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苗用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098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钵苗用移栽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钵苗用移栽机。



背景技术:

移栽机,是将从载苗台上的秧盘中被推出的钵苗,由前方待机的接苗器支架供给到横向移动的环形水平传送带上,并沿着传送方向从下游一侧边缘落到一对下降带上,再供给到下方的圆盘状栽植装置,然后通过这个栽植装置将钵苗逐次移栽到田里,完成钵苗移栽。而为了将钵苗从水平传送带顺畅并且快速的下落到下降带,位于水平传送带边缘处通常设置有将钵苗从上压入到下降带中间的传送爪。但是,现有结构的传送爪只是将水平支撑轴作为摇动支点上下摇动,将钵苗沿着水平传送带的边缘强制下落到下降带后,也可以沿着水平传送带的边缘上升,于是,传送爪起到了挡板(反弹)的作用,使得钵苗可以继续被阻挡停留在水平传送带上,如果传送爪的移动速度过快的话,从水平传送带的边缘到挡板内自动下降的时间将不吻合,依靠栽植装置向田里的移栽速度将受到限制。另外,传送爪到达下部死点后会沿着水平传送带的边缘上升,上升的时候就会将钵苗顶起,导致钵苗的供给间隔或者钵苗的位置发生变化,钵苗的供给间隔发生变化的话,移栽时机会错开,另一方面钵苗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话,可能会因为传送爪触及不到钵体中心部位而导致钵体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钵苗从水平传送带到下降带传送效率、防止传送爪在上升时顶起钵苗的钵苗用移栽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钵苗用移栽机,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苗箱台、位于苗箱台下方的钵苗供给部以及将钵苗移栽到田里的圆盘状的栽植部,钵苗供给部包括接收苗箱台所推出钵苗的水平传送带,设置在水平传送带尾部边缘下方接收水平传送带上所落下钵苗并传送至栽植部的垂直传送带,位于水平传送带尾部边缘与垂直传送带上端间,设有可以通过上下摆动而将水平传送带上的钵苗从上推至垂直传送带上的传送爪,所述的传送爪沿水平传送带尾部边缘下降至下部极点后,离开水平传送带尾部边缘位置上升至上部极点而形成反复上下摆动的轨道形结构。

具体说,所述的钵苗供给部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水平支撑轴、回转驱动轴,传送爪固定在以水平支撑轴作为摆动支点可上下摆动的摆杆前端,所述摆杆中部位置设有安装在回转驱动轴上的回转装置,所述的回转装置:包括固定在回转驱动轴上的曲轴、通过曲轴销相连接并绕曲轴销轴心自由回转的曲轴臂,曲轴与曲轴销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位于曲轴和曲轴臂之间设有:配合压缩弹簧施加的弹力使曲轴臂和摆杆共同向曲轴作重复接近或背离动作、构成上述传送爪运动轨道形结构的凸轮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爪上升时曲轴臂相对曲轴作背离运动,传送爪下降时,曲轴臂相对曲轴作接近运动。

更进一步说,所述的凸轮装置包括以曲轴销轴心为中心的凸轮,与曲轴臂相对的曲轴侧面以滑接方式固定有始终与凸轮保持接触到滑动锁。

为确保钵苗顺利从水平传送带落至垂直传送带,所述的垂直传送带上方位于传送爪外侧设有防止水平传送带所送出钵苗飞出的接苗装置,所述的接苗装置包括斜置面对水平传送带的接苗板,接苗板一端铰接,接苗板另一端背面连接有向水平传送带方向施力的支撑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爪相对于水平传送带边缘做背离运动,防止了钵苗通过传送爪时被阻挡停留在水平传送带的边缘的现象,而顺畅向垂直传送带传送钵苗,从而提高了移栽机的整体移栽效率。而且由于处于水平传送带边缘的钵苗也不会被传送爪顶起,不易产生钵苗供给间隔和钵苗位置的变化,由此可以防止移栽时机的偏差以及钵体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传送爪位于上下极点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是传送爪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其中.1.机架 2.苗箱台 3.钵苗供给部 3-1.水平传送带 3-2.垂直传送带 3-3.传送爪 3-4.水平支撑轴 3-5.回转驱动轴 3-6.摆杆 4.栽植部 5.回转装置 5-1.曲轴 5-2.曲轴销 5-3.曲轴臂 5-4.压缩弹簧 6.凸轮装置 6-1.凸轮 6-2.滑动锁 7.接苗装置 7-1.接苗板 7-2.支撑弹簧 8.发动机 9.车轮 10.开沟板 11.培土轮 12.减速机 13.链条 20.钵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钵苗用移栽机,包括框体形的机架1,机架上安装有:朝前进方向安装的发动机8、车轮9、苗箱台2、位于苗箱台2下方的钵苗供给部3、将钵苗20移栽到田里的圆盘状的栽植部4、开沟板10以及培土轮11等,其中发动机8的动力通过减速机12及链条13传递给车轮9、栽植部4、钵苗供给部3等传动装置。

如图2、图3、图4所示,钵苗供给部3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水平支撑轴3-4、回转驱动轴3-5、接收苗箱台2所推出钵苗20的水平传送带3-1,水平传送带3-1尾部边缘下方设置有接收水平传送带3-1上所落下钵苗20并传送至栽植部4的垂直传送带3-2,水平传送带3-1为了用于两行钵苗20而设置成了左右一对,它们朝相反方向(即移栽机的两外侧)工作,水平传送带3-1的表面上,纵向等间隔设置了许多隔板爪,使被供给的钵苗20按每个钵苗20区分开来进行传送。

位于水平传送带3-1尾部边缘与垂直传送带3-2上端间,设有可以通过上下摆动而将水平传送带3-1上的钵苗20从上推至垂直传送带3-2上的传送爪3-3,传送爪3-3固定在以水平支撑轴3-4作为摆动支点可上下摆动的摆杆3-6前端,所述摆杆3-6与安装水平支撑轴3-4的支架,通过与水平支撑轴3-4垂直相交的销轴连接而铰接,摆杆3-6可以允许按机架1宽度方向进行回转。此外,摆杆3-6通过在其中间位置的回转装置5与回转驱动轴3-5驱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回转装置5:包括固定在回转驱动轴3-5上的曲轴5-1、嵌装在曲轴5-1上可自由回转的曲轴销5-2、以及连接于曲轴销5-2上并绕曲轴销5-2轴心自由回转的曲轴臂5-3,摆杆3-6与曲轴臂5-3的动作端铰接并可自由回转。曲轴5-1与曲轴销5-2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5-4,所述压缩弹簧5-4的反弹力使曲轴臂5-3朝向曲轴5-1一侧施加压力。位于曲轴5-1和曲轴臂5-3之间设有凸轮装置6,伴随回转驱动轴3-5的回转,摆杆3-6在上下摆动的同时,凸轮装置22配合压缩弹簧5-4施加的弹力,使曲轴臂5-3和摆杆3-6共同向曲轴5-1反复做接近、背离动作。

具体说,传送爪3-3上升时曲轴臂5-3相对曲轴5-1作背离运动,传送爪3-3下降时,曲轴臂5-3相对曲轴5-1作接近运动。

所述的凸轮装置6包括以曲轴销5-2轴心为中心的凸轮6-1,凸轮6-1的圆环状凸起高度向凸轮6-1的圆周方向逐渐变化,在凸轮6-1直径方向相对位置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逐渐变化,与曲轴臂5-3相对的曲轴5-1侧面以滑接方式固定有滑动锁6-2,所述滑动锁6-2顶点与曲轴销5-2轴心之间的距离与凸轮6-1中心圆环部的半径基本相同,另外如前所述,由于曲轴臂5-3通常被向曲轴5-1侧牵引的方向施力,因此,不论曲轴5-1与曲轴臂5-3成为怎样的相对位置关系,滑动锁6-2都会始终与凸轮6-1表面上的某个位置保持相接触的状态。

所述的垂直传送带3-2上方位于传送爪3-3外侧设有防止水平传送带3-1所送出钵苗20飞出的接苗装置7,所述的接苗装置7包括斜置面对水平传送带3-1的接苗板7-1,接苗板7-1一端铰接,接苗板7-1另一端背面连接有向水平传送带3-1方向施力的支撑弹簧7-2。在垂直传送带3-2下部,圆盘状的栽植部4接近过来,一边回转,一边夹住从垂直传送带3-2传送来的钵苗20,继续保持回转,往由开沟板10制造的地表沟里放下钵苗20进行移栽,被移栽的钵苗20由培土轮11开始进行培土。栽植部4的驱动是由驱动垂直传送带3-2的动力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提供,其回转速度与接收从垂直传送带3-2供给来的钵苗20时的动作设定为同步。

其中的图2、图3中,实线所示的是传送爪3-3位于水平传送带3-1尾部边缘上升至上部极点位置的示意图;虚线表示的是传送爪3-3位于水平传送带3-1尾部边缘下降至下部极点位置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受回转装置5和凸轮装置6的共同作用,传送爪3-3沿水平传送带3-1尾部边缘下降至下部极点后,离开水平传送带3-1尾部边缘位置上升至上部极点而形成反复上下摆动的轨道形结构。当传送爪3-3沿着水平传送带3-1的边缘下降时,与接苗装置7对接,并且一边将其向下方压开,一边向垂直传送带3-2供给被该接苗装置7的接苗板7-1暂时停留的钵苗20,使得水平传送带3-1上被依次传送的钵苗20,不会受到传送爪3-3阻挡而停留,下落到垂直传送带3-2一侧顺利运转至栽植部4。另外,因为传送爪3-3相对水平传送带6做背离运动上升,钵苗20也不会被举起,因此,可以缩短钵苗20的移栽间隔,使移栽效率得到飞跃性的提升。同时,如果把传送爪3-3在上升通过水平传送带3-1的侧面时,传送爪3-3与水平传送带3-1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设定为比安置钵苗20的钵体直径更大的话,就会使钵苗20从水平传送带3-1的边缘落下变得更加顺畅,传送爪3-3将毎个钵苗20依次准确的降落到垂直传送带3-2后,由栽植部4移送到田里进行移栽。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