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亚胺唑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55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亚胺唑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背景技术
:亚胺唑(imibenconazole),4-氯节基N_(2,4-二氯苯基)_2(1H-1,2,4-三唑-l-基)硫代乙酰胺酯,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部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了细胞膜的形成,导致病菌死亡。嘧菌酯(azoxystrobin),(E)_2_{2_[6(2_氰基苯氧基)嘧啶_4_基氧]苯基}-3_甲氧基丙烯酸酯,属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cl向细胞色素C的电子转移,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具有保护、铲除、渗透、内吸活性,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并一直产孢。乙嘧酚(ethirimol),5-丁基_2_乙氨基_4_羟基_6_甲基嘧啶,属嘧啶类杀菌剂,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与病原菌接触以后,对菌丝体、分生孢子、受精丝有非常强的杀灭效果,强力抑制孢子的形成,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主要用于防治作物的白粉病。丙森锌(propineb),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且该药含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锌元素,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果实的品质。百菌清(chlorothalonil),四氯间苯二腈(2,4,5,6_四氯_1,3_苯二甲腈),属有机氯类保护性杀菌剂,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中的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丧失生命力。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真菌侵染,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有较长的药效期。多抗霉素(polyoxin),广谱性抗生素类,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体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作用,该药对动物没有毒性,对植物没有药害。用于防治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多种真菌病害。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其作用对细菌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对真菌是使丝状菌丝变形,抑制孢子萌发并能直接杀死孢子。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配比例合理,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的增效农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该农药组合物配制而成的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等剂型。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引起的白粉病、苹果轮纹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的用途。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避免使用亚胺唑单剂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该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活性组分A选自,4-氯苄基N-(2,4-二氯苯基)-2(lH-l,2,4-三唑-l-基)硫代乙酰胺酯,通用名亚胺唑(imibenconazole)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_4_基氧]苯基}_3_甲氧基丙烯酸酯,通用名嘧菌酉旨(azoxystrobin)5-丁基-2_乙氨基_4-羟基-6-甲基嘧啶,通用名乙嘧酚(ethirimol)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通用名丙森锌(propineb)多抗霉素(polyoxin)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现已发现,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有极显著提高,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采用复配的杀菌组合物能够明显提高防治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产品含有活性组分的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化合物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的程度。其中亚胺唑与嘧菌酯的重量比为20:ii:40,优选为3:ii:io;亚胺唑与乙嘧酚的重量比为20:li:40,优选为3:ii:io;亚胺唑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为20:ii:40,优选为3:ii:20;亚胺唑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为20:ii:40,优选为3:ii:30;亚胺唑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20:ii:40,优选为i0:ii:3;亚胺唑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20:ii:40,优选为7:ii:3。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为总重量的0.5%至95%。除了杀菌剂活性成分之外,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功能性助剂。也就是说,本发明组合物可添加功能性助剂等其他组分,配制成乳油、水乳齐U、微乳齐U、悬浮齐iJ、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其他剂型的制剂。在这些制剂中,除活性成分外,均含有表面活性剂,而且根据不同剂型还可含有有机溶剂或助溶剂、载体(填料)或水等稀释剂,必要时加入抗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崩解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或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和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复合使用。所述的乳化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磷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或钠盐)或直接使用市售的乳化剂单体及复配产品。具体的例子如农乳500#系列、60(f系列、160(f系列、NP系列、0P系列、AE0系列、70(f、40(f系列及其复配品种2201、0203B、2021B、4103等,这些均是本领域公知的乳化剂产品,市场有售。所述的分散剂、湿润剂、渗透剂是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縮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縮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縮合物、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盐、聚合羧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茶枯粉、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盐、渗透剂T、渗透剂0T、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JFC,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上述表面活性剂均是本领域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所述的溶剂、助溶剂是甲苯、二甲苯、氯苯、溶剂油、a-甲基萘、松节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环己酮、异佛尔酮、苯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高金塞酮,有机胺等。所述的抗冻剂是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脲、甘油、乙醚双甘醇、聚乙二醇、异丙醇等。所述的载体、填料是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沸石、石英砂、滑石粉、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以上混合使用。所述的崩解剂有海藻酸钠、羧甲基淀粉钠、硫酸胺、膨润土、尿素、氯化钙。所述的消泡剂有泡敌、硅酮类、C8—1Q脂肪醇、C1Q—2。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硬脂酸等)及酰胺类。所述的粘结剂为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大豆蛋白、骨胶、硫酸钠、石膏、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松香、石蜡、CMC、硅酸钠。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用。制剂中可以含有增色剂,例如无机颜料氧化铁,氧化钛或普鲁士蓝;有机染料,如阿利扎林、偶氮染料、金属酞菁或三苯甲烷染料。在水基制剂中,为防止发霉变质,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聚甲醛、山梨糖醇、甲醛水溶液、柠檬酸、对基苯甲酸甲酯、临苯基酚钠、l,2-苯并异噻唑-3-酮(代号BIT)等。本发明描述的产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但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縮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多种植物,如白菜、甘蓝、花椰菜、冬瓜、黄瓜、番茄、苹果、梨树、荔枝、葡萄、小麦、油菜、马铃薯、烟草和花卉等。本发明的组合物与载体制成的产品的施用场所为农田、果园或仓库等。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物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物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施用时间可以在作物感病之前或之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显著优点一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使用剂量,在减少农民用药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品种间的结构相差较大,该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单剂的抗性发生与发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更明显,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均为有效含量。配方实例1、乳油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得到透明状乳油。如实例13配方。实例1(10%乳油)亚胺唑5%,乙嘧酚5%,农乳500#7.5%,农乳600_2#4.5%,甲醇8%,二甲苯补足至100%。实例2(25%乳油)亚胺唑5%,丙森锌20%,农乳507#10%,农乳0X-6533%,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实例3(30%乳油)亚胺唑3%,百菌清27%,农乳500#10%,农乳(《-6355%,甲醇10%,二甲苯补足至100%。2、可湿性粉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加工产品。如实例49配方。实例4(30%可湿性粉剂)亚胺唑6%,嘧菌酯24%,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5(29%可湿性粉剂)亚胺唑6%,乙嘧酚19%,十二烷基硫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6(50%可湿性粉剂)亚胺唑8%,丙森锌4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7(50%可湿性粉剂)亚胺唑8%,百菌清4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8(12%可湿性粉剂)亚胺唑10%,多抗霉素2%,烷酰胺基牛磺酸盐2%,烷基萘甲醛縮合5%,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实例9(10%可湿性粉剂)亚胺唑8%,中生菌素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白炭黑10%,萘酚磺酸甲醛縮合物钠盐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3、水乳剂的配制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水乳剂。如实例1012配方。实例10(15%水乳剂)亚胺唑3%,乙嘧酚12%,聚乙烯醇0.8%,三苯乙烯苯酚+环氧乙烷、磷酸化、三乙醇胺中和8.5%,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2.5%,农乳220113%,二甲基甲酰胺8%,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实例11(35%水乳剂)亚胺唑4%,丙森锌31%,聚乙烯醇0.9%,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8.5%,农乳220115%,二甲基甲酰胺12%,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实例12(25%水乳剂)亚胺唑4%,百菌清21%,聚乙烯醇1.5%,烷基芳基聚氧乙烯丙烯醚10%,农乳220115%,二甲基甲酰胺15%,乙二醇5%,水补足至100%。4、水分散性颗粒剂的配制将原药和粉状载体、润湿展布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得颗粒状产品。如实例1314配方。实例13(40%水分散性颗粒剂)亚胺唑8%,嘧菌酯3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縮合物12%,环氧聚醚5%,可溶性淀粉15%,石膏补足至100%。实例14(55%水分散性颗粒剂)亚胺唑6%,丙森锌49%,亚甲基萘磺酸钠5%,环氧聚醚5%,硫酸钠,石膏补足至100%。5、悬浮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砂磨釜中,进行研细,制成悬浮剂。如实例1517配方。实例15(40%悬浮剂)亚胺唑8%,乙嘧酚3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縮合物5.5%,白炭黑O.2%,硅酸镁铝O.18%,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实例16(50%悬浮剂)亚胺唑8%,丙森锌42%,木质素磺酸f丐5%,白炭黑0.3%,乙二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实例17(40%悬浮剂)亚胺唑5%,百菌清35%,甲基萘磺酸萘甲醛縮合物2.5%,膨润土1.0%,农乳16013%,丙三醇4%,硅酮少许,水补足至100%。6、微乳剂的配制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呈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微乳剂。如实例1820配方。[OOSS]实例18(20%微乳剂)亚胺唑4%,乙嘧酚16%,丙醇7%,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0%,二氯甲烷10%,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实例19(30%微乳剂)亚胺唑5%,丙森锌25%,二甲苯12%,苯基联苯酚聚乙烯醚15%,环乙醇8%,乙二醇8%,水补足至100%。实例20(25%微乳剂)亚胺唑4%,百菌清21%,乙醇6%,烷基苯磺酸钠8%,丙己酮8%,丙二醇6%,水补足至100%。7、水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将所需溶剂注入反应锅中,然后加入所有的农药原药,搅拌使其溶解,再依次加入助剂,乳化剂,最后甲醇和水,制成水剂。如实例2122配方。实例21(10%水剂)亚胺唑8%,多抗霉素2%,二甲基甲酰胺10%,高金塞酮1.5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磺酸2%,醇或水补至100%。实例22(8%水剂)亚胺唑6%,中生菌素2%,二甲基甲酰胺10%,有机胺1.5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磺酸2%,醇或水补至100%。8、本发明用以下生物活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组合的增效作用。试验例1亚胺唑与嘧菌酯的联合毒力测定供试菌梨树黑星病(VenturiapirinaAnderh)试验浓度设计亚胺唑单剂处理浓度为4、2、1、0.5、0.25iig/ml,嘧菌酯单剂处理浓度为12、6、3、1.5、0.75ii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方法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X1()5个1X1()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调查及计数方法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下表l。表l.亚胺唑与嘧菌酯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试验结果表明亚胺唑与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4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4,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试验例2亚胺唑与乙嘧酚的联合毒力测定供试菌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enea(Schlecht)Poll.)供试黄瓜品种"山东密剌",黄瓜盆栽在温室中培养至两片寡叶平展期。试验浓度设计亚胺唑单剂处理浓度为4、2、1、0.5、0.25iig/ml,乙嘧酚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8、4、2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方法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植物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X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C2fC的条件下培养7d10d。调查及计数方法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O.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下表2。表2.亚胺唑与乙嘧酚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处理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r)实领UEC50(Hg/ml)理论(Hg/ml)增效系数(SR)亚胺唑y=4.8127+1.812132x0.98381.2687-_乙喷酚y=3.3341+1.89608x0.98417.5614-_亚乙喷(3Oy=4,9124+1.887956x0.98050.9102281.6020021.76亚乙瞎(ii)y=4.8173+1.89373x0.9831.1808852.1728291.84亚乙喷(i3)y=4.5346+1.881751x0.98261.7673513.37564.91亚乙嘧(i7)y=4.4051+1.822266x0.98512.5645864.6675461.82亚乙嘧(l:10)y=4.0846+1.980259x0.98723.0476645.2115051.71试验结果表明亚胺唑与乙嘧酚的重量比为1:3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试验例3亚胺唑与丙森锌的联合毒力测定供试菌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maliRoberts)试验浓度设计噻呋酰胺单剂的试验浓度为0.8、0.4、0.2、0.1、0.05yg/ml五个浓度,嘧霉胺处理浓度为1.6、0.8、0.4、0.2、0.ly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方法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X1()5个1X1()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调查及计数方法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O.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下表3。表3.亚胺唑与丙森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实测EC5Q增效系数(r)50(SR)Y=a+bx(pg/ml)(Hg/ml)亚胺唑Y=5.1127+1.940052x0.99320.8748——丙森锌y=3.1761+1.9784x0.99138.2547__亚::丙森(3:i)Y=5.2548+1.912799x0.98580.6437731.1266021.75亚:丙森(i:8)Y=4.3147+1.879199x0.98732.315674.2608321.84亚:丙森(l:12)Y=4.2743+1.892167x0.99352.4184025.0060932.07亚::丙森(i:16)Y=4.0407+1.991785x0.99053.0312965.5169581.82亚::丙森(l:20)Y=3.9256+1.925956x0.99313.4040375.8889831.73试验结果表明亚胺唑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为1:12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7,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试验例4亚胺唑与百菌清的联合毒力测定供试菌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卿eli皿m)试验浓度设计亚胺唑单剂处理浓度为2.4、1.2、0.6、0.3、0.15iig/ml,百菌清单剂处理浓度为24、12、6、3、1.5y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调查及计数方法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生物测定试验标准》方法,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的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浓度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O.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下表4。表4.亚胺唑与百菌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试验结果表明亚胺唑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为1:15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03,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试验例5亚胺唑与多抗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供试菌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maliRoberts)试验浓度设计多抗霉素单剂的试验浓度为1.6、0.8、0.4、0.2、0.liig/ml五个浓度,亚胺唑单剂处理浓度为3.2、1.6、0.8、0.4、0.2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方法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X1()5个1X1()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调查及计数方法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O.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下表5。表5.亚胺唑与多抗霉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试验结果表明亚胺唑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5: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2.10,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试验例6亚胺唑与中生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苹果轮纹病(PhysalosporapiricolaNose)试验浓度设计亚胺唑单剂处理浓度为2.4、1.2、0.6、0.3、0.15iig/ml,中生菌素单剂处理浓度为12、6、3、1.5、0.75g/ml,组合药剂的试验亦设五个浓度梯度,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方法将培养好的病原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或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X1()5个1X1()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层水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调查及计数方法按农业部药检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方法,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200个,分别记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的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依照Wadley杀菌剂混剂联合作用评价法,计算两个单剂混合物后相互作用的比值(即SR<0.5为拮抗作用,O.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下表6。表6.亚胺唑与中生菌素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处理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r)实测EC50(Hg/ml)理论EC50(Hg/ml)增效系数(SR)亚胺唑y=5.3457+1.876529x0.98460.6543_一中生菌素y=4.0742+1.856953x0.9853.1518—_亚:中生(i:3)y=5.0513+1.91385x0.98910.9376631.6127811.72亚:中生(i:i)y=4.8121+1.918905x0.99031.2529122.2301831.78亚:中生(3:i)y=4.9851+1.852131x0,99151.0186961.945711.91亚:中生(5:i)y=4.9346+1.844024x0.98511.085091.8663551.72亚:中生(7:i)y=4.9284+1.812165x0.98341.0952441.82W571.67试验结果表明亚胺唑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为3:1时,其相互作用比值分别为1.91,根据GiSi(1985)提出的杀菌剂相互作用理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选自4-氯苄基N-(2,4-二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硫代乙酰胺酯(亚胺唑),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嘧菌酯、乙嘧酚、丙森锌、百菌清、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0∶1至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亚胺唑与嘧菌酯的重量比优选为3:ii:i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亚胺唑与乙嘧酚的重量比优选为3:ii:i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亚胺唑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优选为3:ii: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亚胺唑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优选为3:ii: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亚胺唑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优选为io:ii: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的亚胺唑与中生菌素的重量比优选为7:ii:3。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配制而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9.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引起的白粉病、苹果轮纹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的用途。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两种活性组分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A选自4-氯苄基N-(2,4-二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硫代乙酰胺酯(亚胺唑),活性组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嘧菌酯、乙嘧酚、丙森锌、百菌清、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0∶1至1∶40;该组合物可以配制成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剂型;该杀菌剂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文档编号A01N43/54GK101715771SQ200910112889公开日2010年6月2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发明者陈章艳申请人: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