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4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海产滩涂贝类苗种生产,具体地说是一种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方法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贝类养殖在整个海水养殖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滩涂贝类的产量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0%。我国现有浅海滩涂面积约2亿亩,其利用率目前不到20%,滩涂贝类增养殖的发展空间很大。硬壳蛤、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四角蛤、中华蛤蜊、西施舌和鸟蛤等滩涂埋栖性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自然资源量和养殖产量都十分可观。上述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畅销。近十几年来,由于过量采捕,一些滩涂贝类(如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人工育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滩涂贝类的育苗方式大部分是采用半人工采苗和土池育苗,这两种方式育苗成本较低,但效率较低,工厂化育苗方式由于效率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文蛤、菲律宾蛤仔和硬壳蛤的工厂化育苗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在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稚贝中间培育是一个关键技术。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壳长300-1000μm的滩涂贝类稚贝移到野外进行中间培育,稚贝成活率很低(低于10%),而如果将壳长2mm以上的滩涂贝类稚贝移到野外进行中间培育,稚贝成活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可以达到7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以及用这种装置进行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特别设计了一种管式培育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的主体为培育管2,在培育管的上口与下口分别装有一层筛绢网6、7,培育管的上口与一只外箍1以承插式连接,用以固定筛绢网6;培育管的下口与水流调配器3的上口以承插式连接,并把筛绢网7固定在培育管下口与水流调配器上口之间;在水流调配器的侧壁上有一个进水口8,与进水管9及调节阀5相连,如此构成一台完整的管式培育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说的培育管是一种U-PVC管,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来做培育管,但必须能耐海水腐蚀。该培育管的直径为90-110mm,高度在200-1000mm左右,这样可以确保稚贝不会过多的被水流冲到培育管的上筛绢网6上,从而不至于影响水流流速。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培育管的下方设置有一只水流调配器,水流以调配器侧面的进水口垂直进水,这样可以保证培育管下端的各部分承受的水压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培育管内稚贝均能不断被水冲到,管内稚贝不至于长时间堆积而死亡。
用本发明设计的管式培育装置进行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的方法是一种无砂流水培育方法,稚贝的中间培养是在一只管式培育装置中进行,其培育工艺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选取壳长达300-1000μm的稚贝放入培育管中,其培育密度为50-200万粒;依据稚贝规格不同而选择;(2)调节水流速在50-500ml/秒;
(3)根据不同滩涂贝类调节水温、盐度和PH值,通常选择水温在10-35℃、盐度在10-45,PH值在6.0-8.0;(4)当稚贝类长达到2mm以上时培育结束,移到野外进行中间培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本发明中外箍、U-PVC管和水流调配器之间是以承插方式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之间并没有用胶粘结,拆卸方便;本发明中所用材料除筛绢外均为塑料材料,不受海水腐蚀,经久耐用。
2.利用本发明培育效率较高,一般一个桶状体中可以培育稚贝50-200万粒。
3.利用本发明进行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稚贝成活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
4.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所需的温度和盐度条件。


图1为本发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箍,2为培育管,3为水流调配器,4为承托板,5为调节阀,6为上筛绢网,7为下筛绢钢,8为进水口,9为进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再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给出本发明一些实施细节。
直径为90-110mm的外箍1、U-PVC的培育管2和水流调配器3以承插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培育管的上口和下口均设有一层筛绢网。培育管上口的筛绢网利用外箍加以固定,培育管下口的筛绢网则由水流调配器的上接口连接加以固定。水流调配器的进水口垂直进入调配器,经下筛绢网7进入培育管,搅动培育管中放置的稚贝进行稚贝培养,流水经过上筛绢网6由外箍的上口溢流而出。
以下结合海产滩涂贝类硬壳蛤、文蛤、菲律宾蛤仔和青蛤几个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以下实施例中。
实施例1所述滩涂贝类为硬壳蛤;外箍直径为90mm,筛绢为60目,U-PVC管直径为90mm,高度为600mm,水流调配器直径为90*50mm,PVC板厚度为3mm,阀门为Ф50mm。
将平均壳长930μm的硬壳蛤稚贝放入此设施中进行中间培育。实验条件为水温23-27℃,盐度30-33,pH值7.6-7.8。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滩涂贝类为文蛤;筛绢为80目;稚贝平均壳长790μm。实验条件为水温23-26℃,盐度28-30,pH值7.6-7.8。文蛤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文蛤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滩涂贝类为菲律宾蛤仔,外箍直径为110mm,U-PVC管直径为110mm,水流调配器直径为110*50mm;稚贝平均壳长980μm。实验条件为水温23-29℃,盐度30-32,pH值7.6-7.8。菲律宾蛤仔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菲律宾蛤仔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滩涂贝类为青蛤,外箍直径为110mm,筛绢为80目,U-PVC管直径为110mm,水流调配器直径为110*50mm,稚贝平均壳长750μm。实验条件为水温23-29℃,盐度27-30,pH值7.6-7.8。青蛤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青蛤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培育效果比较结果

总之,本发明所设计的中间培育设施在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硬壳蛤、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等滩涂贝类苗种生产的效率以及稚贝成活率。
本发明装置亦可用于四角蛤、中华蛤蜊、西施舌和鸟蛤等滩涂贝类的稚贝中间培育。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管式培育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培育管(2),在培育管的上口与下口分别装有一层筛绢网(6)、(7),培育管的上口与一只外箍(1)以承插式连接,用以固定筛绢网(6),培育管的下口与水流调配器(3)的上口以承插式连接,并把筛绢网(7)固定在培育管下口与水流调配器上口之间;在水流调配器的侧壁上有一个进水口(8),与进水管(9)及调节阀(5)相连。
2.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培育管是一种U-PVC管,其直径为90-110mm,高度为200-1000mm。
3.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筛绢网目为20-200目。
4.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工艺是一种无砂流水培育方法,稚贝的中间培育是在一只管式培育装置中进行,其培育工艺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选取壳长达300-1000μm的稚贝壳放入培育管中,其培育密度为50-200万粒;(2)调节水流速在50-500ml/秒;(3)依据不同滩涂贝类调节水温、盐度和PH值,通常选择水温在10-35℃、盐度在10-45,PH值在6.0-8.0;(4)当稚贝类长达到2mm以上培育结束,移到野外进行中间培育。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装置,是一种管式培育装置,其主体为两端设有一层筛绢网的培育管,培育管的上口与外箍连接,用以固定上口筛的绢网,培育管的下口与水流调配器连成一体,并固定培育管的下口筛绢网,由此构成所说的稚贝中间培育装置。用本发明装置进行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是一种无砂、流水式培育,具有培育效率高,稚贝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生长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729765SQ200510044369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4日
发明者张涛, 杨红生, 刘保忠, 刘鹰, 张福绥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