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873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其特点在于:包含机架、接苗机构、栽植机构、组合式开沟器、仿形地轮、覆土镇压轮;接苗机构安装于机架前方,接苗机构由接苗输送带、挡板、隔板和接苗机构传动轴构成,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移栽机移栽速率低的问题,彻底实现了移栽机的栽植结构简单,栽植质量好,栽植速率高。
【专利说明】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穴盘苗移栽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工厂化穴盘育苗可以实现集约管理,节约种子、水、肥,降低成本;移栽技术可以帮助幼苗躲避倒春寒、霜冻等自然灾害,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我国曾从国外引进过各种型式的移栽机械,包括链夹式、扰性圆盘式、吊杯式及导苗管式等移栽机械。不同型式的移栽机械有其各自的特点,适应不同穴盘苗作物的移栽的要求,但是在移栽作业的过程中,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穴盘苗移栽作业的需求。
[0003]综观国内外研制使用的多种栽植机械,栽植机构的投苗频率成为提高栽植作业效率的瓶颈性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所研制的各种类型的栽植机构,投苗频率都在I株/s左右。即使日本比较先进的自动水稻栽植机,投苗频率也仅为2株/S,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因此,发明一种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在大大提高移栽速率和质量的同时,简化装置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移栽机移栽速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穴盘苗移栽,经济实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栽植装置,能够大大提高移栽速率,保证移栽质量,通过更换接苗输送带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穴盘的穴盘苗,并可移栽多种作物的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其特点在于:包含机架、接苗机构、栽植机构、组合式开沟器、仿形地轮、覆土镇压轮;接苗机构安装于机架前方,接苗机构由接苗输送带、挡板、隔板和接苗机构传动轴构成,其中接苗输送带为两条并列安装,接替转动,挡板设在接苗输送带上,隔板设在接苗输送带下,接苗机构传动轴设在接前输送带传动轮上与电机结合进行传动;栽植机构安装于接苗机构之后,栽植机构由栽植输送带、连板、滚轮、蜗轮、蜗杆轴、齿轮和三角连接板构成;栽植机构输送带为两条并列安装,连板设在栽植输送带上,滚轮设在齿轮栽植输送带的前端,蜗轮设在滚轮旁,齿轮设在蜗轮下,蜗杆设在栽植输送带下与蜗轮啮合;所述的组合式开沟器安装于栽植机构后下方,组合式开沟器由浅开开沟器和深开开沟器构成;浅开开沟器和深开开沟器成前后设置,覆土镇压轮设在机架后部,覆土镇压轮为成对“V”型设置;
[0007]上述的接苗机构和栽植机构动力为电机,电机设在接苗机构前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接苗机构的传动轴和栽植机构的蜗杆轴。
[0008]本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是移栽机的一部分,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的上行机构是顶杆式取苗机构,取苗机构把秧苗从穴盘里成排顶出,成排秧苗落入接苗机构的接苗输送带上,输送带转动把秧苗抛向栽植机构,与此同时取苗机构横向移动一格到等待接苗的并列输送带上方,将成排秧苗再次顶出,在上一排秧苗抛出完毕时,第二排秧苗紧跟着被输送带抛出,两排输送带如此循环接替工作。被抛出的秧苗紧接着被栽植输送带夹住,输送至地面,落入沟中。在两条栽植输送带的前端中间部位安装有一个滚轮,因为栽植输送带的输送通道对应的是两条接苗输送带,秧苗被抛送至略偏离输送通道处,滚轮起到引导秧苗和防止秧苗撞落得作用。在移栽机前进的过程中,浅开开沟器的工作面把地表不适宜覆盖的大土块拨向两边,并且出浅沟,减少深开开沟器的工作阻力。深开开沟器开出合适的沟槽,待秧苗落入沟中,覆土镇压轮将碎土压入沟中,并压实。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移栽机移栽速率低的问题,彻底实现了移栽机的栽植结构简单,栽植质量好,栽植速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示中:1为覆土镇压轮,2为深开开沟器,3为浅开沟器,4为连板,5为栽植输送带,6为隔板,7为电机,8为接苗输送带,9为挡板,10为接苗机构传动轴,11为蜗轮,12为滚轮,13为齿轮,14为三角连接板,15为蜗杆轴,16为仿形地轮,17为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机架17、接苗机构、栽植机构、组合式开沟器、仿形地轮16、覆土镇压轮I ;接苗机构安装于机架17前方,接苗机构由接苗输送带8、挡板9、隔板6和接苗机构传动轴10构成,其中接苗输送带8为两条并列安装,挡板9设在接苗输送带8上,隔板6设在接苗输送带8下,接苗机构传动轴10与二电机结合进行传动;栽植机构安装于接苗机构之后,栽植机构由栽植输送带5、连板4、滚轮12、蜗轮11、蜗杆轴15、齿轮13和三角连接板14构成;栽植机构输送带5为两条并列安装,连板4设在栽植输送带5上,滚轮12设在栽植输送带5的前端,蜗轮11设在滚轮12旁,齿轮13设在蜗轮11下,蜗机轴15设在栽植输送带5下且与蜗轮11啮合,三角连接板14设在连板4上部的机架17上;所述的组合式开沟器安装于栽植机构后下方,组合式开沟器由浅开开沟器3和深开开沟器2构成;浅开开沟器3和深开开沟器2成一前一后设置,覆上镇压轮I设在机架17后部,覆土镇压轮I为成对“V”型设置;
[0013]接苗机构和栽植机构的动力为电机7,电机设在接苗机构前部,电机7为三台,其中两台电机带动两根接苗机构传动轴10,另外一台电机带动蜗杆轴15,为栽植机构的动力源,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接苗机构的传动轴和栽植机构的蜗杆轴。
[0014]所述的接苗输送带8,两条并列安装,做间歇运动,交替工作,接苗输送带8上均匀分布隔板6,相邻隔板之间的距离为3.2厘米,用于128穴规格穴盘苗。
[0015]所述的栽植输送带5的带宽为10厘米,两条栽植输送带5并列安装,两条栽植输输送带5带面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
[0016]所述的滚轮12是一个高为10厘米,直径为2厘米,可以自由转动的圆筒,滚轮位于栽植输送带前端,安装在三角形连接板14上。
[0017]接苗机构包括两条并列安装的接苗输送带8、三个挡板9,以防止秧苗倾倒,带上均布隔板6,隔板起到分隔秧苗和扶持秧苗的作用,两条接苗输送带间歇工作,其中一条接苗输送带在接苗机构传动轴10的带动下转动,把秧苗快速抛出到栽植机构。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接苗输送带静止不动,处于接收秧苗的工作状态。待前一条接苗输送带把秧苗抛完,第二条带开始转动,快速抛出秧苗,两条接苗输送带如此交替工作。
[0018]栽植机构5包括两条并列安装的栽植输送带5、连板4、三角形连接板14、滚轮12等,连板4连接栽植输送带的两个转轴,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三角形连接板连接两条栽植输送带和滚轮12的转轴,通过三角形连接板上的三个螺纹孔把其固定于机架上;滚轮12可以自由转动,起到引导秧苗、扶持和输送秧苗的作用,防止秧苗撞落。滚轮位于两条栽植输送带之间,这样滚轮和两条栽植输送带之间就形成了两条通道,两条通道的中心线分别对应两条接苗输送带的中心线,分别接收两条接苗输送带抛来的秧苗。比如当右侧接苗输送带抛来秧苗,则秧苗落入滚轮和右侧栽植输送带之间的通道,当左侧接苗输送带抛来秧苗,则秧苗落入滚轮和左侧栽植输送带之间的通道,秧苗经过通道之后就被两条栽植输送带夹住输送至地面。其后秧苗落入开沟器4用好的沟槽内,经覆土镇压轮6覆土压实。组合开沟器包括浅开开沟器3和深开开沟器2,浅开开沟器3的工作面把地表不适宜覆盖的大土块拨向两边,并开出浅沟,减少深开开沟器的工作阻力,深开开沟器2开出平整的沟槽。
[001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接苗输送带上均布的隔板间距为
4.2厘米,适用于96穴规格穴盘苗。
[0020]工作过程:
[0021]让取苗机构把秧苗从穴盘里成排顶出,成排秧苗落入接苗机构的接苗输送带上8,接苗输送带转动把秧苗抛向栽植机构,与此同时取苗机构横向移动一格到等待接苗的并列输送带上方,将成排秧苗再次顶出,在上一排秧苗抛出完毕时,第二排秧苗紧跟着被输送带抛出,两排输送带如此循环接替工作。被抛出的秧苗紧接着被栽植输送带5夹住,输送至地面,落入组合式开沟器开好的沟中;覆土镇压轮I将碎上压入沟中,并压实。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其特征要于:包含机架、接苗机构、栽植机构、组合式开沟器、仿形地轮、覆土镇压轮;接苗机构安装于机架前方,接苗机构由接苗输送带、挡板、隔板和接苗机构传动轴构成,其中接苗输送带为两条并列安装,接替转动,挡板设在接苗输送带上,隔板设在接苗输送带下,接苗机构传动轴设在接苗输送带传动轮上与电机结合进行传动;栽植机构安装于接苗机构之后,栽植机构由栽植输送带、连板、滚轮、蜗轮、蜗杆轴、齿轮和三角连接板构成;栽植机构输送带为两条并列安装,连板设在栽植输送带上,滚轮设在齿轮栽植输送带的前端,蜗轮设在滚轮旁,齿轮设在蜗轮下,蜗杆设在栽植输送带下与蜗轮啮合;所述的组合式开沟器安装于栽植机构后下方,组合式开沟器由浅开开沟器和深开开沟器构成;浅开开沟器和深开开沟器成前后设置,覆土镇压轮设在机架后部,覆土镇压轮为成对“V”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式穴盘苗移栽机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苗机构和栽植机构的动力为电机,电机设在接苗机构前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接苗机构的传动轴和栽植机构的蜗杆轴。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554904SQ20132067350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李华, 曹卫彬, 李卫敏, 柳力文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