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乙醇提取物用于生物农药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400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茯苓乙醇提取物用于生物农药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茯苓乙醇提取物的一种新用途,具体涉及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为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及欧洲各地为害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是世界性的农作物害虫。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及新疆等主要棉产区大发生年频率明显增加,致棉花减产率高达35 50%,有些地区的部分田地甚至绝收。
小麦颖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是引发小麦颖枯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主要为害小麦未成熟穗部和茎杆,也为害叶片和叶鞘。穗部染病后,先在顶端或上部小穗上发生, 颖壳上开始为深褐色斑点,后变为枯白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其上长满菌丝和小黑点(分生孢子器);茎节染病后呈褐色病斑,能侵入导管并将其堵塞,使节部畸变、扭曲,上部茎杆折断而死;叶片染病后,初为长梭形淡褐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有淡黄晕圈, 中央灰白色,其上密生小黑点,剑叶被害扭曲枯死。叶鞘发病后变黄,使叶片早枯。小麦颖枯病危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
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是引发茄科植物早疫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害西红柿、马铃薯、辣椒、茄子等蔬菜。多在苗期发病,叶尖或顶芽产生暗褐色水溃状病斑,引起腐烂,手感滑溜,幼苗上部腐烂后,形成无顶苗,甚至烂到床土面,致使苗期就死亡,危害很大。
为了防治病害,人们一方面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来增加抗性,一方面进行化学防治。 前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后者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尤其是生物源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干燥菌核,别名茯菟、茯灵、 茯奪、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性味甘、淡、平,归心经、 肺经、脾经、肾经,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利尿、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抗肿瘤、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提高免疫等作用。但未有其在农药方面的应用。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新的生物源农药,本发明提供了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用途,主要涉及毒杀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抗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及抗植物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应用时,先用DMSO溶解制备成母液。
当应用在防治棉铃虫时,将上述母液用O. 025%吐温20稀释至茯苓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60 μ g/cm2。
当应用在防治茄科植物早疫病和小麦颖枯病时,将上述母液用O. 025%吐温20稀释至获茶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20 200ppm(mg/L)。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茯苓乙醇提取物作为杀虫、抗菌剂,能有效杀虫、抑制植物病原菌;茯苓乙醇提取物来源广泛;茯苓乙醇提取物对人畜无毒,易降解,不会产生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三R”,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供试样品茯苓药材购于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仪器高速万能粉碎机;立式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摇床;超声波震荡仪;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智能人工气候箱;真空泵。
提取方法茯苓药材用8倍量70%乙醇(W/V)回流提取2小时后过滤,滤渣再用8 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后过滤,滤液合并,减压浓缩,60°C下干燥,得褐色浸膏。
母液配置取茯苓乙醇提取物(褐色浸膏)用DMSO溶解,制备成浓度为10mg/mL 的母液。
测试溶液的配置使用时将母液用O. 025% Tween 20稀释至适当浓度。
实施例一
供试昆虫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豆虫牙(Aphis craccivora),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
试验方法以小菜蛾和棉铃虫为试虫时,卵用10%的甲醛溶液消毒15min,采用经改进的北京农科 院梁革梅的饲料配方,室内人工饲养。饲养条件温度25°C,相对湿度为 755^-855"^将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后涂布于人工饲料表面。米用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人工饲料300 μ L和稀释药液20 μ L,一周后检查实验结果。初筛时药液浓度为1. Omg/ mL,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果进行调整。
以豆蚜为试虫时采用浸泡法。初筛浓度为1. Omg/mL,直接将长有豆蚜的豆苗浸泡在药液中,一周后检查结果。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果进行调整。
试验结果茯苓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60 μ g/cm2时对棉铃虫有100%毒杀作用,对小菜蛾和豆蚜无毒杀作用。
实施例二
供试菌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颖枯病原菌(Septoria nodorum)、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原菌 (Fusarium culmorum)、立枯病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
试验方法半固体培养基法。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90 μ L培养基和待测真菌的菌丝体或孢子的混合物,每孔加入药液量为 ο μ L。初筛浓度为20ppm,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果进行调整。
试验结果茯苓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20ppm时对小麦颖枯病原菌和早疫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7%。
权利要求
1.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用途。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乙醇提取物为茯苓药材用60% 100%乙醇回流提取后过滤、浓缩所得的褐色浸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乙醇提取物用于毒杀棉铃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应用时,先采用DMSO溶解制备母液,使用前取所述母液用O. 025%吐温20溶液稀释至茯苓乙醇提取物的应用浓度为60 μ g/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小麦颖枯病原菌,用于防治小麦颖枯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早疫病病原菌,用于防治茄科植物早疫病。
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应用时,先采用DMSO溶解制备母液,使用前取所述母液用O. 025%吐温20稀释至茯苓乙醇提取物的应用浓度为20pp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茯苓乙醇提取物在农药方面的用途,尤其涉及茯苓乙醇提取物在毒杀棉铃虫、抗小麦颖枯病和植物早疫病方面的用途。本发明所述茯苓乙醇提取物能有效毒杀棉铃虫、抑制小麦颖枯病及植物早疫病病原菌,扩大了生物农药的选择范围。
文档编号A01P3/00GK102986738SQ2012105499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马丽, 李维林, 王开梅, 顾玉诚, 刘玲玲 申请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