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是由子座和菌核两部分组成的复合体。野生蛹虫草内含有的虫草多糖和虫草素,以及蛋白质等活性成分高于冬虫夏草,所以,医学界普遍认为,蛹虫草可以替代冬虫夏草。然而,因野生的蛹虫草受到无序的采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资源奇缺,而人工培养蛹虫草又要受到其生长特性和寄主单一这些条件的限制,故仿野生蛹虫草目前还没有发现成功的报道。现有人工培养蛹虫草通常采用腐生的方式,如中国专利1429901A号公告的“药食 并用型虫草菌片的培养方法”给出一个具体例子。该培养方法采用牛奶粉、蔗糖、味精、酵母粉、牛肉膏、蛋白冻、维生素C和BI、山梨酸钾、磷酸二氢钾、大米和硫酸亚铁为培养基,并经过灭菌和接种等工序培养蛹虫草。虽然用该种培养基培育出的蛹虫草具有较多的活性成份,但由于野生的蛹虫草具是真菌奇生于昆虫内,虫子实体的生长所需的营养是依靠虫体提供,而虫体中的活性成份不是用现有手段可以全部检测出来的,所以,采用该种培养基培养出的蛹虫草所含有的活性成份,很难达到野生蛹虫草的药用价值与滋补功效。另外,中国专利1019816B号公告的“蚕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方法”中提出将蛹虫草菌种接种于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液体菌液,数天后将液体菌液注入到体表消毒处理的蚕蛹内,利用蚕蛹的尸体继续培养,直至获得蛹虫草子实体。蚕蛹尸体虽然具有昆虫的活性成分,但其没有遵循蛹虫草菌种从活体昆虫内奇生后再生长的自然规律,所以,采用该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蛹虫草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药用价值与滋补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仿自然环境和生长规律的方式来提高蛹虫草质量的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本发明所提出的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包括低温接种和低温培养,以及子实体培养步骤,其中的低温接种是将野生虫草菌种接种到经灭菌的活蛹体表面,并将接种室内的温度控制在0-9°C之间;低温培养是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后将其放入培养室中,并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8-14°C之间;子实体培养是对寄生有菌丝的活蛹体进行温控培植,在日升与日落之间的温度控制在14 - 18°C,日落与日升之间的温度控制在8 — 14°C,当蛹体表面转化出菌蕾后生长出子实体即为蛹虫草。由于野生蛹虫草是菌类冬季寄生在幼虫蛰居的土里,菌类吸取营养后,幼虫体内充满菌丝,到了夏季,菌丝自幼虫尸体上生出形似草的幼苗,而冬季菌类寄生在幼虫所蛰居土里的温度在0-9°C,所以,低温接种时采用0-9°C,可有效地控制其它杂菌的活性,降低染污率,提高接种成功率。野生菌类在幼虫中生长过程中,是在温度提高的状态下生长速度快,且因日落和日升时温度有差别,将白天温度控制在14 一 22°C,夜间温度控制在8 - 14°C,所以,该种低温培养的方式与野生蛹虫草生长的方式基本相同,能更有效地提高蛹对菌丝营养的储积,提高蛹虫草质量和活性成份含量。另外,在培养子实体的过程中,由于温差大可以刺激蛹虫表面子实体,以使菌丝快速生长。所述低温培养步骤中前还包括恒温养菌步骤,恒温养菌的温度在12 - 16°C之间。恒温养菌的温度在12 - 16°C之间有利于菌丝萌发,加快菌丝对活蛹的侵染速度。如果在接种后提高养菌温度,温度调整到12 - 16°C,菌丝萌发和菌丝对活蛹的自然侵染。恒温养菌的时间为2 — 5天,并采用直接向经灭菌后的活蛹体表面喷菌种的方式接种。如果向蛹虫表面喷射的菌种不均匀,可采用恒温养菌能够恢复菌丝链条。
所述子实体培养步骤中,培养室内光线保持在1000 - 1400克拉斯之间。光线如果小于1000克拉斯因光强度不足,蛹体不易转色,使出草率低或不出草,大于1400克拉斯菌丝易老化,不易出草。所述低温培养步骤中,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后放入培养室中,并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0 - 14°C或12 - 14°C,以使菌丝缓慢寄生于活蛹体内。本发明所提出的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利用活体蚕蛹内寄生的方式培养蛹虫草,该种方法是模拟自然生长的环境和规律培养出的蛹虫草,特别是恒温养菌后再采用低温培养菌丝,能更有效地提高蛹虫内菌丝的储积,进而使蛹虫中生长出的虫草品质及各项活性成份都能得到提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首先将野生虫草菌种放入喷枪内,将灭菌的活蛹放置在敞开部件上,然后将喷枪内的野生虫草菌种喷射到活蛹体上,然后将带有野生虫草菌种的活蛹体放置温度为0_3°C或3-6°C或6-9°C的室温内进行低温接种;将低温接种后的活蛹体放入培养室中进行恒温发菌,恒温发菌的温度在12 - 13°C或13 - 14°C或14 — 15°C或15 — 16°C或12 — 16°C,恒温发菌的时间至少为2天,一般不超过5天,最佳时间为3 - 5天,恒温发菌可提高菌丝对活蛹的侵染速度;当菌丝对活蛹侵染并萌发后,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8-10°C或10-12°C或12-14°C或10-14°C,最佳选择是低温闭光培养,培养时间在30 — 50天,以使菌丝缓慢寄生于活蛹体内,这种模拟自然条件进行染菌的方式更有效地提高蛹对菌丝营养的储积,可提高蛹虫草的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含量;在子实体培养的步骤中,对寄生有菌丝的活蛹体进行温控培植,在日升与日落之间的温度即白天的温度控制在14 - 16°C或16 - 18°C或15 —17°C,日落与日升之间的温度即夜间的温度控制在8 — 10°C或10 - 12°C或12 — 14°C或10 - 13°C,培养室内光线保持在1000 - 1400克拉斯之间,温差大可以刺激蛹虫表面子实体生长,同时可降低采暖能源,经过35 - 45天,当蛹体表面转化出菌蕾后生长出子实体即为蛹虫草。
权利要求
1.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低温接种将野生虫草菌种接种到经灭菌的活蛹体表面,并将接种室内的温度控制在0-9°C之间; 低温培养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后将其放入培养室中,并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8-14 °C 之间; 子实体培养对寄生有菌丝的活蛹体进行温控培植,在日升与日落之间的温度控制在14 - 18°C,日落与日升之间的温度控制在8 — 14°C,当蛹体表面转化出菌蕾后生长出子实体即为蛹虫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接种步骤中采用低温恒温养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培养步骤中前还包括恒温发菌步骤,恒温发菌的温度在12 - 16°C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发菌的时间为2— 5天。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实体培养步骤中,培养室内光线保持在1000 - 1400克拉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接种步骤中,采用直接向经灭菌后的活蛹体表面喷菌种的方式接种。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培养步骤中,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后放入培养室中,并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0 - 14°C或12 - 14°C,以使菌丝缓慢寄生于活蛹体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该方法包括低温接种和低温培养,以及子实体培养这三个步骤。该种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利用活体蚕蛹内寄生的方式培养蛹虫草,特别是恒温养菌后再采用低温培养菌丝,能更有效地提高蛹虫内菌丝的储积,进而使蛹虫中生长出的虫草品质及各项活性成份都能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939855SQ20121037669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宋福兴 申请人:宋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