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9282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空气滤清器包括用于容纳过滤元件的外壳,过滤元件过滤空气。外壳由固定于发动机支承的壳体和经由铰链部可拆卸地连结于壳体的盖构成。
[0003]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61382号公报中说明了一种这样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在该文件中说明的铰链结构具有包含接合孔的桥状件(bridge),接合孔形成在壳体的开口的周缘。插入接合孔中的接合部形成在盖的开口的周缘。在盖的接合部插入壳体的接合孔中的状态下盖通过夹持件固定于壳体。

【发明内容】

_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近来对增大乘客舱的容积的要求促使发动机舱的容积减小。这限制了发动机舱中的空气滤清器的位置。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空气滤清器被连接于风挡(windshield)的下部的车颈板(cowl panel)遮挡。在这种情况下,车颈板妨碍空气滤清器的铰链部的可见性。因此,一旦盖与壳体分开,以进行诸如过滤元件的替换或清洗等的维修或其它目的(以下,被称为维修等),重新接合盖和壳体很麻烦并且需要劳力。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改善可维修性等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
_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8]为了实现前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适于容纳过滤元件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所述盖通过铰链部以允许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壳体的开口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壳体。所述铰链部包括构成凹凸接合关系的接合部和接合突起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适于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接合突起部维持接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盖打开所述壳体的开口时将所述盖保持在打开位置。
[0009]在此构造中,在接合部和接合突起部维持接合的状态下通过盖打开壳体的开口时,盖被保持部保持在打开位置。这限制盖归因于盖自身的重量而落下。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的空气滤清器的构造的示意图;
[0011]图2是示出图1的点划线2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0012]图3是示出接合突起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3]图4是示出接合突起部的第二部分的末端的结构的平面图;
[0014]图5是示出在接合盖时的铰链部的图,其示出接合突起部的第二部分弹性变形的状态;
[0015]图6是示出在盖接合完成时的铰链部的图;
[0016]图7是示出保持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8是示出保持部及其周围的结构和接合突起部的平面图;
[0018]图9是示出盖被保持部保持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10是示出盖被保持部保持在打开位置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
[0020]图11是示出壳体和盖经由夹持件连结在一起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
[0021]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合突起部的第二部分的形状的图;
[0022]图13是示出图12示出的第二部分的末端的结构的平面图;
[0023]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接合突起部和接合部的构造的图;
[0024]图15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接合部及其周围的结构以及盖的接合突起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16是示出根据图15的实施方式的、盖被保持部保持在打开位置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以及
[0026]图17是示出根据图15的实施方式的、壳体和盖经由夹持件连结在一起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第一实施方式
[0028]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11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滤清器的铰链结构。
[0029]如图1所示,空气滤清器10包括外壳11,外壳11容纳图10和图11所示的过滤元件50。外壳11包括塑料壳体12和塑料盖13,壳体12在其上表面具有开口并且成形为盒状,盖13在其下表面具有开口并且成形为盒状。壳体12固定于未示出的发动机支承。盖13经由铰链部15以能够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壳体12的开口的方式可拆卸地接合于壳体12。夹持件14配置在铰链部15所在侧的大致相反侧。壳体12和盖13在壳体12被盖13关闭时经由夹持件14彼此固定。壳体12和盖13夹持密封部52,密封部52遍及壳体12和盖13的开口的边缘配置在过滤元件50的过滤部51的外周缘(见图11)。
[0030]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铰链部15面向车辆的后侧的状态下将空气滤清器10配置在车颈板16的下部。
[0031]现在将说明铰链部15的构造。
[0032]如图2所示,壳体12具有倒U形的接合部20,接合部20通过一对内腿部24和配置在接合部20的相反两侧的一对外腿部21和与壳体12形成为一体,一对外腿部21和一对内腿部24均作为接收部。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两个插入口 25。各插入口 25配置在对应的一个外腿部21和相邻的一个内腿部24之间。盖13具有接合突起部30,该接合突起部30与盖13形成为一体并且从盖13朝向车辆的后侧突出。壳体12的接合部20和盖13的接合突起部30建立凹凸接合关系。
[0033]参照图7,接合部20的上框架部22在内腿部24的附近具有厚部。上框架部22包括第一下表面22a和第二下表面22b,各第一下表面22a从对应的外腿部21连续地延伸,各第二下表面22b从对应的内腿部24连续地延伸。第二下表面22b位于第一下表面22a的下方。
[0034]参照图2和图3,接合突起部30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一对第一部分31和一对第二部分32,各第一部分31具有大致倒U形的截面,各第二部分32配置在对应的第一部分31的内侧。各第二部分32在低于对应的第一部分31的位置处与对应的第一部分31形成为一体。各第二部分32如图4所示向下突出,换言之,各第二部分32相对于对应的第一部分31向外突出。各第一部分31和对应的第二部分32以与接合部20的上框架部22的对应的第一下表面22a和第二下表面22b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
[0035]作为能够与各内腿部24接合的卡合接合部(snap-fit engagement port1n)的鼓出部35形成于对应的第二部分32。包括各鼓出部35的一部分的壁部36形成在对应的第二部分32的靠近鼓出部35的侧表面。
[0036]如图4所示,具有相关的壁部36的各鼓出部35的周缘部具有斜面35b和长的缓斜面35a,斜面35a从鼓出部35的顶部朝向第二部分32的末端延伸,斜面35b从该顶部朝向第二部分32的基端延伸并且比斜面35a陡。参照图5,接合突起部30的向图中所示的下方的移动导致接合突起部30的鼓出部35接触接合部20的对应的内腿部24。这导致鼓出部35的斜面35a以使得第二部分32塑性变形而避开对应的内腿部24的方式动作。然后,在通过内腿部24之后,归因于弹性恢复力鼓出部35恢复到它们的初始形状,如图6所示。这导致第二部分32与对应的内腿部24卡合。当这样的卡合接合完成时,第二部分32以相对于对应的内腿部24有一些间隙(play)的方式配置在内腿部24的相反两侧。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接合部20和接合突起部30之间存在一些间隙。
[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