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麻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75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麻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机械,尤其是用于制作小食品的制麻花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一种以上的面料斗和浮料斗、机架、成形机构、制熟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制麻花机,所述面料斗安置于机架的顶部,其下依次设有成形机构和制熟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部件与成形机构连接。
成形机构由含装有压面筒并活套于所述机架的上架梁上中段设有一只以上的传动轮的套筒和位于其下方、固装于所述机架下架梁上的成形筒共同构成,在压面筒内设有旋刀,在成形筒内设有成形用空腔。
所述制熟机构由设于机架下部的油锅和悬装于所述油锅上方并受推杆轮驱动的推杆及设于油锅一端的盛成品的网篮、网篮架、油盘等共同构成。
驱动机构由一种以上的电动机和手摇轮,通过传动部件与套筒和推杆轮结合后构成。必要时在成形机构一侧可安装浮料斗,并用管将斗底与成形用空腔连通。
如果在机外另设制熟机构,此时可由盛坯料的坯料托盘取代机内的制熟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幅度降低麻花类小食品的制作成本,并使其外形统一美观。因本发明结构极为简单,制成的小型机适合柜台式小本经营,是失业人员应急性就业的好工具。
图2是

图1去推杆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成形机构主视(剖视)图。
图4是图3去面斗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机架主视(剖视)图。
图6是图5俯视图。
图7是图5左视图。
图8是图3“A-A”去推杆剖视图。
图9是参照图3浮料斗安装位置放大图。
见图3、图4、图8、图9,并参照图5,面斗12通过面斗耳10卡装于支架11的上部,含装有压面筒18,并由上螺栓14拴紧、带有主皮带轮24的套筒19活套于上支架梁20内,成形筒26含装于下支架梁33内,并由下螺栓27拴紧,其侧设有浮料斗38(详见图9)。受套筒19通过皮带轮15驱动的推杆轮30上固装有割刀25和推杆轴32,推杆7的末端活套于轴32上,推杆7的中段搁架于固装在油锅8两侧上的推杆梁13上。
电机22与皮带23、主皮带轮24和皮带轮15共同构成驱动机构;电机22也可通过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实现驱动;在小型机上可将电机22改为手摇轮。
将和好的面装进面斗12,面顺面斗12的底部漏孔流进压面筒18内,固装有旋刀34的压面筒18在套筒19的带动下旋转,旋刀34将面压进位于其下方的成形筒26内,面料经成形筒26成形后从筒口露出,并被顺迹线36转动的割刀25割断,落进位于其下方的油锅8。推杆7在推杆轮30的推拉下在油锅8内呈纵向往复运动,带折弯的推杆在水平向上形成高低段。当运动使推杆上的低段搁驾于推杆梁13上时,推杆上的网状爪悬驾于油锅8内的油面上空;当推杆7上的高段搁驾于推杆梁13上时,推杆7上的网状爪落进油锅8的油内,将油内食品前推越过导板,落进网篮——制成小食品。
如果将制熟机构设在机外,此时可由坯料托盘替代制熟机构。
空腔39的形状可根据炸制食品外形需要进行相应设计。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麻花机,由一种以上的面料斗和浮料斗,机架、成形机构、制熟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其特征是所述面料斗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其下依次设有所述成形机构和制熟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部件与所述成形机构和制熟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麻花机,其特征是所述成形机构由含装有压面筒并活套于所述机架的上架梁上、中段设有一只以上的传动轮的套筒和位于其下方、固装于所述机架下架梁上的成形筒共同构成;在所述压面筒内设有旋刀,在所述成形筒内设有成形用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麻花机,其特征是所述制熟机构由油锅和悬装于所述油锅上方并受推杆轮驱动的推杆及设于油锅一端的盛成品的网篮、网篮架、油盘等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麻花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为一种以上的电动机和手摇轮及传动部件共同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麻花机,其特征是所述浮料斗安装于所述成形筒的一侧,并由管连通所述浮料斗斗底和所述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麻花机,其特征是由特征坯料托盘取代特征制熟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制麻花机,属食品加工机械。目前市售的麻花、油枣均为手工制品,成本高,外观差。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可自动制作麻花、油枣、锅粑等小食品的机械,由面料斗、浮料斗、机架、驱动机构、成形和制熟机构构成。面料斗安装于机架的顶部,其下依次设有受驱动机构驱动的成形机构和制熟机构。浮料斗设在成形机构一侧。本发明结构极为简单易造,成本低廉,制成的小型机适合柜台式小本经营,是失业人员应急性就业的好工具。
文档编号A23L1/01GK1449675SQ02111298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9日
发明者徐际长 申请人:徐际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