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机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063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施肥机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肥机,具体讲是一种安装在施肥机肥料斗底部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施肥机下料装置大多采用在肥料斗底部开设若干下料口,并在下料口处安装若干与外部动力源连接的滚轮,当肥料倒入肥料斗内后,通过滚轮的旋转使肥料连续下落,实现施肥。这种下料方式虽然被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我们知道,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为使其更高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施加多种不同的肥料,例如氮肥、磷肥、钾肥、或其他微肥、长效肥、速效肥等;由于各肥料的特性不同,如有些为颗粒状、有些则较细腻蓬松,而现有施肥机中滚轮的转速和位置大多固定不变,导致施肥机很难根据需求对下肥量的多少进行调节,使用非常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肥机下料装置,解决现有施肥机无法根据肥料特性调节下肥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施肥机下料装置,包括肥料斗,肥料斗内腔底部开设有若干下料口,各下料口的底部均装有一块下料板,下料板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料口相配的下料通孔,下料板的底面上设有弧形凹面,各下料板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滚轮,滚轮的外周壁与弧形凹面紧贴,从而将下料通孔封堵住,所述滚轮包括光面滚轮和带槽滚轮,每两个相邻带槽滚轮之间均设置两个光面滚轮,带槽滚轮的外壁上圆周均布有若干弧形凹槽,光面滚轮和带槽滚轮装在下料转轴上,下料转轴铰接在肥料斗两侧的支撑板上,下料转轴的左端安装有用于调节下料口开口大小的下肥量调节结构,右端安装有链轮,通过链条与外部动力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肥机下料装置,其中,所述弧形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为1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肥机下料装置,其中,所述弧形凹槽的数量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肥机下料装置,其中,所述下肥量调节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阻挡螺母、调节手柄、锁紧螺母、止退垫圈、固定螺母和套筒,所述调节手柄、固定螺母和套筒套在下料转轴上,调节手柄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固定螺母装在套筒上,套筒装在支撑板上,所述阻挡螺母螺纹连接在下料转轴的最左端,所述锁紧螺母和止退垫圈套在调节手柄上,止退垫圈的内腔壁上设有凸起,调节手柄的外壁上设有供凸起插入的轴向槽,所述止退垫圈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端面齿,所述固定螺母的左端面上设有若干供端面齿卡入的端面槽。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施肥机下料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在施肥时,可根据肥料的特性,通过下肥量调节结构对下肥量的大小进行调节;当施播颗粒肥料时,通过每两个相邻的带槽滚轮之间设置两个光面滚轮的结构,在带槽滚轮旋转下料时,依靠光面滚轮将其余下料口给封堵住,相当于把下料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从而使得施肥量得到有效控制。

弧形凹槽的数量为六个,且宽度和深度均为10mm,可使下肥量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转动调节手柄的方式来调节下肥量,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简化结构;止退垫圈内腔壁上的凸起卡在调节手柄外壁上的轴向槽内以及端面齿与端面槽相配合后,能够防止调节手柄自行发生松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肥机下料装置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料板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调节手柄、锁紧螺母、止退垫圈和固定螺母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施肥机下料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施肥机下料装置包括肥料斗10,肥料斗10内腔底部开设有若干下料口,各下料口的底部均装有一块下料板57,下料板57的中部开设有与下料口相配的下料通孔572,下料板57的底面上设有弧形凹面571。各下料板57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滚轮60,滚轮60的外周壁与弧形凹面571紧贴,从而将下料通孔572封堵住。滚轮60包括光面滚轮602和带槽滚轮601,每两个相邻带槽滚轮601之间均设置两个光面滚轮602,可同时兼顾颗粒状肥料和细腻蓬松肥料的施播。带槽滚轮601的外壁上圆周均布有若干弧形凹槽603,光面滚轮602和带槽滚轮601装在下料转轴56上。下料转轴56通过轴承铰接在肥料斗10两侧的支撑板102上,下料转轴56的左端安装有用于调节下料口开口大小的下肥量调节结构,右端安装有链轮,通过链条与外部动力源连接。

弧形凹槽603的数量具体为六个,且弧形凹槽603的宽度和深度均为10mm。

结合图3,下肥量调节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阻挡螺母50、调节手柄51、锁紧螺母52、止退垫圈53、固定螺母54和套筒55。调节手柄51、固定螺母54和套筒55套在下料转轴56上,调节手柄51与固定螺母54螺纹连接,固定螺母54装在套筒55上,套筒55装在支撑板102上。阻挡螺母50螺纹连接在下料转轴56的最左端,锁紧螺母52和止退垫圈53套在调节手柄51上,止退垫圈53的内腔壁上设有凸起531,调节手柄51的外壁上设有供凸起531插入的轴向槽511,止退垫圈53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端面齿532,固定螺母54的左端面上设有若干供端面齿532卡入的端面槽541。当止退垫圈53内腔壁上的凸起531卡在调节手柄51外壁上的轴向槽511内以及端面齿532与端面槽541相配合后,能够防止调节手柄51在使用过程中自行发生松退。

本实用新型在施肥时,可根据肥料的特性,通过下肥量调节结构对下肥量的大小进行调节。具体地说,当需要调节下肥量的大小时,先松动锁紧螺母52,然后将止退垫圈53向左移动,直到端面齿532与端面槽541完全脱开;转动调节手柄51,来调节下料口的大小,待调节完成后,按刚才步骤反方向操作,将调节手柄51锁紧。

在施播复合肥等颗粒状肥料时,通过每两个相邻的带槽滚轮601之间设置两个光面滚轮602的结构,在带槽滚轮601旋转下料时,依靠光面滚轮602将其余下料口给封堵住,相当于把下料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从而使得施肥量得到有效控制。

当在田间地头不需要施肥时,只需切断外部动力源,在滚轮60的外周壁与弧形凹面571紧贴结构的作用下,就会立马停止施肥。设有六个弧形凹槽603的带槽滚轮601无论转到那个方向,都能有效封闭弧形凹面571,使肥料不会流出,实现停止施肥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