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杀菌活性的应用。
背景技术:
季酮酸,母体结构为4-羟基-5h-呋喃-2-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对人体、动物或农业害虫具有广泛而强烈的生理活性作用。将活性优良的单体物质作为模板化合物,对其进行系统地结构改造或修饰,并进行构效关系(qsar)研究已成为当今新农药创制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类化合物由于具有强的抗肿瘤活性被报道,由于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5位上亚甲基受到附近拉电子基团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可以作为亲核试剂与醛反生缩合反应。因此,针对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5位—ch2部位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一系列的衍生物,探讨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的活性与构效关系很有意义。
目前,国内外尚鲜有报道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为原料合成的衍生物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杀菌剂中的应用。
申请人实验过程中发现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对植物病原菌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特别应用于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防治。
本发明以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为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了3-乙酰基-4-苯亚甲基硫代季酮酸、3-乙酰基-5-对氟基苯亚甲基硫代季酮酸、3-乙酰基-5-对三氟甲基苯亚甲基硫代季酮酸;
三个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均能用于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防治。
本发明三个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分别说明如下:
将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溶于甲苯中,加入苯甲醛和对甲基苯磺酸,之后加热回流,
得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3-乙酰基-4-羟基-5-苯亚甲基噻吩-2(5h)-酮。
将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溶于甲苯中,加入对氟苯甲醛和对甲基苯磺酸,加热回流,
得到结构式2所示的化合物3-乙酰基-4-羟基-5-(4-氟苯亚甲基)噻吩-2(5h)-酮。
将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溶于甲苯中,加入对三氟甲基苯甲醛和对甲基苯磺酸,加热回流,
得到结构式3所示的化合物3-乙酰基-4-羟基-5-(4-三氟甲基苯亚甲基)噻吩-2(5h)-酮。
本发明提供的三个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抑制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活性,与传统杀菌剂相比,具有易降解、低残留等方面的特点,并且合成方法简单、经济,是一类很有价值的杀菌剂先导化合物,可用于苹果腐烂病、玉米小斑病、小麦赤霉病和番茄枯萎病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将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158mg溶于50ml甲苯中,加入苯甲醛271mg和对甲基苯磺酸20mg,加热回流10小时,现象:淡黄色逐渐消失,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掉甲苯溶剂,利用乙酸乙酯和甲醇作为重结晶溶剂提纯得到产物,产率42%。mp:151-152℃。1hnmr(600mhz,dmso-d6)δ:7.81(s,1h),7.65(d,j=7.6hz,2h),7.50(t,j=7.5hz,2h),7.45(t,j=7.3hz,1h),2.47(s,3h),13cnmr(150mhz,dmso-d6)δ:195.85,187.05,186.03,134.20,131.13(2c),130.90,130.73,129.67(2c),127.31,108.18,26.68;ms[esi]:m/z([m-h]-),245.0643;
制得3-乙酰基-4-羟基-5-苯亚甲基噻吩-2(5h)-酮。
实施例2
将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158mg溶于50ml甲苯中,加入对氟苯甲醛290mg和对甲基苯磺酸20mg,加热回流10小时,现象:淡黄色逐渐消失,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掉甲苯溶剂,利用乙酸乙酯和甲醇作为重结晶溶剂提纯得到产物,产率53%。mp:181-183℃。1hnmr(600mhz,dmso-d6)δ:7.79(s,1h),7.71(dd,j=8.6,5.6hz,2h),7.35(t,j=8.8hz,2h),2.46(s,3h).13cnmr(150mhz,dmso-d6)δ:195.56,186.86,186.03,164.02,162.36,133.46,131.00,129.35,127.38,116.89,116.74,107.98,26.84;ms[esi]:m/z([m-h]-),263.0349;
制得3-乙酰基-4-羟基-5-(4-氟苯亚甲基)噻吩-2(5h)-酮。
实施例3
将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158mg溶于50ml甲苯中,加入对三氟甲基苯甲醛346mg和对甲基苯磺酸20mg,加热回流10小时,现象:淡黄色逐渐消失,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掉甲苯溶剂,利用乙酸乙酯和甲醇作为重结晶溶剂提纯得到产物,产率55%。mp:162-164℃。1hnmr(600mhz,dmso-d6)δ:7.84–7.79(m,4h),7.71(s,1h),2.40(s,3h).13cnmr(150mhz,dmso-d6)δ:193.76,186.49,186.01,138.92,132.80131.08(2c),126.27,126.25(2c),126.02,109.98,107.19,27.54;ms[esi]:m/z([m-h]-),314.0224;
制得3-乙酰基-4-羟基-5-(4-三氟甲基苯亚甲基)噻吩-2(5h)-酮。
本发明的三种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1-3在不同浓度下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抑制率说明如下:
采用离体平皿法,分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
离体平皿法将称好的测试化合物完全溶于0.5mldmso中,然后加入9.5ml无菌水中。将所得溶液在50℃下加入到90ml熔化的pda琼脂中,并在快速和完全混合后,倒入层流室中的培养皿中。对于测定三种目标化合物对四种真菌的ec50值试验,培养基中测试化合物的浓度分别为20、10、5.、2.5、1.25、0.625μg/ml,并且dmso的终浓度为0.5%,其被证明对所测试的真菌的生长没有显着影响。在培养基中含有0.5%dmso(v/v)作为空白对照。当板中的培养基部分固化时,将从预先传代培养的培养皿中切下的5mm厚和6mm直径的真菌盘置于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心。将培养皿在28℃的培养箱中保持48小时。每个实验重复进行三次。在菌丝完全生长后,用卡尺在两个不同方向测量抑制区的直径(以mm计),求平均值,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相对抑菌率。
表1.不同浓度下化合物1-3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
由表1可见,化合物1-3在不同浓度下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率,在浓度为20μg/ml时,对四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70%。
本发明的三种3-乙酰基硫代季酮酸衍生物1-3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值分别如下:
表2.化合物1-3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值;
由表2可见,化合物1-3对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值范围为0-20μg/ml。其中化合物3对四种病原菌的ec50值为4.125,3.070,3.634,4.059μg/ml,部分低于对照药醚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