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文档序号:351906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杂交种子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1964年袁隆平先生首先在我国提出通过“三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揭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科学研究的序幕。1973年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培育出具有旺盛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的“南优2号”等一批优良杂交水稻组合,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974年后,杂交稻在各稻区推广种植,成为我国粮食增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1974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53268万亩,亩产232.6公斤,总产12390.5万吨,2000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44942.55万亩(其中杂交稻种植面积2.4亿亩),比74年减少15.6%,亩产418.1公斤,比74年提高79.8%,总产18790.8万吨,比74年增加51.6%,稻谷单产的提高除栽培技术改进,增施肥料,防治病虫等措施外,推广高产杂交稻是主要措施。推广高产杂交稻首先需要解决高产杂交稻种子的生产。世界发达国家3-5年更换一次品种,我国要7-8年,有的甚至10年以上,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徘徊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品种更新更换慢。水稻是我国三大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总产、单产均高于小麦、玉米而属于首位。故水稻生产采用丰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更换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老品种,仍然迫在眉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加快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更换速度,不断地培育出具有旺盛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的杂交水稻组合,而提供一种生产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种子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它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采用“冈46A”水稻不育系作母本,与“江恢364”水稻恢复系作父本配组,杂交制种生产水稻品种种子。
本发明杂交水稻制种方法获得的品种种子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产生的品种,该品种株高117厘米,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偏弱,成穗率高,茎杆粗壮,抗倒力强,叶宽厚,直立,微内卷,叶色深绿,后期转色落黄好,穗大,粒多、粒重,亩有效穗16.8万,穗长25.2厘米,穗着粒164.9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6.85克。谷粒黄色,短籽粒,无芒,颖尖紫色。糙米率78%,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3.2%,粒长6.0毫米,长宽比2.4,垩白率78%,垩白度21.4%,透明度3级,糊化温度4.8级,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全生育期148天。
1998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554.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1999年续试,平均亩产610.2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6%,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53%,故由本发明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丰产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优点。
本发明生产的杂交水稻品种种子与对照汕优63在各试点结果见表1,2。


图1为发明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制种配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一)本发明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1、母本“冈46A”“冈46A”是四川农业大学于1979年用29矮/V41B//珍汕97/雅矮早,以“冈46A”型29矮7号A为母本,回交转育至1984年育成的水稻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991年四川省种子公司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
“冈46A”株高88.3厘米,主茎叶片数12.5叶,穗粒数154.3粒,柱头外露率36.4%,包颈率31.8%。在江油5月15日播种,7月27日始穗,播种至始穗历期73天,全生育期97天。
2、父本“江恢364”“江恢364”是1985年四川省种子公司,四川省川丰种业育种中心与四川省江油市种子公司合作用“泰引1号”与“IR30”杂交,经4代连续选择到R43中间材料再与明恢63杂交,再经过8代连续选择于1992年育成的水稻恢复系。
“江恢364”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种(拉丁文名称为oryza sativaL。),中籼迟熟,株高110厘米,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强,叶色青绿,内卷,剑叶直立,叶鞘、节间和稃尖无色,主茎17.2叶,穗长26.4厘米,穗粒数144-158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3克。在江油3月25日播种、7月25日始穗,播种至始穗历期122天。全生育期150天。
(二)本发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生产要求在花期相遇的条件下,母本(“冈46A”)每亩基本苗17-18万,最高苗23-25万,有效穗16-18万,穗实粒数50粒以上,千粒重24克;父本(江恢364)每亩基本苗3.5-4万,最高苗10-11万,有效穗7-8万,穗粒数110-120粒,父母本颖花比1∶2,父本亩产150-175公斤。
生产技术1、培育多蘖壮秧(1)用种量父本每亩大田用种量0.3-0.4公斤,母本3-3.5公斤,父本秧田与大田比为1∶30-35;母本秧田与大田比1∶3.5。
(2)适时播种宜气温常年稳定通过12℃时播种。秧田要求选择土壤肥沃、向阳、排灌方便,少鼠雀危害的田块,父本秧田前作宜种蔬菜,苕青田应提前翻耕整细。秧田底肥,每亩用腐熟厩肥50-60担,或水粪肥20-30担泼坯、提泥后每亩施过磷酸钙40-50公斤,油枯25-30公斤,尿素10公斤,深足田可用锌肥1.5-2公斤。要求做到田平、沟直、四面光。
浸种前进行种子清选,浸种时间父本为72小时,母本控制在48小时以内,适温催芽播种。
(3)育秧父本小苗或地膜两段育秧,父本可一期播种,两期利用。1.6米开厢,寄插规格一父10×10厘米,假二父7×7厘米,均寄插成双株。母本厢宽1.6米,亩播种10公斤,均匀撒播,全落泥。
(4)秧田管理①管水;父本小苗寄插当天保持厢面湿润无水,第二天上午放水至厢面,经常保持浅水。母本插种时保持厢面无水,沟中有水,直到苗高3-4厘米时上水至厢面。如果厢板开口,可灌一次跑马水,防止灌深水。
②追肥父母本长一叶追肥一次。父本每6-7天追肥一次,共追6-7次;母本每4天追肥一次,共追5-6次。掌握前轻、中重、后补、少量多次。N、P、K与有机肥搭配施用。做到父本寄插后10-15天现分蘖;母本9-11天现分蘖。
③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施药时间父本每10天进行一次,母本每7天进行一次。喷药注意病虫兼治、重点抓父本螟虫和母本蓟蚂的防治。
④壮秧标准父本秧龄45-50天,叶龄10-11叶,单株带蘖8个以上;母本秧龄21-23天,叶龄6.3-7叶,单株带蘖2个以上。
2、促进花期全遇(1)调好播差期母本靠父本授粉结实,故必须做到父母在同一时期抽穗扬花。母本是早稻,父本是中稻生育期不同,需调节父母本播种差期,以促使其花期相遇。
准确的播差期调节,必须以良好稳定的栽培技术作保证。应重视父本栽培,以一期父本为准,以叶差为主,时差、叶差结合使用。在江油正常气候条件下按叶差8.8-9.0叶,时差51天,调节父母本播种差期。
(2)搞好花期预测和处理即使有了较准确的播种差期,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栽培管理条件不同等原因,往往也会使父母本花期相遇不好。为了确保花期相遇,须进行花期预测,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调节。花期预测方法,主要采用剥检幼穗法和叶龄余数法判断父母本之间的抽穗差距。花期相遇的标准为父本比母本早2-3天或同期抽穗,母本比父本早1天以上或父本比母本早4天以上均需进行花期处理。花期处理分抽穗前处理和抽穗期处理,总的要求是判断准确,措施得力,处理及时。
①抽穗前处理父早母迟,放浅水,父本每亩偏施尿素5-8公斤,叶色转深后晒田,同时母本亩用KH2PO4150克,兑水50公斤连喷2-3次;父本早5天以上,还必须喷多效唑,亩用60-80克,兑水30公斤;母早父迟,母本亩偏施尿素8-10公斤,母本每早1-2天,亩用多效唑100克,严重田块多效唑总用量不得超过300克,同时父本每亩撒草木灰30-50公斤,亩用KH2PO4150克,兑水40-50公斤连喷2-3次,以后每天早上用绳子赶露水一次。N肥和多效唑宜在幼穗发育5期前施用。
②抽穗期处理抽穗期花期不遇,可喷施“九二○”(赤霉素)处理。
3、建立高产群体结构(1)行比采用大二行,宽行比。父本苗架中等的,行比为2∶17-18,厢宽2.5-3米;上等苗架的,行比为2∶20,厢宽3.3米。
(2)父母本栽秧坚持“三带”,下午、阴天浅栽。父本行距40厘米,窝距16-20厘米,亩栽2000窝以上,栽双株(小苗双株寄插在内),每窝栽15苗以上,亩栽基本苗3.5-4万苗;母本行距依行比而定,一般行距13厘米,窝距13-15厘米,亩栽2.8-3万窝,每窝5-7苗,亩栽基本苗17-18万苗。父行与母行距20-25厘米,冬水田应适当推迟栽秧,待秧龄分蘖够时集中栽插。
(3)本田施肥①父本底肥亩用猪拦肥30-40担,土质偏瘦的田再用碳铵15-20公斤作耙面肥,追肥于父本栽后7-10天施下,亩用尿素8-10公斤,磷肥15-20公斤、油枯15-20公斤,混合撒于父本行中薅秧。②母本亩用猪拦肥30-40担,于母本栽前6-7天撒入空行,并结合挖空行翻入泥中,若改施水粪,于母本栽前2-3天施入,亩用15-20担,平田时亩用尿素8-10公斤、磷肥30-40公斤,钾肥8-10公斤,油枯30-40公斤,追肥于母本栽后6天施下,亩用尿素3-4公斤,叶枕平出现脱肥时,亩补施尿素3-4公斤。
(4)狠抓父本苗的平衡生长,突击父本三类苗,管好二类苗,凡父本栽后15天叶色不转深绿,基本苗数较少的田块,均为三类苗,必须突击施肥,亩用水粪8-10担淋行,或亩用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6-8公斤,混合撒施,对于叶色略黄的田块,亩施尿素4-5公斤,使其在短期内变成一类苗。父本栽后20-25天,达到每窝30-35苗;父本栽后25-30天,达到每窝40-45苗。
(5)本田管水。返青期水深5-6厘米,分蘖期3-4厘米,母本栽后15-18天开始晒田。扬花期间,浅脚田、沙田,气温高时水宜深,反之水宜浅。灌浆期保持干干湿湿到成熟,如遇异常高温干旱,可采取灌深水,喷水等措施增加田间湿度,以保持粒重。
(6)苗期病虫防治抓好两病两虫的防治。两病是父本纹枯病和母本稻瘟病,两虫是父本螟虫和母本蓟蚂。母本栽后每8-10天防治一次。苗嫩的可缩短时间,防治每次病虫兼治。
4、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本结实率(1)用好“九二○”(赤霉素)。总的要求是父本抽穗开花集中,母本不包颈,父母本盛花相遇,每亩总用“九二○”量18-20克,喷3次。
①花期相遇的(父母本同期始穗或父早母1-3天始穗),母本始穗5%,亩用2克“九二○”兑水50-60公斤,父母本同时喷;母本抽穗15-20%时(第一次喷后两天)割叶,于割叶当天和第二天,第三天每亩各用7-8克。父母本同时喷,也可在同天连喷两次,为使父本植株高母本20-30厘米,分别在割叶当天,第二天下午亩用1.5克单独喷一次父本,使母本株高达100-110厘米,父本株高达120-130厘米。
②花期不遇(父早母4天以上),第一次只喷母本,不喷父本,割叶后第二次父母本同时喷,当天下午,将后两天的用量集中一次施用,如父本越早,须提前处理母本,亩用1克,于母本穗分化至7期末8期初亩用“九二○”0.6-1克连喷两次,抽穗5-10%时开始割叶,亩用3-4克连续喷雾,同时父本于割叶当天下午亩用3-4克喷一次;母本早两天以上,母本按正常时间喷施“九二○”,宜适当降低浓度,增加次数,父本于穗分化至7期时,亩用0.5克,连续2-3次,不要随意增加浓度,割叶后按正常喷施。用“九二○”处理花期时,须注意克服母早不按时喷“九二○”,待到母本大多数穗子抽出再喷,结果植株老化,效果不佳,对父本也要按时喷“九二○”,才能使父本达到预定高度。
③晶体“九二○”要注意充分溶解,气温低时,宜用35-40℃温水喷雾。
(2)割叶母本抽穗15-20%,父本抽穗25-30%时割叶,留叶长度3-6厘米,父本10-12厘米,行比大,穗数多,温度高的留叶可短,相反可长一点。
(3)授粉用竹竿授粉,共授9-10天,每天4-5次,授粉时间为每日上午当母本开花时开始授粉,以后每隔半小时左右授粉一次,授粉动作要求“轻推重摇、慢回手”。
(4)花时处理,授粉期间遇上低温要赶露水;遇高温要喷冷水,灌凉水。
(5)喷施微肥抽穗期应用KH2PO4、硼肥各100克,分别与“九二○”混合喷施,齐穗或灌浆期亩用KH2PO4100克加“九二○”1-1.5克混合喷施。
(6)穗期病虫防治此期有两虫三病、稻飞虱、稻苞虫、纹枯病,母本的穗颈稻瘟病和稻粒黑粉病,应在母本始穗期、齐穗期和灌浆期进行药剂防治,前期可与“九二○”混合施用。
5、提高种子质量(1)安全隔离。空间隔离100米以上,时间隔离20天,规划制种田时解决好。
(2)及时去杂。苗期拨除异型株,割叶前将早穗的杂株清除二次,割叶当天及时拨除混在不育系中的保持系,并在后两天内将田间杂株残留量减少到千分之一以下。
(3)适时收割。在气温正常条件下,最佳收获期为母本割叶后23-25天,提前收获青秕粒增加,延迟遇雨穗上发芽。收割时应注意分收、分晒、分藏,防止混杂。
本发明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生产的产品,经92-94年品比试验,95-96年绵阳市区域试验,97-98年四川省区域试验,98-99年全国南方稻区区域试验,符合品种审定的条件,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水稻新品种,并以农业部公告第136号公布,许可其生产、经营、推广种植。
本发明生产出的杂交水稻品种种子商品名称为川丰2号。
表1 本发明生产的品种在各试点的产量、生育期及经济性状表现

表2 汕优63(杂CK)在各试点的产量、生育期及经济性状表现

权利要求
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稻不育系“冈46A”作母本,与自育水稻恢复系“江恢364”作父本配组,杂交制种产生水稻品种种子。
全文摘要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属于农作物杂交种子生产领域。本发明采用水稻不育系“冈46A”作母本,与自育水稻恢复系“江恢364”作父本配组,杂交制种生产水稻品种种子。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广。该杂交水稻新品种已经国家审定,可在长江流域及西南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文档编号A01H1/02GK1432272SQ0211324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8日
发明者李发生, 干明福 申请人:四川省种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