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绕线轮的导线器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002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旋压式绕线轮的导线器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旋压式绕线轮的导线器支承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旋压式绕线轮包括用于支承导线器的导线器支承机构。导线器支承机构包括导线器支承部件、撞击部件和施力部件。导线器支承机构是用于支承导线器的部件,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转子臂。另外,导线器支承部件能够在钓线引导姿势和钓线释放姿势之间摆动。
[0003]当导线器支承部件在钓线引导姿势和钓线释放姿势之间摆动时,撞击部件在设置于导线器支承部件的抵接面上滑动。另外,撞击部件装配于转子臂,被施力部件朝向抵接面施力。抵接面在撞击部件滑动路径的中途具有突出部。因此,当导线器支承部件向钓线引导姿势或钓线释放姿势切换时,撞击部件在越过突出部之后撞击抵接面从而产生卡搭声。通过该卡搭声,使用者能够识别出导线器支承部件已切换至钓线引导姿势或钓线释放姿势(参照专利文献I)。
[0004]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9767号公报。
[0005]撞击部件有可能钩挂在为了发出卡搭声而形成的突出部上。其结果产生如下问题:撞击部件的滑动不会顺畅地行进,进而导线器支承部件的摆动也不会顺畅地进行。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顺畅地进行导线器支承部件的摆动。
[0007]本发明的导线器支承机构是将旋压式绕线轮的导线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转子在钓线引导姿势与钓线释放姿势之间摆动的导线器支承机构。该导线器支承机构包括导线器支承部件、撞击部件、施力部件和抵接面。导线器支承部件支承导线器。并且,导线器支承部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转子在钓线引导姿势与钓线释放姿势之间摆动。撞击部件设置于转子和导线器支承部件中的任一方。施力部件对撞击部件朝向转子和导线器支承部件中的另一方施力。抵接面设置于转子和导线器支承部件中的另一方。抵接面具有第一部、第二部、阶梯部和滑动部。第一部是在钓线引导姿势时与撞击部件抵接的部分。第二部是在钓线释放姿势时与撞击部件抵接的部分。阶梯部设置于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滑动部在第一部与阶梯部的顶点部之间连续地延伸。
[0008]在本发明的导线器支承机构中,滑动部在第一部与阶梯部的顶点部之间连续地延伸。因此,在导线器支承部件从钓线引导姿势向钓线释放姿势摆动期间,即在撞击部件从第一部滑动至第二部期间,在抵接面没有钩挂撞击部件的部分。其结果为能够顺畅地进行导线器支承部件的摆动。
[0009]优选的是,滑动部以随着接近阶梯部而接近转子和导线器支承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方式倾斜。根据该构成,能够使施力部件逐渐地收缩。
[0010]滑动部在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上,既可以弯曲地倾斜,也可以直线地倾斜。
[0011]优选的是,滑动部的倾斜角是2度以上5度以下。
[0012]优选的是,顶点部具有沿摆动方向延伸的平坦部。
[0013]优选的是,导线器支承机构还包括对导线器支承部件分为钓线引导姿势和上述钓线释放姿势地施力的切换机构。
[0014]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顺畅地进行导线器支承部件的摆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0016]图2是旋压式绕线轮的剖视图。
[0017]图3是第一转子臂的剖视图。
[0018]图4是第一转子臂的剖视图。
[0019]图5是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的仰视图。
[0020]图6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0021]图7是变形例I的剖视图。
[0022]图8是变形例2的剖视图。
[0023]图9是变形例3的剖视图。
[0024]图10是变形例4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I导线器
2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 23抵接面 24第一部 25第二部 26阶梯部 261顶点部 27滑动部 4撞击部件 5弹簧部件 10导线器支承机构 100旋压式绕线轮 120 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导线器支承机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图2是旋压式绕线轮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前方”表示放出钓线的方向,具体来说,图1和图2的左侧是“前方”。
[0027]如图1所示,旋压式绕线轮100向前方放出钓线。旋压式绕线轮100包括导线器支承机构10、绕线轮主体110、转子120、卷筒130和手柄140。并且,如图2所示,旋压式绕线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150、振动机构160、小齿轮170和卷筒轴180。
[0028]如图1所示,绕线轮主体110具有壳体部111和盖部112。盖部112相对于壳体部111能够拆卸。并且,壳体部11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装配部113。装配部113是装配于钓竿的部分。
[0029]如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110具有由壳体部111和盖部112划定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内收纳有各种机构。详细来说,驱动机构150和振动机构160收纳于绕线轮主体110内。
[0030]驱动机构150包括驱动轴151和驱动齿轮152。驱动轴151与手柄轴141连结,并与手柄轴141 一体地旋转。
[0031]驱动齿轮152与驱动轴151连结,并与驱动轴151 —体地旋转。驱动齿轮152是平面齿轮,与小齿轮170的齿轮部171啮合。通过使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10的侧面的手柄140旋转,使得驱动轴151和驱动齿轮152旋转,小齿轮170也旋转。
[0032]卷筒轴180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10。详细来说,卷筒轴180从绕线轮主体110内向前方延伸。卷筒轴180通过使手柄140旋转而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详细来说,手柄140的旋转经由驱动齿轮152使小齿轮170旋转。伴随着该小齿轮170的旋转,振动机构160使卷筒轴180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0033]卷筒130是卷绕钓线的部件。卷筒130经由曳力机构190装配于卷筒轴180的末端部。卷筒130与卷筒轴180 —体地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0034]小齿轮170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10。详细来说,小齿轮170从绕线轮主体110内向前方延伸。小齿轮170配置成能够绕卷筒轴180旋转。小齿轮170形成为筒状,卷筒轴180在小齿轮170的内部延伸。另外,小齿轮170经由多个轴承部件被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10。
[0035]转子120是用于将钓线卷绕到卷筒130上的部件。转子120固定于小齿轮170的前部,与小齿轮170 —体地旋转。即,转子120不能与小齿轮170相对旋转。
[0036]转子120包括转子主体部121、第一转子臂122和第二转子臂123。转子主体部121是圆筒状。第一转子臂122和第二转子臂123从转子主体部121的外周面朝向前方延伸。第一转子臂122和第二转子臂123在转子主体部121的周向上配置于相反侧的位置。
[0037]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转子臂122的末端部124形成有装配孔125和凸台部126等。装配孔125装配后述的撞击部件4。在凸台部126能够摆动地装配后述的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
[0038]如图2所示,导线器支承机构10是用于支承导线器I的机构。导线器支承机构10包括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和第二导线器支承部件3。另外,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相当于本发明的导线器支承部件。第二导线器支承部件3能够摆动地装配于第二转子臂123的末端部。导线器I是弯曲为大致U字状的部件,在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与第二导线器支承部件3之间延伸。
[0039]图5是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的仰视图。如图5所示,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具有末端部21和基端部22。在末端部21安装有后述的导线轮6等。基端部22是能够摆动地安装于第一转子臂122的末端部124的部分。并且,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具有抵接面23。该抵接面23形成于基端部22。并且,在基端部22形成有卡合孔221。在该卡合孔221中卡合有后述的杆71的第一端部73。
[0040]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能够摆动地装配于第一转子臂122。详细来说,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使用螺栓等安装于第一转子臂122的凸台部126。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能够在钓线引导姿势(图3)与钓线释放姿势(图4)之间摆动。
[0041]图6是图5的A-A线剖视图。如图6所示,导线器支承机构10还包括撞击部件4和弹簧部件5。另外,弹簧部件5相当于本发明的施力部件。
[0042]撞击部件4的末端部与抵接面23抵接。详细来说,撞击部件4被弹簧部件5朝向抵接面23施力。另外,将撞击部件4被施力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该撞击部件4和弹簧部件5装配在第一转子臂122的装配孔125中。撞击部件4在装配孔125内能够向接近和远离抵接面23的方向移动。撞击部件4的末端部是光滑的弯曲面状,具体来说是半球面状。
[0043]通过第一导线器支承部件2在钓线引导姿势与钓线释放姿势之间摆动,使得撞击部件4的末端部在抵接面23上滑动。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撞击部件4沿着以摆动轴心O为中心的圆弧在抵接面23上滑动。另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