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蒡粉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4812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牛蒡粉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领域,尤指牛蒡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牛蒡为菊科植物牛蒡(恶实、大力子、东洋参)的根,鲜牛蒡每百克热量为158KJ, 含水分87. Og,蛋白质4. 7g,胡萝卜素390mg,维生素BO. 02ng,维生素29mg,维生素 C25mg,并含有愈创木内酯化合物牛蒡种噻吩,硫炔类化合物牛蒡酮、牛蒡醛、牛蒡酸等;更含有丰富的菊糖、膳食纤维,是不可多得的亦食亦药的保健品,它对糖尿病、便秘患者有明显疗效,具有散风、去热、消毒肿,治疗风热感冒、头疼,咳喇、风湿疾病、痈节、恶疮、痔疮等多种医疗和缓解症状的功能。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的中国人,又想起了明朝人李时珍的忠言,想起了了种牛蒡、 吃牛蒡,于是亦食亦药的保健食品又红火起来,种植面积不断地扩大,加工方法也丰富起来;但目前仍属于起步阶段,产品仍然单调,加工方法仍然落后。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牛蒡风粉的生产方法,其工艺包括挑选、清洗、去皮、切片、干燥、制粉等过程。本专利使用了微波加热、干燥、杀菌技术,在产品品质保持、产品保质期及节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由于整个加工时间短,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特别是保留更多的活性物质。本专利使用的CZJ型自磨超微破碎机,集卧式涡轮分级机和自转滚轮与磨盘组成的机械冲击式粉碎机于一体,具有自动调节成品细度,粒度细且均勻,纤维素物质也得到很好的粉碎,污染少,效率好,使产品有着更好的品质。具体实施方法牛蒡粉的生产方法a、选料选取无损伤、无霉变变质、无病虫害的牛蒡b、清洗和去皮用自来水充分洗干净,然后人工用刀削尽外皮,同时切除根部较老的部分;C、切片用切片机将清洗并去皮的牛蒡切成厚1 3mm的片状;d、干燥将上述1 3mm的牛蒡片置微波炉中加热、杀菌、干燥,微波的频率可以用 450至对501&2,温度在105°C以下,时间8分钟以内;e、制粉将干燥无菌的牛蒡片用CZJ型自磨超微破碎机粉碎分级至IOOnm以下的粒度;f、包装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即为产品。以上所述,实际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牛蒡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挑选好的牛蒡通过清洗、去皮、切片、干燥、制粉等加工工艺。
2.牛蒡粉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艺程序a、选料选取无损伤、无霉变变质、无病虫害的牛蒡;b、清洗和去皮用自来水将牛蒡充分洗干净,然后人工用刀削尽外皮,同时切除根部较老的部分;c、切片用切片机将清洗并去皮的牛蒡切成厚1 3mm的片状;d、干燥将上述1 3mm的牛蒡片置微波炉中快速加热干燥;e、制粉将干燥无菌的牛蒡片用CZJ型自磨超微破碎机粉碎分级至IOOum以下的粒度;f、包装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即为产品。
全文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牛蒡粉的生产方法,其工艺包括原料挑选、清洗、去皮、切片、干燥、制粉等过程。牛蒡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恶实、大力子;近代被日本、韩国等作为优良的食、药兼用的保健品引种和推广,故又称为“东洋参”;是一种菊科植物,古人吃叶食子,现代人主要食用其根部,这里说的牛蒡其实是指牛蒡的根。将牛蒡干燥制粉,不但可以耐储藏,而且可制成糕点、速食食品,便于人们食用,可以促进牛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A23L1/214GK102440360SQ20101050751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6日
发明者张启美 申请人:张启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