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0965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板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板栗新产品层出不穷,直接导致板栗加工后的废弃物一板栗壳的数量急剧增加。我国板栗资源极其丰富,板栗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60%,每年剩余巨量的板栗壳,但是这些板栗壳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大部分被用作薪柴燃烧掉,或被丢弃堆置一旁,任其自然腐烂,不仅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近年来,国内外逐渐重视对板栗壳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却大多集中在固型炭生产、栲胶及天然色素提取等方面,而用于食用菌栽培方面的报道较少。经研究发现,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有机酸、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能够提供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利用板栗壳栽培食用菌,可充分挖掘板栗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第3期由覃宝山等人发表的《板栗苞壳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公开了利用板栗壳栽培平菇、秀珍菇、灵芝的方法。该方法从菌丝的生长状况、出菇性能和生物转化率等方面与稻草、棉籽壳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板栗壳栽培平菇、秀珍菇、灵芝可取得有益效果。但是该方法采用熟料发酵工艺栽培平菇、秀珍菇、灵芝,栽培过程中使用高压蒸汽设备对培养基灭菌,导致其生产成本高,生物转化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该培养基以板栗壳为主料,绿色无公害栽培鸡腿菇,栽培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所栽培的鸡腿菇产量高、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30份 80份,作物秸杆或玉米芯10份 35份,家禽干粪便9份 25份,过磷酸钙O. 5份 4份,生石灰O. 2份 3份,酵素菌O. 3份 3份。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46份 71份,作物稻杆或玉米芯15份 28份,家禽干粪便12份 20份,过磷酸钙I份 3份,生石灰O. 5份 I. 5份,酵素菌O. 5份 I. 5份。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61份,作物秸杆或玉米芯20份,家禽干粪便15份,过磷酸钙2份,生石灰I份,酵素菌I份。所述作物秸杆或玉米芯、板栗壳、家禽干粪便的水分质量含量均不超过15% ;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水分质量含量为60% 70%。
一种利用所述的培养基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基料;所述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的粒度均< 3cm ;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照“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多个周期后拆堆,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60% 70%,pH值为7 8 ;3)待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温度< 30°C后,将其装入菌袋中并接鸡腿菇菌种,接种量为基料干重10% 15%,然后制备成菌棒;4)将步骤3)中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0 25°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相互间隔3 7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 满菌棒间的空隙后加盖一层厚度为5 7cm的覆土 ;6)进行喷水管理,保持空气和覆土湿润;7)当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步骤2)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I I. 2m、顶部宽O. 5 O. 8m、高O. 8 I. 2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3 5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 30 50cm。步骤3)中所述基料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3 5层菌种,并在菌袋的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步骤3)中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0 26cmX长40 60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菌种沿袋壁栽种。步骤5)中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20% 30%,pH值为7. 5 8. O,经灭虫害处理。步骤6)中所述喷水管理为(I)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16 26°C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5RH% 90RH%,同时向覆土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2)幼燕期在环境温度为15 25°C,光照度为300 8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5RH% 90RH%,同时向覆土和菇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5 30°C,光照度彡IOOOI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5RH% 95RH%,同时向覆土和菇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本发明的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所述过磷酸钙、生石灰、酵素菌均为本领域常见的市售农用品。所述的作物秸杆为农作物秸杆,比如麦秸杆、黄豆秸杆、玉米秸杆、高粱秸杆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具体选择的种类可因地制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I)本发明以板栗壳为培养基主料,采用生料发酵工艺栽培鸡腿菇,通过微生物将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鸡腿菇菌丝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维生素、活性矿物质等,并使培养基料变得松软透气,吸水性和保温性良好,此外,发酵产物能够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使鸡腿菇菌丝得到健康、旺盛、粗壮的生长,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高达150% 200%。(2)本发明与传统的熟料栽培工艺相比,栽培工艺简单,易于推广,栽培过程中无需使用灭菌设备,可降低生产成本30% 40% ;(3)本发明不含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等毒害物质,栽培过程完全满足绿色无公害生产要求,真正做到无公害栽培;(4)采用本发明栽培的鸡腿菇所含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蘑菇多糖、生物活性酶、不饱和脂肪酸及钙、磷、锌、钾等矿物元素的含量比普通栽培方法高10% 30%。


图I为栽培鸡腿菇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栽培鸡腿燕的培养基,由板栗壳、作物稻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酵素菌和水组成。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该培养基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各原料搅拌均匀,其中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粉碎,制成基料;二、基料堆置发酵;三、将发酵后的基料装袋接种,制成菌棒;四、菌棒置于养菌室中培养;五、菌棒脱袋,立于菇床中覆土 ;六、进行喷水管理;七、采菇。实施例I本实施例的栽培鸡腿燕的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80份,玉米芯10份,家禽干粪便9份,过磷酸钙O. 5份,生石灰O. 2份,酵素菌O. 3份,水适量。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利用上述培养基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如下I)将板栗壳、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水分质量含量为60%的基料;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此“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三个周期后拆堆,检测并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60%,pH值为7 ;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lm、顶部宽O. 5m、高O. S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3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30cm ;3)将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装入菌袋中接菌种,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3层菌种,并在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制成接种量为培养料干重10%的菌棒;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0cmX长40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菌种沿袋壁种一周;4)将步骤3)接种后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0°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间隔3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满间隙后加盖厚度为5cm的覆土 ;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20%,pH值为7. 5,无虫害;6)在菌丝生长的幼蕾期、幼菇期和成菇期分别进行喷水管理,具体方法为(I)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16°C,空气湿度为85RH%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轻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2)幼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5°C,空气湿度为85RH%,光照度为3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5°C,空气湿度为85RH%,光照度为6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及菇体湿润;7)当步骤6)中所述成菇期的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并及时管理菇床,调整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和PH值,共出5潮菇。利用本实施例的培养基栽培的鸡腿菇健康、旺盛、粗壮,生物转化率为150%。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71份,玉米秸杆15份,家禽干粪便12份,过磷酸钙I份,生石灰O. 5份,酵素菌O. 5份,水适量。本实施例的利用上述培养基栽培鸡腿燕的方法如下I)将板栗壳、玉米秸杆、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水分质量含量为63%的基料;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此“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三个周期后拆堆,检测并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63%,pH值为7. 3 ;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I. 2m、顶部宽O. Sm、高O. 9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3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35cm ;3)将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装入菌袋中接菌种,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3层菌种,并在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制成接种量为培养料干重11%的菌棒;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1cmX长45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菌种沿袋壁种一周;4)将步骤3)中接种后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1°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间隔4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满间隙后加盖厚度为5cm的覆土 ;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22%,pH值为7. 7,无虫害;6)在菌丝生长的幼蕾期、幼菇期和成菇期分别进行喷水管理,具体方法为(I)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18°C,空气湿度为87RH%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轻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2)幼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8°C,空气湿度为87RH%,光照度为4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7°C,空气湿度为87RH%,光照度为IOOOI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及菇体湿润;7)当步骤6)中所述成菇期的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并及时管理菇床,调整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和PH值,共出4潮菇。利用本实施例的培养基栽培的鸡腿菇健康、旺盛、粗壮,生物转化率为160%。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栽培鸡腿燕的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61份,小麦、玉米秸杆20份(质量比I: I ),家禽干粪便15份,过磷酸钙2份,生石灰I份,酵素菌I份,水适量。本实施例的利用上述培养基栽培鸡腿燕的方法如下I)将板栗壳、小麦秸杆、玉米秸杆、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水分质量含量为65%的基料;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此“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三个周期后拆堆,检测并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65%,pH值为7. 5 ;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I. 5m、顶部宽O. 7m、高I. O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4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40cm ;3)将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装入菌袋中接菌种,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4层菌种,并在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制成接种量为培养料干重12%的菌棒;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3cmX长50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菌种沿袋壁种一周;4)将步骤3)中接种后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2°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间隔5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满间隙后加盖厚度为5cm的覆土 ;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25%,pH值为7. 8,无虫害;6)在菌丝生长的幼蕾期、幼菇期和成菇期分别进行喷水管理,具体方法为(I)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20°C,空气湿度为88RH%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轻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2)幼菇期在环境温度为20°C,空气湿度为88RH%,光照度为6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20°C,空气湿度为90RH%,光照度为8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及菇体湿润;7)当步骤6)中所述成菇期的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并及时管理菇床,调整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和PH值,共出4潮菇。利用本实施例的培养基栽培的鸡腿菇健康、旺盛、粗壮,生物转化率为170%。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46份,作物秸杆或玉米芯28份,家禽干粪便20份,过磷酸钙3份,生石灰I. 5份,酵素菌O. 5份,水适量。本实施例的利用上述培养基栽培鸡腿燕的方法如下I)将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水分质量含量为68%的基料;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此“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三个周期后拆堆,检测并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68%,pH值为7. 8 ;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I. 8m、顶部宽O. Sm、高I. I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4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45cm ;3)将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装入菌袋中接菌种,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4层菌种,并在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制成接种量为培养料干重14%的菌棒;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5cmX长55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菌种沿袋壁种一周;4)将步骤3)中接种后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3°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间隔6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满间隙后加盖厚度为6cm的覆土 ;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28%,pH值为7. 8,无虫害;6)在菌丝生长的幼蕾期、幼菇期和成菇期分别进行喷水管理,具体方法为(I)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24°C,空气湿度为89RH%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轻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2)幼菇期在环境温度为22°C,空气湿度为88RH%,光照度为7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26°C,空气湿度为90RH%,光照度为5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及菇体湿润;
7)当步骤6)中所述成菇期的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并及时管理菇床,调整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和PH值,共出4潮菇。利用本实施例的培养基栽培的鸡腿菇健康、旺盛、粗壮,生物转化率为180%。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30份,作物秸杆或玉米芯35份,家禽干粪便25份,过磷酸钙4份,生石灰3份,酵素菌3份,水适量。本实施例的利用上述培养基栽培鸡腿燕的方法如下I)将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水分质量含量为70%的基料;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此“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三个周期后拆堆,检测并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70%,pH值为8 ;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2m、顶部宽lm、高I. 2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5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50cm ;3)将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装入菌袋中接菌种,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5层菌种,并在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制成接种量为培养料干重15%的菌棒;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6cmX长60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菌种沿袋壁种一周;4)将步骤3)中接种后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5°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间隔7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满间隙后加盖厚度为7cm的覆土 ;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30%,pH值为8. 0,无虫害;6)在菌丝生长的幼蕾期、幼菇期和成菇期分别进行喷水管理,具体方法为(I)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26°C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90RH%,同时向覆土轻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2)幼菇期在环境温度为25°C,光照度为8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90RH%,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30°C,光照度为4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95RH%,同时向覆土和菇体适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及菇体湿润;7)当步骤6)中所述成菇期的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并及时管理菇床,调整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和PH值,共出4潮菇。利用本实施例的培养基栽培的鸡腿菇健康、旺盛、粗壮,生物转化率为20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 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30份 80份,作物秸杆或玉米芯10份 35份,家禽干粪便9份 25份,过磷酸钙O. 5份 4份,生石灰O. 2份 3份,酵素菌O. 3份 3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46份 71份,作物稻杆或玉米芯15份 28份,家禽干粪便12份 20份,过磷酸I丐I份 3份,生石灰O. 5份 I. 5份,酵素菌O. 5份 I. 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板栗壳61份,作物秸杆或玉米芯20份,家禽干粪便 15份,过磷酸钙2份,生石灰I份,酵素菌I份。
4.根据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一种栽培鸡腿燕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稻杆或玉米芯、板栗壳、家禽干粪便的水分质量含量均不超过15% ;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水分质量含量为60% 70%。
5.—种利用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培养基栽培鸡腿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和酵素菌按质量份加水搅拌均匀,得到基料;所述板栗壳、作物秸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的粒度均< 3cm ; 2)将步骤I)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待基料的温度上升至60°C后,保持48h,翻堆重建;按照“建堆一料温升至60°C—保持48h—翻堆重建”循环多个周期后拆堆,调整基料的水分质量含量为60% 70%,pH值为7 8 ; 3)待步骤2)中发酵后的基料温度<30°C后,将其装入菌袋中并接鸡腿菇菌种,接种量为基料干重10% 15%,然后制备成菌棒; 4)将步骤3)中的菌棒置于温度为20 25°C的养菌室中培养至菌丝满袋,期间及时挑除杂菌; 5)将步骤4)中长满菌丝的菌棒脱袋,相互间隔3 7cm树立于菇床中,用泥土填满菌棒间的空隙后加盖一层厚度为5 7cm的覆土 ; 6)进行喷水管理,保持空气和覆土湿润; 7)当子实体生长为六至八分成熟后,采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基料建堆发酵时堆的截面为底部宽I I. 2m、顶部宽O. 5 O. 8m、高O. 8 I. 2m的梯形,堆的顶部垂直打有多个直径为3 5cm的透气孔,透气孔间的距离为30 5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基料装袋时菌种层和基料层交替装入,共接种3 5层菌种,并在菌袋的菌种层位置扎孔透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菌袋的规格为宽20 26cmX长40 60cm,菌袋顶部和底部的菌种集中种于中央位置,菌袋中部的囷种沿袋壁栽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覆土的水分质量含量为20% 30%,pH值为7. 5 8. 0,经灭虫害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喷水管理为(O幼蕾期在环境温度为16 26 °C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5RH% 90RH%,同时向覆土喷雾状水,保持覆土湿润,以土块捏扁不散为度; (2)幼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5 25°C,光照度为300 8001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5RH% 90RH%,同时向覆土和菇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 (3)成菇期在环境温度为15 30°C,光照度彡IOOOIux的条件下,向环境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为85RH% 95RH%,同时向覆土和菇体喷洒雾状水,保持覆土和菇体湿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栽培鸡腿菇的培养基,由板栗壳、作物秸秆或玉米芯、家禽干粪便、过磷酸钙、生石灰、酵素菌和水组成。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该培养基栽培鸡腿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各原料搅拌均匀,制成基料;二、基料堆置发酵;三、将发酵后的基料装袋接种,制成菌棒;四、菌棒置于养菌室中培养;五、菌棒脱袋,立于菇床中覆土;六、进行喷水管理;七、采菇。本发明采用板栗壳为培养基主料,绿色无公害,栽培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栽培的鸡腿菇产量高、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924156SQ20121047956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刘海波 申请人:柞水县海林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刘海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