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

文档序号:53272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及其培养液循环再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细胞体积小(1-30 μ m),密度低(与培养液密度相近似),表面带有负电荷的单细胞光合自养微生物。由于微藻细胞生化组成、代谢途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脂类等具有潜在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微藻培养简单,单位面积产量高,具有不与人挣粮、不与粮挣地等有点,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细胞的特性,采收比较困难、成本高,微藻采收成本占整个产业链条的20-30%。目前采收的方式主要有离心、过滤、气悬浮(申请号200910202971. 3)、添加无机或有机絮凝剂进行絮凝(申请号:200710015212. 7 ;201010205681. 7),在这些絮凝方式当中,均有优缺点,离心对各种藻均有效但耗能大,不利于大规模利用;过滤较为经济,但是堵塞严重且易造成膜的污染;气悬浮操作简便但效果不够彻底;絮凝剂的添加效果显著, 但絮凝剂的加入一方面会引入外援化合物或者离子造成水体污染,另一方面影响下游的操作和再次分离的困难,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效果理想、简单易行、成本低、无污染的新采收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搅拌的条件下往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中加入氨,使氨与培养液快速混勻,当培养液的PH值处于碱性范围时,静置所述培养液,微藻絮凝;步骤二、待微藻絮凝和培养液分层,分离出上层的培养液,收集絮凝的微藻;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在步骤二之后还包括步骤三将所述分离出的培养液进行热处理,加热冷却后通入(X)2气体,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酸性,添加 1%。的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培养液用于循环培养微藻。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步骤一中的氨为氨水和/或氨气。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氨水的浓度为12 观%。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步骤一中搅拌的条件为80 120rmpo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步骤一中的碱性范围是指pH值为 8 11。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步骤一中的静置时间为0. 5 池。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步骤三中的热处理为40 120°C加热 IOmin0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步骤三中的酸性为pH值小于6. 5。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中,微量元素的组成,重量(g)/体积(L) 比,为=Na2EDTA 4. 16,FeCl3 · 6H20 3. 15,CuSO4 · 5Η20 0· 01,ZnSO4 · 7H20 0· 022,CoCl2 · 6H20 0. 01, MnCl2. 4H20 0. 18, Na2MoO4 · 2H20 0. 006, Cyanocobalamin(Vitamin B12)0. 0005, Thiamine HCl (Vitamin Bi) 0. 1,Biotin 0.0005,其余为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于烧杯中,所述烧杯放置在搅拌器上,如磁力搅拌器,转速为80 120rmp的条件下往微藻培养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或通入氨气,氨水的浓度为12 28%,氨和培养液快速混勻,用pH计测试培养液的pH值直至培养液的pH值为8 11时, 静置0.5 池,使微藻絮凝;2、待微藻絮凝和培养液分层,分离出上层的培养液,收集絮凝的微藻;3、分离出的培养液于沸水浴中加热lOmin,加热冷却后在pH检测的状态下通入 CO2气体,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6. 5以下,然后添加75ul 1%。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组成, 重量(g)/ 体积(L)比,为=Na2EDTA 4. 16,FeCl3 · 6H20 3. 15,CuSO4 · 5H20 0. 01,ZnSO4 · 7H20 0. 022, CoCl2 ·6Η20 O. 01,MnCl2. 4Η20 0. 18, Na2MoO4 · 2Η20 0. 006, Cyanocobalamin (Vitamin Β12) O. 0005,Thiamine HCl (Vitamin Bi) O. 1,Biotin 0.0005,其余为水。所述微量元素提供微藻生长过程中所必要的元素,培养液用于循环培养微藻。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采用的絮凝剂氨水用量少、絮凝效果快速、显著;静止沉降后上清培养液经过热处理和通入CO2,加入的氨被转化为铵的形式,CO2被转化为HCO3-形式分别作为氮源、碳源被微藻再次利用,实现了循环培养,降低了成本。2、本方法采用的氨水不会引入金属离子、难降解化合物等,不形成二次污染,且能缓解温室气体效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 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1、海洋微藻 HTBS-I (High-Tolerance bicarbonate species 1,盐藻属的一种) 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Austin, TX, USA)的培养以IXlO6的接种量接种于F2培养液中,F2培养液的组成,重量(g)/体积(L)比,为=NaNO3O. 075,NaH2PO4 · 2H20 0. 00565,其余为过滤海水。微量元素A5添加lml,其中A5的组成,重量(g)/体积(L)比,为 Na2EDTA 4. 16,FeCl3 · 6H20 3. 15,CuSO4 · 5Η20 0· 01,ZnSO4 · 7H20 0· 022,CoCl2 · 6H20 0. 01, MnCl2. 4H20 0. 18, Na2MoO4 · 2H20 0. 006, Cyanocobalamin(Vitamin B12)0. 0005, Thiamine HCl (Vitamin B1)0. LBiotin 0. 0005,其余为试剂水。25士 1°C的条件下生长14天;淡水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Austin, TX, USA)的培养以IXlO6的接种量接种于不含葡萄糖的BBM(Bold,s Basal Medium)培养液中,25 士 1°C的条件下生长14天,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用以下述实验,具体步骤为2、取市售分析纯氨水5ml,等体积加入蒸馏水,配成稀释溶液a ;
3、用烧杯取上述1的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100ml,放于磁力搅拌器上,以80 120rpm进行搅拌,在pH检测状态下,逐滴加入溶液a,直至pH值达到8 11 ;4、然后静止放置,分别在0.釙,Ihdh,6h,12h测定距烧杯底部2cm处的OD6tltl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絮凝率(% ) = (1-A/B) X 100 (A 絮凝后的0D_,B 絮凝前的0D_);5、取絮凝后的上清液75ml,沸水中水浴lOmin,冷却后,在pH检测状态下通入 100%的CO2气体,并以气石作为气体分散阀,直至PH降低到6. 5以下;6、向处理过的培养液5添加75ul的微量元素;7、以2X IO6接种量接种于培养液6中,分别在第0、2、4、6天测定OD6tltl ;实施例2将大约2ml的实例1中所述稀释液a逐滴加入到IOOml培养14天的HTBS-1海洋微藻中,并以120rpm的转速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至pH值达到10. 8,然后静止沉淀,该藻在0. 5-lh絮凝率达到66. 8%,6h达到92. 4%以上,12h大于96. 3%,沉降后的上清倒出备用,收集底部絮凝物。实施例3将大约2ml的稀释液a逐滴加入到IOOml培养14天的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中,并以120rpm的转速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至pH值达到10. 7,然后静止沉淀, 该藻在0. 5-lh絮凝率达到87. 5%,6h达到93. 4%以上,12h达到99. 2%以上,沉降后的上清倒出备用,收集底部絮凝物。实施例4将大约anl的稀释液a逐滴加入到IOOml培养14天的小球藻 Chlorellasorokiniana中,并以120rpm的转速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至pH值达到10.0, 然后静止沉淀,该藻在他达到38. 9 %,1 达到50. 6 %,沉降后的上清倒出,并过滤备用,收集底部絮凝物。实施例5取实例2中的上清液,分别以沸水水浴lOmin,以60ml/min的流速通入100%的 CO2,沸水水浴IOmin后再以60ml/min的流速通入100%的C02,以ImM的NH4HCO3溶于灭菌后的F2中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微藻完全可以利用NH4+和HC03_作为氮源和碳源,且生长良好;微藻培养液循环再利用中,只有沸水浴和通入(X)2相组合的情况比较理想,6天后的 OD600值是最初的2. 1倍,具体参见表1。表1不同条件处理下的培养液微藻生长趋势(OD6J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搅拌的条件下往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中加入氨,使氨和培养液快速混勻,当培养液的PH值处于碱性范围时,静置所述培养液,微藻絮凝;步骤二、待微藻絮凝和培养液分层,分离出上层的培养液,收集絮凝的微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二之后还包括步骤三将所述分离出的培养液进行热处理,加热冷却后通入(X)2气体,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酸性,添加1%。的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培养液用于循环培养微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的氨为氨水和/或氨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氨水的浓度为12 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搅拌的条件为80 120rmpo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的碱性范围是指pH值为 8 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的静置时间为0.5 3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步骤三中的热处理为40 120°C 加热IOmin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步骤三中的酸性为pH值小于6. 5o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中,微量元素混合溶液的组成,重量(g)/ 体积(L)比,为=Na2EDTA 4. 16,FeCl3 · 6H20 3. 15,CuSO4 · 5H20 0. 01,ZnSO4 · 7H20 0. 022, CoCl2 ·6Η20 0· 01,MnCl2. 4Η20 0. 18, Na2MoO4 · 2Η20 0. 006, Cyanocobalamin (Vitamin Β12) 0· 0005,Thiamine HCl (Vitamin Bi) 0. 1,Biotin 0.0005,其余为水。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在搅拌的条件下往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中加入氨,使培养液的pH值处于碱性范围,静置,微藻絮凝;待微藻絮凝和培养液分层,分离出上层的培养液,收集絮凝的微藻。另外还包括将所述分离出的培养液进行热处理,加热冷却后通入CO2气体,调节培养液的pH值为酸性,添加1‰的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培养液用于循环培养微藻。该方法絮凝效果显著,耗时短,无金属离子的二次污染,可结合利用烟道气中的CO2实现碳、氮元素双利用。本发明的产业化利用既能缓解温室气体效应,又可降低能源微藻等产业采收成本,而且操作简便,工艺简单,可适用于微藻产业化采收。
文档编号C12N1/12GK102492624SQ2011103906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晨风, 刘智永, 李德茂, 陈方见, 陈树林 申请人: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