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7053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脱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脱粒装置
[0001]本申请为在先申请(申请日:2007年10月30日,申请号:200710185152.3,发明名称:脱粒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联合收割机上的脱粒装置(Threshing Apparatus)ο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下述脱粒装置,即具有夹持收割谷杆的根部侧输送收割谷杆的夹持输送机构、对由上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收割谷杆的穗头侧施行脱粒处理的脱粒滚筒、将随着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而向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上述脱粒滚筒进行引导的引导板。
【背景技术】
[0003]上述引导板将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而向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脱粒滚筒引导,由此防止该谷粒进入被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收割谷杆的根部侧即“卡粒(S ^ <0粒)”的发生,并事先避免谷粒与脱粒处理后的收割谷杆一起排出。
[0004]以往,在脱粒装置中,公开有下述结构,即由独立升降的多个板构成引导板(卡粒防止体),所述引导板构成为与供给到脱粒口的谷杆对应地上下移动并且被向下方施力,并且在下降到最下方时其顶端与下方侧的脱粒口板抵接或者接近,并且,所述引导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形成为越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越位于上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4604 号公报(JP2006-014604A))。
[0005]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在引导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上形成有谷杆引导部,所以若将被夹持输送机构夹持输送的收割谷杆输送到位于引导板的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板处,则该板在谷杆引导部的作用下顺利地抬起到收割谷杆上而允许收割谷杆的输送。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这样的引导板进行了改进,并可能够更可靠地将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而向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脱粒滚筒引导。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以下构成为特征。即,一种脱粒装置,具有:夹持输送机构,夹持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来输送收割谷杆;脱粒滚筒,对由上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收割谷杆的穗头侧进行脱粒处理;引导板,将随着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向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向上述脱粒滚筒进行引导,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板形成为其脱粒滚筒侧的端部进入到上述脱粒滚筒的脱粒齿的顶端所绘出的旋转轨迹的内侧,并且在上述引导板的脱粒滚筒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允许上述脱粒齿通过的脱粒齿通过部。
[0008]根据该特征构成,通过引导板的脱粒滚筒侧的顶端延伸到脱粒齿顶端的旋转轨迹内,而可以借助引导板将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向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流下的谷粒更可靠地向脱粒滚筒引导。由于尽管延伸到旋转轨迹内但在引导板上形成了脱粒齿通过部,所以不会导致因引导板与脱粒齿的干涉而引起的破损。由此,可更加有效地防止卡粒的发生,可更可靠地防止进入到收割谷杆的根部侧的谷粒与脱粒处理后的收割谷杆一起排出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0009]因此,可更有效地防止因卡粒引起的谷粒回收效率的下降。
[0010]上述脱粒齿通过部例如可通过在上述引导板上在脱粒滚筒侧的端部开口形成的狭缝或凹部构成。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板由多个板体构成,所述板体在被上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收割谷杆的上方的位置沿上述收割谷杆的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在上述各板体的上述收割谷杆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形成有谷杆引导部,该谷杆引导部越靠近该输送方向上游侧越位于上方,将被上述夹持输送机构输送的收割谷杆向下方引
Q
寸O
[0012]该构成具有以下优点。
[0013]在JP2006-014604A的构成中,由于在除了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板之外的板上未形成谷杆引导部,所以若将该收割谷杆输送到比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板位于后方的板处,则收割谷杆容易挂在各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缘,容易导致因该挂住而引起的收割谷杆的输送堵塞、或因收割谷杆的输送姿势(脱粒姿势)的混乱而引起的脱粒性能降低等问题。
[0014]与之相对,根据本构成,若将被夹持输送机构夹持输送的收割谷杆输送到引导板的各板体处,则这些各板体在谷杆引导部的作用下将收割谷杆顺畅地引导到各板体的下方而允许收割谷杆的输送。因此,即便在输送方向下游侧,收割谷杆也不会挂在各板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缘。因此,可在引导板的大致全长范围内事先避免因该挂住引起的收割谷杆的输送堵塞、或因收割谷杆的输送姿势(脱粒姿势)的混乱而引起的脱粒性能的降低等。
[0015]而且,在由于处理物堵塞在脱粒滚筒和引导板之间等而导致引导板变形或者破损时,无需更换整个引导板,而通过更换其变形或者损坏的部位的板体即可解决。
[0016]因此,不仅可以经济地进行对于引导板的变形或破损等的处理,而且可以防止由卡粒所引起的谷粒回收效率降低,而不会导致收割谷粒的输送堵塞或脱粒性能的降低等。
[0017]进而,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压板,所述压板与上述引导板一起连结在连结上述引导板的引导板连结部上并将上述引导板的上部向上述引导板连结部推压,在将上述压板连结在上述引导板连结部上的状态下,压板上部与上述引导板连结部接抵而形成为从上方覆盖上述引导板的上部的状态。
[0018]该构成具有以下优点。
[0019]根据该特征构成,由于压板保护引导板不受向引导板流下的处理物的影响,所以可防止由于与处理物接触而导致的引导板的磨损,从而提高引导板的耐用性。
[0020]此外,可防止切断麦杆等的一部分进入引导板连结部与引导板之间或引导板与压板之间,由此,可阻止由于该进入使切断麦杆等成为挂住状态而对脱粒处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
[0021]因此,可提高引导板的耐用性,同时可防止因引导板的装备而引起的脱粒处理性能的降低。
[002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承接网,该承接网沿上述脱粒滚筒的外周弯曲地形成并配置为从下方覆盖上述脱粒滚筒的下部侧,在上述承接网的位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框部上,形成有允许由利用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漏下的漏下孔。
[0023]或者,其特征在于,具有承接网,该承接网沿上述脱粒滚筒的外周弯曲地形成并配置为从下方覆盖上述脱粒滚筒的下部侧,在相对于上述承接网配置在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脱粒室形成部件上,形成有允许由利用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漏下的漏下孔。
[0024]这些构成具有以下优点。
[0025]以往,作为使由利用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漏下的脱粒装置的处理物漏下结构,具有下述结构,即在穿设有多个孔眼的钢板上通过小螺钉固定支承框或金属框而构成承接网,并使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处理物从作为该承接网的网眼的孔眼中漏下(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 - 92971号公报(JP2000-092971A)(段落号0015?0016、图1 ?图 5))。
[0026]此外,具有下述结构,即将作为直线状钢材而具有的截面为大致3字形的第I钢材和第2钢材、截面为圆形的棒状钢材、第I线状钢材和第2线状钢材、以及作为圆弧状部件而具有的第I部件?第5部件以既定的排列并列,并焊接各接合部分,由此构成格子状的承接网,并使通过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从该承接网的网眼漏下(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61333 号公报(JP2001-061333A)(段落号 0017 ?0019、图1 ?12))。
[0027]近年来,由于作业的高速化而使单位时间的处理量有增大的倾向。因此,需要加大承接网的漏下面积,而促进由利用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的漏下,但由于承接网的配置空间也受到限制,所以难以加大承接网来确保与作业的高速化对应的较大的漏下面积。
[0028]其结果为,随着作业的高速化的发展,由于即便单粒化但无法从承接网漏下而承受由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所以容易产生谷粒损伤的不良情况。
[0029]因此,为了防止因单粒化谷粒的漏下不良引起的损伤而不加大承接网,以上述任意的构成为特征。这些构成具有以下优点。
[0030]首先,若在上述承接网的位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框部上形成漏下孔,该漏下孔允许由利用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的漏下,则由利用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得到的处理物不仅从承接网的网眼漏下,还从形成在承接网的位于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框部上的漏下孔漏下。即,可不加大承接网而增大漏下面积,从而可促进处理物的漏下。
[0031]而且,由于将漏下孔形成在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使处理物扬起而容易成为扩散状态的承接网的、位于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框部上,而不是形成在处理物容易成为堆积状态的承接网的脱粒滚筒的位于旋转方向上方侧的框部上,因此,特别可以促进处理物中这样的谷粒从漏下孔漏下,即由于与切断麦杆或麦杆肩等相比质量比较大、而容易受到基于与脱粒滚筒一起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的单粒化的谷粒。
[0032]因此,可确保与作业的高速化对应的大的漏下面积,而无需加大承接网,由此,可实现伴随作业的高速化的处理量增大,并且可促进单粒化谷粒的漏下,可防止由单粒化谷粒的漏下不良引起的损伤等,结果可提高单粒化谷粒的回收效果并提高谷粒的质量。
[0033]特别地,通过促进单粒化谷粒从形成在承接网的脱粒滚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框部上的漏下孔漏下,在脱粒处理时,在通过夹持输送机构夹持输送收割谷杆的根部侧的自脱型联合收割机(culm head discharging type combine — harvester)中,可抑制所谓的卡粒的发生,即,没有从承接网漏下的单粒化谷粒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而向收割谷杆的根部侧流下,并以散落在收割谷杆的根部侧的状态与脱粒处理后的收割谷杆一起排出到机外,结果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单粒化谷粒的回收效率。
[0034]另一方面,若在相对于上述承接网配置在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脱粒室形成部件上形成漏下孔,该漏下孔允许由利用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的漏下,则通过利用脱粒滚筒的旋转所进行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不仅从承接网的网眼漏下,还从形成在脱粒室形成部件上的漏下孔漏下。此外,可避免在承接网的框部上形成有漏下孔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承接网的强度的降低。即,可加大漏下面积而无需加大承接网并不会导致承接网的强度降低,可促进处理物的漏下。
[0035]而且,由于将漏下孔形成在相对于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使处理物扬起而容易成为扩散状态的承接网、位于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脱粒室形成部件上,所以与将漏下孔形成在上述框部上的情况相同,特别可以促进处理物中这样的单粒化谷粒从漏下孔的漏下,即由于与切断麦杆或麦杆肩等相比质量较大、而容易受到基于与脱粒滚筒一起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
[0036]因此,可确保与作业的高速化对应的大的漏下面积,而无需加大承接网,并且不会导致承接网的强度的降低,由此,可实现伴随作业的高速化的处理量增大,并且可促进单粒化谷粒的漏下,可防止由单粒化谷粒的漏下不良引起的损伤等,结果可提高单粒化谷粒的回收效果并提高谷粒的质量。
[0037]另外,由于促进了单粒化谷粒从形成在脱粒室形成部件上的漏下孔的漏下,所以与在上述框部上形成漏下孔的情况相同,特别在自脱型联合收割机中可抑制卡粒的发生,结果可更有效地提高单粒化谷粒的回收效率。
[0038]另外,若将上述脱粒室形成部件可拆装地构成,则在脱粒室形成部件由于与处理物接触等而磨损的情况下,可容易地将脱粒室形成部件更换为新的部件。因此,在可容易地进行脱粒室形成部件的更换的维护性优异方面更加有利。
[003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该脱粒装置具有:排出麦杆输送装置,借助环形转动链条和输送引导杆将来自脱粒室的脱粒排出麦杆向机体后方夹持输送;带风扇的排尘路径,设置在上述排出麦杆输送装置的下方,以借助排尘风扇将来自分选部的尘埃排出到机体外;风力排尘路径,设置在上述带风扇的排尘路径的下方,用以借助分选风将来自上述分选部的尘埃排出到机体外;排尘控制体,开闭上述风力排尘路径;联动机构,从上述输送引导杆绕开上述带风扇的排尘路径而与上述排尘控制体连结,借助由上述联动机构产生的上述输送引导杆与排尘控制体的联动,当上述输送引导杆相对于上述环形转动链条离开设定间隔以上时,上述排尘控制体切换操作为打开姿势,当上述输送引导杆位于相对于上述环形转动链条小于上述设定间隔(D)的位置时,上述排尘控制体切换操作为关闭姿势。
[0040]该构成具有以下优点。
[0041]以往,在脱粒装置中,有例如日本特开平4-84825号公报(JP4-084825)所示的装置。
[0042]该脱粒装置具有:内置有分选装置的风选部;将应从分选装置所具有的粗糠筛排出的麦杆肩与分选风一起排出到机外的排尘口 ;和在该排尘口上以开闭该部分的方式设置的排尘控制板。
[0043]排尘控制板,经由联动机构、马达和控制部与动作检测机构(检测开关)连接。动作检测机构检测收割部上升到既定的非作业位置的情况。当由动力操纵杆进行了收割部上升操作且动作检测机构成为检测状态时,排尘控制板根据动作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自动地向关闭排尘口的方向进行摆动动作。当收割部下降到既定的收割作业位置时,排尘控制板自动地向打开排尘口的方向进行摆动动作。
[0044]在具有上述排尘控制体的脱粒装置中,在分选部的处理物量多时,由于在分选部产生的排出用的处理物量变多,所以将排尘控制体切换操作为打开姿势,以便将排出用的处理物迅速地排出而不易发生一次处理物或二次处理物的尘埃混入。在分选部的处理物量少时,由于处理物容易借助分选风而飞散,所以将排尘控制体切换操作为关闭姿势,以便抑制或避免谷粒与分选风一起排出的损失。
[0045]若采用上述现有的技术,则可自动地进行排尘控制体的开闭切换。但是,必须具有对排尘控制体进行开闭操作的致动器、以及操作致动器的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操作机构有变大的倾向。
[0046]因此,为了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小规模的操作机构进行排尘控制体的适宜的自动开闭,而且能够容易地避免其操作机构的动作不良的发生地进行的脱粒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以技术方案7所述的构成为特征。该构成具有以下优点。
[0047]根据该特征构成,当分选部的处理物量变多时,排尘控制体自动地切换操作为打开姿势,当分选部的处理物量变少时,排尘控制体自动地切换操作为关闭姿势。
[0048]S卩,当供给到脱粒室的谷杆量增多时,从脱粒室向分选部为了进行分选处理而供给的处理物量增多。此时,从脱粒室排出的脱粒排出麦杆的量变多。于是,通过排出麦杆输送装置输送的脱粒排出麦杆的量变多,输送引导杆向远离环形转动链条侧移动。
[004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