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79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 体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血管生成是指组织利用既存血管产生成新的血管的过程。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 发生都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例如人类健康的克星一肿瘤。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与血管新生 关系密切。早在1971年,Folkman就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并把恶性肿瘤的生长分 为血管前期和血管化期,但此观点在当时并未被人们接受,但随着后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技术的建立、第一个血管抑制剂的发现、第一个血管生成活性蛋白的纯化等工作的完 成,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论据支持,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使抑制血管生成变为肿瘤 研究的热点及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肿瘤的生长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新生血管网络,血管的生 成使肿瘤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缺少血供的肿瘤其直径一般只能维持在1 2mm3以内; 肿瘤的转移及在转移部位的生长也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生成过程受四、五十种正负调节因子的共同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研究最为深入的血管生成正调 节因子,VEGF是1989年由Ferrara N等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液中利用硫酸铵析出、 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法及两次反相高压液相色谱纯化得到的。它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性的促 有丝分裂原,也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VEG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 胞膜上的相应受体,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使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迁移,是已知的最强的血 管通透剂。在迄今发现的20多种多肽类血管生长因子中,VEGF是针对内皮细胞特异性最 高,促血管生长作用最强的关键调节因子。例如VEGF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就起了很大作 用。在肿瘤生长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VEGF可以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增加肿瘤局部的血液 供应,向肿瘤细胞提供氧、营养物质并排出废料,满足肿瘤组织无限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 VEGF可以促使肿瘤组织各种蛋白酶及胶原酶分泌增加,不仅满足血管新生对基质降解的要 求,而且也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脱落,为肿瘤的浸润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靶向VEGF的抗血管生成逐渐成为肿瘤及其他相关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向。 其中,VEGF的单克隆抗体是一类具有极大潜力的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大量研究表明, 抗VEGF单抗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功能。例如,抗VEGF中和抗体可抑制裸鼠中 各种不同人肿瘤细胞系的生长。2004年2月美国FDA批准了贝伐单抗(bevaci-zumab)用 于转移性结肠癌的联合治疗,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 期。并且该药在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转移性乳腺癌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较好的治疗 效果。恶性肿瘤早期使用贝伐单抗的临床试验已经被批准进行。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单克隆抗体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的治疗剂,但实现这种 可能性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是即使是治疗中使用的单克隆抗体仅以单一剂量注射一次,在患者体内也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目前避免或减小免疫反应的主要途径是将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研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例如,2004年2月美国GENENTECH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研制的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AVASTIN作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在美国 上市。但目前研发这类抗体往往会遇到亲和力下降、活性不高、产量低等问题。因此,在本 领域有必要研发新型的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 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 体,该抗体的轻链具有SEQ ID NO :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具有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 酸序列。本发明的VEGF单克隆抗体是通过将兔单克隆抗体进行人源化而得到的,对抗原 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本发明的VEGF单克隆抗体在人宿主内的免疫原性低于所述兔亲本抗 体。抗体的人源化方法是通过改变亲本抗体构架区的氨基酸序列,使人源化抗体的构 架区与人抗体的构架区在序列上更为接近。与未经修饰的亲本抗体相比,人源化的抗体在 宿主体内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同时保留与抗原的高亲和力。具体方法可参考2003年8月 3日申请的名为“兔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03827110. 9号中描述 的方法。抗体的人源化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骤1)取得兔单克隆抗体用VEGF对兔子进行免疫处理,当兔子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将免疫兔子的脾脏 细胞与浆细胞瘤系融合在一起。融合之后,将细胞在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HAT)的培养基中培养,选择用于杂交瘤生长,在经过2到3个星期后,开始出现杂 交瘤细胞集落。对生长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液进行分析,检测是否产生针对抗原的单克隆 抗体。可采用免疫沉淀法、放射免疫分析(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体外结 合分析法来测定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特异性。经过测定,选择能生产具 有所要求的特异性、亲和性或活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利用有限稀释法将克隆亚克隆化, 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培养。2)序列比较。根据美国专利申请案第03827110. 9号中描述的方法,分离出编码单克隆抗体的 DNA并进行测序,确定兔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序列。一旦确定兔亲本抗体VH和 VL的氨基酸序列后,一般采用适当的编号系统对氨基酸进行编号,例如Chothia与1998年 和Kabat提出的编号系统,同时通常鉴定互补决定区和/或构架残基。然后,序列与人类免 疫球蛋白序列数据库,一般是种系序列进行比较,从而鉴别类似的人抗体。这个类似的人抗 体可称为“供体”抗体。3)兔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通过将亲本抗体的VH和VL区与供体抗体的VH和VL区进行排列对比后,改变亲
4本抗体构架区的氨基酸序列,使其与人抗体的构架区在序列上更为接近,从而得到本发明 的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DNA分子、载体、宿主细胞、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目的抗体的DNA分子、载体、宿主细胞、以及制备目标抗体的方法。较佳的,本发明编码目的抗体轻链的DNA序列为SEQ ID NO :3,编码分子抗体重链 的 DNA 序列为 SEQ ID NO :4。在获得编码本发明的抗体的核酸序列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生产目的抗体。 在许多实施例中,编码目标抗体的核酸是直接导入宿主细胞的,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进 行培养,从而诱导出被编码抗体的表达。任何适用于对表达盒进行表达的细胞都可以 作为宿主细胞。例如,酵母、昆虫、植物等的细胞。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不会产生抗体的 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系,具体可以是猴的肾脏细胞(COS细胞);通过SV40(C0S-7,ATCC CRL 165 1)转化的猴的肾脏CVI细胞;人的胚肾细胞(HEK-293,Graham et al. J. Gen Virol. 36 :59 (1977));幼仓鼠的肾脏细胞(BHK,ATCC CCL 10);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CH0, Urlaub andChas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 :4216,(1980));幼鼠的塞尔托利细胞 (sertolicells) (TM4, Mather, Biol. Reprod. 23 :243_251 (1980));猴肾脏细胞(CVI ATCC CCL70);非洲绿猴的肾脏细胞(VER0-76,ATCC CRL-1587);人的子宫颈癌细胞(HELA,ATCC CCL2);犬类的肾脏细胞(MDCK,ATCC CCL 34);水牛鼠的肝脏细胞(BRL 3A,ATCC CRL 1442);人的肺部细胞(W138,ATCC CCL 75);人的肝脏细胞(hep G2,HB 8065);幼鼠的乳 腺癌细胞;(MMT 060562,ATCC CCL 51) ; ;TRI 细胞(Mather et al.,Annals N. Y. Acad. Sci383 44-68(1982)) ;NIH/3T3 细胞(ATCC CRL-1658)和幼鼠的 L 细胞(ATCC CCL-1) 其他细胞系在本学科领域的文献中也比较常见。从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可以获 得多种细胞系,地址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10801University Boulevard, Manassas, Va. 20110—2209。把核酸导入细胞的方法有许多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电穿孔 (electroporation)技术、粒子枪技术(particle gun technology)、憐酸 丐沉淀(calcium phosphateprecipitation)、直接显微注射等等。具体方法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被转化的细胞 类型,以及进行转化所处的具体环境(即在试管、体外还是在有机体内进行)。有关这些方
:Ausubel, et al, 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3rd ed. ,Wiley & Sons,1995。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多阴离子转染脂质体(Lipofectamine) 和钙离子调节的细胞质基因转化技术。在把试验核酸导入到细胞中之后,一般需要对细胞进行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37 摄氏度,某些时候温度可以选择,培养时间为1到24个小时,从而充分地实现抗体表达。在 大多数情况下,抗体大多分泌到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中。在哺乳动物的宿主细胞中,许多以病毒为基础的表达系统可以用来对一种抗体 进行表达。在采用腺病毒作为表达载体的情况下,对相关抗体进行编码的序列可以捆绑 在一个转录/编译控制复合体上,比如后期启动子(late promoter)和三重引导序列 (Ieadersequence)。之后,可以采用试管内和活有机体内相结合的方法,把这个嵌合基因插 入腺病毒基因组。如果插入病毒基因组中非重要的区域,重组病毒会成活并且能在被感染的宿主内表达抗体分子(Logan & Shenk,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 :355_359 (1984))。 如果加入适当的转录强化因子和转录终止子(terminator)等,可以提高表达的效率 (Bittner et al. , Methods in Enzymol. 153 :51_544(1987))。对于长期进行重组抗体的高产量生产,可以采用稳定的表达形式。例如,可以通过 生物工程技术稳定表达抗体分子的细胞系。如果不采用包含复制病毒原的表达载体,可以 通过免疫球蛋白表达盒以及选择性的标记对宿主细胞进行转化。在导入外来的DNA之后, 细胞可以在富营养培养介质中生长一到两天,之后,把营养介质变成选择性培养液。重组质 粒中的选择性标记对选择性培养液产生抵抗,使得细胞可以稳定地把质粒和染色体整合, 并融入细胞核之后,可以通过克隆并进一步生长为细胞系。这种经生物工程改造的细胞系 尤其适用于对直接或间接与抗体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一旦获得本发明所说的抗体分子,就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常规方法对 抗体分子进行纯化。具体纯化方法包括色谱法,比如,离子交换,亲和层析,尤其与蛋白质A 的特定抗原进行亲和层析,以及尺寸柱层析(siz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离心过滤 法、差异溶解度(differential solubility)等。在很多情况下,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培养 液,并在培养液中收获。检测目标抗体的特件和活件在获得本发明的抗体之后,可用常规手段对其进行鉴定。一般需要采用已有 的方法对它的亲和力进行检验,这些检验方法包括1)采用标记(用放射性同位素或 荧光标记)母抗体、修饰后抗体以及母抗体识别抗原的竞争结合分析法(competitive bindinganalysis) ;2)用BIACore仪器进行的表面胞质基因回声(surface ρIasmon resonance),提供一个抗原的结合特性。采用这种方法时,把抗原固定在固相基因芯片上, 并以实时方式测量抗体在液相状态下的结合力;以及3)流动细胞计数(flow cytometry), 例如,采用荧光激活的细胞筛选(FACS)分析法,分析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力;4)酶 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5)均衡分离(equibrilium dialysis)或FACS。测量结合性亲 和力一般采用Harlow等人介绍的方法《抗体实验室手册(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FirstEdition(1988)Cold spring Harbor, N. Y. ;Ausubel, et al, Short Protocols inMolecular Biology,3rd ed·, Wiley & Sons,1995。采用BIAcore-3000对本发明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亲和力进行测 定,发现本发明的的抗体对VEGF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本发明的目标抗体同时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体外实验(如鸡胚尿囊膜实验、 HUVEC细胞增殖实验)以及体内实验(如对小鼠氧致视网膜血管新生模型的抑制试验等) 均证明了本发明的抗体能很好的抑制血管的生成。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药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抗体以及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 体。术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体”指天然或合成的一种或多种有机或无机成分,本发明的抗 体与其相混合有助于抗体发挥作用。可作为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及其组分的物质包括糖 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麦芽;明胶;滑石;固体润滑剂;多元醇;海藻酸;乳化剂;润湿剂; 着色剂;调味剂;压片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无热原水;等渗盐溶液;磷酸盐缓冲液等。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根据需要制成任何剂型,并可由医师根据患者种类、年龄、
6体重和大致疾病状况、给药方式等因素确定对病人有益的剂量进行施用。给药方式可采用 例如灌注和其他治疗方式。^M本发明的抗体可应用于制备治疗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的药物或制剂。所述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包括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和其他增生性视网膜疾病等。本发明的抗体尤其适用于制备治疗年龄性黄斑变性(AMD)的药物或制剂。本发明的抗体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可用于肿瘤的治疗,可抑制肿瘤部位的 血管生长,由于肿瘤的生长与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发明的抗体可用于治疗胃癌、 肝癌、白血病、肺癌、小肠癌、骨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本发明 的抗体还可用于治疗许多非肿瘤疾病,其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和其他增生性视网膜疾病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抗体在年龄性黄斑变性 (AMD)中的治疗。年龄性黄斑变性(AMD)是在老年人群中导致严重丧失视力的主要原因。 渗出性AMD的特征是脉络膜的新血管生成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脱落。脉络膜新生血 管(choroidal neovascul arization, CNV)好发于黄斑区,与脉络膜循环在黄斑处的生理 和解剖特征有关。Wang等将表达人VEGF165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注射到鼠的视网膜下,发现 95%的鼠发生CNV,并伴随血管渗漏和视功能的下降,表明了 VEGF是CNV形成过程中的主要 致病因子。因此,本发明的抗VEGF抗体预期在降低AMD的严重性方面特别有效。通常是眼 球局部注射给药,剂量为0. 1-5. Omg/眼球。试剂盒如上所述,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施本方法的试剂盒,试剂盒至少包括如下之一 或更多一种如前文所述的人源化的抗体,一种编码抗体的核酸,或包含抗体的核酸的细 胞。试剂盒中还可以选用的组成包括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控制引物 (controlprimers)和质粒、缓冲液等。试剂盒的核酸可有酶切位点(restrictions site)、 多克隆位点区(multiple cloning site)、引物结合点(primer sites)等等,以便于实现与 非兔抗体互补决定区编码核酸的结合。试剂盒的各构成部分既可以单独存在于分开的包装 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把某些兼容的成分预先置于一个包装内。


图1 SDS-PAGE电泳图,泳道1为蛋白质分子量标准(Marker);泳道2为TK001图2是TK001经SEC-HPLC分析图谱图3是ELISA法测定TK001的中和活性所得的图片。横坐标为抗体浓度,纵坐标 为吸光值图4是TK001对激光致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研究实验的图片A阴性对照组左眼造模前B阴性对照组造模后21天,给药前C阴性对照组给生理盐水7天D阳性对照组左眼造模前E阳性对照组造模后21天,给药前
F阳性对照组,给药Avastin7天G实验组左眼造模前H实验组造模后21天,给药前I实验组,给药7天序列说明SEQ ID NO 1 TK001抗体的轻链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2 TK001抗体的重链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3 TK001抗体的轻链的DNA序列SEQ ID NO 4 TK001抗体的重链的DNA序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VEGF是购于R&D公司的重组人VEGF (rhVEGF165),本发明的人 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以下实施例中均简称TK001。实施例1 TK001的制备1)杂交瘤细胞的制备用rhVEGF165 (R&D)对兔子进行免疫处理,当兔子产生特异 性免疫反应后,将免疫兔子的脾脏细胞与浆细胞瘤系融合在一起。融合之后,将细胞在含有 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HAT)的培养基中培养,选择用于杂交瘤生长,在 经过2到3个星期后,开始出现杂交瘤细胞集落。2)杂交瘤细胞筛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生长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液进行分析,检测是否产生针对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20 μ g/ml VEGF包被96孔板,加入待 测的培养上清液,以培养液为阴性对照,相应的免疫小鼠血清为阳性对照。也即每个待测物 对应3个检测孔。以有限稀释法作阳性细胞的再克隆化,结果筛选到235个阳性的杂交瘤 细胞株。然后用ELISA测定单抗对VEGF与其受体(VEGFR)结合的阻抗作用。具体测定方 法有两种a用VEGFR包板后,加入InM VEGF和不同浓度的酶标人源抗体(HRP标记)的混 合溶液孵育2小时后,显色,测定490nm处的光吸收值。b用VEGFR包板后,加入InM VEGF, 37°C温育2小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酶标人源抗体(HRP标记)孵育2小时后,显色,测 定490nm处的光吸收值。结果发现有48株能与VEGF结合,从而影响VEGF与VEGFR的结 合;有71株可与VEGFR结合,也对VEGF与其受体(VEGFR)的结合起到了阻抗作用。此外 还用BIACore进行了亲和常数测定,用信号通路进行特异性测定等。经过一系列测定,最终 选择能生产具有所要求的特异性、亲和性或活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本发明所选的克隆为 clone21),进行下一步实验。3)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抗体的人源化方法参考2003年8月3日申请的 名为“兔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03827110. 9号中描述的方法进 行。利用此方法,改变亲本抗体构架区的氨基酸序列,获得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TK001可变 区。4)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编码TK001轻链和重链的DNA序列分别由人工合成,并分别克隆至pMD18_T载 体(Takara)中,利用 pOptiVECtm-TOPO 和 pOptiVECtm-TOPO (Invitrogen)分别构建重
8组表达载体并共转化DG44细胞(Invitrogen),筛选获得TKOOl抗体高表达细胞株,并进 行无血清扩大培养获得表达抗体(按OptiCHO Antibody Express Kit操作说明书进行, Invitrogen)。实施例2 TKOOl的纯化1. Mabselect (Protein Α)亲禾口层析1)溶液配置平衡缓冲液A :20mM PB, 0. 15M NaCl,ρΗ7· 0洗脱缓冲液B :20mM柠檬酸钠-Na2HPO4, pH3. 42)纯化用平衡缓冲液进行平衡后,将样品上样于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再次平衡后,用 100%洗脱缓冲液进行洗脱,并收集洗脱峰。2 SP Fast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1)溶液配置平衡缓冲液A :15mM PB, pH5. 8洗脱缓冲液B :20mM PB, ρΗ7· 22)纯化将第一步纯化所得到洗脱峰用IM Tris-HCl ρΗ9. 0调ρΗ至5. 8,A液将填料平衡 后上样,100% B洗脱,收集洗脱峰。3 Q 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1)溶液配置平衡缓冲液A :20mM PB, pH7. 2洗脱缓冲液B :20mM PB, 0. 5M Na2SO4, ρΗ7· 22)纯化填料用A液平衡后,阳离子交换层析收集的样品直接上样收集流穿,100% B冲洗 柱子对填料进行清洗再生。3)纯度鉴定将经纯化后的样品进行SDS-PAGE不连续凝胶电泳系统分析(结果见图1),以及 SEC检测(结果见图2)。证明经过纯化,得到了纯度大于97%的样品。样品经氨基酸测序确认获得的抗体符合轻链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Ν0:1,重链的 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 :2ο实施例3 ΤΚ001的亲和力测定本实验采用BIAcore-3000对ΤΚ001的结合亲和力进行测定。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 将VEGF固定在CM5芯片上,将一系列倍比稀释的抗体按照每分钟30ul的流速注入HBS-EP 缓冲液中。结合率和(kjand解离率(k。ff)可通过同时拟合结合和解离传感图利用1对 ILangmuir结合模型来计算。解离平衡常数(Kd)由k。ff/k。n计算得出。表1概括了 TK001 与对照药物Avastin的.Kd,从表中可以看出TK001的平均亲和力比Avastin的平均亲和力 高出接近100倍。表1 TK001和Avastin的解离平衡常数(Kd)
权利要求
一种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的轻链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种DNA序列,它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的重链或轻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DNA序列,其特征在于,编码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 抗体轻链的DNA序列为SEQ ID NO :3,编码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重链 的 DNA 序列为 SEQ ID NO :4。
4.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DNA序列。
5.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它被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达载体转化。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包括下 列步骤a提供权利要求4所述表达载体;b用步骤a所述的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c在足以制备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条件下培养步骤b所得的宿主细胞;d分离纯化获得所述单克隆抗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治疗与血管 生成相关的疾病的药物或制剂中的用途。
8.—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药学上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医药学 上可接受的载体。
9.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至少包括如下之一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抗人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一种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 克隆抗体的核酸,或一种包含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 抗体的核酸的细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的人源化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轻链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抗体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其他增生性视网膜疾病等,尤其是对年龄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
文档编号C12N15/63GK101935349SQ20101002273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
发明者吴亦亮, 张伟, 温晓芳, 王叶飞, 裘霁宛, 贾春媛, 贾艳丽, 郭箭, 黄岩山 申请人:江苏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