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22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烯肟菌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谱广、活性高的杀菌剂,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黄瓜、葡萄霜霉病、小麦白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对黑星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等具有非常好的防效。烯肟菌酯的化学名称为α-[2-[[[[4-(4-氯苯基)-丁-3-烯-2-基]亚胺基]氧基]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其化学结构式为

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活性成分,能高效的杀灭植物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并能与大部分的杀虫剂、杀菌剂、杀病毒剂、除草剂以及植物营养产品等混用,提高单剂施用的效果。其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其分子结构式如下(Me代表甲基-CH3):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我们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目前,烯肟菌酯作为杀菌剂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较普遍,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专利、文献也相对不多,因此本发明人在探索两种化合物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将烯肟菌酯和吡唑茚满基甲酰胺混配组合进行应用探索,且该新型杀菌组合物及应用在国内外尚未公开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农药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瓜类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苹果锈病、西瓜炭疽病、花卉白粉病,对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等也具有非常好的防效。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含有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烯肟菌酯和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两元复配,其中有效成分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80∶80~1;烯肟菌酯和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80%。

优选的,烯肟菌酯和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0∶40~1。

优选的,烯肟菌酯和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占整个制剂质量的5%~50%。

该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的农药剂型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

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瓜类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苹果锈病、西瓜炭疽病、花卉白粉病,对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以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复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延缓要害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了成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可用于抗性病害的治理,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瓜类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苹果锈病、西瓜炭疽病、花卉白粉病,对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等也具有非常好的防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的效果实验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都为质量份数比。

实施例一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为乳油制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烯肟菌酯18%;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拉开粉1.5%,黄原胶0.3%,SAG622有机硅0.05%,丙三醇5%,苯甲酸钠0.8%,其余用去离子水补足,按常规悬浮剂生产方式配制48%烯肟菌酯·吡唑茚满基甲酰胺(18:30)悬浮剂。

实施例二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烯肟菌酯24%;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2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拉开粉1.5%,黄原胶0.3%,SAG622有机硅0.05%,丙三醇5%,苯甲酸钠0.8%,其余用去离子水补足,按常规悬浮剂生产方式配制48%烯肟菌酯·吡唑茚满基甲酰胺(24:24)悬浮剂。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有效成分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实施例三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是可湿性粉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烯肟菌酯30%;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1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拉开粉1.5%,黄原胶0.3%,SAG622有机硅0.05%,丙三醇5%,苯甲酸钠0.8%,其余用去离子水补足,按常规悬浮剂生产方式配制48%烯肟菌酯·吡唑茚满基甲酰胺(30:18)悬浮剂。

实施例四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烯肟菌酯36%;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1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拉开粉1.5%,黄原胶0.3%,SAG622有机硅0.05%,丙三醇5%,苯甲酸钠0.8%,其余用去离子水补足,按常规悬浮剂生产方式配制48%烯肟菌酯·吡唑茚满基甲酰胺(36:12)悬浮剂。

实施例五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烯肟菌酯42%;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拉开粉1.5%,黄原胶0.3%,SAG622有机硅0.05%,丙三醇5%,苯甲酸钠0.8%,其余用去离子水补足,按常规悬浮剂生产方式配制48%烯肟菌酯·吡唑茚满基甲酰胺(42:6)悬浮剂。

实验例

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不同配比联合毒力实验。

1.1供试药剂

90%烯肟菌酯原药,95%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原药,上述原药均由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提供。

1.2试验靶标从山东寿光从未施过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以及同类型的黄瓜盆栽地采集分离,供试黄瓜品种:长春密刺。

1.3试验方法

1.3.1药剂配制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原药配成5个不同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待用,5个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不同配比有效成分之比分别为18:30;24:24;30:18;36:12;42:6。(分别为实施例一~五的数据)

将感病黄瓜品种长春密刺栽培在育苗钵中,置于温室中培养,植株长到三至四叶期后,采集相同叶龄的叶片,用于黄瓜白粉病菌的培养及测定。

2.1毒力测定结果

表1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为18:30;24:24;30:18;36:12;42:6分别稀释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为30:18的时候增效效果最佳,其共毒系数为184.91。建议对适宜配比30:18左右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3田间试验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实验结果

3.1田间试验防治黄瓜白粉病

3.1.1试验方法

试验在山东平度市黄瓜地,每小区调查4个点,每点调查2株。

3.1.2试验结果及分析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表2)。

表2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

由表2可知48%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以30:18比例复配杀菌剂对于黄瓜白粉病的治效果明显高于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单剂,在第二次药后15天的杀菌效果依然达到90%以上,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4.1田间试验防治黄瓜霜霉病

4.1.1试验方法

试验在山东平度市黄瓜地,每小区调查4个点,每点调查2株。

4.1.2试验结果及分析各处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表3)

表3各处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试验,药后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均优于对照药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含有烯肟菌酯与吡唑茚满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对靶标作物安全。复配制剂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扩大了杀菌谱,所以本复配组合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