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9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盆,特别是一种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
背景技术
气生兰是泛指那些能够攀附于树木及岩石上,以气生根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和养分的兰花,故又可称为附生兰。如蝴蝶兰、石斛兰、卡特兰、文心兰和石豆兰等均可称为气生兰或附生兰。气生兰大多具有鲜艳的花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现已经大量的商品化种植, 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气生兰科植物观赏种植时大都采用普通的花盆或苗床,容易造成持水过度,导致烂根、成活率低、透气不好和易受病虫危害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野生气生兰科植物适宜生长在温暖、润湿、透气排水性好的环境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针对气生兰科植物的上述生长特性开发一种专用式花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 气生兰科植株能在该花盆中获得适合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包括外盆以及套装在外盆内腔中的内盆,所述外盆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直桶型外盆体和喇叭型外盆体组合而成,在直桶型外盆体的侧壁上设置水位控制小孔;内盆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直桶型内盆体和喇叭型内盆体组合而成,在直桶型内盆体的底面下方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固定相连的空心凸部,在空心凸部的底面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内腔相连通的渗水小孔,在直桶型内盆体的底面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内腔相连通的进气小孔;水位控制小孔位于渗水小孔的上方且位于直桶型内盆体底面的下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的改进喇叭型外盆体的小口端与直桶型外盆体固定相连,喇叭型内盆体的小口端与直桶型内盆体固定相连;喇叭型内盆体的外表面与喇叭型外盆体的内表面相吻合,直桶型内盆体的外表面与直桶型外盆体的内表面相吻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的进一步改进水位控制小孔、渗水小孔和进气小孔的孔径均为广2cm。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是根据气生兰科植株的生理特点及生长习性而设计的一种组合式花盆,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浇水次数以及简化其它的照料工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具有以下优点1)、外盆和内盆可轻易实现分离和组合,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2)、由于在外盆上设置了水位控制小孔,使得过多的水可由此水位控制小孔漏出, 从而起到控制水位的作用,避免兰花根部因浸泡而导致的烂根;另外,空气也可依次通过水位控制小孔和进气小孔到达兰花根部,使植株能够健康的生长。3)、在内盆的空心凸部处设置的渗水小孔,能在保证水分不会过量的前提下,将外盆中的水分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兰花,大大减少浇水的次数。且可以在外盆内的液体中添加营养物质,从而供给兰花生长所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给出了一种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包括外盆1以及套装在外盆1内腔中的内盆2。外盆1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直桶型外盆体12和喇叭型外盆体11组合而成,喇叭型外盆体11的小口端与直桶型外盆体12固定相连,在直桶型外盆体12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水位控制小孔13。该外盆1利用模具一体制作而成。内盆2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直桶型内盆体22和喇叭型内盆体21组合而成,喇叭型内盆体21的小口端与直桶型内盆体22固定相连;在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位于直桶型内盆体22底面下方的空心凸部23,该空心凸部23的内腔与直桶型内盆体22的内腔相连通,空心凸部23的内径一般为直桶型内盆体22内径的0. 2^0. 5倍。 在空心凸部23的底面设置若干个的渗水小孔24,该渗水小孔M通过空心凸部23的内腔与直桶型内盆体22的内腔相连通。在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22内腔相连通的进气小孔25。喇叭型内盆体21的外表面与喇叭型外盆体11的内表面相吻合(2 者间保持0. 5cm的间隙即可),直桶型内盆体22的外表面与直桶型外盆体12的内表面相吻合(2者间保持0. 5cm的间隙即可);从而使外盆1的腰线(即喇叭型外盆体11与直桶型外盆体12的结合面)与内盆2的腰线(即喇叭型内盆体21与直桶型内盆体22的结合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上述结构能保证喇叭型内盆体21不会掉落至直桶型外盆体12内,且能使外盆1和内盆2的盆口高度一致。该内盆2利用模具一体制作而成。外盆1和内盆2均利用不透水材质(例如玻璃、陶瓷、塑料等)制成。水位控制小孔13、渗水小孔M和进气小孔25的孔径均为广2cm。水位控制小孔 13位于渗水小孔M的上方且位于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的下方(即位于进气小孔25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实际使用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从外盆1中取出内盆2,在内盆2内按照常规方式栽种气生兰科植株(例如蝴蝶兰、石斛兰等),可选用水苔等常规植料对气生兰科植株进行固定;此时,空心凸部23的内腔中也充满该常规植料。2)、向外盆1的内腔注入营养液,注入营养液的程度以观察到外盆1上的水位控制小孔13中有液体溢出为止;3)、将内盆2放入外盆1中,外盆1中的营养液依次通过渗水小孔对、空心凸部23的内腔供给位于内盆2中的气生兰科植株。4)、当营养液由于蒸发和植株的吸收消耗而导致液面低于空心凸部23的底面时 (可每隔3、天进行观察一次),将内盆2从外盆1中取出,然后重复上述步骤2)。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是包括外盆(1)以及套装在外盆(1) 内腔中的内盆(2),所述外盆(1)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直桶型外盆体(12)和喇叭型外盆体(11)组合而成,在直桶型外盆体(12)的侧壁上设置水位控制小孔(13);所述内盆(2)由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直桶型内盆体(22)和喇叭型内盆体(21)组合而成,在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下方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22)固定相连的空心凸部(23), 在所述空心凸部(23)的底面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22)内腔相连通的渗水小孔(24),在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设置与直桶型内盆体(22)内腔相连通的进气小孔(25);所述水位控制小孔(13)位于渗水小孔(24)的上方且位于直桶型内盆体(22)底面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是所述喇叭型外盆体(11)的小口端与直桶型外盆体(12)固定相连,所述喇叭型内盆体(21)的小口端与直桶型内盆体(22)固定相连;所述喇叭型内盆体(21)的外表面与喇叭型外盆体(11)的内表面相吻合,所述直桶型内盆体(22)的外表面与直桶型外盆体(12)的内表面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其特征是所述水位控制小孔(13)、渗水小孔(24)和进气小孔(25)的孔径均为广2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栽培气生兰科植株的组合式花盆,包括外盆(1)以及套装在外盆(1)内腔中的内盆(2),外盆(1)由直桶型外盆体(12)和喇叭型外盆体(11)组合而成,在直桶型外盆体(12)的侧壁上设置水位控制小孔(13);内盆(2)由直桶型内盆体(22)和喇叭型内盆体(21)组合而成,在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下方设置空心凸部(23),在空心凸部(23)的底面设置渗水小孔(24),在直桶型内盆体(22)的底面设置进气小孔(25);水位控制小孔(13)位于渗水小孔(24)的上方且位于直桶型内盆体(22)底面的下方。气生兰科植株能在该花盆中获得适合的生长环境。
文档编号A01G27/02GK202035324SQ2011200833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6日
发明者刘学威, 张本厚, 王菁菁, 贾明良, 陈集双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