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蔸旋切装置。
背景技术:
毛竹竹林采伐后,留在竹林地中的竹蔸,硬且不易腐烂,还影响地下鞭的延伸,无效地占去了大片林地。据测定竹林地每度每公顷毛竹更新要残留竹蔸300~450个,老竹蔸占林地面积10%左右。既影响竹鞭的穿透伸展,又为林地作业留下许多障碍。竹蔸在毛竹采伐后仍然依赖其尾锥部和附着分布的竹根从竹鞭和土壤里吸水、吸氧,新砍竹蔸要8~10年时间才能完全自然腐烂掉。毛竹在砍伐后必须对遗留的竹蔸进行清除,否则会降低竹鞭发笋长竹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对竹蔸的清理主要有人工法、化学腐蚀法和爆破法,若用人工挖除,不仅须投入大量劳力,且费力费时,还经常挖伤、挖断其它地下鞭,影响毛竹产量;化学腐蚀法不仅费用高,而且污染环境,不环保,很难为广大竹农所接受;爆破法虽可清除竹蔸,但须使用炸药和雷管,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存在一定危险性,且效率较低,难以推广和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竹蔸旋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竹蔸旋切装置,包括导向机架,所述每一个导向机架上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之间通过连接板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 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中心位置与破碎轴相连接,所述破碎轴下端与破碎钻头相连接,所述破碎钻头通过连接套与破碎轴相连接,所述破碎钻头包括破碎刀头、破碎齿,所述破碎齿均匀分布在破碎刀头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破碎刀头呈圆锥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破碎齿呈圆锥状结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破碎钻头,这样在工作时,通过导向机架来将驱动电机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此时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实现破碎钻头高速旋转,将竹蔸内部快速粉碎,避免了人工铲除,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竹蔸旋切装置,包括导向机架1,所述每一个导向机架1上设置有滑套2,所述滑套2之间通过连接板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 输出端与主动齿轮4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5相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4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5的直径。所述从动齿轮5中心位置与破碎轴6相连接,所述破碎轴6下端与破碎钻头7相连接,所述破碎钻头7通过连接套702与破碎轴6相连接,所述破碎钻头7包括破碎刀头701、破碎齿703,其中所述破碎刀头701呈圆锥状结构,这样可以实现快速破碎。
所述破碎齿703均匀分布在破碎刀头701侧壁上,其中所述破碎齿703呈圆锥状结构。这样在工作时,通过导向机架1来将驱动电机3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此时驱动电机3带动主动齿轮4旋转,主动齿轮4带动从动齿轮5旋转,实现破碎钻头7高速旋转,将竹蔸内部快速粉碎,避免了人工铲除,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