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苗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05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插苗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辅助工具,具体是插苗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农民在插苗过程中,需要手工将幼苗插到土里,使得劳动者需要不断的起身或弯腰,非常劳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插苗便捷的插苗的辅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插苗的辅助装置,它包括中空管,中空管上设有可供秧苗穿过的通孔;中空管外壁上部设有提手;中空管外壁下部还设有用于测量插入土壤深度的刻度标尺;中空管下部设有便于中空管插入土壤中的锥面,中空管下端位于通孔的开口外部铰接有一挡泥板,挡泥板的表面直径大于通孔下端开口的内径;挡泥板可在秧苗重力的作用下打开通孔并使得秧苗落入土壤内;锥面底部一侧设有延伸块,锥面底部一侧与锥面底部另一侧通过弧面过渡连接,挡泥板与中空管的铰接处位于锥面底部的另一侧,锥面位于挡泥板的铰接处还设有防止挡泥板反转过度的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锥面的角度为35°~45°。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采用上述辅助装置,在插苗的过程中只需将中空管底部的延伸块插入土壤内,这时挡泥板封住下端的开口使得土壤上出一个小坑,将幼苗从中空管上部的开口放入通孔内,然后提起中空管,挡泥板在幼苗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幼苗落入土壤的小坑内,即完成插苗操作,简单、快捷,无需不断起身弯腰,防止人体过度劳累;延伸块使得中空管底部一侧外壁长度大于另一侧外壁长度,使得中空管底部的开口为斜向开口,将挡泥板的铰接处设置在锥面长度较短的一侧,而将挡泥板的开口设置在锥面的最下部,使得在上提中空管时,挡泥板在自身的重力下打开与通孔的开口,防止幼苗自身重量不够而无法打开开口,从而进一步便于幼苗顺利落入土壤内,而限位块防止挡泥板在中空管插入土壤时翻转而导致通孔的开口打开,使得土壤进入中空管内而无法挖坑;由于不同幼苗在插苗时插入土壤的深度不同,刻度尺帮助农民标识不同幼苗的插苗深度,提手便于移动中空管而进行循环插苗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苗的辅助装置的挡泥板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苗的辅助装置的挡泥板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中空管,2-通孔,3-提手,4-锥面,5-挡泥板,6-延伸块,7-刻度标尺,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插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空管1,中空管1上设有可供秧苗穿过的通孔2;中空管1外壁上部设有提手3;中空管1外壁下部还设有用于测量插入土壤深度的刻度标尺7;中空管1下部设有便于中空管1插入土壤中的锥面4,中空管1下端位于通孔2的开口外部铰接有一挡泥板5,挡泥板5的表面直径大于通孔2下端开口的内径;挡泥板5可在秧苗重力的作用下打开通孔2并使得秧苗落入土壤内;锥面4底部一侧设有延伸块6,锥面4底部一侧与锥面4底部另一侧通过弧面过渡连接,挡泥板5与中空管1的铰接处位于锥面4底部的另一侧,锥面4位于挡泥板5的铰接处还设有防止挡泥板5反转过度的限位块8。

所述锥面4的角度为35°~45°。

采用上述辅助装置,在插苗的过程中只需将中空管1底部的延伸块6插入土壤内,这时挡泥板5封住下端的开口使得土壤上出一个小坑,将幼苗从中空管1上部的开口放入通孔2内,然后提起中空管1,挡泥板5在幼苗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幼苗落入土壤的小坑内,即完成插苗操作,简单、快捷,无需不断起身弯腰,防止人体过度劳累;延伸块6使得中空管1底部一侧外壁长度大于另一侧外壁长度,使得中空管1底部的开口为斜向开口,将挡泥板5的铰接处设置在锥面4长度较短的一侧,而将挡泥板5的开口设置在锥面4的最下部,使得在上提中空管1时,挡泥板5在自身的重力下打开与通孔2的开口,防止幼苗自身重量不够而无法打开开口,从而进一步便于幼苗顺利落入土壤内,而限位块8防止挡泥板5在中空管1插入土壤时翻转而导致通孔2的开口打开,使得土壤进入中空管1内而无法挖坑;由于不同幼苗在插苗时插入土壤的深度不同,刻度尺7帮助农民标识不同幼苗的插苗深度,提手3便于移动中空管而进行循环插苗操作。

在插苗的过程中只需将中空管1底部的锥面4插入土壤内,这是挡泥板5封住下端的开 口使得土壤上出一个小坑,将幼苗从中空管1上部的开口放入通孔2内,然后提起中空管1,挡泥板5在幼苗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幼苗落入土壤的小坑内,即完成插苗操作,简单、快捷,无需不断起身弯腰,防止人体过度劳累;延伸块6使得中空管1底部一侧外壁长度大于另一侧外壁长度,使得中空管1底部的开口为斜向开口,进一步便于幼苗顺利落入土壤内;提手4便于移动中空管1而进行循环插苗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