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96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置15的右侧方开放。
[0067]为了求得田地的收获量,在该联合收割机上设置有构成测量器2的测力传感器20,测量器2将储存在谷粒箱9内的谷粒重量作为测量结果输出。该测力传感器20被设置成支承在机体框架10上,从而能够承接位于作业位置的谷粒箱9的荷重并计测重量。谷粒箱9具有承接引导体21,随着谷粒箱9从维护位置向作业位置转动,承接引导体21承接支承谷粒箱9的下端支承部并将谷粒箱9引导至利用测力传感器20能够计测重量的重量计测位置Z (参照图5)。
[0068]如图4和图5所示,被承接引导体21引导的谷粒箱9的下端支承部由辊22构成,该辊22被支承为能够绕水平轴心旋转,并且能够在承接引导体21上滚动。该辊22相对于安装在谷粒箱9的前侧下部的支承部件97,以比该支承部件97的下端部更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利用横向支承轴22a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另外,该辊22在谷粒箱9位于作业位置时,在谷粒箱9的机体前后方向视图中,在谷粒箱9的左右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以位于下方的状态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支承部件97固定在谷粒箱9的前侧壁96的下端部。
[0069]如图5和图6所示,承接引导体21设置为在荷重承接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切换自如,其中在荷重承接状态下,承接引导体21从上方载置在设置于测力传感器20上部的重量检测部20a上,在退避状态下,承接引导体21向外侧退避以使测力传感器20的上方开放。即,承接引导体21经由托架1a固定在机体框架10上。承接引导体21的基端部利用托架1a被支承为绕机体前后轴心P4旋转自如。
[0070]在承接引导体21切换为荷重承接状态时,如图5的实线所示,承接引导体21的引导载置面21a处于比基端部更靠近机体内侧位置的状态;在承接引导体21切换为退避状态时,如图5的假想线所示,引导载置面21a位于比基端部更靠近机体外侧的位置。
[0071]如图5所示,在切换到荷重承接状态的状态下,引导载置面21a能够以倾斜角较缓的倾斜状态形成为倾斜姿势,从而使随着谷粒箱9从维护位置向作业位置转动而被引导转动的辊22向上方位移。
[0072]测力传感器20被安装在机体框架10上,位于切换至荷重承接状态的承接引导体21的下方侧,利用重量检测部20a承接承接引导体21,并且在机体框架10上载置支承有测力传感器20的主体部20b。
[0073]如上所述,处于作业位置的谷粒箱9的机体前部侧的荷重经由承接引导体21被测力传感器20承接,因此能够利用测力传感器20测量储存在谷粒箱9内的谷粒的重量。需要说明的是,在使谷粒箱9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机体框架10上的摆动支轴部90上形成有预留空隙(融通,未图示),以使得谷粒箱9的前端侧能够在上下方向稍微掀动,从而能够利用该预留空隙来使用测力传感器20承接谷粒箱9的荷重,能够测量储存谷粒的重量。
[0074]在联合收割机的机体倾斜时,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结果(测量值)有可能因此而产生误差,但是由于机体倾斜而导致的计测误差能够被修正。这是因为使用了来自未图示的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角的左右倾斜角传感器及检测前后倾斜角的前后倾斜角传感器的检测值以及预先通过实验求得的修正用的演算式对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结果进行了修正。随着割取作业的进行而逐次变化的谷粒箱9内的谷粒的储存量(收获量)使用测力传感器20测量,基于该测量结果而计算出的收获量按照以下具体叙述的方法显示于液晶面板70。
[0075]图7表示以测量显示收获量(收获量)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100为中心的功能。在该控制系统中,利用了在图1中说明的收获量测量和收获量显示的原理。作为该控制核心的控制单元100被输入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结果、来自操作输入装置30的操作输入数据、来自状态检测器组3的检测结果。状态检测器组3是检测构成联合收割机的设备的状态的传感器、开关(简称为SW)等的总称。状态检测器组3例如包括:检测联合收割机的停车的速度检测器、检测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的车体的水平控制机构向原始位置即水平姿势的转变的检测器、检测控制向割取部12、脱粒装置15传递动力的离合器的状态的检测器、检测利用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83的保持装置87被保持固定的状态即卸载装置8的原始位置(卸载装置8的收纳位置)的检测器等。操作输入装置30是为了向控制系统输入控制指令而被驾驶员(操作者)操作的装置,包括作业开始SW31、收获量测量SW32等。
[0076]在到达收获作业对象的田地时,在确定该田地之后操作作业开始SW31时,发出触发收获作业的初始设定处理等的指令。该初始设定处理也包括控制单元100所使用的各种变量及控制参数的重置、应存储数据(以田地为单位的收获量等)的存储和传送等。在收获作业中或者收获作业完成时,通过操作收获量测量SW32,驱动各种工作设备而使高可靠性测量状况出现,并且发出执行出现的高可靠性测量状况下的收获量测量的指令。需要说明的是,该操作输入装置30能够通过安装在操作台13上的触摸面板统一构筑。
[0077]在控制单元100中构筑有收获量计算部5、测量状况判断部60、显示数据生成部71。测量状况判断部60基于来自状态检测器组3的检测结果,判断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环境是测量可靠性高的高可靠性测量状况还是测量可靠性低的低可靠性测量状况,并输出其判断结果。收获量计算部5根据高可靠性测量状况下的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结果计算作为高可靠性收获量的收获量,基于低可靠性测量状况下的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结果计算作为低可靠性收获量的收获量。
[0078]收获量计算部5包括第一计算部51、第二计算部52、累计部53。第一计算部51根据测力传感器20的测量结果计算收获量,此时计算出的收获量基于测量状况判断部60的判断结果区分为低可靠性收获量和高可靠性收获量。第二计算部52将由第一计算部51计算出的高可靠性收获量区分为非累计用收获量和累计用收获量。在一块田地进行的收获作业中,在收获的谷粒是谷粒箱9容量的多倍的情况下,为了计算该田地的收获量,在每次卸载谷粒箱9 (谷粒排出)时,必须测量在此之前所储存的谷粒,并累积根据该测量结果计算的收获量。该累计所使用的高可靠性收获量为累计用收获量,而在除此以外的与卸载作业无关的时刻获得的高可靠性收获量为非累计用收获量。第二计算部52能够利用来自测量状况判断部60的判断结果确定所接收的高可靠性收获量是否是基于伴随卸载作业所进行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累计用收获量传送至累计部53,为了计算以田地为单位的收获量而作为田地累计值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根据需要,累计到截止到上一次的累计用收获量。非累计用收获量表示在该时刻储存在谷粒箱9中的高可靠性的收获物量,因此能够作为高可靠性的当前箱内收获量用于显示。累计部53累计依次接收的累计用收获量,作为以田地为单位的累计收获量输出。一块田地收获作业完成后的田地累计值的合计为田地总收获量,与田地ID相关联地被记录。在收获作业之前的阶段,田地累计值的合计为到该时刻为止获得的田地收获量,加上在此之后计算的高可靠性收获量即非累计用收获量或低可靠性收获量,作为田地当前收获量用于显示。
[0079]显示数据生成部71与液晶面板70 —起构成显示部7。显示数据生成部71基于从收获量计算部5接收的各收获量,生成表示储存在谷粒箱9内的谷粒的量的箱内当前收获量显示数据、表示以田地为单位的当前收获量或者田地总收获量的田地收获量显示数据。如图3所例示,在液晶面板70中,根据驾驶员的选择,显示箱内当前收获量、以田地为单位的当前收获量、田地总收获量,并且显示利用未图示的食味测量器计算的收获谷粒的平均蛋白、平均水分等。需要说明的是,以田地为单位的当前收获量及田地总收获量以数值进行显示,但是为了容易理解箱内当前收获量占谷粒箱9整个容积的比例,利用累积条形图之类的层级显示来进行显示。
[0080]使用图8、图9说明上述控制系统的测量、计算、显示的时间序列的流程的一例。图8表示田地A从作业开始到首次卸载作业为止的流程,图9表示田地A经过进一步的卸载作业(通常为多次卸载作业),计算总收获量并进行到下一块田地B的流程。
[0081]首先,在时刻Tl I,确认待进行收获作业的田地A,操作作业开始SW31并设定作业条件等,从而开始收获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业开始SW31兼用作显示切换SW,显示切换SW用于切换液晶面板70的画面显示,通过长按该显示切换SW,使作为作业开始SW31的功能起动。另外,为了使田地确认作业简单化,基于作业开始SW31的操作,在液晶面板70显示田地的地图。通过从该显示画面触摸符合条件的田地,显示该田地的属性数据,从而能够准确无误地确认成为作业对象的田地。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操作作业开始SW31,执行包括各种缓冲器、临时存储器的初始化(重置)的初始化处理。此时,为了使驾驶员能够目视确认该初始化的结果,显示如图3所例示的液晶面板70的各种显示值为“O”或者初始值的样子。
[0082]通过利用收获行驶中测力传感器20以规定测量周期进行的重量测量,输出测量值。在图8中,该测量值利用带下标的“a”表示,下标是表示时间序列的序数。之后出现的下标也是表示时间序列的序数。测量时机用白圈表示,标注在各白圈之上的数字为表示测量值的示意数值。用于收获量计算部5的计算处理的测量结果是作为代表值的测量值,该代表值利用以规定时间间隔获得的测量值为参数的过滤函数导出,在图中利用带下标的“A”表示。该过滤函数的最简单形式为算术平均或移动平均函数。需要说明的是,获得该测量结果的时机用黑圈表示,在各黑圈之上标注的数字是表示该测量结果的内容的数值。根据该测量结果而利用收获量计算部5计算的收获量利用带下标的“Q”表示。在此,在图中的“Q”周边标注的数字也表示收获量,但是为了方便,使用与测量值相同的数值。该收获量作为低可靠性收获量处理,而作为液晶面板70的显示箱内收获量的显示值(在图中用K表示)利用,还作为表示田地收获量的显示值利用。该显示值在图中用H(数值)表示,该数值为田地的识别号码,并且作为累计用变量使用S。S卩,H(数值)=S+K。
[0083]在液晶面板70显示的箱内收获量为低可靠性收获量,因此为了获得高可靠性收获量,在时刻T12操作收获量测量SW32。由此,联合收割机停车,返回水平姿势,收获设备处于非作业状态。根据该状况下获得的测量结果(在图中用大白圈和AlO表示)而计算出的收获量为高可靠性收获量(在图中为Q10)。
[008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更高可靠性的收获量测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卸载装置8的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83以稳定地施加重量的方式收纳在保持装置87的承接台上。如果不可靠地收纳,则不能准确地测量谷粒箱9的重量,其结果是,计算的收获量不正确。因此,在操作收获量测量SW32时,输出使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83向保持装置87的承接台下降的下降指令。输出该下降指令后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测量结果用于高可靠性收获量的计算。
[0085]在谷粒箱9处于装满状态的时刻T13进行卸载作业。在卸载作业时,联合收割机停车,返回水平姿势,收获设备处于非作业状态,因此在该时刻,通过测量储存在谷粒箱9内的谷粒,能够获得高可靠性测量状况下的测量结果A20。进而,根据测量结果A20计算高可靠性收获量Q20。并且,将Q20代入累计用的变量即S。之后,在再次开始收获作业并获得低可靠性收获量Q21时,Q21作为箱内收获量显示,并且通过与累计用变量S的值即Q20相力口,而作为H(I)的值即田地收获量显示。
[0086]在时刻T14,完成了田地A的收获作业时,进行排出储存在谷粒箱9内的谷粒的最后的卸载作业,而在此之前,进行高可靠性测量状况下的测量。在获得该测量结果(在图中利用大白圈和A30表示)的同时,也计算高可靠性收获量(在图中为Q30)。通过将该最后计算出的高可靠性收获量与在此之前累计的累计值相加,计算该田地A的总收获量。在该图例中,总收获量为H(I) = Q20+?"+Q30,作为田地A的总收获量被记录。
[0087]联合收割机在时刻T21从田地A移到田地B并再次开始收获作业,执行同样的谷粒测量、收获量计算、收获量显示的控制。
[0088]虽然在图8和图9的说明中并未涉及,在卸载作业后谷粒箱9内产生谷粒余量的情况下,该余量会成为下次收获量测量的误差。为了避免该误差,控制单元100具有根据测量结果检测出谷粒箱9存在余量,并对此进行通知并发出催促排出余量的警告的功能。并且,与警告无关地,作为未排出余量时的例外处理,设置有累计部53,该累计部53具有计算所推算的余量,并在计算田地收获量时根据该推算余量进行修正的功能。
[0089]为了计算田地收获量,需要在卸载作业之前进行收获量计算,因此为了进行收获量计算,操作收获量测量SW32的操作被加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