第一、二支撑件21绕铰接轴向上翻转,为工装板30的继续上行进行避让,当工装板30提升至第一、二支撑件21的上方时,此时第一、二支撑件21受重力回复到支撑位,然后工装板30上行至最高点后,第一、二提升件11再带动其下行,当工装板30下落至与第一、二支撑件21高度相吻合时,此时工装板30会落至第一、二支撑件21上,而第一、二提升件11则继续下行,对下一块工装板30继续进行提升操作,从而实现提升机构10上工装板30的快速卸载。
[0015]具体的方案为:第一、二提升件11为一短杆件构成,短杆件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间隔设置两个,短杆件用于抬撑工装板3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轮23,第二滚轮23的局部轮缘延伸至短条杆的端部外侧,短杆件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间隔设置两个。第三、四安装座包括悬吊状布置的安装臂22,安装臂22的下端开设用于安装短杆件的槽型空缺部,安装短条杆的槽型安装部121与安装臂22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呈间隔交错状布置。通过安装臂22和槽型安装部121的交错布置,从而避免第一、二提升件11上下运行时与第一、二支撑件21之间的干涉。在本发明中,第一、二限位件应使得第一、二提升件11和第一、二支撑件21由水平姿态向上翻转的角度小于90°,以使得第一、二提升件11和第一、二支撑件21能够受重力自动复位。当然,也可通过设置复位机构,使得第一、二提升件11和第一、二支撑件21向上翻转的角度大于90°后进行复位。第一、二限位件可为构成槽型安装部121的壁面和开设槽型空缺部后形成壁面构成,当然也可在第一、二提升件11和第一、二支撑件21上设置限位部。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侧,安装臂22分别呈向下的梳齿状布置,各安装臂22间的空缺区域构成同侧的槽型安装部121和提升件11上行的通路,安装座12位于同侧安装臂22的外侧,以避免提升机构10与卸料机构之间的干涉,同时便于升降机构的布置。
[0016]更为具体的方案如图5、7所示,安装臂22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三滚轮24的轴体,轴体与短杆件连为一体,轴体的轴向与第一、二支撑件21之间的间距方向相一致,短杆件处于支撑位时轴体位于短杆件的上方。卸料机构20还包括将第一、二支撑件21上撑托的工装板30水平推送至上层输送组件上的推料机构,推料机构的推送方向与第一、二支撑件21之间的间距方向垂直。通过推送机构推送使得工装板30从卸料机构20输送至上层输送组件上,从而实现工装板在上、下层输送组件之间的快速输送。推送机构包括位于机架A顶部设置的推杆27以及立状布置的推板26,推杆27、推板26位于第一、二支撑件21之间。
[0017]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的升降机构为左、右立状布置的第一、二输送带41构成,第一、二安装座12分别与第一、二输送带41相固接,第一、二输送带41通过换向组件43和同步传动组件44与动力源相连接,机架A上还设有对第一、二安装座12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杆42,导向杆42在第一、二安装座1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根。换向组件43组件可为齿轮传动组件构成,其实为了使得第一、二输送带41的线速度相反。第一、二、三滚轮可为小轴承构成。[0018]总之,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工装板30在上、下层输送组件之间快速的输送。如以上、下输送组件之间间距为500mm,工装板30板长为300mm的电机工装系统为例,使用通用的提升机构(皮带、链条、马达、气缸或钢丝绳等拖动移载机构)上下运行节拍在10秒以上,而本发明在5秒以内即可完成,节省一半的时间,大大提升工装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工装板(30)进行提升的提升机构(10),提升机构(10)包括左、右两侧等高相对布置的第一、二提升件(10,第一、二提升件(1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用于抬撑工装板(30),第一、二提升件(1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二安装座(12)构成第一铰接连接,构成第一铰接连接的铰接轴沿水平布置且垂直于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间距方向,第一、二安装座(12)固设在调节其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上,第一、二安装座(12)上分别设置对第一、二提升件(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件,第一、二提升件(1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二提升件(11)水平布置对工装板(30)进行抬升的抬撑位,其二为第一、二提升件(11)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对待装载至提升机构(10 )上的工装板(30 )进行避让的避让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安装座(12)上分别设置有槽型安装部(121),槽型安装部(121)的槽口方向向上、槽长方向与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间距方向相一致,第一、二提升件(11)的一端设置在槽型安装部(121)内且与槽型安装部(121)的槽壁铰接连接,第一、二提升件(11)的另一端延伸至槽型安装部(121)的外侧对工装板(30)进行抬撑,槽型安装部(121)的槽底对第一、二提升件(11)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下翻转进行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提升件(11)为一短条杆构成,短条杆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短条杆用于抬撑工装板(3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滚轮(13),第一滚轮(13)的局部轮缘延伸至短条杆的端部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提升装置还包括对提升机构(10)提升后的工装板(30)进行卸载的卸料机构(20),所述的卸料机构(20)包括与第一、二提升件(11)同侧相对应布置的第一、二支撑件(21),第一、二支撑件(2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机架八上设置的第三、四安装座构成第二铰接连接,构成第一、二铰接连接的铰接轴平行布置,第三、四安装座上分别设置对第一、二支撑件(2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件,第一、二支撑件(2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二支撑件(21)水平布置对从第一、二提升件(11)上卸载的工装板(30)进行支撑的支撑位,其二为第一、二提升件(11)由水平姿态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对提升机构(10)向上提升的工装板(30)进行避让的避让位,第一、二支撑件(21)的高度小于提升机构(10)提升工装板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提升件(11)为一短杆件构成,短杆件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间隔设置两个,短杆件用于抬撑工装板(3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轮(23),第二滚轮(23)的局部轮缘延伸至短条杆的端部外侧,短杆件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分别间隔设置两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四安装座包括悬吊状布置的安装臂(22),安装臂(22)的下端开设用于安装短杆件的槽型空缺部,安装短条杆的槽型安装部(121)与安装臂(22)在提升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呈间隔交错状布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22)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三滚轮(24)的轴体,轴体与短杆件连为一体,轴体的轴向与第一、二支撑件(21)之间的间距方向相一致,短杆件处于支撑位时轴体位于短杆件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机构(20)还包括将第一、二支撑件(21)上撑托的工装板(30)水平推送至上层输送组件上的推料机构,推料机构的推送方向与第一、二支撑件(21)之间的间距方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为左、右立状布置的第一、二输送带(41)构成,第一、二安装座(12)分别与第一、二输送带(41)相固接,第一、二输送带(41)通过换向组件(43 )和同步传动组件(44 )与动力源相连接,机架A上还设有对第一、二安装座(12)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杆(4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工装板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输送组件延伸至第一、二提升件(11)之间的区域范围,下层输送组件的外端设置有用于防止输送至端部的工装板(30)从下层输送组件上脱离的挡板(31),挡板(31)立状布置且挡板(31)靠近下层输送组件的板面上设置对挡板与工装板(30 )的碰撞进行缓冲的缓冲件(32 )。
【文档编号】B66F7/02GK103832944SQ20141002070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发明者】汪守峰 申请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